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偉
這是蓋雅學院第196篇原創圖文
不知為啥,時隔兩年,「字節跳動年會上,CEO張一鳴稱HR招聘啟事寫得水,在偷懶」這個話題又被搬上知乎熱榜。底部還有不少人跟帖吐槽HR。
成為大象的字節跳動,一舉一動、老話新事都頗受關注。而HR這個崗位也確實奇妙,誰都可以吐槽,誰都有的吐槽,難怪我們老喜歡自嘲是「背鍋俠」呢。就事論事,JD寫得水,一定是HR在偷懶嗎?今天這篇文章想幫HR「甩甩鍋」。
01/
JD寫不好,被CEO年會「公開處刑」再回顧下「字節跳動年會上,CEO張一鳴稱HR招聘啟示寫得水,在偷懶」這個話題,前年年會張一鳴到底說了啥?」一天我看到我們HR寫的PM招聘的JD,特別生氣。
其中一條是:有5年以上網際網路產品經驗,具有日活千萬量級以上的產品規劃和產品迭代實施經驗。我對這個HR說,按照這個要求,陳林、張楠,我們公司一大批PM,一個都進不來,連我自己都進不來。別說千萬DAU產品了,他們加入前,連百萬,甚至十萬DAU的產品也沒做過。
很多同事加入我們公司的時候並沒有光鮮的背景或者很好的履歷,公司的產品經理,有設計背景的、運營背景的,還有代碼寫不好的工程師轉崗的。也許有人傾向於招背景光鮮的男神女神,但咱們更愛樸素的「小鮮肉」。
我們招人一直秉承的觀念,是找到最合適的人,特質是不是真正契合,關注人的基本面。學校、相關經歷、title都沒那麼重要。寫這樣的JD很容易,本質上是偷懶,要發現人的特質才是困難的。
也許暫時做不到最好,但要一直保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心態。不管是做公益、搞裝修還是招人。」
從字面意思,我們可以了解,張一鳴對HR的指責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JD要求過高,不符實際。「按照這個要求,陳林、張楠,我們公司一大批PM,一個都進不來,連我自己都進不來」。
不理解公司的招聘理念。「找到最合適的人,特質是不是真正契合,關注人的基本面,學校、相關經歷、title都沒那麼重要」。
缺乏解決問題的心態,不願「沙裡淘金」。「寫這樣的JD很容易,本質上是偷懶,但發現人才特質很難」。
張一鳴的要求有點類似曹操的「求賢令」,只看才能不問出身,貌似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一方面體現了CEO對HR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體現了字節跳動文化中對人才的包容性。著實為字節跳動的僱主品牌和公關形象加分不少。
不過因一份JD就被拉上臺「公開處刑」,還被扣上「偷懶」的帽子,HR也著實有點委屈。02/
階段不同,「沙裡淘金」不是一直適用
字節跳動發展至今,無論從公司發展,還是僱主文化看,幾乎成了大多數求職者夢寐以求的網際網路頭部企業。豆瓣、知乎等求職者聚集的地方,就有類似「如何加入字節」的帖子。在當下的人才市場中,字節跳動其實是供大於求的,它更大的挑戰是如何與其他明星企業搶奪頂尖的優秀人才。這意味著HR需要用高要求去擇優選擇,快速找到最可能被競爭者選走的人才。但把視線拉回2012年,字節跳動那時是創業初期,求賢若渴卻並不被很多人才青睞。所以他們在招人時必須是「沙裡淘金」,要在眾多看似背景沒那麼光鮮的候選人裡,找到與創業者期望最接近的人。這個階段,企業對人的篩選是非標準的、模糊的,以主觀評判為主,「寬進嚴審「未嘗不可。但張一鳴倡導的這種「沙裡淘金」式招聘,對於當下的字節跳動,卻意味著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承擔更多風險。03/
直接導向不同,HR很難像CEO那樣思考
「寬進」的理念可以看出張一鳴對人才的重視和珍惜,唯恐錯過因為背景不光鮮而被埋沒的優秀人才,於情於理都沒問題。站在CEO角度,張一鳴深知錯過陳林、張楠這樣的人才,對業務發展開拓意味著什麼。他對人才的需求,側重於其將對業務帶來的潛在價值,或是對公司創造力增強帶來的影響。但站在HR的角度,雖然招聘工作本質上也是支撐業務和公司發展,但分解到HR短期績效後,HR招聘工作的直接導嚮往往是「招聘量」。這意味著HR需要在一堆簡歷中,儘可能提高精準性和匹配度,找到能夠匹配崗位工作內容、工作強度、崗位薪酬、工作地點的最合適的人選。相對而言,高要求的JD標準才能讓HR降低用人的風險、快速完成招聘任務。而面對「沙裡淘金」這類小概率事件,HR自然也不願冒險向業務推薦不在標準範圍內的人才。且不說「說服用人經理」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如果判斷失誤,「鍋」還是HR來背。而判斷正確,業務發展得好,卻往往和HR工作結果評估不存在直接緊密的關係。所以,在工作考核設計模式之下,HR自然會根據趨利避害本能反應選擇的事。04/
角色不同,用人經理才是JD的第一責任人
誰應該對「人」負責?很多用人經理覺得是HR,但這種認知在慢慢改變。
人才全流程管理的最直接責任人應該是用人經理,HR是支持方。就JD產生流程看,也往往是由崗位需求方直接提供的,或者是HR與現有崗位需求方溝通後擬出,再由用人方確定的。
不管字節跳動這份「高要求」的JD是HR未經確認直接發出、還是經用人經理認可的,用人經理都不應視而不見。
對此,張一鳴也並非真不了解。他指責HR「偷懶」,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借HR發揮,指責背後與這份JD相關的人。這樣的指責姿態對字節跳動僱主形象很友善,在各平臺刷屏傳播後,可以展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包容文化。
05/
人太複雜,冰山下的能力很難評估
張一鳴和HR是這樣溝通的,「找到最合適的人,特質是不是真正契合,關注人的基本面」。他提到的特質和基本面,往往是一個人冰山下的隱性能力,例如價值觀、性格、品質、潛力、內驅力等等。
冰山下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很難通過招聘精準識別,往往需要入職後長期觀察。
即使有不少專業的測評宣稱可以識別冰山下的能力,且不論準確度多高,即使確實找到了「冰山下能力好的人」,也不一定就符合當下的業務和崗位的需求。潛力並不代表現在就具備能力。
對於HR,相比冰山下的能力,冰山上的能力更加顯性和靠譜。所以,HR往往是從公司文化和崗位要求,保證人才的基本素質符合要求,例如知識、技能、過往經歷、穩定性等,基於此再去評估冰山下的能力。
至少,「高標準的JD」不至於引來一批「意料之外」的簡歷。當然,高標準的簡歷也僅是幫HR過濾了第一層,而且可能是虛假的一層。即使業務素質過硬的人才,其性格或價值觀是否適合企業也需要考量。
當然,HR不能只依賴可量化的標準或測評,怎樣深入了解業務需求,怎樣洞察候選人冰山下的能力,怎樣培養識人用人的敏銳,這是需要持續修煉的領域。
06/
張一鳴指責HR,更多是在審視初心
被張一鳴搬到臺面「公開處刑」,作為HR,也難免會心生委屈。不過內外部的批評吐槽也並非無中生有,企業快速變大的過程中,必然會面對「自由和規則」的博弈,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官僚主義,必然會帶來管理的「熵增」。字節跳動的增長擴招非常高速,從2019年的4萬員工,到當前想要突破到10萬員工,字節跳動早已不再是創業公司,它成為了網際網路界名副其實的「大象」。如何讓大象跳舞?這是字節跳動的人力資源管理壓力和挑戰。張一鳴的這番話,或許是字節跳動在高速發展擴張過程中,對初心的一次審視,對人才重要度的一次自我警醒。張一鳴有點「理想主義」的用人觀,在方向上其實並沒有錯。
但怎樣在發展中一步步迭代和落地CEO的「理想主義」?或許是值得HR思考的一個命題。正如阿里巴巴彭蕾所說,「無論馬雲決定是什麼,我都讓它成為最正確的決定」。馬雲負責天馬行空,她負責腳踏實地。
《心靈奇旅》:如果當下很美,為什麼還要緊抓夢想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