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介紹。。

2020-12-11 小雨音樂

葫蘆絲

葫蘆絲是簧管樂器,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

葫蘆絲:簧管樂器,又叫葫蘆簫。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

傣族的葫蘆絲又稱為「篳朗叨」,意為「帶葫蘆直吹的篳」,它是把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入葫蘆。竹管下端,嵌有銅簧片,中間一根較長的竹管開七個按音孔,前六後一,可吹出由(g~g1)一個八度的旋律音,稱為主管。其餘兩根是副管,只設簧片、不開音孔,葫蘆柄端開有送氣孔或插入一小竹管形成吹口,吹奏時,主管奏主旋律,副管發單音,形成和聲效果,音色柔美悅耳。

阿昌族的葫蘆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語稱「潑勒翁」,意為「有葫蘆的簫」。用葫蘆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長6釐米,主管長50釐米,副管分別長33和17釐米,在兩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側,分別留有一條竹片,用細竹條與主管綑紮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稱葫蘆簫為「拜洪廖」,3根簫管插入葫蘆底部,用蠟封固,上端的竹製吹管僅長兩釐米。尤為獨特的是,主管除開有7個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還開有兩個氣孔。主管演奏旋律,兩根副管發出純五度音程的持續音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續音或需要單持續著時,還可將副管堵住。

葫蘆簫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1958 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為14 個音。近年來,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

葫蘆絲的維修:

如果你的葫蘆絲筒音不準(全部按住的低音),則可以將葫蘆絲的主管拆下來(一定小心!)。然後,你會看到一個等腰三角的簧片。

你要用一把非常鋒利刀輕輕的刮簧片的尾端,就是三角形和整塊銅片的連接點,一定要輕輕刮!邊刮邊試吹,不用多久就可大功告成:)

如果高音上不去,你也可以去刮簧片的尖端,但是一般不用,你可以將全部音孔按住,強度適中的吸氣,慢慢的就可以將高音調出來了。

如果新買的葫蘆絲出現打花現象,你同樣按住全部吹孔,用力一吹就可以了,倘若用力

過猛,你還可以輕輕的往回吸,高音就慢慢清晰了~~ 巴烏也是一樣

不過此種方法只不過是補救措施,搞不好很容易首尾不能相顧。真正的好葫蘆絲還是得看出廠時的質量~~這要取決於製作者的工藝程度和責任心~~

新疆嗩吶

新疆嗩吶,通體木製,維吾爾族雙簧豎吹樂器,源於西亞波斯和阿拉伯,現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演奏「木卡姆」音樂的重要樂器。

新疆嗩吶:也叫新疆木嗩吶,木管嗩吶,維吾爾族雙簧豎吹樂器。維吾爾語稱「蘇爾奈」。源於西亞波斯和阿拉伯,公元3 世紀時已在庫車一帶流行,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寺第38窟壁畫中,就有伎樂人吹奏蘇爾奈的形象。現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演奏「木卡姆」音樂的重要樂器,與「那格拉」鼓一起演奏,可增加「麥西熱普」歌舞會的熱鬧歡騰氣氛。 現代的新疆木管嗩吶,通體用硬質整木滾鏇制而成,桿身較粗,喇叭口較小,全長約40釐米。通體刻有各種花紋和圖案,外表雕飾精巧美觀。在管身上開有8個(前7後1)音孔,正面7孔中的最低音孔,偏向孔列的左方,以便於小指按音。背孔設在與正面第一孔對應處上方,是控制高音的發音孔。

北疆伊犁地區還使用一種銅喇叭的木嗩吶。用於獨奏、鼓吹樂合奏或歌舞伴奏。

新疆嗩吶的演奏方法與嗩吶相同,發音柔和圓潤、略帶鼻音,音色明快,可以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常用於傳統節日和喜慶活動。它的獨奏曲目豐富,大多來自木卡姆和賽乃姆的音樂。

小獨笛

小獨笛是佤族豎吹樂器,與侗笛相似,廣泛流行於雲南西盟、滄源、孟連、瀾滄等佤族聚居地區。

小獨笛:佤族豎吹樂器。佤語稱「瓦格洛」、「蔚利」或「住」。廣泛流行於雲南西盟、

滄源、孟連、瀾滄等佤族聚居地區。

小獨笛外觀侗笛很相似,管身竹製,全長約30釐米。製作方法也類似侗笛,管的上端為吹口,在吹口處順竹統劈一小口,兩側各墊一薄竹片(頭大尾小),中間形成一個長方形吹孔。吹孔下部切一斜口,在正面近吹孔處開一橢圓形音孔。吹口內側呈弧形,設有笛塞。管身正面開有4 個按音孔,可發出5 個音。各地瓦格洛規格不一,音高不同,常用bB、bA調兩種。

吹奏時,下唇堵住管口,嘴含吹口吹氣,用左、右手食指、中指按孔,音色較渾厚。舊時常在喪事時吹奏,現在也常在勞動、走路、串寨子時自吹自娛。樂曲有《出工調》、《收工調》、《串門調》。

相關焦點

  • 民族樂器介紹-古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樂器識匯,ID:YQSH7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 樂器大全系列,中國民族樂器之吹奏樂器篇
    前面小編我寫了一篇樂器大全系列之中西不同的樂器分類法介紹完了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不同的樂器分類法,今天我們繼續來說說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吹奏樂器。由於樂器種類過多,文中只能選取流傳較廣,民眾認識基礎較好的樂器重點介紹。
  •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樂器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遠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了周末戰國時的築、箏、秦代的弦豉、漢代的箜篌等。冬不拉哈薩克族古老的彈弦樂器冬不拉是哈薩克民族的彈奏樂器之一,也是民間最流行的傳統樂器。它的種類繁多,大都由整塊松木或樺木鑿成,雕刻精細,鑲嵌美觀。冬不拉的音箱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三角形,以近代詩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種是橢圓形,以哈薩克的民間阿肯江布爾的名字命名,叫「江布爾冬不拉」。兩種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
  • 中國民族樂器——吹奏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吹奏樂器我國的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
  • 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的民族樂器笛子
    提起笛子,可以說是人人都不陌生,上至國家專業的樂隊下到尋常百姓家庭,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作為一種吹奏樂器,笛子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的。那我要問了,您見過笛子,您了解笛子嗎?它可是我國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吹奏樂器。二、笛子的發展過程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最常用的樂器之一,據說這笛子一開始是用骨頭製作的,稱之為骨笛,就是在飛禽的脛骨上鑽孔而成的,起初,我們的祖先用它發出的聲音來傳遞信號、誘捕獵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笛子的作用也逐漸地向演奏樂曲這個方向偏移。
  • 中國民族樂器——拉奏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拉奏樂器拉奏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類民族樂態較短,但由於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技術水平,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二胡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又名胡琴或南胡,由胡琴發展而成,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歷史悠久,流行普遍並具有代表性的拉弦樂,早在唐朝,其前身以竹片為弓,稱為嵇琴,有"竹引嵇琴人,花邀載酒過"的記載。宋朝的《樂書》稱之為奚琴,有:"奚琴本胡樂也"的記載。板胡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板胡有多種名稱,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
  • 中國民族樂器百科-笛子
    中國民族樂器百科中,笛子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的吹管樂器之一,並且受到了世人的喜愛和大力推崇。有關我國笛子的發展歷史、制笛用材料、笛子種類等知識大全本文逐一為您詳細介紹。一、笛子基本知識概述笛子是我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族樂器。笛子常常在民間音樂、戲曲、民族樂團等重要音樂形式中使用。笛子的音色婉轉而悠揚,響亮而清脆,吹奏者笛聲陣陣,令傾聽者無不醉心於它。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樂器的發展
    按照表演形式民族樂器可以劃分為獨奏樂器和合奏樂器,最開始民族樂器主要是用來演奏我國各民族的特色音樂。民族樂器一共可分為吹、拉、彈、打四大類,獨奏樂器有吹奏、彈撥和拉弦三大類,民族樂器中打擊樂一般很少作為獨奏樂器,合奏樂器有清鑼鼓樂、吹打樂、弦索樂和絲竹樂等。
  • 中國民族樂器介紹之「三弦」
    據傳秦始皇滅六國完成統一後,就徵發黎民百姓去邊疆修築有名的萬裡長城,為了調劑繁重的勞役,我國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種有柄的小搖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絲弦,製成了圓形、皮面、長 柄、可以彈撥的樂器,當時稱為「弦鞀」。這就是三弦的前身。到了元代(公元1280-1368年)才有三弦之名。元朝時,三弦盛傳於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漢族和某些少數民族,都有三弦。
  •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弦鳴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彈撥弦鳴樂器由繃緊的、振動的弦產生音響的樂器的通稱。它的五大基本類型為:拉弦樂器、豎琴、裡拉琴、詩琴和齊特拉琴。當需要精確的、以音響學為依據的名稱時,就用弦鳴樂器這個名詞來代替「弦樂器」。
  • 他們的傳統民族樂器居然是guitar?
    大概你會想到婉轉的葫蘆絲悠揚的蘆笙激昂的木鼓……那麼,今天要介紹的將會讓你大開眼界而有這樣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的傳統民族樂器這個民族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拉祜族而老達保音樂小鎮作為拉祜族音樂的聚集地《快樂拉祜》唱響的地方
  •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參展2018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
    從「敦煌」到敦煌,跨越時空、地域,「敦煌」樂器與敦煌莫高窟的緣分之深不言而喻,敦煌壁畫內涵之豐富值得深入挖掘、學習。壁畫中的佛像、飛天、樂舞、經變圖、精美裝飾圖案等,均可與民族樂器相融合。在企業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特邀三位藝術大師以不同的創作手法來表現「『敦煌』到敦煌」這一主題,向敦煌致敬。 漆器樂器。
  • 《國樂大典》玩轉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混搭模式
    在錄製前,吳彤接受媒體採訪,對於民樂比賽中出現西方樂器以及民樂該如何走向世界等節目焦點問題,進行解答。   民樂不是簡單的傳承二字   今晚播出的《國樂大典》中,龔鑼新藝術樂團、赤焱樂團、符生樂團都將玩起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的混搭模式。
  • 中國民族樂器——弓拉弦鳴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弓拉弦鳴樂器!由繃緊的、振動的弦產生音響的樂器的通稱。它的五大基本類型為:拉弦樂器、豎琴、裡拉琴、詩琴和齊特拉琴。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弓拉弦鳴樂器吧!琤尼音色柔和清晰,如姑娘之輕柔吟唱琤尼,是壯族弓拉弦鳴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古樸,音色柔晰,常用於獨奏或合奏。將琴斜橫於胸前,琴首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拇指插入底板的小圓孔中,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插入彎月形孔中,右手執琴弓,在琴柱至琴尾嶽山弦段拉奏、磨擦琴弦發音。坐奏時,也可將琴箱斜置於左腿上。也可用手指或撥片彈撥琴弦發音。
  • 盤點適合兒童學習的民族樂器
    最近幾年來大家對於民族樂器的熱情是越來越高了!小編相信在中華這片土地傳承了千百年的樂器和曲調一定會在未來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些適合兒童學習的民族樂器吧~古箏最熱民族樂器一、通過學習民族樂器來學習音樂 學習音樂的方法很多,舞蹈,聲樂,器樂都是學習音樂的好辦法,而選擇學習民族樂器,不僅可以學習音樂,更多地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國家、民族的音樂特點,以及相應文化知識。
  • 好看、好聽、好玩 非遺節「中國民族樂器」現場人從眾
    其中,在博覽園世紀舞廣場東展廳舉行的「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以其獨特的樂器、好聽的音樂和有趣的互動,吸引了眾多市民留駐觀看,競技現場「人從眾」,成為整個非遺節人氣最旺的活動之一。
  • 民族風奏響新年樂章 十多種樂器徵服全場
    、嗩吶、古箏、琵琶、陶笛、排簫、葫蘆絲、二胡、巴烏、中阮等十多種民族樂器奏響樂章,為觀眾送上新年的祝福。於東波向鹽城晚報記者介紹,「其他的都是我們國家歷史悠遠的民族樂器,排簫有3500多年的歷史,而竹笛在民族樂器中也有著超高的地位。」音樂會過半程,青年演奏家姚莉娟彈奏的樂器讓觀眾眼前一亮,她手持一把中阮,演奏一曲《絲路駝鈴》。
  • 衡山縣:民族樂器進課堂 絲韻悠長譜新篇
    10月15日,衡山縣「民族樂器進課堂」活動在師古中學青少年宮四樓禮堂舉行。紅網時刻衡陽10月18日訊(通訊員 唐志軍 記者 宋美君)10月15日,衡山縣「民族樂器進課堂」活動在師古中學青少年宮四樓禮堂舉行。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文化館、縣民族樂器製作協會、師古中學師生等百餘人參加。活動中衡山縣民族樂器製作協會負責人向與會人員詳細介紹了衡山民族樂器的發展歷程以及舉辦此次活動的意義。
  • 東方樂器博物館樂器展開幕 200件世界民族樂器亮相北京
    上海音樂學院向國家大劇院贈送珍貴收藏器樂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今天,由國家大劇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共同舉辦的「器·樂——東方樂器博物館藏世界民族樂器特展」在國家大劇院開幕,來自世界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和民族的近兩百件樂器首次亮相北京
  • 記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潘貴軍
    唐山人引領全國揚琴改革——記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潘貴軍圖為潘貴軍向記者介紹蝶式揚琴的特點。張荷西攝環渤海新聞網專稿「我這個工廠,其實更像是研究所。即使睡夢中想起一個創意,我也馬上起身記下來。」在我市東郊一棟不起眼的二層小樓裡,剛剛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的唐山藝術家潘貴軍侃侃而談。這個小院裡生產的揚琴,引領著全國揚琴的改革,出口美國、日本、丹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第一個蝶式揚琴樂團——中國臺灣揚琴樂團使用的全套揚琴,也誕生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