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世駿:支撐勞動者持續的工作動力需要「立體機制」

2020-12-22 光明思想理論網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籌資機制、勞動者、「人的解放」、公共服務、農村改革、審委會制度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關博:籌資機制改革「急不得」】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專職研究員關博表示,近年來,社會有關方面專家和普通民眾對於社保籌資問題始終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和敏感度。因此,籌資機制改革也「急不得」,須循序漸進把握改革進度,做好穩定風險管理。一是加快凝聚社會共識,形成穩定的改革正向預期。對於退休年齡、退休人員參保繳費等籌資機制改革的方向性問題,要加強輿論引導。二是制定穩妥的改革方案,照顧多方群體的利益訴求。應積極借鑑德國、瑞典等國家經驗,不採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通過科學的精算設計,對不同代人、不同群體設定漸進的延遲退休路徑,採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漸進地延長退休年齡,並允許一定的彈性退休空間,保留對高寒地區、特殊工種的照顧政策。三是健全待遇確定和調整機制,使參保人員得到更充分保障獲得感。公眾之所以對於籌資機制抱有不信任感,很大程度上在於目前繳費貢獻與社保水平之間的關聯的模糊。

  摘編自《人民政協報》

  【童世駿:支撐勞動者持續的工作動力需要「立體機制」】

  上海市政協常委、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哲學系教授童世駿指出,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稿起草的第一條原則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如果我們把「目標導向」所體現的遠見和協調與「問題導向」所要求的反省和聚焦結合起來的話,本市「十三五」規劃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四個:「為誰做」、「做什麼」、「怎麼做」和「誰來做」在回答了「為誰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之後,就必須回答好下一個問題:「誰來做?」這裡的「誰」,與性別、地域、家庭環境甚至教育背景都沒有關係,而與德性和悟性、能力和努力有密切關聯。可以說,「新常態」下尤其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那些已經或將要在對能力素質要求頗高的崗位上工作的人們,如何具有持續的工作動力。支撐這樣的工作動力的,或許需要一個「立體機制」:底端的利益激勵和紀律約束,高端的理想激勵和榜樣示範,加上介於兩端的工作倫理、崗位興趣和集體榮譽感。因此,我們在加強思想建設以發揮理想之作用、加強制度建設以發揮利益之作用的同時,要加強文化建設,以發揮工作倫理、崗位興趣和集體榮譽感這三個要素對人們行動的激勵和引導作用。

  摘編自《文匯報》

  【崔永傑:「人的解放」與資本主義生態批判】

  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崔永傑指出,所謂「人的解放」,其核心要點有三:一是將人類從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使其成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將人類從舊的社會關係束縛下解放出來,使其成為社會關係的主人;三是將人類從剝削階級的思想觀念下解放出來,使其成為社會意識的主人。「人的解放」的理論主張就長期成為綠色左派攻擊的對象,被視為馬克思不尊重自然、非生態,甚至是「反生態」的證據。 對於那種認為「人的解放」旨在將人類從舊社會關係等束縛下解放出來,因而註定與生態問題根本無關的看法,同樣需要作進一步澄清。毋庸置疑,所謂將人類從舊的社會關係中解放出來,主要是指使人們擺脫舊生產關係固有的剝削壓迫和舊式分工的束縛,然而,馬克思對剝削階級社會的政治批判,同時也包含對其剝削、奴役自然的批判於其中。具體說來,他的資本主義制度批判,通常是與揭露它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從而使人們陷入苦難等聯繫在一起的。應該說,這既是馬克思對當時工人生存條件與悲慘處境的高度關注和深切同情,更是對資本主義破壞生態之種種罪行的嚴厲討伐,而其鮮明的生態意識與深刻的生態思想已包含其中。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蔣正翔]

2

1

相關焦點

  •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對話中的人生
    這份動力驅使他跨越半個地球遠赴挪威攻讀博士學位;引導他通過當代哲學家尤爾根·哈貝馬斯的作品研究現代化的未來和缺陷;激勵他以富布賴特訪問研究學者身份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在美國學者的指導下將一本德文著作譯為中文;促使他在華東師範大學擔任領導職務,運用其教學和學術經驗搭建國際交流與批判性參與的世界級對話論壇。
  • 童世駿:「成人」才是教育根本目的
    2011年,哲學家童世駿給國外一位同行寫信:「我調動工作了,我的工作從主要是解釋世界轉成主要是改變世界了。」1978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就讀本科的他,在2011年就任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但是,孔子在 「庶」和「富」以後強調「教」,啟發我們,不僅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在教育對象和教育資源兩方面具備必要的條件,而且社會的物質文明水平的提高也會帶來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會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在引導和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做更多更好的工作。
  • 專訪童世駿 哈貝馬斯在中國
    >作者:童世駿 版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7年12月哈貝馬斯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關注現實和政治社會議題的公共知識分子。我們採訪了哈貝馬斯的譯者和研究者童世駿,為我們分析了哈貝馬斯在中國的傳播歷程。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人物新京報: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哈貝馬斯就受到中國學界的重視。你能談談哈貝馬斯的思想剛進入中國的情況嗎?童世駿:當時,哈貝馬斯是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人物而被中國學術界所了解的。
  • 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需要人才支撐
    立德樹人指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如何更好培養人才的工作,須始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繼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後,我國又制定並實施了人才強國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保證。而國家競爭力指標經歷了從物力發展指數到人力發展指數,再到技術成就指數的發展歷程,在社會發展指標發展過程中,高等教育對各種指數的關鍵性正在彰顯,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競爭力指標的重要性也日益顯著。
  • 發揮高校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為做好新時代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創新的陣地、文化傳承的高地,承擔著培養億萬有素質的普通勞動者、培養更多創新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重大使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支撐引領作用。
  • 山東煙臺市蓬萊區:構建「雙線四聯」立體監督機制
    今年來,山東煙臺市蓬萊區紀委監委積極探索日常監督的有效方式,構建起「雙線四聯」立體監督機制。堅持以「雙線」統籌監督力量,使監督縱向一條線,安排第二紀檢監察室負責對11個鎮街的日常監督,對問題線索處置和案件辦理進行指導把關;劃分3個鎮街監督檢查協作區,制定《鎮街監督檢查工作辦法》,通過探索集中協同、異地交叉監督,統籌安排線索處置、審查調查等方式,解決同級監督難、熟人監督難的問題。
  • 華東師大教授童世駿、陳衛平的結婚禮物都是它
    《辭海》(第七版)編纂工作自2015年4月啟動,經過近2000位編纂出版人員五年多的不懈努力,於2020年8月出版,共收錄單字字頭1.8萬餘個,條目總計近13萬條,字數總計2350萬字,圖片18000餘幅;75%以上的條目都有程度不同的修訂或更新,同時建設開發了《辭海》網絡版。
  • 童世駿任華東師大黨委書記 張濟順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
  • 構建高校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機制
    面對諸如績效工資範疇模糊、分配形式單一、教師幹事創業活力不足等問題,建立健全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機制,將為新時代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增添動力。本文以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的意蘊及時代特徵為支撐,挖掘主導分配的內外部因素,從津補貼規範化管理、現代大學薪酬分配製度、「人才是第一資源」三個維度對高校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的構建進行闡釋。
  • 專家:動力、平衡、調整的機制
    社會基本矛盾適合或不適合,主要看社會基本矛盾是否使社會發展充滿動力與平衡,看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與平衡機制之間是否協調、配合;如果社會發展缺乏動力且不夠平衡,動力機制與平衡機制不夠協調、配合,這說明社會基本矛盾具有不適合狀況,須通過改革進行調整。 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平衡機制和調整機制的內涵與功能 動力機制。是指由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所構成的動力系統及其作用機理。
  • 師者交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隊伍動力機制研究
    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隊伍動力機制設置隨著網絡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影響日益凸顯,高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加強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隊伍變得尤為重要。配齊配強工作隊伍、健全工作機制是做好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保障,也是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
  • 童世駿:發展職業教育,有助於學校加強勞動教育、推進五育並舉
    童世駿國家宏觀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長、華東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童世駿從價值觀的角度,分享了他對現代職業教育的看法。第一,從價值觀角度來理解職業教育的現狀。長期以來,我們誤解了孔夫子的君子不器的說法,在國民教育當中,職業教育低於普通教育,大家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不強。
  • 俞立中卸任 童世駿接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前校黨委書記童世駿接棒成為第二任校長。  童世駿說:「從我個人經歷中,我深知教育事業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深知國際和平和中美友好的重要性。」  2011年1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華東師範大學與紐約大學合作設立全球第一所中美合辦研究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
  • 制度系統性建構的演化邏輯與動力機制
    原標題:制度系統性建構的演化邏輯與動力機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全面系統闡述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對堅持和完善13個方面的制度體系作出部署。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在中央全會上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為中國未來發展提供了穩定預期和重要保證。
  • 中國中鐵:把企業文化打造成企業的內在支撐和永續動力
    加強改進企業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務,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內在需要,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創新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當前,中國中鐵和其他中央企業都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轉型階段,既面臨著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歷史任務,又面臨著突破企業發展「瓶頸」、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嚴峻挑戰。
  • 智慧財產權制度對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
    在新時代,智慧財產權公共領域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意義更加凸顯,開始成為與智慧財產權專有權並肩的智慧財產權制度支撐體系。智慧財產權制度之於創新驅動的最重要動力機制即在於激勵創新,其實現路徑也有多種方式,智慧財產權制度需要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進行相應變革。
  • 上紐大校長俞立中退休卸任 資深教育家及知名學者童世駿履新
    2000年,曾以富布賴特訪問研究學者身份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一年。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認識論、實踐哲學和社會理論,已發表中文、英文及其他語種論文百餘篇,出版學術著作十餘種。 「從童世駿教授身上,我們看到了全球教育的力量與未來,也看到了確保高等教育公平性和普適性對於培養一代優秀人才的重要意義。
  • 上海紐約大學新校長童世駿:哲學家眼中的大學、教育和人生
    2011年,哲學家童世駿給國外一位同行寫信:「我調動工作了,我的工作從主要是解釋世界轉成主要是改變世界了。」1978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就讀本科的他,在這一年就任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2020年6月1日,他又迎來人生新挑戰———就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繼續「改變世界」之路。
  • 上海紐約大學新校長童世駿:哲學家眼中的大學、教育和人生
    2011年,哲學家童世駿給國外一位同行寫信:「我調動工作了,我的工作從主要是解釋世界轉成主要是改變世界了。」1978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就讀本科的他,在這一年就任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2020年6月1日,他又迎來人生新挑戰———就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繼續「改變世界」之路。
  • 京彩好評:厚植高質量發展強大人才支撐
    要更加重視技能人才培養,緊扣需求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完善技術工人職業發展機制和政策,使更多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不斷湧現,依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動能成長壯大。12月10日,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