明代,除了湧現出流傳後世的青花瓷外,更重要的是,它讓中國瓷器大規模出口到國外。如今,很多國外的奢侈品牌價格高昂,甚至被一些人當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來自中國的瓷器,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奢侈品。很多貴族的舞會,只有用中國的瓷器來招待貴賓,才能被稱為時尚。
在這其中,獨領風騷的是產自德化窖的白瓷。有一件白釉觀音,就是產自明代的德化窖。雖然只有二十釐米高,但是通體發出一種類似於象牙一樣的白色。這種顏色被當時的西方人稱為「中國白」。這種特殊的白色,是這款觀音的燒造者明代大師何朝宗的獨門絕技。據說當時何朝宗手上,有一個秘密配方,能使瓷器燒出象牙一樣的乳白色。
何朝宗之前的宗教雕塑,幾乎是清一色的大型雕塑。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寺觀的泥塑等等,它們大多會集大批能工巧匠,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而何朝宗的每一件瓷塑作品從取材、構思到製作的全過程都是獨立完成的,他的作品服從於材質,服從於內容,服從於人類的精神訴求,體現出藝術獨立的、自主的品質特徵。因而,說何朝宗是中國宗教雕塑藝術第一人並不為過。
明成祖朱棣鼓勵開海通商的政策,使得中國瓷器大規模行銷海外。而位於福建德化地區的德化窖,由於臨海的優勢,更是成為出口瓷器的重要生產地。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也專門闢出章節,描述了當時德化地區瓷器生產的景象。據《馬可波羅遊記》記載,「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別城,名稱迪雲州(德化),製造碗及磁器,既多且美」。
直到三百多年後的清朝,才終於又出現了一位瓷器大師,而這位大師就是唐英。唐英自小學習書畫,精通篆刻,直到二十多歲,才開始學習陶瓷製造。但他很快便成為遠近聞名的瓷器大師。後來被雍正帝任命為景德鎮督陶官,由於雍正皇帝篤信佛教。因此,唐英的很多作品都與佛教有關。後來,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唐英製作了一件白玉觀音,供奉在皇室的佛堂內,因此十分珍貴。
唐英制瓷所在的景德鎮,從東漢時期就開始燒造瓷器,到唐朝達到鼎峰。很多西方人最早接觸到的瓷器,都是產自景德鎮的。由於景德鎮古稱昌南,因此逐漸的,西方人就以昌南的音譯「China」,作為瓷器和生產瓷器的中國的代稱。這就是西方人稱中國為China的原因。
好了,本期的文章到這裡就要結束了,歡迎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