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而中國歷史悠久,說到文化可以追溯到神農氏時代以前,起碼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包羅萬象,像唐詩宋詞、琴棋書畫、十二生肖皆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唐詩宋詞、十二生肖基本上是屬於中國獨有的,像這一類還有對聯、書法,成語也是其中之一。
中國的成語之多、之好用可能連中國人自己都難以想像,就這麼來說,前些年有部名叫宮心計2的港劇便是以成語令人感到新穎。它幾乎是每一句都得捎上那麼幾個成語,當時許多人曾說,看這部劇就像是在看成語大賽,看誰的知識儲備更多。也有人說編劇跟演員相比都不容易,畢竟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小故事,也有它們各自的含義。
但從這部劇中還能看到一點,那就是成語之多,有人曾統計過,這部劇一集有近兩百個成語。它的集數可不短,而且裡面的臺詞很少有重複的,就這還只是成語的冰山一角。其實真要光念成語,估計念個五十集都不能念完,因為中國的成語壓根就多到無法統計。五萬還只是一個大概的數據,很多人可能只有四個字的算成語,其實並非是這樣的。
一般來說成語三個字、四個字、五個字以及七個字的都有,相同的是,它們的背後都代表了一定意義。不過觀察會發現,成語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這就會發現奇怪的一點。成語到了現代似乎就此停步,再也沒有新的成語出現,這是為什麼?
成語其實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跟習用語、諺語相似又有區別,而成語出現的方式是古代經典或者著作、歷史故事。它的意思很精闢,可這小小的幾個字之間其實都包含了一個小故事。比如說患得患失,它指的是對於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而它故事的主人公是后羿。
這位神箭手大家都聽過,他有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就是騎射技藝高超。本來他是從未失過手的,所以人們對此稱讚不已,夏王無意中聽說了這件事,便讓他前來表演。結果吧,夏王在表演前說,你射中了我就給你錢財,射不中,我就得消減你的封地。這下好了,后羿聽了他的話變得很是緊張,擔心自己發揮失常。一想到自己的射出去的後果,他就開始緊張,一箭不僅沒射中,還偏得離譜。
倘若沒有夏王的那番話,或許他就不會失常,其實就是心態的問題。由此便誕生出患得患失這個成語,它也有過分計較得失會成為成功的阻礙的意思。而新成語不再出現的第一個原因便是語言的變化,現代的漢語跟古代使用的文言文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因為時代的不同。就像前面說的患得患失的故事一樣,四個字的背後是上百個字的解釋,足以見得成語的精簡。
這是古人為了方便記錄和傳播使用的一種方式,畢竟文言文那麼多,直接記錄的話消耗的材料可不是一點兩點。而成語只有四個字就能說明意思,不就方便了很多?精簡文字也一向是古人所追求的,他們在編撰史料的時候想的都是如何能用幾個字便能說明全部,成語無疑是個好選擇。
現代就不同了,現代的書寫材料沒有古代那麼昂貴,而且現代文字比之文言文已經簡單了許多。打個比方,古人最早使用竹簡,可竹簡的製作與在上面刻字都極其麻煩。就算後來有紙,紙的價格也很昂貴,現代不一樣,現代用電腦一分鐘就能敲好幾百個字。現代紙的價格也沒有那麼貴,既然有條件,那麼便不再需要精簡,成語發明的源頭都在逐漸的消失,它自然出現得少了。
第二點便是現代文化程度的普及,現代文字本就比文言文的普及程度更廣,這是因為它比文言文更加的簡單,容易理解。文言文的逐漸消失,就意味著成語出現的契機也隨之消失。最後一點便是,中國的成語已經夠多了,五萬多個成語裡面,經常使用的上萬都不到。就像前面所說,光是念成語都能念上個幾十集,如今的成語數量已經足夠人們所使用。
而且五萬個成語在大眾之間恐怕也只有幾千個是廣為人知的,這些都沒能完全記下來、搞明白,為什麼還要費力去創造新的?而且現代社會是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一個新聞在網絡上的傳播時間最長的也不過一年,少的還有幾天、幾個月的。隨著新聞出現過的那些網絡用語也會隨著新聞的沉寂而消逝,存在的時間與意義上遠遠不如古人的成語。總的來說還是時代的變化,成語沒被淘汰,但成語的發展是被時代所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