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末班車」的英文翻譯為何讓老外看得一頭霧水?專家為上海旅遊景點英文標識糾錯
圖片說明:專家為十六鋪碼頭找錯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攝(下同)
進口博覽會召開期間,預計將有來自海內外的15萬嘉賓參會。上海的各大旅遊景區點做好接待準備了嗎?今天上午,市旅遊局、市語委辦等部門聯合對上海主要旅遊景點、黃浦江遊覽、機場等旅遊公共場所進行了中英文規範用字專項大檢查。
存在小範圍翻譯不規範
黃浦江兩岸45公裡公共空間的貫通,為把黃浦江打造成為「必看、必遊」的世界級旅遊精品奠定了基礎。今天上午,檢查團的專家來到了十六鋪碼頭的遊客等候大廳、售票窗口和遊船進行檢查。
在十六鋪碼頭遊客中心,一側玻璃門上張貼了一排提示語「安全有序」,下方配有小一號英文翻譯「Keep The Order」。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柴明熲教授指出,這裡的英文翻譯非常不貼切。「Keep The Order」一般運用在部隊,是長官對士兵說的命令性語言,語氣比較強硬。外國遊客看到這個提示語後,可能會覺得奇怪。
候客大廳中央扶梯的入口、出口處地面上,均貼著一條粗大的黃色提示地帖:請注意變頻加速,Please Attention the Frequency Acceleration。柴明熲指出,這一提示語有很多層意思,難以用英文表達;第二,英文的語法、結構、詞彙均使用錯誤;第三,提示語使用了專業詞彙,很多人來說,非常難以理解。重要旅遊景點的遊客比較多,如果翻譯不當,可能帶來很多安全隱患。比如說,假若電梯出口處的提示語不明確,有遊客看到一長串提示語,會靜止在遠處反覆看、思索,堵塞出口的通道。他建議,這裡可以直接改為:注意腳下,翻譯為:Watch Your Steps。
公共場所提示語的中譯英翻譯,有明確的規範。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曄介紹道,首先,提示語的表達要直接明了;第二,英文翻譯要地道、貼切;第三,中文英文的表達儘量簡潔。
十六鋪客運站鄭瑞偉站長表示,他們將根據專家的意見,及時對中譯英問題進行修改,進一步優化碼頭的語言文字環境。
「中式英文」得到矯正
本次檢查中,一些「中式英文」得到矯正。如入園檢票口,有的英文翻成「Check in」。柴明熲指出,這個特指酒店和機場的登記,檢票應譯成「Ticket Check 」。地鐵將是進博會期間的主要公共運輸工具之一,因此,地鐵也成為了規範用語的檢查重點。如地鐵的「首末班車」,有的地鐵站英文翻譯成「first last train」,讓外國人看得一頭霧水,現在改成「first and last train」。
同時,火車站設有軍人候車區,整改前的英文是「Soldier Waiting Area 」,現在整改為語義更加明確的「PLA Waiting Lounge」;上海地鐵公司的標誌是「Metro」,但一些地鐵站指路牌寫的是「subway」,這樣容易讓國際友人產生困惑,為此,這次指路牌統一改成了「Metro」。這些站牌和路牌英文的規範表達,不僅受到外國友人的翹指稱讚,而且也使上海在加快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市旅遊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旅遊公共場所規範文字用語是一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動態性的長期性任務。以這次「迎進博會」語言文字檢查行動為契機,將進一步提升上海旅遊行業規範使用法定語言文字自覺性和準確性,以更好地展現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優化進博會的語言文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