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商業與殘障網絡-中國分支成立

2020-12-27 中國發展門戶網


7月31日,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商業與殘障網絡-中國分支(以下簡稱「GBDN-中國」)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白韻之 陳怡霏) 7月31日,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商業與殘障網絡-中國分支(以下簡稱「GBDN-中國」)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網成為創始成員之一,該網絡的創始成員還包括重慶遠大印務、湖南安邦製藥、山東科大中天、優客工場、雅高酒店、家樂福、偉創力、IBM、摩根大通、歐萊雅、索迪斯、渣打環球服務中心和太倉中德善美實業等。該舉措將推動企業共同努力,分享經驗和知識,為殘障人士融入中國商業社會減少障礙。

據悉,GBDN-中國將提供平臺,協助企業利用有效的資源和服務,實現其殘障融合計劃。14家創始成員將共同制定戰略,整合各界資源,為企業在招聘和留用殘障員工方面提供工具和解決方案。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商業及殘障網絡(總部)在接下來的一年也將向中國分支提供技術支持。

國際勞工組織的高級殘障事務專家史蒂芬·特羅梅爾表示:「能夠和GBDN-中國的成員單位合作,我們感到十分欣喜。我們所做的努力將極大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在中國的實現,真正確保『不讓任何人掉隊』。」

此次中國分支的成立是國際勞工組織建立全球商業與殘障網絡的關鍵一環。自2010年起,國際勞工組織旨搭建一個公私合作平臺,讓企業、國家級僱主網絡、企業網絡及殘障者自組織和政府共同推動殘障融合就業戰略。 迄今為止,該網絡已有了27家企業和8家非商業組織成員,並在中國等27個國家建立了國家網絡。

儘管有很多企業助力,但殘疾人就業還是項很大的挑戰。根據2013年國際勞工組織和中國企業聯合會所做的一項調查,在有意願僱傭殘障人的企業中,有60%認為他們缺乏僱傭殘障者的能力。國際勞工組織GBDN-中國分支協調人、融易諮詢創始人周海濱表示:「目前仍缺乏系統性和綜合性的支持,為企業提供包容的、無障礙的方案來僱傭殘障者。」而「GBDN-中國」的建立為解決這一問題樹立了信心。

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中國高度重視殘障人的社會和經濟福祉。2017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通過就業、康復、技能培訓和其他服務幫助了90多萬殘障人脫貧、10.5萬殘障人就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就業部副主任解宏德表示:「我們希望藉助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商業及殘障網絡,讓更多跨國企業為中國殘障人士開發就業崗位,充分發揮中國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的作用,為跨國企業提供優秀的殘障人士。」 

相關焦點

  • 國際勞工組織:印度成全球勞動力最豐富國家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0日訊(範楷)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星期三發表報告說,印度即將成為全球勞動力數量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預計未來10年內印度將新增勞動力1.1
  • 全球79人!北京這位教授,入選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專家組成員!
    近日,經過申請、審核等程序,國際標準化組織社會責任標準的利益相關方全球網絡委員會(ISO 26000 SGN)正式將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郭毅教授納入其專家組成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成立於1946年10月,旨在&34;,是國際經濟貿易活動規則的重要提供者。國際標準化組織所推出的ISO 9000質量標準系列、ISO 14000環境標準系列被廣泛運用於國家間經貿往來、跨境投資等經濟活動,在全球擁有很高的公信度和影響力。
  • 國際勞工組織:全球近5億人失業或未充分就業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24日消息,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近日發布報告稱,全球超過4.7億人處於失業或未充分就業狀態,並警告,民眾若沒有渠道獲得足以維持生計的像樣工作
  • 國際勞工組織:新冠肺炎疫情致全球2/3國家平均工資水平降低
    當地時間12月2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三分之二的國家其平均工資水平面臨下行壓力;其他國家平均工資的增加主要是人為作用,反映出低薪工人大量失業。
  • 國際勞工組織呼籲疫情期間維持教師地位
    國際勞工組織日前發表了有關新冠疫情期間教育工作的簡報,說明了目前學習者和教育工作者受到的影響,呼籲疫情期間要維持教育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從而支持高質量的遠程教育。國際勞工組織表示,要確保在疫情期間以新的形式繼續開展高質量的學習,就要求教師有機會獲得資源充足且安全的教學環境以及體面的工作條件。
  •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年度報告指出:疫情導致全球工資水平下降
    日前,國際勞工組織發布《20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受挫,工人工資水平下降,其中婦女和低收入工人工資受到了更嚴重的影響。報告說,2020年前6個月,由於處於疫情暴發高峰期,全球月工資水平呈下降態勢。
  •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年度報告指出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工資水平下降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日,國際勞工組織(ILO)發布《20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全世界已有數億工人的工資低於最低工資水平,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更導致全球工資水平下降,其中婦女和低收入工人工資受到了更為嚴重的影響
  •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商業公司簡介 中國是股東之一
    INternational MARritime SATellite organization--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是全球移動衛星通信網絡的領跑者,1979年成立國際組織,直接成員國89個,總部在倫敦,業務遍布全球。1999年變革為國際商業公司,全面提供海事、航空、陸地移動衛星通信和信息服務。是船舶遇險安全通信的主要支持系統,並承擔陸地應急通信和災害救助通信。
  • ...國際勞工組織學徒培訓國際合作項目的試點啟動和研討會在日照舉行
    12月10日至11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共同舉辦的學徒制培訓國際合作項目試點工作啟動會暨研討會在日照召開。人社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錢曉燕、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副局長戴曉初出席活動並致辭。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主持活動。
  • 移民時代丨海外中國勞工保護:赤裸的生命,沉默的安全
    2017年全球有2.58億國際移民,其中國際勞工移民1.64億,約佔國際移民總量的64%。國際勞工移民不僅數量龐大,也為祖籍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世界銀行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球約2.66億的外派勞工支撐著國內8億家庭成員的生活,他們每年給家人的匯款構成了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使留在國內的親人們生活得到改善。
  • 復旦大學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成立,聚焦全球商業策略
    不同於西方文明和社會治理機制對商業策略的貢獻在哪?兩條不同線路如何匯通?復旦大學近日新成立的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將探討這些學術問題。復旦大學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成立儀式暨學術講座近期在復旦管院舉行。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是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批准成立的一個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為依託建立的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研究聯盟。
  • 清華大學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未來商業形態實驗室正式成立
    清華大學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未來商業形態實驗室以商業研究為切入點,研究在國際變化大背景下,商業形態的新模式、新業態及其在創業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將把實驗室發展成探索人類未來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態的跨學科動態研究平臺。
  • 用創新的方法解決殘障人就業問題
    然而現實生活中,殘障者的就業狀況令人堪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10億人身患殘障,佔總人口的15%。在中國平均每15人裡就有一位殘障人士,總人數超8500萬,佔總人口約6.4%,是世界上殘疾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殘障者因為身體的缺憾往往面臨就業困難、收入水平低、崗位單一化等困境。
  •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年度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三分之二的國家平均...
    當地時間12月2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三分之二的國家其平均工資水平面臨下行壓力;其他國家平均工資的增加主要是人為作用,反映出低薪工人大量失業。
  • ...教師地位的建議書|情人節|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兒童節
    這些活動成為了「國際勞動節」的前身,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為紀念組織憲章通過日,1948年6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成立世界衛生組織,並決定將每年的7月22日定為「世界衛生日」,倡議各國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 新聞 | 我院學子積極參加國際勞工組織都靈培訓中心2021 年「冬季全球青年論壇」
    為打造「全球型勞人」,推動學院「十四五」國際交流合作的跨越式發展,積極響應國家「向國際組織輸送人才」的號召,學院高度重視與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為勞人學子提供多種國際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自2018年以來,我院連續兩年選派學生赴義大利參加國際勞工組織都靈培訓中心組織的暑期活動,使學生對國際組織的運行以及所學專業的國際發展前沿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與認知。
  • 國際勞工組織:充分發揮教師組織作用
    為了加強教師組織的地位並提升教師在教育政策改革和項目發展中的作用,教師組織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提升教育質量並幫助杜絕與消滅童工市場。如捍衛和提升員工的工作條件等行為均屬於工人組織的正常活動,而這些活動對於提升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以及更寬泛意義上教育部門的地位來說非常重要。
  • 國際勞工組織:教師是社會變革的推動者
    國際勞工組織近日指出,教師在社會中被視為是可以幫助人們生活發生積極變化的人,他們可以就社區的各種事務提供建議。在與兒童、父母和社區直接互動的環境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打擊童工中發揮重要作用。教師,教育者及其組織可以充當以下角色:幫助輟學兒童教師具有很好的條件,可以識別社區中的學齡兒童,鼓勵父母讓他們入學,為孩子提供有趣的學習環境,並幫助他們解決教育問題和需求。學校還負責監測未入學和缺勤情況,需要授權教師和其他教育人員監測孩子的入學率,評估他們是否參與工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幹擾他們的學業,並確定誰有輟學的風險。
  • 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在廣州研討
    (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10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 毛洪鑫 )12月9日,中國海事局在廣州舉辦「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派高級項目官員參加會議並致辭,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均派專家出席了會議。來自東協10個國家的20名代表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