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十四史——《史記》一四三:男人的好榜樣——晏子

2021-01-08 如匪浣衣RfHy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了春秋霸業,管仲雖然生前事事處理得都很完善,但身後之事的安排卻差強人意。管仲死後,齊桓公重用佞臣,諸子爭位,桓公死後停屍宮中數十日無人理睬,齊國霸業就此衰落。管仲百餘年後,齊又有賢相晏嬰。

晏嬰字仲,諡號曰平,故又稱晏平仲,尊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人。晏嬰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晏子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危者,正也。

晏子出使列國,既堅持原則又非常靈活,不辱使命,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晏子出使楚國,用機智的反應妥善應對了楚靈王的三次刁難,讓楚靈王發出了聖人不能開玩笑的慨嘆。晏子還非常節儉,一件皮衣穿了三十餘年,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以其齊相之尊,而菜不重肉。

《晏子春秋》裡說,齊景公想把女兒嫁給晏子,他到晏子家飲酒酣暢時,景公看見了晏子的妻子,就問這是您的夫人嗎?晏子說是。景公說,她現在又老又醜啊。我有個女兒又年輕又漂亮,嫁給你怎麼樣?

晏子離席再拜答道,我的妻子如今確實又老又醜,可是我與她共同生活的時間很長了,過去她也曾經又年輕又漂亮。女人本來就是以少壯託付年老。她既然在年輕時委身於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託付。雖然君王有所恩賜,但我能因此而背棄她的託付嗎?乃再拜而辭。

越石父是齊國賢才,而遭難入獄為奴。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左驂贖之,載其歸家。晏子回家後沒有向越石父打招呼就走入內室,於是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子絕交。晏子吃驚道歉說,我雖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您擺脫了困境,您為什麼現在就要與我絕交呢?

越石父說,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裡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能舒張意志。當我在囚禁之中時,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使我免為奴役,說明您了解我,而您雖然了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那麼我還不如在縲紲之中。於是晏子再次致歉,待之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時,一次乘車外出,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裡窺見其夫。他丈夫替晏子駕車,頭上遮著大傘,揮動著鞭子趕著駟馬,神氣十足。車夫回家後,妻子要與他離婚,丈夫驚問她原因。

妻子說,晏子身高不過六尺,卻身為齊相,名顯諸侯。我見他志向深沉,而常有甘居人下的謙恭態度。現在你身高八尺,不過做人家的車夫,看你的神態卻洋洋自得,我感到羞愧,因此要和你離婚。車夫大悟,從此以後謙虛恭謹。晏子發現了他的變化,感到很奇怪,就問他原因,車夫如實相告,晏子認為他善於遷惡從善,就推薦他做了齊國的大夫。

司馬遷總結管仲和晏嬰說,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然而孔子小之,難道是因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管仲卻不勉勵他實行王道而只輔佐他稱霸嗎?古語說,要順勢成就君主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失,這樣君臣百姓之間能親密無間。這大概說的就是管仲吧?

晏嬰墓

當晏子伏齊莊公之屍而哭,成禮然後去,難道不是人們所說的「見義不為無勇」嗎?至於晏子直言進諫,敢於冒犯國君的威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吧!司馬遷曰: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記載著我國長達4000多年浩瀚的歷史,是我國眾多史學家、文學家等經過長時間的嘔心瀝血編纂而成的。毛澤東所以對這部宏偉巨著始終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除了史書本身獨特的吸引力之外,還有書中記載的諸多內容吸引著他。《二十四史》是一部史書,又是一部百科全書。
  • 怎樣讀經典 | 《晏子春秋》
    唐代柳宗元說:「司馬遷讀《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為書。或曰晏子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後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齊人者為之,……蓋非齊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則其言不若是。」(《柳河東集》卷四《議辯·辯晏子春秋》)3.齊國或久住齊國的人。今人高亨認為:「作者當是齊國人,或久住齊國的人。當時齊國有自己的史書,而民間和士大夫間,有許多關於晏嬰的傳說。
  • 司馬遷之「想見」與「被想見」 | 閱讀《史記》
    當我在《史記》中一而再地看到司馬遷也因讀之書文而「想見其為人」的表達時,我確信這是真的;同時確認:司馬遷當是中華如此「想見」的「始作俑者」。一讀《孔子世家》,太史公曰: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司馬遷應該是讀過孔子編著整理的六經五經之類的,應該也會讀到《論語》。
  • 二十四史全譯
    特邀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專家整理、翻譯志書,內容嚴謹可靠  收錄二十四部史書,文白對照、譯文準確、校勘精到,全88冊,近億字  讀中國歷史,不可不讀【二十四史】  今人讀史,當讀【二十四史全譯】  近一億字皇皇巨著  二十四部史家絕唱
  • 《白話史記》:梁啓超說,「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很多人以為它嚴肅枯燥,但其實它如小說般生動、有趣,情節豐富。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上至上古的黃帝,下至漢武帝,貫穿經傳,諸子百家,3000多年歷史……讀它,像讀小說一樣有趣輕鬆,既能了解歷史,知曉人性人心,又得做人處世智慧。但原著文古質,艱澀難懂,對於大眾來說,沒有相當的文言文功底是讀不懂的。
  •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二十四史之首絕非浪得虛名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五〇:高山仰止,仲尼弟子列傳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之後本應是伍子胥列傳第六,因為在前面《吳太伯世家》中已經詳細講述了伍子胥的事跡,所以此處從略,想了解伍子胥事跡的話請參看前文。本文為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世傳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
  • 中華之國粹:《史記》,精彩又難讀的著作
    司馬遷二十四史之一的《史記》,最初的名字叫《太史公書》或者《太史公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的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史記》實際上是一本既精彩又難讀的著作。在其中用五十二萬字、一百三十篇、五個不同的部分記載了黃帝到漢代這一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每個朝代出現的帝王,他們或是勤政愛民,或是既無德又殘暴。司馬遷對於賢明的君主給予了大力的讚揚,對於暴君、昏君也同時給予了無情的批判,為後世樹立了正反兩面的典型。
  • 商人的絕唱——讀《史記·貨殖列傳》札記
    記著大一的時候,買了一套韓兆琦先生注的《史記》,這套書一共九冊。認認真真讀了一學期,感觸頗多,也在書上斷斷續續寫了許多筆記,今天藉此機會將它們整理起來,和各位讀者分享一些陋見。
  • 大部頭的二十四史,如何高效地攻讀
    大部頭的二十四史,如何高效地攻讀二十四史始於司馬遷的《史記》,他創立了我國史學的模板,即紀傳體。二十四史具體分為,本紀,志,列傳。司馬遷著《史記》可以先讀高祖本紀,然後讀高祖時代的大臣的列傳。再讀文帝本紀,然後讀和文帝同時代的大臣的列傳。
  • 竟如此上癮:不讀「二十四史」,怎麼知道帝王將相是壞的呢?
    說起這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這是中國曆朝撰寫的史書的總稱,也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所以又被稱為「正史」。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其中包含了許多經典的人生智慧。什麼是二十四史?
  • 《清史》,什麼時候可以出版,讀完《二十四史》得多長時間?
    二十四史分別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的來歷早在漢末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三史」的概念了,「三史」通常是指《史記》、《
  • 梁啓超說「凡屬學人,必須一讀」的白話《史記》,極為罕見
    而讀歷史,《史記》是繞不開的。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名人推薦,必有《史記》。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很多人以為它嚴肅枯燥,但其實它如小說般生動、有趣,情節豐富。
  • 晏子和《晏子春秋》
    昨天咱們說「行者常至,為者常成」是《晏子春秋》中記載晏子的話,有朋友留言,要求介紹一下晏子。今天咱就試著說說。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諡平,夷維(今山東省濰坊高密)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2020-10-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讀《白話史記》,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讀歷史,《史記》是首先被推薦的
  • 《二十四史》4000萬字,多少人通讀?韓寒當年吹的牛,如今又出現
    閱讀的是中華書局繁體豎排標點版的二十四史,每周讀一本,全套241本。看著看著,筆者就笑了,連吹牛也不會吹,鄉鎮幹部不要工作了?這樣的吹牛皮,似曾相識,遙想當年韓寒也說過這樣的話,「自稱高中時就讀過《二十四史》。」
  • 有關《史記》的三次哭泣|閱讀《史記》
    選修課中的《〈史記〉選讀》,就是在新校區新教學樓裡開設的,授課教師是系裡研究《史記》的知名學者袁傳璋教授。當時的袁先生已經六十五歲,他高高的個子,頭髮已經全白,如同落了雪一般,平時袁先生一臉威嚴,不苟言笑。只需遠遠地觀察,你就會覺得他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的確,袁先生對《史記》中史實考證、文字考訂功夫非常深厚,當時我僅僅知道,袁教授的論文在日本、韓國和臺灣《史記》研究界影響巨大。
  • 小學生課外閱讀必選經典——《青少年讀史記》,讓孩子悉知歷史!
    要讀歷史,必讀《史記》!《史記》是中國古代史學典籍中最著名的一本書,也是中國第一種通史性著作,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中華人文初祖黃帝,下迄作者司馬遷同時代的漢武帝時期的3000餘年歷史。《史記》也是中國第一種紀傳體史書,是代表性的中文傳世文獻《二十四史》的開山之作,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但是,《史記》原著有130篇,50多萬字,人物繁多,再加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孩子們很難理解。
  • 《晏子春秋》為齊人淳于髡編成考
    無論從思想史還是文學史的角度說,《晏子春秋》都是先秦時代一部重要著作,但舊題為晏嬰所著,卻絕不可信。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序》推斷為秦博士淳于越編寫,成書於「秦政統一六國後的一段時間內」。吳則虞先生的結論不能成立,但他對《晏子春秋》一書成書過程的看法則符合該書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