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炮是什麼原理?如何設計一個美觀實用的火星住宅?垃圾桶外能不能顯示垃圾載荷量?這些都是寧波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日常在探究的問題。
作為國家課改實驗學校,江東中心小學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項目化學習的實施路徑。經過多年課程升級,該校的童創課程激發了越來越多學生的創新思維。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成為這所學校孩子們追崇的學習狀態。
空氣炮是什麼原理?
學生組隊研究,還做了成果匯報
「我們是502班的『人小鬼大』小組,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我們組的童創課程研究成果《神奇的空氣炮》。」組長單璽之一番乾淨利落的介紹瞬間吸引了臺下近百位觀眾的眼球。近日,來自寧波大市近百位的數學老師在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參加寧波市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活動,中午一同觀看了這場別開生面的匯報展示。
現場進行「空氣炮」實驗。
在單璽之落落大方的演說中,觀眾們漸漸解開了心中的疑團,對「空氣炮」這一新鮮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接著小組成員協同合作,現場演示了空氣炮實驗:在箱子外面點燃煙餅並放入一個只有小孔的密封箱子,半分鐘後,組員用力拍擊箱子,被擠壓出來的氣體竟然「隔空」將半米外的紙杯小山推倒了,再次拍打紙箱,空中出現了一朵朵奇妙的「蘑菇雲」,現場的觀眾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後,組員宋忱昊同學又為大家普及了生活中「空氣炮」的廣泛用途。
為了這八分鐘的成果匯報,小組成員可沒少下功夫,前前後後研究了近一個月。幾個組員在一次偶然的閱讀中發現了空氣炮的有趣之處,就決定將此作為這學期的童創課程項目主題。於是他們在學校裡商討研究方案,還利用周末時間商量研究步驟,並根據組內同學的各自優勢特點,確定了小組分工。
「幾個孩子上網查閱資料、一起做實驗研究,我們基本不參與。但他們會向科學老師請教專業原理,這時老師們就會積極配合。」班主任董靜慧老師笑著說道,「他們特別善於發現,樂於探究,在研究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水火箭發射實驗。
自主探究的童創課程
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童創課程的有效落地,讓類似創意在江東中心小學遍地開花。
在該校本學期的科技節上,一二年級的高空墜蛋,三四年級的自製紙陀螺,五六年級的創意水車……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有許多奇思妙想。比如在太空裡如何健身?如何設計一個美觀實用的火星住宅?冬至這天為什麼夜最長?這些腦洞大開而又有趣好玩的問題,都是江東中心小學孩子們的「鬼點子」。他們或製作成PPT進行演講,或設計成模型,研究完成自己命題的小「項目」。
童創課程,顧名思義就是由兒童創造的課程,是以生活體驗為中心、培養創新意識的項目學習活動。因為是兒童自己創造,則更容易打破各學科的壁壘。
「讓每一個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演說家一樣交流,像工程師一樣創造……這就是江東中心小學創立童創課程的初衷。」江東中心小學校長竺柯斌認為,「未來的學習應該是以兒童為中心,充滿個性和靈動的過程。小學階段,是最適合引入項目化學習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知識吸收快、好奇心強,所以我們想通過童創項目課程的學習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學生。」
據了解,學生在江東中心的校園裡要經歷「自然研究所」「人文俱樂部」「科技探究營」三個課程營的學習,再通過自主選題、策劃、解決、展示等過程,學會和小夥伴合作交流,並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和解決問題。
現場演示寧波名菜「臭冬瓜」製作過程。
基於兒童立場的課改之路
作為國家課改實驗學校,江東中心小學一直在積極探索項目化學習的實施路徑,而童創課程是該校項目化學習的3.0版。
最初的1.0版由學校開設一些側重人文、德育的年級統整課程,圍繞公益、環保等主題開展統整活動;2.0版的智通課程按年級段分學科由老師帶領開展主題課程學習;自2019年開始啟動的3.0版童創課程,目的就是為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實現「我的課程我做主」。
竺柯斌說:「雖然前幾年的項目化學習在老師的帶領下看似效果很好,但是有統一性,缺乏張揚的個性。從去年開始,站在兒童的立場,在原來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去創、去玩,放手去做。」
在童創項目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在學習興趣、主動性、參與度等指標上有了明顯的提高,獲獎數量逐年增加。中山校區603班徐子航同學發現,垃圾桶裡垃圾放置情況無法從外面觀察到,就與團隊成員一起嘗試探索,製作出了能顯示垃圾載荷量的太陽能智能垃圾載荷顯示儀。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徐子航」湧現了出來,這也使得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育人觀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童創課程對教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挑戰呢?」該校科學老師周杰笑著說,「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我有了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要指導學生跨學科探究,促使我不斷學習,儲備多學科整合的能力。在與孩子同成長的過程中,我快樂而充實。」
短短兩年時間,該校有六項校本課程在省、市、區獲獎,童創相關的論文、課題在省市各項評比中有二十多項獲獎,一大批具有探究精神的整合型教師正在迅速成長中。
專家點評
寧波市教研室研評部主任 鄭宇醒
項目化學習是當前全球教育創新的一個熱點話題,從理論到實踐全面開花,給傳統教育帶來了強烈的衝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呢?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的童創項目課程實踐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本土範式。
「童創」項目課程的核心價值是體現兒童立場,是對兒童無限潛能的一種發現和釋放。課程主題由兒童創生,既真實又吸引人,還與兒童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這為兒童實踐與創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江東中心小學在項目課程的設計上非常重視協同設計,除學校師生、家長參與外,還得到社會力量的支持。教師通過線上溝通、指導學生與家長、學科教師、社區等共同商討,完善設計方案,並為學生創造最合適的課程實踐空間。
在項目課程實踐過程中,學生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在構思方案,自主探究、做出決策以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決策、溝通、創造、系統推理分析等高階思維生根發芽。與傳統教學相比,「童創」項目式學習的優勢十分明顯,它有助於兒童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勢,有助於從主體方式來審視這個世界,成為現實世界的問題解決者、思考者和實幹家,而不是規則追隨者。
儘管「童創」項目課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項目課程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課程的體系化問題、課程資源的儲備與開發問題、教師的執行能力問題、課程評價問題等等還需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特別要強調的是項目課程的核心目標:高階思維培養上有沒有得到真正的注重和落實,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生好玩和自樂的淺層認知上。真誠地希望項目課程在寧波這片充滿生機田野上「為了學生的未來」而紮根厚植、百花齊放。
記者 鍾婷婷 通訊員 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