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教師評職稱,嚴打弄虛作假、學術不端

2020-12-16 說教育

2017年11月13日,教育部發布了一則關於高校教師評職稱的監管文件,大致內容如下:

教育部發布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暫行辦法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要求

在該文件中,教育部門要求高校教師參加評審的所有材料應該保存10年以上,讓歷史可以被追溯到,這也是為以後翻看檔案和記錄留下印跡。各級主管單位都需要做好備案,尤其是學術論文、科研成果等重要指標,需要多重考核,評審標準不能過於單一,要多元化對待。

高校評職稱,你爭我奪

高校監督方面

對於已經上任的部分老師或者教授,應該根據群眾反映和檢舉,及時對其學術成果進行複查,本次文件再一次強調了社會監督的重要職能,群眾有意見,上級就應該作出反饋並採取相應措施。目前來講,最需要嚴打的就是弄虛作假,學術不端。不少高校教師為了評職稱,不惜花錢在各類出版物上掛名出版,或者論文造假等。

高校信息公開

懲處方面

教育部官方指出,對於弄虛作假的教師,可直接拉入「黑名單」,並取消先前所獲得的一切職稱,並不再有參加之後的職稱評選的資格。大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領地,作為老師,應該以教書育人為本職,科研論文為輔,兩者相輔相成。而不是為了職稱而搞科研。搞科研之後,將教學拋諸腦後是有失教授風範的。造數據,編論文,鍵盤俠等更是為人所不齒的!

科研腐敗,學術造假的懲罰機制

相關焦點

  • 教育部人社部出臺監管辦法 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教育部與人社部出臺監管辦法  高校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  日前,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其中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高校副教授、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一級。  教師職稱評審須全程可追溯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出臺《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
  • 高校教師評職稱,監管如何跟上
    教育部、人社部日前聯合印發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簡稱《辦法》),明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高校副教授、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一級。對因評審工作把關不嚴、程序不規範造成投訴較多、爭議較大的高校要求進行整改等。為什麼要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 教育部人社部出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
    高校職稱評審權責同步下放到校 2017-11-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北京11月13日訊(記者 趙秀紅)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題: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
  • 新華社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相關不良傾向影響亟需改正  ——傷教學。「以往評職稱,往往只看重發了幾篇論文、出版了幾部專著、拿到幾個課題等量化指標。」多名高校教師告訴記者,教學質量好不好、學生是否有進步這些難以量化的內容在職稱評定考察中被「邊緣化」。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高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7月28日,記者從人社部獲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時,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設置?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高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7月28日,記者從人社部獲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時,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設置?
  • 高校教師評職稱應摒棄「五唯」傾向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學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
    7月28日,新京報記者從人社部獲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時,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設置?
  • 今天,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評
    1960年,國務院頒布《關於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與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規定我國高校教師職稱實行分級審批,即助教職稱的審批權在學校,講師和副教授職稱的審批權雖在學校但須報省教委備案,教授職稱的審批權最終在教育部。
  • 教育部: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負有直接責任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教育部19日發出關於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明確高校對本校有關機構或者個人的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負有直接責任,應建立健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構。    這是我國教育部門首次就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發出通知。通知指出,高校對下列學術不端行為,必須進行嚴肅處理。
  • 不良傾向傷教學科研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
    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 事關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教育部發布重磅文件!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自主制定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操作方案等評審文件,自主組織評審、按崗聘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0〕10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人事部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高等學校教師(以下簡稱高校教師)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推動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 不良傾向傷教學傷科研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
    來源:新華社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 不良傾向傷教學傷科研 高校教師職稱如何評更科學?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
  • 兩部門: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0〕10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人事部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教師(以下簡稱高校教師)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
    「以往評職稱,往往只看重發了幾篇論文、出版了幾部專著、拿到幾個課題等量化指標。」多名高校教師告訴記者,教學質量好不好、學生是否有進步這些難以量化的內容在職稱評定考察中被「邊緣化」。這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並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多名在校大學生抱怨,部分職稱高、頭銜亮的科研明星,上課時或照本宣科或匆匆忙忙,「感覺自己對老師來說很多餘。」——傷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