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能開歷史玩笑
——就「第四共和」與伍繼延商榷
2016年6月21日,大同思想網微信公眾號推出一篇訪談錄,題目叫做《奮起衛吾道,重建大一統:兩岸應開創第四共和,走向大中華聯邦》。文章中伍繼延先生認為:大陸和臺灣應學習法國,開創第四共和,走向統一。在兩岸統一的基礎上,中華文化圈應逐步創建大中華聯邦國,「協和萬邦」,實現全球大同。
對於這篇訪談錄,大同思想網眾編輯評價很高,如「重磅文章,重磅觀點:兩岸開創第四共和,走向大中華聯邦」。
在認真地讀完這篇重磅文章後,我當時就在湖南大同思想網微信群寫下評論。我認為,伍繼延的「第四共和」的提法無釐頭。如果說「中華民國」是第一共和的話,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第二共和。未來也許要建立的「大一統中國」只能是第三共和。伍繼延先生當時就回信說「北洋政府怎麼辦?」我認真地看了這篇訪談錄,當然知道伍繼延先生第四共和的來源就是把「北洋政府」當做了第一共和。我也回信說:「北洋政府屬民國。」伍繼延先生就再沒有回話了。
也許伍先生忙,也許伍先生不屑於與我爭論,但對於我這個研究歷史的人來講,實在是太鬱悶。我不反對創新,也不反對製造噱頭引人注目,但我不能無視開歷史玩笑。
「共和」是什麼?「共和」是推翻帝制後建立的新國體,不是新政體。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績就是「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帝制,建立了共和」。辛亥革命的成果,就是建立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共和國。無論是北洋政府,武漢政府,南京政府,抗戰期間的重慶政府,都屬於中華民國治下的一個時間段的政府名稱,而不是「國號」,北洋政府沒有建立一個新的共和國,甚至包括汪精衛的南京政府,也沒有更改「中華民國」的稱號。所以政府和共和國不能混為一談。伍先生把「北洋政府」當做第一共和,顯然是開國際玩笑。
2008年6月的時候,因為馬英九先生提出了「兩岸同屬於中華民族」的主張,引起了我對馬英九的注目,以為看到了和平統一中國的希望,我當時就在鳳凰網發出了一篇文章,叫做《大陸和臺灣如何才能走向和平統一?——從「一個中國」的共識和分歧談起》。
2015年5月17日,這篇文章發於大同思想網,題目叫做《從朱立倫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看兩岸統一》,我加了按語:【本文寫於2008年6月30日,當時發於鳳凰網,點擊率39923,評論150多條。可見關心國家統一的人不少。寫此文,是因為被馬英九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提議所感動。可惜的是,在大陸接連不斷地在經濟上送禮物給馬英九,幫馬英九穩定了臺灣局勢後,馬英九再也沒有前進一步,又回到了不統不獨的老路上。我才發現,馬英九是一小白臉,不可能靠英氣吃飯了。如今,共國兩黨在北京再度火熱,所以就找出此文,為他們的聚會添點彩。】這個按語,也表達了我對馬英九的失望,對朱立倫的希望,結果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朱立倫也不能作指望。
在這篇文章中,對於和平統一,我提出的是《五項主張》:具體實錄如下:
1、尊重現實
目前中國的現實,就是「一個民族,兩個政治實體」,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往往是以武力來實現國家的統一,給人民帶來的傷害非常巨大。大陸以武力統一也是可能的,但這與和平的願望想違背。
和平統一,避免戰爭,就不得不尊重現實,尊重現實才能科學處理兩岸分治的狀態,才能突破「一中各表」的困擾。
2、用大智慧處理國號
對於共產黨,要回到1945年的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的思想上來,並用毛澤東的大度來處理「中華民國」的國號。
在建國時,毛澤東在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時,同時也沒有捨棄「中華民國」,他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的雙國號制度解決了這一問題,可惜他的偉大被所謂的民主人士所否定。
對國民黨來講,要擺拖「兩蔣」的內戰思維,克服「臺灣化」的影響,要實行「中國化」。國民黨要立足大中國看問題,真正成為中國國民黨。
3、超越政治和社會制度
「一國兩制」 應該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為兩岸所接受和遵從,未來中國也只能實行「一國兩制」,並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建立中國特色的新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
在兩岸沒實現統一前,用虛的「大中華」來涵蓋目前的兩個政治實體,並建立一套兩岸合作和協商機制來處理國際事務,代表兩岸利益,在大陸參加的所有國際政府組織中,臺灣可以派代表加入到大陸的派出機構中,處理涉及臺灣利益的具體事務。
4、學習國際國家統一經驗
德國的統一,是以民主德國加入到聯邦德國來實現的,這種模式臺灣肯定接受不了,因為當時的民主德國在政治、經濟上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而現在的臺灣好象對大陸還有優越感。建立聯邦所有中國人可能也接受不了,中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有2000多年的歷史,聯邦制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們可以學習法國人對國號的處理模式,用「中華第三共和國」的稱號來涵蓋兩岸,大陸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臺灣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共同加入「中華第三共和國」,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
5、互開黨&禁
用黨的統一來促進國家的統一,並為未來之中國實現兩黨製做準備。將國民黨限制在臺灣和將共產黨限制在大陸,不是明智的政策。要容許共產黨在臺灣發展組織,國民黨在大陸發展組織,民進黨願意,也可到大陸來發展。既然是一個中國,各政黨就有權利在國家範圍內發展自己的組織,這是和平統一中國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以上五條中,第四條就是「學習國際國家統一的經驗」。我提出的建立第三共和國的主張就是借鑑法國的經驗。現在的法國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的歷史反覆了200多年,從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到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輪換的不是政府,而是國家稱號,也就是說法國經過了五次重建。
伍繼延先生說:「我們不如學習法國,承認歷史。比如說,我們承認北洋政府是第一共和;第一共和後來被國民政府取代了,變成第二共和;第二共和在大陸又被人民政府取代了,叫第三共和;現在再搞個第四共和國,第四共和國怎麼搞呢?叫做中華聯邦共和國。」
如果伍繼延先生認真看一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的歷史,就不會把「北洋政府」當做第一共和了,因為北洋政府沒有建立共和國。伍繼延先生很顯然是把政府當國家來對待了。
中國的和平統一,要大智慧大胸懷,這一切的出發點是「尊重歷史,超越現實」。對於伍繼延先生關於和平統一的觀點,我大體是贊同的。其實根據現實,我也一直在發生變化,比如在蔡英文當選之前,我還認為統一後的大中華共和國,政治制度應該是「一國一制」,即統一的憲法。在蔡英文就職前,我還向蔡英文獻《和平統一「三策」》。
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明白了臺灣的主體民意是不會自願走向和平統一的,這個不願統一的趨勢,不會因為臺灣有多少湖南人而得到根本改變。何況歷史給與了馬英九機會,馬英九的臺灣國民黨(不是中國國民黨)人的意識,決定了馬英九隻能是裹腳女人。裹腳女人馬英九給國民黨遺民帶來的最終傷害,就一定是使這些國民黨人的後裔被臺灣人當做「流亡者」,不被臺灣人驅逐就已經是很幸運的了。
無論「建立第四共和」還是建立「第三共和」,對於蔡英文來講,可能都沒有意義。大中國的確離不開臺灣,無論是一個興旺發達的臺灣還是一個落後野蠻的臺灣。離開了臺灣,大中國無法面對太平洋,也無法遏制日本,南海也註定不會平靜。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明白,大中國一日不可以拋棄臺灣。我總說,滿清在力量衰微時,萬萬不該割臺灣。這個錯,我不希望被「和平統一」永遠擱置和耽誤而得不到糾正。
黃飲冰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於孝感。
關於大同思想網:成立於2012年9月1日。由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原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秋風、林安梧、伍繼延、何真臨、曾亦、杜文忠、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求大同,存小異」,也是大同思想網的基本出發點和立場,希望藉此促進各種思想學術派別的平等對話和全面融合、達成共識,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巨變時期的歷史變革貢獻微薄力量。
關注大同思想網
聯繫電話丨微信:
18670082891
歡迎向大同思想網公眾號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tsx.org/
< 讓我看一波點讚的小手可以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