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共和,還是第四共和?與伍繼延商榷大陸臺灣的和平統一

2021-02-07 大同思想網



創新不能開歷史玩笑

——就「第四共和」與伍繼延商榷

 

2016年6月21日,大同思想網微信公眾號推出一篇訪談錄,題目叫做《奮起衛吾道,重建大一統:兩岸應開創第四共和,走向大中華聯邦》。文章中伍繼延先生認為:大陸和臺灣應學習法國,開創第四共和,走向統一。在兩岸統一的基礎上,中華文化圈應逐步創建大中華聯邦國,「協和萬邦」,實現全球大同。


對於這篇訪談錄,大同思想網眾編輯評價很高,如「重磅文章,重磅觀點:兩岸開創第四共和,走向大中華聯邦」。


在認真地讀完這篇重磅文章後,我當時就在湖南大同思想網微信群寫下評論。我認為,伍繼延的「第四共和」的提法無釐頭。如果說「中華民國」是第一共和的話,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第二共和。未來也許要建立的「大一統中國」只能是第三共和。伍繼延先生當時就回信說「北洋政府怎麼辦?」我認真地看了這篇訪談錄,當然知道伍繼延先生第四共和的來源就是把「北洋政府」當做了第一共和。我也回信說:「北洋政府屬民國。」伍繼延先生就再沒有回話了。


也許伍先生忙,也許伍先生不屑於與我爭論,但對於我這個研究歷史的人來講,實在是太鬱悶。我不反對創新,也不反對製造噱頭引人注目,但我不能無視開歷史玩笑。


「共和」是什麼?「共和」是推翻帝制後建立的新國體,不是新政體。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績就是「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帝制,建立了共和」。辛亥革命的成果,就是建立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共和國。無論是北洋政府,武漢政府,南京政府,抗戰期間的重慶政府,都屬於中華民國治下的一個時間段的政府名稱,而不是「國號」,北洋政府沒有建立一個新的共和國,甚至包括汪精衛的南京政府,也沒有更改「中華民國」的稱號。所以政府和共和國不能混為一談。伍先生把「北洋政府」當做第一共和,顯然是開國際玩笑。


2008年6月的時候,因為馬英九先生提出了「兩岸同屬於中華民族」的主張,引起了我對馬英九的注目,以為看到了和平統一中國的希望,我當時就在鳳凰網發出了一篇文章,叫做《大陸和臺灣如何才能走向和平統一?——從「一個中國」的共識和分歧談起》。


2015年5月17日,這篇文章發於大同思想網,題目叫做《從朱立倫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看兩岸統一》,我加了按語:【本文寫於2008年6月30日,當時發於鳳凰網,點擊率39923,評論150多條。可見關心國家統一的人不少。寫此文,是因為被馬英九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提議所感動。可惜的是,在大陸接連不斷地在經濟上送禮物給馬英九,幫馬英九穩定了臺灣局勢後,馬英九再也沒有前進一步,又回到了不統不獨的老路上。我才發現,馬英九是一小白臉,不可能靠英氣吃飯了。如今,共國兩黨在北京再度火熱,所以就找出此文,為他們的聚會添點彩。】這個按語,也表達了我對馬英九的失望,對朱立倫的希望,結果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朱立倫也不能作指望。


在這篇文章中,對於和平統一,我提出的是《五項主張》:具體實錄如下:

 

1、尊重現實


目前中國的現實,就是「一個民族,兩個政治實體」,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往往是以武力來實現國家的統一,給人民帶來的傷害非常巨大。大陸以武力統一也是可能的,但這與和平的願望想違背。


和平統一,避免戰爭,就不得不尊重現實,尊重現實才能科學處理兩岸分治的狀態,才能突破「一中各表」的困擾。


2、用大智慧處理國號


對於共產黨,要回到1945年的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的思想上來,並用毛澤東的大度來處理「中華民國」的國號。


在建國時,毛澤東在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時,同時也沒有捨棄「中華民國」,他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的雙國號制度解決了這一問題,可惜他的偉大被所謂的民主人士所否定。


對國民黨來講,要擺拖「兩蔣」的內戰思維,克服「臺灣化」的影響,要實行「中國化」。國民黨要立足大中國看問題,真正成為中國國民黨。


3、超越政治和社會制度


「一國兩制」 應該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為兩岸所接受和遵從,未來中國也只能實行「一國兩制」,並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建立中國特色的新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


在兩岸沒實現統一前,用虛的「大中華」來涵蓋目前的兩個政治實體,並建立一套兩岸合作和協商機制來處理國際事務,代表兩岸利益,在大陸參加的所有國際政府組織中,臺灣可以派代表加入到大陸的派出機構中,處理涉及臺灣利益的具體事務。


4、學習國際國家統一經驗


德國的統一,是以民主德國加入到聯邦德國來實現的,這種模式臺灣肯定接受不了,因為當時的民主德國在政治、經濟上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而現在的臺灣好象對大陸還有優越感。建立聯邦所有中國人可能也接受不了,中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有2000多年的歷史,聯邦制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們可以學習法國人對國號的處理模式,用「中華第三共和國」的稱號來涵蓋兩岸,大陸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臺灣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共同加入「中華第三共和國」,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


5、互開黨&禁


用黨的統一來促進國家的統一,並為未來之中國實現兩黨製做準備。將國民黨限制在臺灣和將共產黨限制在大陸,不是明智的政策。要容許共產黨在臺灣發展組織,國民黨在大陸發展組織,民進黨願意,也可到大陸來發展。既然是一個中國,各政黨就有權利在國家範圍內發展自己的組織,這是和平統一中國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以上五條中,第四條就是「學習國際國家統一的經驗」。我提出的建立第三共和國的主張就是借鑑法國的經驗。現在的法國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的歷史反覆了200多年,從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到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輪換的不是政府,而是國家稱號,也就是說法國經過了五次重建。

 

伍繼延先生說:「我們不如學習法國,承認歷史。比如說,我們承認北洋政府是第一共和;第一共和後來被國民政府取代了,變成第二共和;第二共和在大陸又被人民政府取代了,叫第三共和;現在再搞個第四共和國,第四共和國怎麼搞呢?叫做中華聯邦共和國。」


如果伍繼延先生認真看一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的歷史,就不會把「北洋政府」當做第一共和了,因為北洋政府沒有建立共和國。伍繼延先生很顯然是把政府當國家來對待了。

 

中國的和平統一,要大智慧大胸懷,這一切的出發點是「尊重歷史,超越現實」。對於伍繼延先生關於和平統一的觀點,我大體是贊同的。其實根據現實,我也一直在發生變化,比如在蔡英文當選之前,我還認為統一後的大中華共和國,政治制度應該是「一國一制」,即統一的憲法。在蔡英文就職前,我還向蔡英文獻《和平統一「三策」》。


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明白了臺灣的主體民意是不會自願走向和平統一的,這個不願統一的趨勢,不會因為臺灣有多少湖南人而得到根本改變。何況歷史給與了馬英九機會,馬英九的臺灣國民黨(不是中國國民黨)人的意識,決定了馬英九隻能是裹腳女人。裹腳女人馬英九給國民黨遺民帶來的最終傷害,就一定是使這些國民黨人的後裔被臺灣人當做「流亡者」,不被臺灣人驅逐就已經是很幸運的了。


無論「建立第四共和」還是建立「第三共和」,對於蔡英文來講,可能都沒有意義。大中國的確離不開臺灣,無論是一個興旺發達的臺灣還是一個落後野蠻的臺灣。離開了臺灣,大中國無法面對太平洋,也無法遏制日本,南海也註定不會平靜。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明白,大中國一日不可以拋棄臺灣。我總說,滿清在力量衰微時,萬萬不該割臺灣。這個錯,我不希望被「和平統一」永遠擱置和耽誤而得不到糾正。


黃飲冰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於孝感。


關於大同思想網:成立於2012年9月1日。由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原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秋風、林安梧、伍繼延、何真臨、曾亦、杜文忠、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求大同,存小異」,也是大同思想網的基本出發點和立場,希望藉此促進各種思想學術派別的平等對話和全面融合、達成共識,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巨變時期的歷史變革貢獻微薄力量。



關注大同思想網


聯繫電話丨微信:

18670082891

歡迎向大同思想網公眾號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tsx.org/

< 讓我看一波點讚的小手可以嘛 >

相關焦點

  • 妙天語中評:和平統一 臺灣前途在大陸
    ,先維持現有兩岸政府,終結兩岸敵對,籤署和平協議,兩岸再看怎樣合作,從民間交流到政府交流,自然就統一。臺灣的前途就在大陸,知道為何臺灣的貿易,沒辦法進入世界?就是兩岸關係沒有弄好、不能和平相處、相互合作,只要打開大陸的門戶,就可以進入世界的市場,  他認為,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民進黨不懂?憑良心講,從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這麼多年以來,如果要搞「臺獨」,歷經這麼久,怎麼可能沒有辦法實現呢?
  • 鄧小平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設想(鄧六條)
    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和平統一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語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們希望國共兩黨共同完成民族統一,大家都對中華民族作出貢獻。我們不贊成臺灣「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沒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
  • 李毅:臺灣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上)
    和平統一臺灣,走議會道路,搞議會鬥爭,在臺灣現行政治體制下,有三個先決條件。第一,臺灣多數選民贊成統一。第二,臺灣一個贊成統一的政黨被選為臺灣執政黨,在臺灣立法院113個席位中佔據多數。第三,這個贊成統一的臺灣政黨的領導人,當選臺灣領導人。在這三個前提實現後,這個贊成統一的臺灣領導人,開始和大陸談判如何進行和平統一,經過不知多長時間,雙方最終談成,然後和平統一最終開始實施。臺灣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有兩件事情,準確標誌著和平統一臺灣的遠近。
  • 如何看待武統臺灣和和平統一臺灣
    首先我們要闡述我們大陸的一個立場,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這個是不容置疑的,我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任何試圖分裂我國領土的國家和勢力勢必會遭受到我國人民鬥爭及摧殘。個人而言,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和大家去闡述,愚昧之建,大家聽聽就好如果真的發生戰爭的話,我們大陸有可能是不缺錢的,也不缺武器以及裝備,但是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軍人是有家人,有親屬以及子女,如果他們陣亡了怎麼辦 ???
  • 邱毅:如果「有壓力之下的和平統一」,還是有可能的
    臺灣地區的問題早晚要解決,只不過現在時機還不成熟。臺當局小動作不斷,並且隨著美國的主動靠近,這些人更加想要破壞祖國完整了,頻頻觸碰中國大陸的底線。 臺灣學者就兩岸關係發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臺獨」只是阻礙國家統一的一小部分人,大部分民眾還是希望加強與大陸的聯繫,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
  • 大陸會強大到臺灣只能統一?
    臺灣《旺報》報導,著名的國際政治學者、美國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米夏摩稱,中國大陸在經濟及軍事上日漸強大,十數年或數十年後,「美國保不了臺灣」,臺灣無從選擇,只能走向統一。  米夏摩(John J.在民族主義方面,中國不論菁英分子或普羅大眾都認為臺灣是神聖的固有領土,因此北京固然主張和平統一,但別無選擇時也只好動武。   在戰略方面,兩岸統一令中國獲得兩項重大優勢,一是吸收了臺灣的經濟及軍事資源,使亞洲的平衝進一步向中國傾斜;二是獲得了臺灣這個「不沉的航空母艦」,使中國的軍力得以投射進入西太平洋。
  •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和平統一在臺灣有三點阻礙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主持人黃智賢提到,美國與臺灣民進黨在包裹著「維持現狀」糖衣時,實則在用各種法案、用語、派遣人士,通過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來改變臺灣現狀。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表示,島內目前在身份認同上「比較悲觀」,但兩岸仍然存在走向和平統一的土壤。張亞中表示,和平統一在臺灣方面有三點阻礙。
  • 從「和平統一」大政、「一國兩制」構想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1958年10月13日,毛澤東向新加坡《南洋商報》撰稿人曹聚仁表示:臺灣如果回歸祖國,照他們(指蔣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蔣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他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他的軍隊可以保存,我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1960年5月22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對臺工作。
  •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形成。早在五十年代,中國政府就曾設想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 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大陸已發出明確信號:沒有放棄武力統一
    在兩岸關係緊張、外部勢力介入的背景下,臺灣地區的此次演習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據臺媒報導,臺軍今年演習帶有很強的實戰化背景,進行的各種飛彈、魚雷實彈射擊科目,模擬的是解放軍多兵力從不同方向和空層發起攻擊時,臺軍如何從遠、中、近距離實施飛彈攔截攻擊。看來,「解放軍攻臺」,一直在民進黨當局的想定之中。那麼,對於臺灣此次軍演,大陸有何評論?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
  • 臺統派喊話蔡英文:勿讓大陸對和平統一絕望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8日報導,臺灣「中國統一聯盟」高雄分會第二十一屆第二次盟員大會8日上午舉行,也是「統派」在南臺灣一年一度的盛會。戚嘉林主席稱,「臺獨」執政,治理失敗,將臺灣帶上不可逆轉的衰敗之路,人心惶惶,引發臺灣青年的西進潮,引起臺灣人民的反思,催化了「國族認同趨統」的轉變。 戚嘉林主席表示今天統盟高雄分會在南臺灣舉行盟員大會,大家的踴躍出席,盛況如此,冰山一角,具體的展現臺灣社會認同統一的民意。
  • 臺灣「五星旗鐵衛隊」環島騎行:願和平統一
    51年,這些先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現在在臺灣認同共產黨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開始慢慢了解,臺灣未來的希望就是兩岸和平。 「五星旗鐵衛隊」成員黃智威表示,昨天一行人來到枋寮,有路過民眾專門搖下車窗問自己是哪一省的,他大聲回答說」我是臺灣人,我支持和平統一」,對方還為自己加油。
  • 積極探索「兩制」臺灣方案 不斷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就國家統一問題發表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講話,提出五項重大政策主張,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我就「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談談個人粗淺的看法。
  • 臺灣「第二共和憲法」草案問世 推進法理臺獨
    第一部以標榜建立「第二共和」為修憲宗旨,並為呼應陳水扁與獨派大老辜寬敏建議制定「第二共和憲法」的「新憲」版本《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草案》,正式出爐。據透露,陳水扁與有意角逐2008年「總統」大選的藍綠多位天王,日前都已獲知相關內容;大陸涉臺部門對這部「憲改」版本的研議動向,也透過管道表達高度關切。
  • 蔡英文贏了選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贏了選舉。兩岸關係會如很多大陸網友擔心的那樣: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無望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搞明白蔡英文勝選的原因。「軟」的招數有:大把撒錢、大手筆買票、買網軍暗處攻擊對手……「硬」的招數有:不停「修法」在臺灣社會全方位營造「綠色恐怖」氛圍,在她的高壓下,只要是去大陸的臺灣民眾就可能被定罪,只要是批評臺當局的媒體就可能被關停,只要是支持統一的就是「叛國」……這場選舉在蔡英文團隊的操弄下,成了「臺灣史上最骯髒的一次選舉」。
  • 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共同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他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長期以來,我們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來,臺灣島內局勢發生了重大、複雜的變化,「臺獨」分裂勢力的活動不斷加劇,給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臺灣當局不斷在臺灣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進行「臺灣正名」、「去中國化」等「漸進式臺獨」活動,蓄意挑起兩岸對立,竭力破壞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
  • 蔡英文堵死「和平統一」大門,臺灣民眾是「實慘」
    這一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之後,最終的結果是蔡英文成功連任。而在蔡英文16年的執政期間,以及這些選舉期間一直打著都是「反中」「反一國兩制」的旗號,對於許多「臺獨」份子來說,蔡英文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但是在蔡英文執政之後也將兩岸關係帶向了更為緊張的局面,使臺灣經濟出現衰退的情況,有許多的臺灣民眾也紛紛的看到了蔡英文的真面目,認為兩岸關係應該要走向和諧統一。
  • 2020是統一臺灣關鍵點?臺嘉賓與大陸專家激烈討論
    王洪光說,蔡英文講動員年輕人「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就是這些年輕人已經把臺灣作為國家來對待,且這個趨勢越來越快、越來越急。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認為,這次臺灣選舉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臺灣問題也比較嚴峻,對臺灣民意「支持獨立還是贊成統一」的調查,也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大陸敢不敢打,美國敢不敢援。
  • 系列連載:從「和平統一」大政、「一國兩制」構想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二)
    蔣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他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他的軍隊可以保存,我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  ——1960年5月22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對臺工作。5月24日,周恩來將毛澤東關於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思想的要點概括為「一綱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