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中國的本科率只有5%左右,擁有本科學歷就能戰勝95%的中國人了。這個說法從數據上來講是可信的,雖然大學擴招,但是中國的本科率並不是很高。
但是肯定會有朋友產生過這樣的疑問:既然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如此之多,為什麼找工作還是不好找,每年大學生畢業都會遇到畢業難的問題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先看一張圖:
2017年全國本科錄取人數為309萬人,本科錄取率為16.19%,這16.19%的分母是所有參加當年高考的考生。這個比例也不是很高,再考慮全國所有人口,有些學生可能沒有參加高考就工作了,或者去了職業高中等情況,還要考慮各個年齡段的人群,所以,全國所有人口本科率5%的數據是大體可信的。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看問題的角度。
因為就業時考慮的是適齡就業人口,而不是全部人口。試想一個大四畢業生去應聘工作,會遇到剛學會算數小學生、花甲之年的老爺爺、企業的退休幹部來和他競爭嘛?顯然不會的,而這些人就是在本科率5%以外的群體。
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
本科率5%在中國大約是7000萬人。全國適齡就業人口約7.7億,而城鎮就業人口為4.4億,剩下的為農村就業人口。試想除了選調來基層體驗和大學生村官以外,有多少人願意去農村就業呢?
這還沒完,4.4億城鎮就業人口中,有2.9億農民工,現在大學生想的都是「體面」的工作,自然也不會和這一大批勞動力競爭。
現在競爭對手就只剩1.5億了,而達到本科率的就有7000萬人,也就是接近一半。換言之,在城鎮工作的非體力勞動者中,有一半擁有本科學歷。
這還沒有考慮年齡因素,因為一個擁有本科學歷的40歲中年男人去和應屆大學生搶就業崗位的概率太低了。所以,就造成了應屆大學生周圍的本科學歷遍地都是,不再稀缺。這樣對找工作的加成就很少了,甚至不能成為門檻。
說的再詳細一點:
如果2020年你大學畢業,學歷只比一半的同齡人要高。
所以,還是不能太相信本科稀缺的說法,畢竟自己就業體會最深刻啊。
我是,感謝大家的閱讀,關注我,獲取最新教育資訊。
既然看到這兒了,那就點個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