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凌晨1點
來自法國的浙江大學外籍教師
Laurent Broche
準時在直播間和學生們見面
跨越七個時區
在直播間裡
他與同學們見屏如面,隔屏互動
直到當地時間上午9:00
Laurent老師才結束他一天6節課的直播
自開展線上教學以來
浙大的老師們積極應對挑戰
力求為同學們打造一個不一樣的課堂
而就在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有這樣一批教師
他們雖身處海外
但時差和距離都不是他們的障礙
一堂堂跨越國界、精彩紛呈的直播課
正在火熱開展中
Laurent Broche
所在地:法國西南部
距離:9000km
時差:7小時
課程信息:
法國面面觀:
周一8:00-9:35(當地時間1:00-2:35)
法國問題研究:
周二15:55-17:30(當地時間8:55-10:30)
法語專業八級:
周一9:50-11:25(當地時間2:50-4:25)
周一14:05-15:40(當地時間7:05-8:40)
周二14:05-15:40(當地時間7:05-8:40)
本學期,來自法國的Laurent老師開設了三門法語專業課程,共五個班級。對他來說最大的困難是時差問題,每天凌晨一點或三點開始上課不是很方便,但是他依然努力調整作息,克服困難。
在這期間,Laurent老師一般會用視頻會議上課,有時候也會直播。他表示,網絡授課的效果比他預想的要好很多,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交流。如果是一個小規模的班級,比如研究生班級,他可以和學生較輕鬆地互動。但他也坦言,本科生課堂人數比較多,無法及時看見他們的反應,互動就相對比較困難,也很難立刻判斷出他們是否理解了上課內容。
為更好地與同學互動,Laurent老師會提前將課程材料上傳到「學在浙大」平臺,同學們通過事先閱讀這些材料,形成自己的想法,上課的時候就會輕鬆很多。當然,Laurent老師也說,「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很大地超出了我的預期。」
Matthew James Reeve
所在地:英國
距離:8800公裡
時差:8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當代語言學:
周三下午13:15-15:40(當地時間早上5:15-7:40)
為了更好地保障上課的效果,Matthew老師採取了錄播的方式授課。錄製視頻並及時上傳,布置課堂作業,Matthew老師通過讓同學們自學並完成課後作業,並根據作業來判斷同學們是否有認真學習。
「和學生們保持互動還是非常重要」,為了更好地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Matthew老師還要求同學們在討論區提問。而說到錄播教學,他也直言,「我總希望錄製的視頻完美無缺,找不出任何差錯,這就意味著我可能要一遍又一遍地重錄某些『不太完美』的部分」,這一次次錄到「嗓子疼」的體驗也讓Matthew老師直言,現在的自己比以前更擅長在鏡頭前講話了。
Benno Hubert Wagner
所在地:德國斯圖加特
距離:8877km
時差:7小時
周二14:05-15:40(當地時間7:05-8:40)周二15:55-17:30(當地時間8:55-10:30)周六8:00-9:35(當地時間1:00-2:35)周二18:30-20:05(當地時間11:30-13:05)周六9:50-11:25(當地時間2:50-4:25)本學期,Wagner老師開設3門課程,共5個班級。儘管隔著7小時的時差,Wagner老師依舊堅持每節課直播,準時上線通過釘釘進行授課,和往常一樣分秒不差。
Wagner老師線上教學
提到上課的互動方式,Wagner老師表示,每當他提出問題時,同學們總會通過打字的方式給出「many many answers」,這令他很是欣慰。他喜歡同學們積極思考,也非常享受這種思想的碰撞。「雖然看不到同學們,但從課堂互動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熱情。」在他看來,「This is a time to prove their honesty. Great chance to act as real humans」,他非常相信同學們。
「這種授課方式並沒有什麼困難,」Wagner老師坦言,「只是我每周六三個半小時的上課時間是在凌晨,所以我的睡眠每周會被打亂一次。」但他認為這並無大礙,「疫情當前,有很多人比我犧牲的要多很多。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適應變化著的世界。」
Salvador Santa Puche
所在地:西班牙耶克拉
距離:9500km
時差:7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西班牙文化:
周四8:00-9:35(當地時間1:00-2:35)
西語閱讀III:
周四9:50-11:25(當地時間2:50-4:25)
西班牙-中國關係:
周四14:00-15:35(當地時間7:00-8:35)
西語閱讀:
周五8:00-9:35(當地時間1:00-2:35)
雖然西班牙和國內相隔七個小時的時差給Salvador老師的授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Salvador老師堅持按照原定時間授課。「學生們都說願意調整時間安排,但我覺得一個人適應二十個人比二十個人適應一個人更好。」對他來說,這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快樂,他樂於教學,樂於幫助學生們,正如他所說:「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傳遞知識,還要傳遞信心和安全感。」
「剛開始會有一些不習慣,不過現在上課氛圍越來越好了,學生的進步也越來越大。」Salvador老師會提前幾天備課,以課本內容為基礎準備好課程PPT,精心挑選視頻和西班牙文學選集。在課程開始前,把材料都發送給學生們,確保他們做好上課的準備。
課堂上,他的直播畫面清晰,聲音清楚。他和學生們親切互動,在會話中鍛鍊學生們的口語能力,用寫作任務檢驗學生們的語言表達。「我會儘量減少直播課程和面授課程之間的不同,保證教學質量。」
能登邦之
所在地:日本大阪
距離:1529km
時差:1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學術論文寫作:
周四9:50-11:25(當地時間10:50-12:25)
日本文化專題研究:
周三8:00-9:35(當地時間9:00-10:35)
日語學術論文寫作:
周一9:50-11:25(當地時間10:50-12:25)
日語語用學:
周二9:50-11:25(當地時間10:50-12:25)
日語演講與辯論:
周二8:00-9:35(當地時間9:00-10:35)
日語視聽說Ⅲ:
周一8:00-9:35(當地時間9:00-10:35)
剛開始使用線上平臺時,由於按鈕繁多、功能複雜又要面臨語言上的障礙,為了熟練使用線上平臺,能登老師便一個一個耐心嘗試,逐步摸索出最高效的授課方式。
能登老師的工作書桌
線上授課無法即時捕獲學生的反應,一開始,能登老師很擔心授課的效果。但是能登老師表示,線上授課反映了時代的進步,這次體驗對他而言也是一份寶貴的經驗。他認為,如果充分發揮線上授課的優勢,學生也可以更好地規劃及管理自己的時間。
Jaejun Yoo 柳在俊
所在地:韓國
距離:1300km
時差:1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韓語Ⅰ:
周二、周四18:30-20:05(當地時間19:30-21:05)
韓語Ⅱ:
周一、周三14:05-15:40(當地時間15:05-16:40)
本學期,柳在俊老師共開設2門課程。突然接到要進行網上授課的通知,這打了柳老師一個措手不及。從對釘釘的陌生到逐步習慣並熟練操作,柳老師在一步步的摸索中漸漸找到網課的樂趣和直播課的好處。柳老師坦言:「原先僅僅使用課本教學,可能會讓學生感到無趣。」但現在改為了線上教學,柳老師通過重新安排上課內容,教材多樣化,增加圖片、視頻、PPT等,使教學方式適合在線上開展。而這在將來的面對面課堂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柳老師在課間給同學們播放韓國舞蹈視頻,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更幸運的是,相比於其他外教,中韓只有一小時的時差,這給課程的開展降低了難度。「Now I enjoy teaching Korean in Korea happily.」柳老師表示,「雖然疫情讓我無法與學生相見,但直播中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又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非常欣慰。」
課程基本信息:
語言文化學:
周一9:05-11:25
旅遊俄語:
周一14:05-15:40
俄羅斯文化:
周三8:00-9:30、周四8:00-9:30
俄語視聽說:
周一8:00-9:35、周二14:05-15:00
尤利婭老師認為,線上教學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教學方式,她可以使用所有的現代通訊科技與同學們溝通。俄語課程往往具有豐富的互動性,尤利婭老師說,「我很願意走到教室,為低年級的學生上課。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與教師進行有條不紊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但是,擁有超過二十年豐富教學經驗的她,雖然不能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仍然能快速地習慣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高年級同學的授課,有時即使有網絡上的延遲,也能順利推進課堂進程。而且在線上教學時,「學生們會提出更多的問題,而且不會被忽略。」如今,在家中的一角,尤利婭老師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俄語專業學生進行交流。「技術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尤利婭老師欣慰地說道。
跨越千裡,隔屏相見
據了解
疫情期間,外語學院共有17名
分布於亞洲、歐洲、美洲等
十餘個國家的外籍教師
為同學們進行線上授課
而學院也在幕後
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
外語學院院長程工教授致信外籍教師,請他們理解此次「線上開課」是特殊時期的需要,並對他們克服困難、積極合作表示衷心感謝。
努力克服時差、距離和語言障礙
只為給同學們
在疫情期間帶來精彩的課程
讓我們為敬業的老師們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