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2020-12-20 古玩元素收藏感悟

很多人玩瓷器收藏,尤其是明清瓷器的藏友常聽到一句話「舊瓷如新」,往往這些「舊瓷」都是官窯瓷器!不得不承認,在官窯瓷器的收藏圈內,無論是兩岸故宮博物館亦或是國內外各大博物館(私人博物館)等,很多官窯瓷器在燈光下(自然光下)看著很亮很新!很多剛玩收藏或不接觸官窯瓷器的藏友們,基本上無法辨別官窯瓷器與現代仿官窯瓷器之間的區別,會出現兩種極端,有些人認為只要找到官窯瓷器鑑定的所謂特徵那就是老的,有些人認為看著這麼新那就是新的!

那麼官窯瓷器為什麼看著這麼新呢?今日筆者來說下自己的幾點感受(如今的官窯瓷器流入市場,其實更多還是由於晚清的落敗導致的)

1、官窯瓷器早期的流通性差,藏家都很珍惜;

明清瓷器,從明代官民搭配到清代純官方制瓷,往往可以被流通於民間的官窯瓷器不多,經常聽到的故事就是清代折價賣官窯(腳貨),一旦被民間收藏愛好者買入,有些人會進行仿造或拿來珍貴收藏,亦或是皇家賞賜的官窯瓷,那麼被賞賜者肯定是很珍惜(不敢隨意買賣等)!

2、官窯瓷器使用不多;

不管是皇帝要求定燒的亦或是進貢故宮內的官窯瓷器,其使用的程度不高,有些只是一兩次的使用就被當做陳設或進入倉庫,所以除了食用的一些官窯瓷器,其餘大部分的官窯瓷器其實被使用的機率不多,所以其更多被堆疊和陳設之用,才能導致大部分官窯瓷器基本上很少有很明顯的使用痕跡!

3、官窯瓷器被流入民間後(以及最近一百年來)古董瓷器行的復甦,被作為高端收藏藝術品,更是被珍藏;

其實談到這一點,那基本上屬於進入民國時期了,那時候清代的各類地方機構等都被瓜分了,同時也湧現了大量的知名古玩市場和古董商以及大量的軍閥和豪門進行古董瓷器收藏,其實早期古董瓷器並不像如今佔據中國古董藝術品的主流市場,那個時候更多的是買來純收藏之用(以錦盒存之),到最近幾十年來,官窯瓷器更是一躍成為中國古董藝術品市場的主流,雖然是成為了商品被大量交易,但官窯瓷器依舊會在流通幾手後,被終端藏家(買家)收藏存之,縱觀官窯瓷器的流通和交易的過程,其一直被高端藝術品之名冠之,也使其對比民窯瓷器,其完整度更高,所以也印證了「官窯如新」的俗語!

相關焦點

  • 官窯為何看起來很新?外表欺騙了多少人?
    收藏古董瓷器的藏友們常說一句話「舊瓷如新」,而且越是珍貴的官窯瓷器更稱之為「官窯如新」!之前朋友們應該看過一篇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瓷器欣賞,大部分的館藏官窯瓷器基本上保存完好,通過燈光看後,基本上和新出窯的現代仿古瓷器一樣,光亮如新。
  • 北宋官窯——成就中國古瓷器巔峰
    南宋官窯就是沿襲北宋官窯的體制而設立的,明清兩代的官窯也同樣是繼承了這種模式而各自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官窯的產生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對中國古代陶瓷產業的進化與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推動作用。歷代的官窯都代表了那個時期瓷器生產的最高水準,並主導了瓷器製作的潮流和方向。
  • 康熙官窯瓷器「設計師」,呈瓷樣數百種,終於燒成絕佳的御窯瓷器
    明末清初,戰爭頻仍,景德鎮御窯廠瓷器燒制處於停滯、衰退狀態。康熙初期,統治者施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復甦。康熙十年開始,景德鎮奉旨開始燒制祭器。一直到康熙十九年,官窯瓷器「官樣」的出現,清朝官窯瓷器燒制出現了轉折點。
  • 鈞汝官定哥中國五大名窯,為何官窯保存下來的最少?
    中國的的英文名稱叫「China」,其實這個單詞還有一個翻譯,就是「瓷器」的意思,外國人為何把「瓷器」這個單詞當成中國的代表呢,因為中國歷史上的瓷器世界聞名,瓷器是中國在世界上的符號之一。物以稀為貴,在中國的這五大名窯中,其中官窯保存下來是最少的,所以官窯的價值比其他相對更加貴重點,為什麼官窯保留下來那麼少呢,這裡面還涉及一段歷史趣聞。官窯雖然是宋代名窯之一,但如今我們所說的官窯主要是指明、清時期,在景德鎮生產出來的瓷器,到了元朝時期,景德鎮官窯稱「樞府窯」,而所謂「官窯」就是指專門給官方使用的。
  • 「宋代官窯」遺址成謎,專家說法不一,瓷器存世量不足三位數
    靖康二年,北宋滅亡,汴京遺址沉入地下,北宋官窯同時遭到毀滅,官窯遺址也被淹沒在漫漫黃沙之中,而中國的瓷器藝術發展到宋代,已經臻於成熟,隨著燒制工藝和新材料的發現,宋代瓷器的燒制有了新的發展,在跨越了千年後,宋代瓷器更是以樸實無華的風韻和不可跨越的高度,成就了中國陶瓷發展史的巔峰時代
  • 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從日本回流(圖)
    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從日本回流(圖) 2008年11月30日 16:07 來源:北京晚報   包括清代恭王府舊藏和末代皇帝溥儀抵押給中國鹽業銀行的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日前從日本回流,明起將亮相北京保利拍賣公司2008秋拍預展,並將在此次拍賣會上拍賣。
  • 160餘件明清官窯瓷器精品亮相山東 打造宮廷瓷文化視覺盛宴
    「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5月18日在山東博物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160餘件館藏明清官窯瓷器精品。 孫婷婷 攝山東博物館館藏部主任於秋偉介紹說,明清時期對於瓷器的燒制是有著嚴格的制度,當瓷器燒制完成後,只有優品才可以送進宮廷作為御用,而其他的瓷器,多燒制的、殘次品以及試驗品就會被御窯廠敲碎,就地挖坑填埋。「此次瓷器展中,有部分瓷器從未使用過。」市民駐足觀看展陳瓷器。 孫婷婷 攝永宣紅釉、永樂白瓷、成化鬥彩、嘉靖萬曆五彩是明代官窯瓷器中最負盛名的品種。
  •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官窯、哥窯瓷器資料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官窯、哥窯瓷器資料英國 倫敦 大英博物館 95號陳列廳 實景一.南宋 官窯①南宋 官窯 粉青釉琮式瓶館藏編號:PDF.99尺寸:高 22.6cm;寬 13.7cm;長 13.6cm②南宋 官窯 粉青釉六方盆館藏編號:PDF.6
  • 古陶瓷鑑定研究——明洪武、永樂官窯瓷器的年號款問題探究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明洪武朝官窯瓷器的年號款問題明洪武釉裡紅松竹梅紋玉壺春瓶通過研究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發掘資料,墓葬和遺址中出土的明代瓷器中未發現一件帶有「大明洪武年制」的官窯款瓷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70餘件明洪武青花瓷器和釉裡紅瓷器
  • 審美等級最高的宋代官窯瓷器:看一眼都是福!
    南宋 修內司官窯月白雙蓮房水注 宋代官窯瓷器與汝、哥、鈞窯瓷器一樣,特別注重釉色美。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麵,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豔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稜和弦紋為飾。 釉面紋片粼粼,愈顯高潔古雅。釉色以粉青為主。且釉面開片本因釉與胎的收縮率不一致,冷卻時形成一種釉裂胎不裂的現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錯落有致的開片,順其自然,形成一種妙趣天成的裝飾釉。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繼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後,在2015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以1.1388億港元成交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再次引起關注。作為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無疑是這些「天價」的幕後推手。
  • 漫談明代官窯瓷器生產歷史背景(宣德)
    他很忙,在位不足一年,改變了很多舊有永樂朝的政策,所以,自然而然的,在官窯瓷器的生產上,可以說是毫無建樹,乏善可陳的。其實縱觀中華大地史,周邊從來都伴隨著非常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而中原跟少數民族打仗,其實是極度吃虧的。北方的土地氣候,並不適合於中原農耕文化的生根發展。
  • 歷代官窯的基本特徵
    古代由朝廷官方營建、主持燒制瓷器的窯場,統稱為官窯,其所燒制的瓷器專供宮廷使用。五代、宋代、明代、清代官窯的窯址五代十國吳越錢氏宮廷壟斷越窯的部分生產,使得越窯有了官窯的特性。而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設置官窯,稱之北宋官窯,這才有了正式的「官窯」。
  • 清代官窯瓷器價值8萬 曾被粗心藏友當尿盆
    清代官窯瓷器價值8萬 曾被粗心藏友當尿盆 王中信鑑定這件瓷器不但是官窯真品,還是光緒年間宮廷所用花盆,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精品。「瓷器鑑定講究一個『潤』字,他拿來的是真品,所謂官窯即是『不惜工本』,下大工夫製作,燒得的瓷器價值也不可估算。」老夫婦的藏品讓藏家讚嘆不已。  「真沒想到我家的花盆值8萬元,我還一直沒把它當寶貝。」李先生今年57歲,這個花盆已經陪伴了他50年。
  • 中國文學藝術,瓷器的發展,南方瓷器的材料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南宋在杭州設官窯造「青瓷器」,稱為「修內司官窯」;後來又在郊壇下別立新窯,出品不如舊窯「修內司官窯」是摹仿「北宋官窯」的,據說:「土細潤」;「釉色瑩澈」;「色青帶粉紅,渡淡不一」;「色好者與「汝窯』相類」。但是這種「官窯」瓷器也還不曾在地下發現。
  • 盤點三件流落在日本的乾隆官窯瓷器,可以說每一件都十分的珍貴!
    乾隆這個時期,是大清朝的盛世時期,這個時候景德鎮可謂是名匠雲集,更是把康雍時期瓷器精髓發揚光大,乾隆瓷器也是在市場上除了康熙、雍正瓷器以外最受歡迎的品種,可以說乾隆時期的瓷器顏色最多,圖案最新、造型最奇、很多流落民間的名匠工藝精湛鬼斧神工。
  • 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公司-論述丨官窯瓷器「嬰戲圖」的秘密
    宋耀州窯青釉刻花嬰戲紋碗  瓷器上這種以兒童嬉戲、玩耍畫面為紋飾的,叫嬰戲圖或嬰戲紋。那麼,不同的嬰戲圖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明萬曆青花嬰戲圖圓盒  據考證,嬰戲圖最早出現在唐代長沙窯瓷器上。
  • 知識篇:雍正時期瓷器及瓷器款識特點
    今天與大家分享雍正時期瓷器及瓷器款識特點:一、雍正時期瓷器特點1、雍正時期的瓷器,除了以仿明代永樂、宣德及成化瓷器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頭尊、貫耳瓶、四連瓶、燈籠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足琵琶尊等。
  • 乾隆官窯粉彩瓷器「喜好題詩,精細繁縟」盡顯皇家富貴
    上一篇為大家介紹了乾隆官窯仿物瓷,本次為大家介紹乾隆朝著名的瓷器品種,粉彩。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之上受同時期琺瑯彩瓷器工藝的影響而創燒的釉上彩品種。粉彩瓷器以豔麗耀眼的顏色、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個性,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粉彩始於康熙,興盛於雍正、乾隆,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繪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陶雅》中稱譽「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豔耀眼」。
  • 元青花官窯與民窯區別很大
    浮梁瓷局1278年(至元十五年),元王朝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專門為元皇室燒造瓷器,創燒了樞府白釉、青花、釉裡紅等品種。器型大、發色藍豔的多為官窯,器型小、發色灰的多為民窯。研究人員根據景德鎮周圍的遺蹟研究發現,景德鎮在元代應當是官、民混搭燒造,在朝廷下達命令的時候燒造官窯,任務完成之後,將『御土』封存,就可以進行民窯瓷器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