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3個時區、分布在10餘個國家,浙大外籍教師深夜異國做「主播」!

2021-02-08 浙江大學校友總會

當地時間凌晨1點

來自法國的浙江大學外籍教師

Laurent Broche

準時在直播間和學生們見面

跨越七個時區

在直播間裡

他與同學們見屏如面,隔屏互動

直到當地時間上午9:00

 Laurent老師才結束他一天6節課的直播


自開展線上教學以來

浙大的老師們積極應對挑戰

力求為同學們打造一個不一樣的課堂

而就在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有這樣一批教師

他們雖身處海外

但時差和距離都不是他們的障礙

一堂堂跨越國界、精彩紛呈的直播課

正在火熱開展中


Laurent  Broche

所在地:法國西南部

距離:9000km

時差:7小時

課程信息:

法國面面觀:

周一8:00-9:35(當地時間1:00-2:35)

法國問題研究:

周二15:55-17:30(當地時間8:55-10:30)

法語專業八級:

周一9:50-11:25(當地時間2:50-4:25)

周一14:05-15:40(當地時間7:05-8:40)

周二14:05-15:40(當地時間7:05-8:40)



本學期,來自法國的Laurent老師開設了三門法語專業課程,共五個班級。對他來說最大的困難是時差問題,每天凌晨一點或三點開始上課不是很方便,但是他依然努力調整作息,克服困難。


在這期間,Laurent老師一般會用視頻會議上課,有時候也會直播。他表示,網絡授課的效果比他預想的要好很多,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交流。如果是一個小規模的班級,比如研究生班級,他可以和學生較輕鬆地互動。但他也坦言,本科生課堂人數比較多,無法及時看見他們的反應,互動就相對比較困難,也很難立刻判斷出他們是否理解了上課內容。


為更好地與同學互動,Laurent老師會提前將課程材料上傳到「學在浙大」平臺,同學們通過事先閱讀這些材料,形成自己的想法,上課的時候就會輕鬆很多。當然,Laurent老師也說,「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很大地超出了我的預期。」


Matthew James Reeve

所在地:英國

距離:8800公裡

時差:8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當代語言學:

周三下午13:15-15:40(當地時間早上5:15-7:40)


 


為了更好地保障上課的效果,Matthew老師採取了錄播的方式授課。錄製視頻並及時上傳,布置課堂作業,Matthew老師通過讓同學們自學並完成課後作業,並根據作業來判斷同學們是否有認真學習。


「和學生們保持互動還是非常重要」,為了更好地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Matthew老師還要求同學們在討論區提問。而說到錄播教學,他也直言,「我總希望錄製的視頻完美無缺,找不出任何差錯,這就意味著我可能要一遍又一遍地重錄某些『不太完美』的部分」,這一次次錄到「嗓子疼」的體驗也讓Matthew老師直言,現在的自己比以前更擅長在鏡頭前講話了。


Benno Hubert Wagner

所在地:德國斯圖加特

距離:8877km

時差:7小時

周二14:05-15:40(當地時間7:05-8:40)周二15:55-17:30(當地時間8:55-10:30)周六8:00-9:35(當地時間1:00-2:35)周二18:30-20:05(當地時間11:30-13:05)周六9:50-11:25(當地時間2:50-4:25)



本學期,Wagner老師開設3門課程,共5個班級。儘管隔著7小時的時差,Wagner老師依舊堅持每節課直播,準時上線通過釘釘進行授課,和往常一樣分秒不差。


Wagner老師線上教學


提到上課的互動方式,Wagner老師表示,每當他提出問題時,同學們總會通過打字的方式給出「many many answers」,這令他很是欣慰。他喜歡同學們積極思考,也非常享受這種思想的碰撞。「雖然看不到同學們,但從課堂互動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熱情。」在他看來,「This is a time to prove their honesty. Great chance to act as real humans」,他非常相信同學們。


「這種授課方式並沒有什麼困難,」Wagner老師坦言,「只是我每周六三個半小時的上課時間是在凌晨,所以我的睡眠每周會被打亂一次。」但他認為這並無大礙,「疫情當前,有很多人比我犧牲的要多很多。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適應變化著的世界。


Salvador Santa Puche

所在地:西班牙耶克拉

距離:9500km

時差:7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西班牙文化:

周四8:00-9:35(當地時間1:00-2:35)

西語閱讀III:

周四9:50-11:25(當地時間2:50-4:25)

西班牙-中國關係:

周四14:00-15:35(當地時間7:00-8:35)

西語閱讀:

周五8:00-9:35(當地時間1:00-2:35)



雖然西班牙和國內相隔七個小時的時差給Salvador老師的授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Salvador老師堅持按照原定時間授課。「學生們都說願意調整時間安排,但我覺得一個人適應二十個人比二十個人適應一個人更好。」對他來說,這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快樂,他樂於教學,樂於幫助學生們,正如他所說:「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傳遞知識,還要傳遞信心和安全感。」


「剛開始會有一些不習慣,不過現在上課氛圍越來越好了,學生的進步也越來越大。」Salvador老師會提前幾天備課,以課本內容為基礎準備好課程PPT,精心挑選視頻和西班牙文學選集。在課程開始前,把材料都發送給學生們,確保他們做好上課的準備。



課堂上,他的直播畫面清晰,聲音清楚。他和學生們親切互動,在會話中鍛鍊學生們的口語能力,用寫作任務檢驗學生們的語言表達。「我會儘量減少直播課程和面授課程之間的不同,保證教學質量。」


能登邦之

所在地:日本大阪

距離:1529km

時差:1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學術論文寫作:

周四9:50-11:25(當地時間10:50-12:25)

日本文化專題研究:

周三8:00-9:35(當地時間9:00-10:35)

日語學術論文寫作:

周一9:50-11:25(當地時間10:50-12:25)

日語語用學:

周二9:50-11:25(當地時間10:50-12:25)

日語演講與辯論:

周二8:00-9:35(當地時間9:00-10:35)

日語視聽說Ⅲ:

周一8:00-9:35(當地時間9:00-10:35)



剛開始使用線上平臺時,由於按鈕繁多、功能複雜又要面臨語言上的障礙,為了熟練使用線上平臺,能登老師便一個一個耐心嘗試,逐步摸索出最高效的授課方式。



能登老師的工作書桌


線上授課無法即時捕獲學生的反應,一開始,能登老師很擔心授課的效果。但是能登老師表示,線上授課反映了時代的進步,這次體驗對他而言也是一份寶貴的經驗。他認為,如果充分發揮線上授課的優勢,學生也可以更好地規劃及管理自己的時間。


Jaejun Yoo 柳在俊

所在地:韓國

距離:1300km

時差:1小時

課程基本信息:

韓語Ⅰ:

周二、周四18:30-20:05(當地時間19:30-21:05)

韓語Ⅱ:

周一、周三14:05-15:40(當地時間15:05-16:40)




本學期,柳在俊老師共開設2門課程。突然接到要進行網上授課的通知,這打了柳老師一個措手不及。從對釘釘的陌生到逐步習慣並熟練操作,柳老師在一步步的摸索中漸漸找到網課的樂趣和直播課的好處。柳老師坦言:「原先僅僅使用課本教學,可能會讓學生感到無趣。」但現在改為了線上教學,柳老師通過重新安排上課內容,教材多樣化,增加圖片、視頻、PPT等,使教學方式適合在線上開展。而這在將來的面對面課堂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柳老師在課間給同學們播放韓國舞蹈視頻,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更幸運的是,相比於其他外教,中韓只有一小時的時差,這給課程的開展降低了難度。「Now I enjoy teaching Korean in Korea happily.」柳老師表示,「雖然疫情讓我無法與學生相見,但直播中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又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非常欣慰。」


課程基本信息:

語言文化學:

周一9:05-11:25

旅遊俄語:

周一14:05-15:40

俄羅斯文化:

周三8:00-9:30、周四8:00-9:30

俄語視聽說:

周一8:00-9:35、周二14:05-15:00



尤利婭老師認為,線上教學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教學方式,她可以使用所有的現代通訊科技與同學們溝通。俄語課程往往具有豐富的互動性,尤利婭老師說,「我很願意走到教室,為低年級的學生上課。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與教師進行有條不紊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但是,擁有超過二十年豐富教學經驗的她,雖然不能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仍然能快速地習慣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高年級同學的授課,有時即使有網絡上的延遲,也能順利推進課堂進程。而且在線上教學時,「學生們會提出更多的問題,而且不會被忽略。」如今,在家中的一角,尤利婭老師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俄語專業學生進行交流。「技術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尤利婭老師欣慰地說道。


跨越千裡,隔屏相見

據了解

疫情期間,外語學院共有17名

分布於亞洲、歐洲、美洲等

十餘個國家的外籍教師

為同學們進行線上授課

而學院也在幕後

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


外語學院院長程工教授致信外籍教師,請他們理解此次「線上開課」是特殊時期的需要,並對他們克服困難、積極合作表示衷心感謝。


努力克服時差、距離和語言障礙

只為給同學們

在疫情期間帶來精彩的課程

讓我們為敬業的老師們點個讚!


素材收集:浙江大學外語學院 楊丹旎 | 文字記者:李靈 |插圖設計:浙江大學外語學院 付詩寒今日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雷昱兒 | 責任編輯:金云云

相關焦點

  • VR技術助推教學創新 浙大與哈佛學子跨越12個時區同上考古課感受...
    浙大學生通過頭戴式虛擬實境(VR)交互設備與哈佛學子一起學習有關埃及金字塔的考古課程。(龍巍/Costfoto,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使用。網友轉發除外)老師向浙大學生發放頭戴式虛擬實境(VR)交互設備。(龍巍/Costfoto,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使用。
  • 全球24個時區國家在同一天的生活
    耐心看完,可以對全球國家的分布有一個初步了解。作者:挖數來源:挖數(ID:washu66)挖數家裡有很多個地球儀,晚上發呆時喜歡隨手轉轉,看不同國家的地理分布,順便給自己定一些遙不可及的旅遊計劃。同個時區的還有美國的加州、愛達荷州、華盛頓州,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早上10點,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居民努力工作中,這裡是美國人均收入靠後的一個州,之所以有墨西哥三個字,是因為它曾是墨西哥的一個省。
  • 他是浙大首位全職外籍教師
    ,有這麼一位老師他是浙大首位全職外籍教師也是浙大第一位外籍優秀本科生班主任曾榮獲浙江省「西湖友誼獎」他就是來自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外籍教師英蘭開創了浙大全職外籍教師的先河。英蘭於2002年到浙大深造博士學位,緊接著在浙大完成兩期博士後工作,最終於2012年正式入職浙大。當談及為什麼選擇申請留校任教時,他表示雖然他的申請環節和審核標準並沒有因為他曾是浙大學子和外籍的身份而減少和降低,但是他仍然無比堅定,這樣的決心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他對浙大的感恩之情。英蘭說:「浙大哺育了我、養育了我,我做的再多也是不能百分百報答母校,我為有機會回報母校備感榮幸。」
  • 東西只有12個時區,東13區國家是怎麼來的?
    別著急,打開電腦右下角的時間-時區功能,選擇「東13區」,再看看。 UTC+為東時區,東加王國包括首府在內均屬UTC+13 這裡有個知識點,全球24個時區,東西各一半,即東西均有
  • 豪橫,浙大附丁蘭擴招一個班!杭州這所重高學校「真香」!
    學校現有正教授級教師3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13人,博士、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120人,國家省市級名師和學科省市級教壇新秀、全國及省市優秀教師和班主任100餘人。另有外籍教師團(除英語外,有德語、法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教師)、浙大教授導師團、金牌教練團等多個教師團隊。
  • 新春走軍營|跨越9個時區,擋不住海軍夫妻的「親情連線」
    春節期間,正在西太平洋執行遠海訓練任務的南海艦隊長沙艦女兵隊隊長王蓉,與正在亞丁灣護航的丈夫深情對話——跨越大洋的「親情連線」■本報記者 馬飛 特約記者 周啟青 通訊員 王棟又瘦了吧……」深夜,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休息間隙,編隊長沙艦通信部門副通信長、女兵隊隊長王蓉通過艦上開設的親情熱線,給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丈夫李昌寰打了一個電話。這是出海以來,小兩口第一次通電話。王蓉和李昌寰是去年6月領的結婚證,新婚後的第一個春節,就在分別執行遠洋任務中度過。「我挺好的,別擔心!
  • 中國橫跨5個時區,為什麼不區分時區?
    想必各位讀者都有這個疑問,全世界橫跨時區最大的幾個國家中,比如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前三者都實行了時區制,唯有中國沒有區分時區,全國一個時區,即東八區!我們來看看這些實行了時區的國家是怎麼區隔時區的?中國又為什麼不區分時區?
  • 將跨越10個時區
    首個航班將於2月5日早上5:10從多哈啟程,並將跨越10個時區。航班要直到2月6日上午7:30才會抵達奧克蘭,不過,整個航程用時「只有」16小時20分鐘,要短於返程航班用時。  在卡達航空的QR920次航班開航之前,印度航空可能會再次重申以所用航路來算,其德裡-舊金山航線才是事實上的世界最長航線。
  • 關於時區的10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國家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在一個時區中的位置。沒有這些無形的經線,世界將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你的時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什麼時候起床,睡覺,吃飯,看你喜歡的電視節目。但時區包含了許多不一致的地方,因為你馬上就要發現了。
  • 10分鐘記住地理(一):地球、經緯與時區
    「10分鐘記住」的地理系列將重點研究各知識點之間的聯動,並通過簡化思路、直觀解析的技巧來攻克難點。格林尼治時間為0°,稱作「中時區」,向東西各延伸了12個時區後形成了24個時區,即「中時區」+「東1~11時區」+「西1~11時區」+「東西十二區(合併)」=24個時區,因此「國際日期變更線」大致在東西十二區中間(180°經線),和「格林尼治」所在的「本初子午線」大約對稱。
  • 新加坡異國夫妻顯著增加 外籍新娘較多來自中國
    國家人口秘書處6月17日公布最新人口數據時,首次發表異國婚姻的報告。它指出,在去年出生時即是新加坡公民的3萬2423名嬰兒當中,約30%是異國夫妻所生,這比1998年的22%增加許多。在這十年間,異國夫妻生育數字也逐年上升,而雙方都是新加坡公民的夫婦所生育的嬰兒,則有減少的趨勢。
  • 穿越時空、跨越國界,追尋和平真諦 —— 一位在寧外籍教師的和平...
    「和平是什麼」,一份教案牽出這一讓人深思的話題,一節「雲」課承載著特殊意義,一位在寧英籍教師,與來自中、美、日三國的戰爭親歷者後代,身處不同地域,共上和平課。  外教在授課  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一群即將走出國門求學深造的孩子們,接受了一次和平教育。雖因疫情只能隔屏交流,但對和平的共同渴望,都濃縮進了小小的課堂,穿越時空、跨越國界。
  • 世界上的時區是怎樣劃分的?
    在地理上我們都知道有個世界時區的表,這個表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在不同的國家的時間,一般的來分析時間時區上有一定的規則的。先看下全球的時區分布情況。全球時區表這個表我們會發現很多國家的領土不大,基本一個國家人民生活都在一個時區,這些國家佔大多數,只有領土經度跨越大的國家存在多個時區,不過太平洋一些島國也跨度不是很大卻仍在兩個時區
  • 高校教師將實行分級制 浙大教師將分為13個等級
    浙江日報3月19日訊 教育部、人事部近日聯合發布高校教師評級定崗辦法,今後我國高校教師崗位從正、副教授到講師、助教,將劃分為13個不同等級。  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浙江大學已基本完成教師評級定崗工作。
  • 歷時十個月、跨越半個地球:復旦外籍教師們的「返校」之路
    對復旦大學西班牙語言文學系的外籍教師Rafael Martín Rodríguez來說,滯留在西班牙的那段時期,一切事情都變得很簡單,「就是工作並照顧好對你最重要的人。」疫情剛開始蔓延時,Rafael與他的父母、妹妹住在西班牙的大城市馬德裡。工作之餘,他抽空為家人們購買生活用品。
  • 浙大女生六年跨越四個專業!在學霸裡,還是廚藝最高的!更重要的是,長得還像「紫霞仙子」
    她在浙大讀書六年已跨越三個專業領域近期獲得第四個專業入門資格她也是浙大廚神做學霸之餘也喜歡用美食誘惑小夥伴們學霸、廚神、主播、創業者……小編今天要為小夥伴們講述的是一個明明有顏值,卻偏偏靠才華的故事!昨天,記者聯繫上這位1994年出生的浙大女孩邱涵時,她正在海南度假,去四處走走是她的習慣。
  • 我國地跨五個時區,為何選用最靠東邊的北京時間(東八區)?
    二、中國的時區和區時1、中國疆域比較大,縱橫一萬裡(上下五千年)中國東西和南北所跨領土都超過了1萬裡,中國東西跨度按照全球24個時區劃分,跨越了東五區、東六區、東西區、東八區和東九區,共五個時區。2、那麼為什麼統一北京時間呢?
  • 解碼地理:全球時區到底是24個?25個時區?還是26個時區?
    ·討論的目的不總是追求結果,有時目的就在於過程全球的時區到底是幾個?這問題似乎沒有什麼爭議的,24個時區唄。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這個答案。請看,一個時區跨經度15度,全球360度,除一下,馬上會得出24個時區,且相鄰時區相差1小時,各時區合計為24小時。但我們如果這樣算,以0度經線為中央經線的零時區(又稱中時區)算作1個時區,然後向東一時區至十二時區,向西一時區至十二時區,
  • 向東飛9個時區 倒時差最辛苦
    ▲大腦生物鐘每天只能往前調1個小時或者往後調2個小時   ▲在正常睡眠時間前3~4個小時服用褪黑激素可調快生物鐘   快速穿越多個時區,就會產生時差反應,原因是你的晝夜節律跟當地的時間對不上號,要不在夜裡睡不著覺,要不在大白天困得要死。向東飛的時差反應比向西飛更讓人難受,特別是飛過9個時區。
  • 全球第一個用14時區的國家,全國僅10萬人口,名副其實的島國
    吉里巴斯所屬島嶼東西跨越數千公裡,主要的吉爾伯特群島(Gilbert Islands)位於經線180度線以西,而鳳凰群島(Phoenix Islands)和萊恩群島(Line Islands)則在經線180度線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