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於幼兒教師的社會期望值越來越高。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隨波逐流,不做出改變,我們終將被社會淘汰。而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將如何面臨挑戰?只有主動學習才能讓我們保持生機與活力,在幼教領域中展露頭角,並儘可能地發揮輻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優秀教師應具備哪些品質?
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發展變化最大的時期,是身體外形與動作、神經系統、心理系統與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最早接觸到的校園教師,更是直接影響到受教育者未來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要求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其中最主要的是具備三顆「心」。
一是愛心。在幼兒教育中,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最有力、最自然的連接點,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金鑰匙。教師要有一顆無私愛心,在幼兒園裡,有的孩子漂亮、聰明、乖巧,有的孩子內向、不愛說話、調皮淘氣,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要做到平等對待,不僅要愛那些聰明漂亮的,更要去愛那些內向木訥的孩子,因為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愛。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以愛為核心,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二是童心。幼兒教師在奉獻出一顆赤誠的愛心的同時,還應以不泯的童心去架設通向幼兒心靈的橋梁。擁有一顆能與幼兒相通的純純童心,才能走進幼兒的內心去感受、理解他們,才能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理解問題。
三是慧心。擁有一顆慧心,很多困難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現在幼兒園的工作越來越細緻複雜,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有及時處理問題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運用教育機制進行生成教育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認真學習。
幼兒教師除了要具備三顆「心」以外,還應該做到「三要」。
一是要尊重和保護幼兒。幼兒的人格與成人是平等的,幼兒有權利受到教師的尊重和保護,教師不要覺得幼兒的年齡小、不懂事而忽略他們的感受,教師尊重和保護幼兒的權益,既是履行教師應盡的職責,同時也是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二是要以身作則,幼兒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作為幼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加裡寧所說:「教師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鏡子裡,外面有幾百雙精敏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著他」。比如,在幼兒園裡,幼兒某些習慣性的語言、動作,或許來源於父母,而教師作為幼兒接觸最多的「他人」,往往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品行修養,並在幼兒面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
三是要與家長成為夥伴。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就會清楚地了解幼兒的情況,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幼兒的詳細情況,同時也可以給家長一些相應的教育建議,把家長對孩子的愛和教師對孩子的愛納入同一個健康的軌道,共同培育出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孩子。
總之,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擁有全面的綜合素質,在提升個人魅力和熟練掌握教育技能的同時,要將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相結合,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為成為一名幼兒真正喜歡而又尊敬的好老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優秀合格的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