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寧波這所小學的學生自創課程,給老師「上課」

2020-12-24 寧波晚報


空氣炮是什麼原理?如何設計一個美觀實用的火星住宅?垃圾桶外能不能顯示垃圾載荷量?這些都是寧波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日常在探究的問題。

作為國家課改實驗學校,江東中心小學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項目化學習的實施路徑。經過多年課程升級,該校的童創課程激發了越來越多學生的創新思維。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成為這所學校孩子們追崇的學習狀態。

空氣炮是什麼原理?

學生組隊研究,還做了成果匯報

「我們是502班的『人小鬼大』小組,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我們組的童創課程研究成果《神奇的空氣炮》。」組長單璽之一番乾淨利落的介紹瞬間吸引了臺下近百位觀眾的眼球。近日,來自寧波大市近百位的數學老師在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參加寧波市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活動,中午一同觀看了這場別開生面的匯報展示。

現場進行「空氣炮」實驗。

在單璽之落落大方的演說中,觀眾們漸漸解開了心中的疑團,對「空氣炮」這一新鮮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接著小組成員協同合作,現場演示了空氣炮實驗:在箱子外面點燃煙餅並放入一個只有小孔的密封箱子,半分鐘後,組員用力拍擊箱子,被擠壓出來的氣體竟然「隔空」將半米外的紙杯小山推倒了,再次拍打紙箱,空中出現了一朵朵奇妙的「蘑菇雲」,現場的觀眾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後,組員宋忱昊同學又為大家普及了生活中「空氣炮」的廣泛用途。

為了這八分鐘的成果匯報,小組成員可沒少下功夫,前前後後研究了近一個月。幾個組員在一次偶然的閱讀中發現了空氣炮的有趣之處,就決定將此作為這學期的童創課程項目主題。於是他們在學校裡商討研究方案,還利用周末時間商量研究步驟,並根據組內同學的各自優勢特點,確定了小組分工。

「幾個孩子上網查閱資料、一起做實驗研究,我們基本不參與。但他們會向科學老師請教專業原理,這時老師們就會積極配合。」班主任董靜慧老師笑著說道,「他們特別善於發現,樂於探究,在研究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水火箭發射實驗。

自主探究的童創課程

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童創課程的有效落地,讓類似創意在江東中心小學遍地開花。

在該校本學期的科技節上,一二年級的高空墜蛋,三四年級的自製紙陀螺,五六年級的創意水車……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有許多奇思妙想。比如在太空裡如何健身?如何設計一個美觀實用的火星住宅?冬至這天為什麼夜最長?這些腦洞大開而又有趣好玩的問題,都是江東中心小學孩子們的「鬼點子」。他們或製作成PPT進行演講,或設計成模型,研究完成自己命題的小「項目」。

童創課程,顧名思義就是由兒童創造的課程,是以生活體驗為中心、培養創新意識的項目學習活動。因為是兒童自己創造,則更容易打破各學科的壁壘。

「讓每一個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演說家一樣交流,像工程師一樣創造……這就是江東中心小學創立童創課程的初衷。」江東中心小學校長竺柯斌認為,「未來的學習應該是以兒童為中心,充滿個性和靈動的過程。小學階段,是最適合引入項目化學習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知識吸收快、好奇心強,所以我們想通過童創項目課程的學習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學生。」

據了解,學生在江東中心的校園裡要經歷「自然研究所」「人文俱樂部」「科技探究營」三個課程營的學習,再通過自主選題、策劃、解決、展示等過程,學會和小夥伴合作交流,並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和解決問題。

現場演示寧波名菜「臭冬瓜」製作過程。

基於兒童立場的課改之路

作為國家課改實驗學校,江東中心小學一直在積極探索項目化學習的實施路徑,而童創課程是該校項目化學習的3.0版。

最初的1.0版由學校開設一些側重人文、德育的年級統整課程,圍繞公益、環保等主題開展統整活動;2.0版的智通課程按年級段分學科由老師帶領開展主題課程學習;自2019年開始啟動的3.0版童創課程,目的就是為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實現「我的課程我做主」。

竺柯斌說:「雖然前幾年的項目化學習在老師的帶領下看似效果很好,但是有統一性,缺乏張揚的個性。從去年開始,站在兒童的立場,在原來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去創、去玩,放手去做。」

在童創項目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在學習興趣、主動性、參與度等指標上有了明顯的提高,獲獎數量逐年增加。中山校區603班徐子航同學發現,垃圾桶裡垃圾放置情況無法從外面觀察到,就與團隊成員一起嘗試探索,製作出了能顯示垃圾載荷量的太陽能智能垃圾載荷顯示儀。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徐子航」湧現了出來,這也使得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育人觀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童創課程對教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挑戰呢?」該校科學老師周杰笑著說,「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我有了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要指導學生跨學科探究,促使我不斷學習,儲備多學科整合的能力。在與孩子同成長的過程中,我快樂而充實。」

短短兩年時間,該校有六項校本課程在省、市、區獲獎,童創相關的論文、課題在省市各項評比中有二十多項獲獎,一大批具有探究精神的整合型教師正在迅速成長中。

專家點評

寧波市教研室研評部主任 鄭宇醒

項目化學習是當前全球教育創新的一個熱點話題,從理論到實踐全面開花,給傳統教育帶來了強烈的衝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呢?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的童創項目課程實踐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本土範式。

「童創」項目課程的核心價值是體現兒童立場,是對兒童無限潛能的一種發現和釋放。課程主題由兒童創生,既真實又吸引人,還與兒童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這為兒童實踐與創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江東中心小學在項目課程的設計上非常重視協同設計,除學校師生、家長參與外,還得到社會力量的支持。教師通過線上溝通、指導學生與家長、學科教師、社區等共同商討,完善設計方案,並為學生創造最合適的課程實踐空間。

在項目課程實踐過程中,學生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在構思方案,自主探究、做出決策以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決策、溝通、創造、系統推理分析等高階思維生根發芽。與傳統教學相比,「童創」項目式學習的優勢十分明顯,它有助於兒童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勢,有助於從主體方式來審視這個世界,成為現實世界的問題解決者、思考者和實幹家,而不是規則追隨者。

儘管「童創」項目課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項目課程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課程的體系化問題、課程資源的儲備與開發問題、教師的執行能力問題、課程評價問題等等還需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特別要強調的是項目課程的核心目標:高階思維培養上有沒有得到真正的注重和落實,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生好玩和自樂的淺層認知上。真誠地希望項目課程在寧波這片充滿生機田野上「為了學生的未來」而紮根厚植、百花齊放。

記者 鍾婷婷 通訊員 梁芳

相關焦點

  • 一周內每天下午不上課 這所學校3000名學生玩轉「學習周」
    這幾天,對於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3000多名學生來說,是特殊的一周,學校規定一周內每天下午不上課,學生們圍繞不同主題開展探究活動,低年級的學生探秘「神奇的葉子」,中年級的學生「穿越明朝集市」,高年級的學生「玩轉降落傘」。校方表示,「項目學習課程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 厲害!兩名寧波學子提前被國外7所大學名校錄取!秘訣是...
    負責科橋日常管理、學生事務及招生工作。十年期間為超過2000名學生提供國際化擇校、升學幫助,深受學生及家長信賴。放眼整個上海國際化學校,科橋的師資也是非常優秀:可能今天來上經濟商務課的是劍橋經濟專業畢業的老師,明天的物理課主講老師則是工程學博士……實在是太厲害了!
  • 寧波這所全人教育的民辦學校,是不是你錯過的那所?
    所以當我遇到今天要去探訪的這一所學校,我個人很興奮,這是一所全人教育的民辦學校,我們做了背景調研,它曾是諸多家長心目中的首選,卻因為公民同招而擦身而過,那到底這所學校有什麼魅力呢?我們一起出發去探一探吧。不是幫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而是幫孩子選擇最適合的學校。
  • 這所小學很有創意:學生能在圖書館上課
    本報訊(通訊員 湯立芳 記者 章翌)最近,杭州市筧橋花園小學的很多學生都拿到了一張證書,證書的內容很特別。校長李安說,這是一張可以讓學生畢業後仍能和母校聯繫起來的證書。這份藍色的證書是一份收藏證,每位給學校捐贈了圖書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份。
  • 探訪北京十一學校:每名學生按自己所選課程上課
    ——與崔永元同訪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一文,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也引發了人們的好奇:這所讓崔永元感慨「真想在這裡上學」的學校,到底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它有多麼與眾不同?  為此,記者深入這所特別的校園,一窺究竟。
  • 學生全是外地人,本地老師上課講「土話」,學生聽不懂,怎麼辦?
    圖片來源網絡問題不在於學校,而在於老師。我女兒今年小學畢業升初一。被分配到一所新的民工子弟學校就讀。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趕緊詢問女兒是否如此,她告訴我確實如此,不僅語文老師上課不說普通話,而且板書也非常潦草,不管是說的話,還是寫的字,學生們基本只能靠猜。要知道,對於外地人來說,寧波話非常難懂,屬於「吳越語」,有著典型的方言特色。
  • 為了不耽誤學生課程,老師腿部受傷,卻堅持跪在板凳上上課!
    為了不耽誤學生課程,老師腿部受傷,卻堅持跪在板凳上上課!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前流行這麼一句話,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而老師就是辛勤的園丁。
  • 小學一年級學生平均識字量2591個!金華這位神奇的語文老師自創獨門秘笈
    在金華師範附屬小學一(6)班最近一次檢測中,學生的平均識字量達到2591個,近一半學生的識字量超過3000個,最厲害的孩子能認3433個字,已超出課程標準對小學六年的識字量要求,他們怎麼做到的?  原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鄭新啟開發出一套「鄭氏識字教育法」,成為獨門秘笈。為此,錢報記者專門去拜訪了他。
  • 這所小學13點15就上課,學生少辛苦
    由於不具備午休條件,該校縮短午休,13點15分開始上課。 第一周不教學新課 根據全市安排,5月18日廣州小學4-6年級學生返校,25日1-3年級返校。 此次「大練兵」,模擬入校健康篩查、模擬上課、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應對措施。
  • 英語老教師太厲害:自創英語單詞「三字經」,學生1天學完6年內容
    英語作為三大主科之一,是學生們必須學好的科目,且英語也是升學考試必考的科目,這更引起學生家長老師的重視了。但在英語的學習中,學生們卻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不知道該怎麼才能學好英語。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對於初學英語的孩子而言,這門學科是陌生的,很多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第一步都備受阻礙——單詞記不住,這也是當今中國中小學階段普遍出現的現象。假期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在這期間,我收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怎麼才能讓孩子快速記憶單詞啊?」
  • 厲害了,寧波孩子終於有了自己的Skateboard Supercross pumptrack!就在這所學校!
    厲害了!美國本土技工大操刀,打造寧波校園最棒Skateboard Supercross(SBSX)滑板賽道就在至誠學校       Skateboard Supercross簡稱SBSX,是一個極富創意的聯盟,把滑板和自行車,這兩個獨立領域的運動融為一體。
  • 引入STEAM教育理念 寧波一小學開設72門跨學科課程
    吳彥攝  中國寧波網3月16日訊(寧波晚報 吳彥)「在孵豆芽的過程中,我發現豆芽生長時竟然把蓋著的毛巾戳破了一個洞,原來這就是植物生長的力量!」近日,鄞州區江東外國語小學《「豆」你嗨翻天》這門課上,南校區401班的陳禹捷正用PPT向全班展示《小豆芽生長記》。這是該校本學期開設的其中一門研究課程。
  • 寧波排名前12的小學,孩子準備在寧波上小學的家長建議收藏
    我大寧波值得驕傲的地方還有很多,教育水平在全國也是相當有優勢的,「院士之鄉」應該是寧波市最風光的稱謂了。今天要說的是寧波市排名前十二的小學,既有公辦小學,也有民辦小學,實力都很強,孩子準備在寧波上小學的家長可以關注一下。寧波市海曙中心小學寧波市海曙區海曙中心小學,寧波人習慣叫「海小」,老師和同學們更喜歡稱海曙中心小學為「星蔭園」。
  • 寧波: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不超六小時
    為了規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寧波市教育局決定從2013學年起,在自律機制、招生分班、課程計劃、作息時間、作業考試、教材教輔和社會評價等7個方面提出12條減負規定。  寧波要求各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規範辦學行為工作小組,每學期開學一周內將本學期的課程安排、作息時間、課外文體活動、校歷等教學活動安排在學校宣傳欄、教室等醒目位置公示,接受師生和家長監督。
  • 視頻|上午完成學科課程下午參加活動課程 重慶這所小學有點不一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3日21時30分訊(記者 劉豔)上午完成學科課程,下午參加社團活動、專題活動,沒有上下課鈴聲,沒有統一的課間活動……這是重慶謝家灣小學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今(13)日,重慶市教委、九龍坡區政府聯合舉辦謝家灣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經驗推廣現場會,一起來看看這所小學的課程改革,都有哪些經驗?
  • 崇州這所學校的學生上課不看書
    還記得上學時老師上課的必備教具麼?課前,老師王娓在線上平臺布置了預習,收集了同學們學習本課的難點。課堂上,大屏幕和學生手上的平板進行聯動。老師結合影像資料、分組討論等從作者寫作背景,全詩賞析等方面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 小學老師自創垃圾分類歌曲 加入說唱玩出新花樣
    說唱加上敲擊「樂器」,配上簡單的歌詞和朗朗上口的旋律,音樂老師張紅自創的垃圾分類歌曲,受到學生的喜愛。加入說唱和敲擊樂器 歌曲玩出新花樣9月10日下午2時,華商報記者來到陝西師範大學大興新區小學,看到張紅正在給學生上音樂課,教唱《垃圾分類歌》。「有毒有害紅桶桶,可回收的藍桶桶,廚餘垃圾綠桶桶,其他垃圾灰桶桶。」
  • 互動直播|國際課程校際精品課的授課老師及課程專題、上課內容、上課時間
    2017年回國後全職從事國際教育事業,擔任IB學校數學與物理任課老師,同時擔任數學與物理競賽的培訓工作。熱愛教育工作,享受教學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索的精神,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發現探索與研究的樂趣。
  • 寧波這所小學的學生「戲很足」!自己寫、自己演,講身邊發生的故事
    11月16日,周一早上八點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實驗小學升國旗儀式剛結束,全校1600多名學生最期待的節目——德育戲劇「班班演」,馬上開始。401班9名同學正在候場,他們用一周時間創編、排演的校園情景劇將登臺首演。這並不是專為大活動準備的,這是奉化實小一周一次,一個班一個主題接替輪演的「常規動作」。
  • 《咩,上課了》:老師也是學生,學習永遠在路上
    微電影《咩,上課了》,讓人在笑過之餘思考。電影用樸實的畫面,簡單的情節,為我們講述了陝西某鄉鎮學校的一位老教師,在疫情結束後,在一名學生的幫助下找到網絡信號給學生上網課的故事。,更應該時時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要時時刻刻像個學生一樣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否則將會被時代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