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2020-12-12 帶著300萬去流浪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by —王維

旅遊是人類文化前進的一部分,通過漫長的旅行,我們不僅可以目睹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視野。

旅行,可以讓我們處於深度思考,時間不一定是濟世的良藥,旅行卻可以治癒一切。

今天,我們就一起領略黃河之美,體會華夏之魂脈——黃河。

地理位置:黃河是我國境內長度僅次於長江的河流,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全長5464千米,發源於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呈現出「幾」字形,宛如龍狀,蜿蜒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9個省,最後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

入選理由:雖然黃河既非最大也非最長,但是你若是說黃河不是天下第一,就等同於辱沒了我們自己的出處。無論是它作為風景之美的狂怒波濤,還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淵源,這是流淌於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河。居住在黃河經過的城市(寧夏)黃河不僅可以作為觀賞之景,最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引入農田灌溉,它養活了一方人。

黃河在中國河流的榜單上,都當之無愧地應於長江並列第一。

最佳旅行時間:4-5月 9-11月

旅行指數:★★★★★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壺口瀑布位於山西省吉縣縣城西南處25千米的黃河之中

滾滾黃河水奔流至此,波浪翻滾、雄偉壯觀

如奔馬直入河溝,震聲數裡可聞。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黃河古又稱「河」同江一樣,至今以來發生在黃河的水患數也數不清,尤其是在康熙年間,大雨導致黃河多次水湧,無數人家一眼之間消失。

而到如今,你在去看看一眼黃河蜿蜒經過的地方,青山綠水。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為黃河追溯其源流是件艱難但又愉快的事情,艱難是因為這要在青藏高原的山脈間追根溯源地尋找,要在眾多脈絡一樣的溪流中仔細地辨別哪一道更為長遠,哪一道水流更大。而愉快的因為在黃河的源頭區域人們會遇到天地間最好的風景,看到最美夕陽和日出,這不僅令人眼目愉悅,心靈也愉悅。

李白曾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仙的最獨到之處就是毫不誇張地描述了黃河並賦以其詩意。

不錯,黃河就是源於天上,一個叫做星宿海的地方。

星宿海是一片高原湖泊群落,在高原獨有且明亮純粹的陽光映耀下,它就像天上的星宿一樣,故以此命名。湖泊中,以扎陵湖(青海瑪多縣)和鄂陵湖(青海瑪多縣)最為有名,是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以蒙古河口和河南桃花峪為界點,黃河北區分出上、中、下遊,這樣的區分主要是基於地形地勢和河段的水文特徵進行的。或許,在我國版圖的北方,最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是黃河在南北之間迂迴而成的那個大「幾」字。

黃河上遊(內蒙古託克託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活躍於崇山峻岭中的一段水能最為豐富,幾乎每一個峽谷中都有一個用峽谷的名字命名的大型水電站。河流在南北之間的縱向流動,給人帶來的第一個驚喜就是打亂了原有的氣候特徵所造就的植物帶和農作物分布,河套平原就是這樣,「百害富一套」。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黃河中遊是沙土的主要來源,受呂梁和太行一脈的影響,也頗有些波折跌宕。湍急猛烈聞名的壺口大瀑布就在此間,接下來便是稱為人、鬼、神之的三門峽,渡之則如遊歷三界。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黃河的下遊基本上就是「懸河」段,除了東平湖至濟南有一段自然的低山丘陵相依傍外,大抵就是靠高於大地的寬闊堤防來約束水流的,常有內堤和外堤雙層。

對於黃河,古往今來的民心所願主要有兩個,一是河定,二是河清。前一個願望,依照現在的治黃能力和黃河本身趨於衰弱的水勢,基本可以斷言其在和平時期內大幅改道的可能性不大。而後者呢,似乎仍在期待中,或許也需要祈禱「人壽」才可以看到。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1958年的黃河洪水,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人類的命運永遠是不堪一擊的,我小時候常常聽家裡的長輩講1958年黃河洪水。

黃河害在下遊、病在中遊、根在泥沙」數千年,今日下遊基本可保無虞,中遊水土保持也在努力,這個建功見效慢,但畢竟在努力,但不出險反而被慢慢遺忘和忽視。

水利其實也是一樣啊,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啊。

向水利工作者致敬,向治水前輩致敬。

華夏之魂脈The Yellow River

相關焦點

  • 【雙語聽讀】The Yellow River, the Cultural Cradle 黃河文化,風華「鄭」茂
    Photo: Zhou YongZhengzhou, an ancient capital nestled in the arm of the mother river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命名為「河洛古國」,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也以考古學的實證材料表明在5300年前後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確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 Living by the Yellow River 生活在黃河邊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萬年生生不息的黃河水滋潤了億萬畝肥沃的良田,依河而居的人們在黃河的哺育下,生存、繁衍、奮鬥,璀璨絢爛的中華文明孕育而生。 但曾幾何時,黃河改道,洪水泛濫,黃河也幾度給生活在黃河灘區的人們帶來苦難。
  • 英語中關於黃色(Yellow)的表達
    在這個系列中,我陸續給大家總結英語中各種顏色的含義以及在英語口語中有什麼用法,希望喜歡~(四) 黃色 1.漢語--英語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黃道吉日:a lucky day;>黃蜂:bumblebee;黃河:Yellow river;黃花閨女:a virgin;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黃金周:golden week;黃豆:soybean;黃昏:dusk;黃粱一夢:a pipe dream 2.英語--漢語
  • Focus on Yellow River ecology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visited the river basin several times during inspection tours to various regions.
  • 共鑄黃河魂,同圓教育夢——孟津白鶴鎮隆重慶祝第36個教師節
    為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9月6日晚,白鶴鎮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暨「中華源、黃河魂、教育夢」黃河文化主題文藝匯演在白鶴鎮黃河綠道西入口處隆重舉行。縣教體局局長馬化鋒、副局長張志立及部分股室負責人趙武偉、陳冠軍、許雲霄、許佔京、董瑞蓮、李兆峰、楊再升、張劍諾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俊傑和班子全部成員、31個行政村支部書記、全鎮教職工、學生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共2000餘人參加。
  • 【雙語聽讀】Yellow River Carp from Zhengzhou 萬畝魚塘,魚米之鄉
    The Yellow River runs along the northwest Xingyang, with a riverfront of 45 kilometer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and fertile soil here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 黃河之心,中華之魂!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被國家地理盛讚
    03享譽中外、氣吞八荒的壺口瀑布,被譽為「天下奇觀、中華之魂」。壺口是黃河的心臟。對,就是那道氣勢雄渾的瀑布,給予了九曲黃河一往無前的力量。壺口是「黃河之心、民族之魂」啊!激勵著中華民族,向前、向前、向前。壺口瀑布是母親河黃河一道至關重要的關卡。它是終點,也是起點,是結束,也是開始,是死亡,更是新生。
  • 英語四級翻譯訓練每日一題附答案和講解 :黃河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流經中國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9個省區,最後流入渤海。由於夾帶了大量的泥沙(silt)。黃河的河水呈黃色。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流域給中華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因此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搖籃(cradle)」和中國的「母親河」。
  • 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古黃河之魂」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夏津縣地處山東省西部平原、魯冀兩省交界處,歷史悠久。公元前602年,黃河在淇河、衛河合流處決口,自南向北暢流,行水613年。春秋時代謂之大河,亦謂老黃河。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即為老黃河之遺蹟。2013年,水利部公布第13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名單,山東省夏津縣黃河故道水利風景區入選。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總面積12萬畝,青銀高速旁,由一帶兩區十園構成,一帶為32公裡的觀光路,兩區是以315省道為界劃分的A、B兩區,十園為頤壽園、杏塢園、天綠園、香雪園、槐林狩獵場等十多個特色景區。景區內林木資源豐富,有55科117屬210種。
  • 神話之魂!華夏Ⅱ四職業圖騰驚豔現世
    作為深圳網域今年力推的主打產品,《華夏Ⅱ》以其獨特的雙面職業系統、大規模團隊競技系統、依附於9大勢力體系的神話任務系統以及刺激的地宮探險、完善的生活生產系統吸引著眾多玩家和媒體的關注,而「一個職業,兩種形態」的雙面職業系統更是在同質化日益嚴重的網遊市場上成為一個奪目的亮點,儘管暫時還無法進入千年前的神話世界感受這種自古流傳的變幻之術,但相信下面這張首次現身的圖片能讓我們提前感受一下四大職業的遠古之魂
  • 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範文(黃河篇) —外語頻道—教育優選...
    黃河是亞洲第三、世界第六長的河流。「黃」這個字描述的是其河水渾濁的顏色。黃河發源於青海,流經九個省份,最後注入渤海。黃河是中國賴以生存的幾條河流之一。黃河流域(river basin)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誕生地,也是中國早期歷史上最繁榮的地區。然而,由於極具破壞力的洪水頻發,黃河曾造成多次災害。
  • 黃河文化符號重構與中華文化認同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代表  在中國大江大河體系中,黃河幹流並不算最長,流域面積也不算最大,但是黃河對於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而言,其象徵意義並不是其他大江大河所能比擬的。黃河從青藏高原一路東下,跨越中國地理的三大階梯,直奔大海。其中黃河中遊與中下遊之交最具代表性的河洛文化和關中文化,構成了中華文化的核心。
  • Anniversary for commemorating Yellow River harness for 60...
    Yellow River is the mother riv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Yellow RiverIn the last 60 years,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harness of the river, but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which requires us to insist on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people with nature, strengthen
  • 鄭州:打造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鄭州市近日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一帶三核」等為抓手,鄭州將全力建設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市民遊玩又有更多好去處。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的精彩畫面,大家還都歷歷在目,而新一輪項目建設也即將開始。
  • Int'l forum on Yellow River to be held in Henan
    irrigation, but the water for maintaining the ecology is neglected, which has led to a range of problems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such the silting and withering of the river
  • 黃河入海流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中華民族精神象徵啊,黃河之水天上來!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浩浩蕩蕩的黃河啊,流經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地勢高差懸殊,成磅礴盛景。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作家、畫家向著滔滔黃河傾訴赤子心聲,書寫世代流傳吟唱的不朽佳作!
  • 黃河側 外國客丨紮根河南的美國小夥:所有的老外都知道Yellow River!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如今,我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更大步伐。在黃河邊工作生活的很多國際友人,也對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著深厚感情。環球資訊廣播推出特別節目,黃河側,外國客,無限事,從頭說。五年前,美國小夥兒葉風光(Kenton L.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模擬:黃河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模擬:黃河 2017-04-11 09:3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真題答案黃河篇(網友版)
    想知道新東方老師如何點評6月考試→_→快來點我   黃河是亞洲第三、世界第六長的河流。「黃」這個字描述的是其河水渾濁的顏色。黃河發源於青海,流經九個省份,最後注入渤海。黃河是中國賴以生存的幾條河流之一。黃河流域(river basin)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誕生地,也是中國早期歷史上最繁榮的地區。然而,由於極具破壞力的洪水頻發,黃河曾造成多次災害。在過去幾十年裡,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防止災害發生。
  • 「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當日,「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共計110餘幅,以國畫、油畫為主。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新華社記者 王乙傑 攝當日,「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共計110餘幅,以國畫、油畫為主。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新華社記者 王乙傑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