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吉林市第九中學王彪
授課課間:2008.10.25
授課地點:吉林九中電教室
授課班級:2008屆9班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大九中已十年。這是十年前,剛來九中時上的第一堂公開課,當時的主題是「構建和諧課堂」。十年了,我在課堂教學上,幾乎還是原地踏步,每每想起,內心悽然。今天發此實錄,絕非譁眾,只為在新年伊始,鞭策自己奮力蝸行。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
師:繼續開展我們的《百生講壇》活動,讓我們來互動一下。
生:好!
師:百生講壇——
生:壇壇是好酒!
師:掌聲有請——
生:劉旭東!
生(劉旭東走上臺前):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初中老師我想對您說》……(以下演講內容略)(演講結束後,臺下一片掌聲)
師:太精彩了!我化用余光中評價李白的詩做下點評:
旭東做演講,文採飛揚,秀口一吐,就讓我們在藝術的天空中翱翔!
生:(熱烈鼓掌)
點評:這個環節是為了鍛鍊學生的當眾口語表達能力,長期堅持,對學生口語表達大有裨益。
師:今天是我們第一次在電教室上這樣一節大型公開課,坦率地說,我的心情很緊張,但老師有調節的辦法,那就是我一緊張就看書,今天我就推薦給大家兩本書(大屏幕展示,一本是《孫子兵法》,另一本是《文心雕龍》)。在這兩本書中,前者可稱為「用兵策略」,後者可稱為「寫作指南」,兩本書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孫武《孫子兵法》
作戰的最高境界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劉勰《文心雕龍》
論辯的最高水準
這兩句話,一句闡釋的是作戰的最高境界,一句表明的是論辯的最高水準,這兩個方面是兩個極致,常人很難二者兼顧,然而,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使者卻在極不利於自己的情境下將這兩點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就是——
生:晏子!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晏子使楚的故事。(板書課題)
點評:此導入方法,彰顯文化底蘊,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濡養薰陶的作用。
在上節中,我們熟讀了文章,翻譯了文章,對文章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們知道,晏子使楚的最終結果是晏子——
生:不辱使命!
師:對!那麼晏子究竟有何德何能才做到了不辱使命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完成這個問題。(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
點評:此環節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有利開課堂教學環節的展開。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上節課都學了什麼?(大屏幕顯示)
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你們會讀嗎?
生:會!
師:那你知道讀的最高境界是背嗎?
生:(笑,搖頭)
師:有會背的嗎?請舉手!
生:(大約有40名左右的同學舉手)
師:很好!那大家知道背是最高水準是分角色背誦嗎?
生:(興趣盎然,紛紛舉手表示想試試)
師:好,那就指定3名同學試一下,誰來首開先河?
生:(更加積極地舉手)
師:呵呵,有這麼同學,不給誰機會都不好,那就近水樓臺先得月吧,來,王凱平、衡旭、劉旭東你們三個讀吧?所讀的角色你們自己商量著定吧。(約10秒後,表演開始,具體表演過程略,表演過後,掌聲雷動)
師:妙!3名男同學表演得好,常言首「巾幗不讓鬚眉」,女同學能不能表演好?
生(女):能!
師:誰來試試?(看著坐在較後排的幾名女同學)好,就你們3個吧!還是自己定角色。(約2分鐘後,在雷鳴般
的掌聲中表演結束)
點評:這個環節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了解,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做好鋪墊,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師:真好!真沒想到大家能掌握到這麼熟練的程度!不可小覷大家啊!同學們,據我所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一共有三則,前兩則大家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就已經學過了,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
生:(有10名左右同學搖頭,表示印象不太深了)
師:(面帶得意之笑)忘了也沒關係,老師今天是有備而來的,掌聲有請晏子閃亮登場!請看大屏幕(課件播放晏子使楚的視頻資料)!(約2分鐘後)同學們,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看前兩則故事了,第三則就是我們課文中的故事。通過看前兩則故事的視頻資料,我們對晏子使楚的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出使的過程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多,最主要的有幾個?
生:兩個。
師:哪兩個?
生:晏子和楚王。
師:這兩個人物圍繞什麼矛盾展開衝突的?如果用一個字表示就是——
生:辱!(師大屏幕顯示「辱」字)
師:對!那麼大家看課件,矛盾雙方一方是楚王,一方是晏子,圍繞這個核心矛盾「辱」字大家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我想知道楚王為什麼要辱晏子?
生2:楚王是怎樣辱晏子的呢?
生3:晏子為什麼要反辱楚王呢?
生4:晏子是怎樣反辱楚王的呢?
點評:讓學生在熟練了解文本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並且這個環節的設置,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師:好!聰明!幾名同學問題提得非常精準到位!老師現在用課件把這幾個問題歸納一下,請看大屏幕上的示意圖:
現在讓們逐個解決這四個問題,首先是第一個問題:楚王為什麼要辱晏子?
生1:從楚王品質來看,我想他是個嫉賢妒能,愛出風頭的人。
生2:正所謂「春秋無義戰」,楚王是想通過羞辱晏子,使晏子發怒,然後再反說齊國使臣不懂禮儀從而名正言順的出兵攻楚。
生3:我同意他的觀點。也就是說,從國家利益來看,楚王想給晏子下馬威,使齊國屈服於楚國,甘受楚國擺布。
師:好,你們幾個說得都有道理,分析問題一針見血。其實要想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參考當時幾個諸侯國之間的國際關係,請看屏幕(春秋五霸形式圖),誰能結合地圖給大家分析一下?(眾生沉寂)
師:(右手握拳揮起)九班人勇敢做自己!
生(車東林):老師,我來分析一下吧。
師:好,掌聲有請!
生(車東林):齊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於他在晉國訪問時的狂妄態度,晉國高層表示不滿,於是派出軍隊對齊
國實施震懾性攻擊,齊景公一開始並不在意,但後來晉國軍隊幾乎兵臨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軟,通過這次教訓,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為使者訪問了楚國,此時楚國由楚靈王執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大,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齊國的使節,於是便有了「晏子使楚」這個故事。
師:你為什麼知道這麼多呢?
生(車東林):看書多唄!
師:好!大家都應該像車東林同學一樣多讀書!關於讀書曾國蕃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唯讀書可變化氣質,一生不可廢學,乃事業有大成。」第一個問題大家完成得很好,現在我們探討第二個問題:楚王是怎樣辱晏子的?
生1:楚王設計辱晏子。
師:不夠具體。誰還能詳細說說?
生2:在晏酣之際,楚王派手下押上來一個齊國人,說這個齊國人在楚國偷盜,以此汙辱晏子。
師:對,設好圈套,單等晏嬰中計,可謂用心叵測啊。這個問題大家完成得「舉輕若輕」(眾生笑),我們接著研討下一問題:晏子為什麼反辱楚王?其實當時的晏子隻身一人,面對著狂妄的楚國君王完全可以樣做(大屏幕顯示):
面對楚王的羞辱,晏子可以選擇這樣做:
1、怕 理由: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
2、罵 理由:士可殺,不可辱
3、駁 理由:?
師:為什麼晏子選擇了有禮儀的反駁呢?大家看這樣一句話。(大屏幕顯示)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蘇軾《留侯論》
生1:我認為,從國家的利益看,怕激怒楚王,使楚過藉機攻打齊國。
生2:從個人人身安全來看,怕惹來殺身之禍。(課堂陷入了沉寂)
師:還有嗎?從使者的角度來看呢?
生3(頓悟狀):從使者身分來看,有失齊國尊嚴。
師:很好!(眾生鼓掌)現在四個問題只剩下一個了:晏子是怎樣反辱楚王的?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正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現在讓我們群策群力攻掉這個堡壘。大家有信心嗎?
眾生:有!
師:誰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晏子是用橘子來說明的。
師:能具體談談嗎?
生:晏子認為,橘子生在淮南就結短甜美的橘子,若生在淮北就結苦澀的枳,這是因為水土不同導致的。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不偷盜,但是到了楚國就變成了盜賊,這是因為國家不同了。
師:分析得好!誰知道這裡晏子運用了什麼方法?
生1:比喻。(其餘同學笑)
師:比喻對嗎:
眾生:不對!
師:那應該是什麼呢?
生2:是類比。
師:什麼是類比?
眾生:一種邏輯推理。
師:誰能解釋一下:
生1:如甲有A、B、C屬性,乙有A、B屬性——-老師,我忘了。(不好意思地笑笑)
師:呵呵,沒關係,但能看出你是我的親傳弟子,這個問題我曾經講過,所以你是有點兒印象的,對吧?你請坐下聽聽其他同學是怎麼說的。
生2:如甲有A、B、C屬性,乙有A、B屬性,我們就可以推理出乙也有可能具備C屬性。
師:有才!(眾生鼓掌)你聽懂了嗎?(問生1,生1點頭示意懂了)誰能結合課文內容具體談談晏子是如何運用類比推理的?
生:橘子的A屬性是在淮南甜,B屬性是在淮北苦,C屬性是水土變化則味道變;齊國人的A屬性是在齊國不偷盜,B屬性是在楚國偷盜,不偷盜類似於桔子的甜,偷盜類似於橘子的苦,這樣就可以推導出齊國人偷盜的原因是因為水土變了,這裡就指由齊國學來到了楚國。(眾生掌聲熱烈)
師:嗯,分析得妙!到此我們完滿地解決了這四個問題,掌聲表示慶賀!(教室內掌聲雷動)現在我們對文章已經分析得通透了,那麼回過頭來解決課前老師所提出的的終極問題(大屏幕顯示)
點評:此環節是這堂語文課教學的主體,教師採用與學生對話的形式,在輕鬆、自由和諧的氛圍中解決了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及表達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了學生對讀書、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師:先讓你們看看名人眼中的晏子。(大屏幕顯示)
名人眼中的晏子:
晏平仲與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
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亦欣慕焉。
——司馬遷
師:那麼你眼中的晏子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生1:晏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生2:晏子不但有智慧,還有過人的勇氣,要不怎敢反辱楚王呢?
生3:晏子是一個愛國的人,他把國家尊嚴放在了第一位,所以才反駁得正氣凜然。
生4:晏子的口才好,如果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是不可能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讓楚王罷手的。
生5:知識源於積累,我想晏子一定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師:這種推理有些脫離故事內容了,晏子這次出使表現得好,也不要想當然的把所有優點都放在他身上啊。(眾生笑)其實大家總結得已經很全面了。那麼,從晏子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呢?從楚王身上,我們又該反思些什麼呢?(大屏幕顯示)
思維火花:
1.從晏子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2.從楚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警示?
(眾生思考片刻後)
師:我們先談第1個問題吧。
生1:我們要像晏子一樣,要敢於向惡勢力宣戰。
生2:從晏子身上,我懂得了面對強大的對手,不要畏懼,要用智慧戰勝他。
生3:我懂得了一個人只有愛國才能有強大的精神後盾,才能在邪惡面前表現出驚人的正氣。
生4:(一矮個男同學,有些不好意思地)以前我因個子矮而自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我知道有才不在個高,報效國家靠的是智慧而不是塊頭!(眾師生笑聲伴著熱烈的掌)
師:大家真是學有所獲!那麼從楚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警示?
生1:這印證了小品演員趙麗蓉那句話:做人不要太狂了,太狂了沒有好處!(眾師生笑)
生2:不要輕視相貌平凡的人,他們可能也很有才華!
師:對,比如說像我!(眾生大笑)
生3:要學會尊重別人,否則可能會自取其辱!
師:時間關係,大家儘管意猶未盡,但也只能談到這了。啟示也好,警示也罷,我想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只要大家能解讀出一條能指引人生之路的道理就好!大家坐好,我來小結一下: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角爭鳴,淹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她帶走了一個個熟悉的身影,但卻永遠帶不走不辱使命的晏嬰!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永遠閃爍一顆星,晏嬰!在人間鼓蕩著一股英雄氣,馳騁著一腔愛國情!
銘記晏嬰!(掌聲四起)
點評:此環節教師在與學生對話中,輕鬆地完成了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並且談到了給自己的生活所帶來的啟示或警示,由課堂遷移到生活,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師:下面我布置一個今天的作業:(大屏幕顯示)
作業布置:
假如你是楚國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話語中的破綻,巧妙地反擊他的論辯?寫出來,與同學分享。
師:最後,老師把這樣一句話送給大家(大屏幕顯示)
教師寄語:
說話和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別人的同情、合作和幫助。
——富蘭克林
點評:作業設置,繼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謝謝各位光臨指導的老師!
反思:
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點兒語文教學風格,即:自然對話,和諧共生。整堂課,作為教者,我一直在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表達,而不是去填鴨,去告訴。在對話的過程中,輕鬆而巧妙地達成教學目標。
另外,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踐行「語文味」課堂,儘可能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文化,濡養薰陶學生成為一個有文化素養,有情懷、有格局的人。
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文言知識滲透得少了些,以後要改進。
關注微信公眾號閱讀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