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盛夏,正值水產品鮮嫩肥美上市的時節,與水產品有關的食品安全話題又成了市民談論的熱點。5月16日凌晨,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荔灣區市場監管局、荔灣區公安分局食藥環偵大隊和廣州市食品檢驗所,深入黃沙水產批發市場的新風港碼頭水產品物流區開展突擊檢查專項行動,切實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本報記者直擊突擊檢查全過程。廣州市場監管部門採取突擊檢查和日常快檢等手段,守護著廣州市民餐桌上的安全。
索證索票追溯倒逼上遊嚴防嚴控
新風港碼頭屬於黃沙水產品批發市場,是黃沙水產品批發市場上貨的場所,此次專項行動,重點檢查新風港碼頭水產品物流區的各類活體和冰鮮水產品。凌晨00:30左右,在碼頭對面,檢查隊伍快速集結、分配任務,驅車往新風港碼頭。凌晨00:45左右,本報記者隨同檢查隊伍到達新風港碼頭。碼頭燈火通明,運貨車頻繁來往,水產檔口的人員忙碌篩選、分裝。
執法人員快速行動,對檔口、運輸車輛等進行監督抽檢。在一部正在卸貨的運輸車輛內,檢查人員隨機抽檢取樣了2.1公斤左右的羅氏蝦,快速進行打包、裝箱、貼封條,其中一半作為檢驗之用,一半作為留樣。被抽檢對象稱,該批羅氏蝦來自肇慶,來源合法合規。由於其無法提供身份證,執法人員使用系統對其身份進行了查驗和核實後,對進貨臺帳和相關的索證索票進行查驗,並按規定依法向被抽檢對象開具現場檢查筆錄。隨後,記者又跟隨執法人員進入檔口,對一家專營貴妃蚌的商家進行抽檢取樣和一系列的查驗。
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海鮮進行抽檢取樣。 記者了解到,抽檢中如發現有不合格的水產品,將通過索證索票追溯上遊,倒逼源頭嚴防嚴控,涉及外埠的將通報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核查處置。
織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
突擊檢查專項活動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共隨機抽檢取樣24個批次樣品,其中包括8個檔口的花甲、沙甲、白貝等貝類10批次,8臺運輸車輛正在卸載的羅氏蝦、明蝦和南美白對蝦等蝦類8批次,以及水產品養殖水樣6批次。
廣州市食品檢驗所綜合業務部副部長姚子升介紹,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有關規定,抽檢的水產品樣品將在10日內給出檢驗判定結果,主要檢測孔雀石綠、氯黴素、呋喃唑酮代謝物、呋喃西林代謝物、恩諾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諾氟沙星等項目。
「廣州是超大型的食用農產品輸入型城市,肉、菜、魚等主要品種以外地供應為主,食用農產品品種多、數量大、來源廣、集散快,具有明顯的『點多、面廣、鏈條長』的特點,因此把好食用農產品進入廣州市場的第一道關口尤為重要。」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食品銷售安全監管處負責人王中立表示,針對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特點,市、區、所三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工作聯動,在做好日常監管的基礎上,會同公安、食品檢測機構等部門選取夜間等非常時段開展突擊檢查行動,織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
市場快檢快速對商品進行風險篩查
據介紹,突擊檢查目的是狠抓水產品市場經營行為規範,督促經營者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同時狠抓水產品質量監測,構建「監督抽檢、市場快檢、大型批發市場駐場抽檢」三級質量檢測體系,嚴把市場準入關,有效管控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源頭的風險隱患。通過上遊帶動下遊、批發輻射零售的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機制,確保廣州食用農產品總體質量安全。
凌晨正是水產市場忙碌的時間。 為了突擊檢查這種隨機的不定時應急抽檢方式,對於廣州市農貿市場,廣州市市場監管部門還有日常的監督抽檢與市場快檢。據王中立介紹,在廣州市農貿肉菜市場均設有快檢室,並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配備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進行指導,每天都會對零售市場進行10個樣品的快速檢測,對黃沙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50個樣品的快速檢測,在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左右得出快檢結果,對不合格食用農產品採取下架處理,快速管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對區域性品種進行針對性的監管,使得監督事半功倍。」他解釋,快檢是對食用農產品進行風險篩查,確定是否含有相關化學物質,只是定性排查,而本次突擊檢查抽取的樣品是進行法定檢測,可以做到定量分析。
王中立稱,竭盡全力守護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就是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責所在:「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是我們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琳 通訊員 陳泠利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俊傑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蘇俊傑、林琳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