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 陳恩鳳
從僻壤山村到繁華都市,從打工仔到優秀企業家。在磕磕碰碰中奮勇前行,卻始終不忘回報社會。十年來,他累計為獎教興校、捐資助學、抗震救災、扶貧濟困、新農村建設等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無償捐助資金1700多萬元……他,就是營山縣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四川中虹房地產集團董事長蔣志祥。
蔣志祥創業成功後,回到家鄉營山縣雞梁村,看到鄉鄰落後的居住環境,他出資400餘萬元修建聯棟別墅,共計2700多平方米,送給鄉親們住。「從修建到最後的裝修,我們不僅不出錢,連一點心都不用操,全是蔣志祥親自操辦。」雞梁村村民李碧清說,住上好房子是鄉親們的夢想,如今蔣志祥讓大家住上了別墅,幸福來得太突然了。當時,民營企業老闆建別墅免費送鄉親的事跡成為不少媒體爭相傳播的新聞。蔣志祥卻說:「我不是為名,是想實實在在解決鄉親們的生活困難。」
有一次蔣志祥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對方自稱是營山老鄉,患有重度尿毒症,欲向蔣志祥借點錢做手術。蔣志祥並不認識這名老鄉,對方是真是假無從得知,完全可以不搭理。但如果是真的,施以援手便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借還是不借?蔣志祥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實地調查核實,無償捐贈10萬元。在他的愛心鼓舞下,營山縣多個部門也行動起來,又為患病的老鄉捐款3.6萬元。
蔣志祥的義舉是營山社會扶貧、聚合各方力量的典型代表。扶貧路上,沒有局外人,營山成立扶貧開發協會,這是一個沒有人事編制、沒有工作報酬的社會團體,卻有一群激情滿懷的幹事者。協會深入開展社會扶貧宣傳活動,先後到北京、深圳、廣州、重慶、成都、攀枝花等地宣傳,提升協會的知曉度和影響力。目前,該協會已有196個會員單位和個人。扶貧最核心的內容是籌集資金。協會多方奔走,足跡遍及省內外,通訊聯繫涉及海內外。獲得眾多單位、企業和個人的支持,愛心人士紛紛為營山的扶貧事業慷慨解囊,特別是許多企業家不僅僅為協會捐款,還自發地投資扶貧項目,令人十分感動。
2017年底,營山組建「離退休幹部助力脫貧攻堅志願服務隊」,500餘名老幹部積極參與。這支隊伍平均年齡近70歲,他們用奉獻詮釋忠誠與擔當,組建了黨建指導、科技服務、感恩教育、文化醫療、扶弱關愛5支小分隊,在脫貧攻堅一線發光發熱。
營山動員一切能動員的扶貧力量,全面構建『網格化、全覆蓋』的責任落實機制,堅持真幫實扶。統籌三方力量,推進三大行動,用活三種手段,助力精準扶貧全覆蓋,構建社會扶貧新格局,社會扶貧品牌效益逐漸彰顯。牢牢抓住省發展改革委、省幹部函授學院、川北醫學院和中國人壽四川省公司4家省級單位定點幫扶契機,建立「4+1」脫貧攻堅集中會商制度,及時解決制約全縣脫貧攻堅的困難和問題;緊密結合20家市級部門定點幫扶實際,推行「20+1+N」協商機制,堅持半年一調度,一年一總結,重點解決貧困村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問題;102個縣級幫扶部門各定點幫扶1-3個貧困村,150個駐村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389名駐村第一書記和184名駐村農技人員負責點對點開展農業知識宣講、實施技術指導等,確保事有人做。
實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行動」;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深入開展「金秋助學系列行動」。充分利用扶貧開發協會平臺,找準精準扶貧「關鍵點」;深入開展「扶貧日」系列活動,串起社會幫扶「連接線」;推廣運用「中國社會扶貧網」,擴大社會扶貧「覆蓋面」。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康,目標所在。擂響戰鼓,奮力衝刺。營山調動全部精幹力量,在全縣開展脫貧摘帽「百日大會戰」。此後又打響「百日攻堅戰」,成立「尖刀連」,分成11個「尖刀班」,1個綜合協調小組。專啃硬骨頭,專打攔路虎。社會扶貧諸多創新措施,讓營山在全省脫貧攻堅工作中脫穎而出。在10月15日召開的四川省2019年社會扶貧工作推進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營山縣分管脫貧工作的縣委副書記朱勝國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創新獎。
教育扶貧、衛生扶貧、水利扶貧、交通扶貧、文化扶貧……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日臻完善,發揚「拔河精神」,合力攻堅。實行掛圖作戰,按圖施工。整合一切資源,保障投入,已逐步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體系。深入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扶貧開發模式,堅持「不丟下一戶、不落一人、質量要高、標準要嚴」的目標和信念,傾注「工匠」精神,下足「繡花」功夫,決戰決勝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