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任特聘顧問

2020-12-20 騰訊網

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今天,過19歲生日的上海科技館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以此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深耕科普,厚植創新,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依託館藏開展特色科研

早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規劃和建設期間,上海科技館就已經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天文研究中心的構想。今天,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天文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發揮天文館觀測設備和隕石藏品的資源優勢,瞄準天文學前沿熱點問題,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在若干特色科研方向上取得一流科研成果;依託天文館文化歷史類藏品資源,推動世界範圍的天文收藏及文化交流,開展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應用天文館數位化服務平臺,推進天文學教育與傳播新途徑的課題研究,引領和支撐天文館的教育發展,打造與國際接軌,引領國內行業發展的優質科普平臺。

十二生肖展覽開幕,科學視角解讀生肖文化

每年新春佳節,上海科技館推出的原創生肖展已成為一道科技與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科普大餐。作為系列生肖展的收官之作,「十二生肖」特展試圖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觀眾可以在展覽中了解古代天文學與生肖紀年的關係、追溯十二生肖的起源,擴展對十二種生肖動物的科學認知,體會中國生肖文化的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思想的理解。

展覽分為「夥伴」「秘密」「奇遇」「紐帶」四個版塊,將現代科技、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相結合,從科學角度解讀生肖文化,探索十二生肖與天文、自然以及人類之間的關係。展覽包含「夥伴長廊」「仰望星空劇場」「十二生肖藝術櫥窗」等多個沉浸式體驗展項,還有「生肖十二問」「與生肖名人合影」「 十二生肖動物打卡」「生肖祈福牆」等20多個互動體驗展項。

該展自即日起至2021年3月28日在上海科技館地下一層臨展二廳免費展出,2021年4月之後將開啟巡展之旅。

三館吉祥物集體亮相,與觀眾親密互動

「大家好,我叫科奇,來自B21星球,熱愛科學實驗、搗鼓小發明,我的願望是成為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這就是上海科技館吉祥物「科奇」,當天與它一同亮相的還有上海自然博物館吉祥物「科萌」以及上海天文館吉祥物「科飛」。它們都有著充滿個性的外觀和明快亮麗的色彩,甫一出現就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小朋友們駐足圍觀,與吉祥物親密互動。

三館吉祥物靈感來源於科技館的標識(logo),通過重構演變,體現人與科學、自然、宇宙的聯繫。科技館吉祥物為藍色,體現科技感和未來感;自博館吉祥物為綠色,表現自然物種的蓬勃生機;天文館吉祥物為紫色,突出宇宙的浩瀚與神秘。此外,上海科技館以吉祥物為元素設計開發了徽章、抱枕、記事本等一系列衍生品,觀眾可以在科技館紀念品商店或者淘寶網店購買。

歷經19年發展,上海科技館目前是國內唯一集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超大型綜合性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也是唯一同時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科技類博物館。

作者:沈湫莎

攝影:上海科技館提供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 成立「天文研究中心」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上海科技館 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鄭瑩瑩)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之際,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將依託館藏開展特色科研。該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早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的分館之一,預計明年開放)規劃和建設期間,上海科技館就已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天文研究中心的構想。
  • 秉持一流理念 上海科技館成立研究中心打造金牌科研團隊
    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已進入布展階段,預計明年將會與公眾見面。日前,上海科技館在其開館19周年之際,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吸引全國知名天文學家加盟,由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  地球與太空對話,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 上海科技館迎19歲生日 天文研究中心成立
    央廣網上海12月18日消息(記者周洪)深耕科普,厚植創新,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上海科技館19歲生日推出十二生肖展 天文研究中心同時成立
    東方網記者解敏12月18日報導: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今天上海科技館迎來了它的第19個生日,並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
  • 上海科技館天文研究中心亮相 十二生肖特覽開幕
    圖說:十二生肖展覽亮相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深耕科普、厚植創新的上海科技館,今天迎來19歲生日。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天,上海科技館舉辦了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十二生肖展覽亮相、並推出三館吉祥物等一系列「慶生」活動,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 上海科技館19歲了,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生肖展也已免費展出
    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科技館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二生肖展海報。科技館供圖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 「北京時間之母」——93歲院士葉叔華的「天文人生」
    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首位女天文臺臺長——葉叔華葉叔華的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數學天文系畢業照(1949年6月)觀象臺裡第一位女性研究人員2008年初,嫦娥一號成功之後,上海市領導接見有關人員之時,葉叔華提出上海的VLBI天線最小最老,希望能做新的,促成了中科院與上海市合作的6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項目。2012年,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建成,在我國深空探測和天文研究中發揮了很好作用。2019年,65米射電望遠鏡被評為上海市特等科技進步獎,總體性能位居世界第三。
  • 葉叔華:她的名字與「北京時間」聯繫在一起---中國科學院
    1981年,任上海天文臺臺長。  她主持建立和發展了我國綜合世界時系統並長期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她負責建立了我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不僅在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方面,還在「探月」「探火」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程茂蘭天文科技館在河北博野縣落成開館—新聞—科學網
    程茂蘭天文科技館落成開館儀式現場 天文愛好者在程茂蘭天文科技館內參觀體驗  攝影 耿乙丁 8月26日,程茂蘭天文科技館在程茂蘭的家鄉—河北省博野縣落成開館。程茂蘭的女兒、侄子、部分老科學家以及當地縣領導等出席開館儀式。 程茂蘭天文科技館佔地面積15畝,建有程茂蘭故居、雕像,館內建設包括北京天文臺建設介紹和程茂蘭的生平業績展板、天文儀器模型、天文學科普知識以及體驗設施等多項內容。該館既是程茂蘭的紀念館,也是天文知識科普館;還是天文愛好者的體驗基地,又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上海科技館今日開館
    拔地而起於蒸蒸日上的浦東,蘊含宇宙、生命、智慧、創造的上海科技館,今天向渴望科學真知的公眾敞開胸懷。  上海科技館建築面積達9.8萬平方米,建築外形西低東高、螺旋上攀,如巨翼翔升,騰飛,其昂揚特立的身姿風採,在全世界科技館家族中獨一無二。每個展區,每項展品,追求的都是中外一流。  巨翼起飛任翱翔!
  • 王綬琯院士:《經緯乾坤——葉叔華傳》序—新聞—科學網
    上海天文臺同仁見示葉叔華傳記《經緯乾坤》一書,囑作序。 此書出版,值叔華同志90華誕。
  • 來日到滴水湖畔看星星 上海天文館建設啟動選址臨港新城
    昨天,記者從上海科技館獲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項目獲得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立項批覆,標誌著經過兩年多籌備的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項目選址臨港新城,毗鄰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佔地面積5.8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
  • 北京大學成立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林苗苗)12日,北京大學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成立。該中心為北京大學的實體學術機構,由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知名學者、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任中心主任。  圖:12月12日,北京大學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召開。
  • 新昌天文科技館明天試開館 最新劇透來啦
    新昌天文科技館位於青少年活動中心東側大樓一樓,展陳面積一千二百平方米,面積緊湊,設計精巧,是一家充滿藝術味的天文館,也是國內首家以「天文學與社會發展」為主題的縣域天文特色科技館。天文科技館的設計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天文與藝術的結合,天文與生活的結合,館外造型融入「星球」概念,館內形成廳廊結合的空間布局。
  • 上海交大吳文俊數學中心成立
    紀念吳文俊誕辰一百周年專題片:《中國數學家的驕傲——吳文俊》5月9日,在上海交大著名校友、蜚聲國際的數學家吳文俊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之際,紀念吳文俊院士誕辰一百周年暨數學科學與數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
  • 「當代上海文學研究中心」在上海師大成立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10月27日報導:今天,「當代上海文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上海文學批評與文學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大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上海師範大學當代上海文學研究中心和《文學報》社共同主辦,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30多位專家學者和10餘位記者出席會議。  開幕式由當代上海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楊劍龍教授與《文學報》社社長陳歆耕主編共同主持。
  • 中國科技館夜間開館「不打烊」!2019年「科學之夜」正式售票
    記者從中國科技館獲悉,2019年「科學之夜」活動從27日起開啟售票通道。活動將在10月2日至7日、16日至18日兩個時間段的19:00-21:00舉行。晚上的中國科技館是什麼樣子的?會像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一樣神秘、刺激嗎?想知道答案的小朋友不妨安排時間去一探究竟!
  • 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成立 打造國內頂尖、國際著名的日本綜合...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署40周年,對於中日兩國來說,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年份。6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行成立儀式,同時召開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的國際研討會。中華日本學會常務副會長高洪對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學在日本研究和中日關係研究方面具有優良傳統,日本研究中心成立以後,將為這個優良傳統的繼續發揚提供新的推動力量。他堅信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將與學術同行開展密切的合作,為豐富中國的日本研究寶庫做出新的貢獻。
  • 上海交通大學吳文俊數學中心成立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17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杜欣 祁潔)5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著名校友、蜚聲國際的數學家吳文俊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之際,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紀念吳文俊院士誕辰一百周年暨數學科學與數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