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種體育賽事,「超人們」極致發揮都令觀眾喝彩聲一片。
但是,你見過「孩子」與「成年人」的博弈麼?
有的!
不過這種現象沒發生在體育賽場,而是發生在汽車行業:在過去的21年裡,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以下簡稱「泛亞」),憑藉「初生牛犢」的勇氣與毅力,匯集中美汽車科技的精華,從一歲開始就與國際大牌的研發團隊同場競技,在上汽和通用汽車雙重呵護下,泛亞從1997年開始起步,到2002年就首次獨立主擔了第二代賽歐的研發,並實現了出口……
非常之路,造就非常未來,如今的泛亞,已是扛鼎中國汽車設計界的龍頭,12月,泛亞更是啟用了全新升級的金橋園區,新增了前瞻及造型設計開發設備、比例模型風洞設備、主動安全開發設備、電子電器開發設備、前期架構工作間、虛擬工程/柔性靜態評估等關鍵研發設備,配以全數位化體系的軟體系統,達成了面向全球、指向未來的領先實力。
先自立然後自強
12月12日,在泛亞金橋園區首次向媒體開放當天,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總經理貝威廉(WilliamBertagni)和執行副總經理劉啟明,媒體溝通會上都提到了一點:泛亞從一開始建立,就是獨立法人。
劉啟明說:「泛亞從成立的那天起,我們就確定了泛亞不是一個國產化的技術中心,我們是一個要形成完整的整車開發能力的技術中心。」早在2002年,第二代賽歐就是完全由泛亞開發的,而且實現了出口。大家知道,一個合資企業,汽車產品要出口,產品必須是這個合資企業特有的,你才有機會出口,如果是全球產品,任何地方可以把這個技術拿過去生產。今天,泛亞已擁有強大的開發能力來滿足通用汽車全球的需求,參與全球分工,向全球提供服務。」
就像從孩子的成長過程——必先自立,然後能自強。
先機正在於泛亞的自立能力,以此為基礎,上汽和通用兩大母公司,在投入與人才方面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到金橋園區正式更新落成之日止,泛亞在硬體投入方面的資金已經累計達到了100億,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園區、三個分中心、四個試驗基地的龐大規模,集納了包括23位國外專家在內的3330人、平均年齡32歲的研發團隊。而且,除了泛亞固定崗位的這些高端研發人才之外,泛亞還被稱為中國汽車研發的「黃埔軍校」,從這裡走出去,擔綱其他品牌研發領軍或核心團隊的人數更是數不勝數。
而在1998年就進入泛亞,與泛亞共同成長的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首席設計師曹敏,感觸更深:「我們的團隊在21年的歷史中為上汽通用三大品牌,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打造了20多個系列140多款車型,這其中包括14臺概念車,20臺全新產品車。由泛亞參與主導設計的車型累計銷量已經達到數百萬輛!」
設施設備首屈一指
新落成的泛亞金橋園區,外觀上看起來普普通通,但走進大廳後,會發現這裡有著許多國內汽車設計界的「開元」設施設備——中國車企中首個比例模型風洞設備、全球首個使用三屏幕4KLED顯示技術的願景虛擬中心、國內首創的虛擬實境前期車輛開發工作室……
在這裡,匯萃了幾乎目前國際國內最頂尖的各種科技設備設施,在這些全球首個乃至國內首創的中心裡,容納了包括基於車聯網和雲計算信息系統、高清數位化沉浸式立體交互式投影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4K顯示技術、五軸聯動工具機等諸多設備設施。
如果放眼看整個泛亞的一大中心、二大園區、三大分中心和四大試驗基地,除了集納整車熱力學風洞、車輛安全試驗室、振動噪聲試驗室、材料試驗室、願景可視化中心、歐五排放試驗室,動力總成試驗室、底盤運動與動力學參數測量試驗室、結構試驗室、電子電器試驗室等先進實驗室之外,還有包括分布在四大區域的實車試驗基地,可以從材料到車輛零配件、再到整車完成全流程的研發和試驗。
正因有了這樣尖端全面的硬體設施設備,使得泛亞的工程師們,能夠始終保持在全球研發科技的前沿,所以,1998年,即泛亞成立一年之後,就陸續推出了「麒麟」、「別克未來-Buick Riviera」、 「別克商務車」、「Buick Riviera 別克未來」、「雪佛蘭FNR」、「別克Velite」、「雪佛蘭FNR-X」、「別克Enspire純電動SUV概念車」、「雪佛蘭FNR CARRYALL」等十餘款概念車,其中2013年開發的全新「Buick Riviera別克未來」更是榮膺當年度國際設計界最高獎「紅點」概念設計大獎。
2015年發布的雪佛蘭概念車Chevrolet-FNR,成為泛亞首次引領雪佛蘭全球概念車設計的最新力作。2018年發布的Enspire概念車不僅凸顯了別克在新能源與車聯網技術以及產品開發方面的豐厚儲備,也預示了別克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
數位化指向未來
同樣的一把利劍,在不同的人手上會造就不同的結果。
泛亞的「利劍」在全球汽車科技排名之中已是數一數二,而內心不斷自強的研發團隊,上汽和通用累計可達百年的技術沉澱,可謂泛亞超越同行的「內功」,再加上泛亞自身的不斷進取的執著,構建了一個自強不息奮勇向前的前瞻企業文化,因此,三大優勢融合於一身的泛亞,無論從實力還是從發展的動力來說都已經完全成熟,而對於泛亞人的未來目標,也始終指向十年之後。
SO,從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的理想,就可以一窺汽車科技的未來。
那麼,什麼是汽車科技的未來?
貝威廉說:「今天的通用汽車正朝著『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的願景快速發展,這與上汽集團『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戰略方向是一致的。」基於此,「展望未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將是汽車技術研發最重要的發展方向,而泛亞在這些方向上的快速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泛亞構建的數位化研發體系。正是通過』數位化『,泛亞實現了從傳統汽車工程開發向未來智能出行開發的升級進化。」
由此,泛亞成就如今汽車研發科技翹楚的底蘊,在貝威廉和劉啟明的介紹下,正式拉開了神秘面紗:實際上,自2012年起,泛亞就已經制定了數位化轉型的戰略。匯總而言,泛亞數位化共包含了三大方向——產品數位化、研發數位化、業務數位化。
說到數位化,感性認知很難一下搞懂,劉啟明做了通俗易懂的講解:
說到產品數位化,人們以往的認知,當工程師們決定一個新車的研發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各種圖紙的繪製,接著是模型的製作,包括海外許多知名品牌的汽車工程師們,每天圍繞著一大堆圖紙一點一點地精心繪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繪製的圖紙與現實需求甚至還有所差距。
而泛亞的產品數位化則是改變了這一研發模式,通過導入了全新模型軟體,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與品質,按照劉啟明的介紹,以往一個需要一年的前期研發項目,在泛亞只需要月餘,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夠更好地呈現出來——跑得快,成為領先的一個關鍵。
而研發數位化方面,簡單舉例,就是人們通常看到的新車油泥模型,在傳統汽車研發中,工程師們如同藝術家一樣待在油泥模型室裡一點點塑造成型,其中一個關鍵是,經驗豐富的資深設計師與才入職不久的新手,由於技術積澱的不同,導致效率與成效相差非常大,但在這一研發流程中,泛亞通過數位化技術,用自動化操作完成,更重要的是,泛亞用數位化技術把過去十年、二十年所積累的知識建立起各種各樣的數位化模型,工程師利用這些數位化模型來開展工作,使得即便「新手」也能夠做到資深工程師的效率與品質!
對於業務數位化,相對比較容易理解,整個泛亞的日常工作,也都把錯綜複雜的數據用數位化進行管理,用於幫助工程師們實時了解動態和進度,例如業務流程化之中的「TiMS試驗業務綜合管理系統」和「TDS泛亞工程車輛運行遠程監控平臺」,既能夠讓工程師實時看到廣德試驗場裡各款新車的試驗數據,也能夠為下一臺需要測試的車輛儘早排期,使得泛亞四大試驗基地也保持了高效利用。
在數位化支撐之下,泛亞的高效高品質成為其成功脫穎而出的關鍵,正如田徑賽場之上,速度是決勝的關鍵,泛亞速度同樣如此。
而另一方面,針對汽車未來「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這一共識,貝威廉說了一句話:「通用汽車的電氣化技術發展歷史可以追朔到1900年,最新的動力電池、電驅技術也已累計50億公裡的測試;網聯化方面,上汽通用汽車是最早在國內普及車載互聯繫統的品牌;智能化方面,上汽通用已經逐步在三大品牌上實現了ADAS主被動安全系統從中高端車型向家用入門車型的普及,為用戶提供了更為安全的行車保障。
所以匯總來說,以泛亞如此齊備的研發體系和首屈一指的研發效率,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把控,未來當然更值得期待。
紅點觀察
精準即高效
前些天,美國宣布對癌症治癒率可達80%以上的新藥正式上市,這一消息令全球感到振奮。「聞癌色變」隨著科技的進步可能會成為過去,但曾經的癌症治療,由於化療的非靶向性治療,導致患者治療過程中病痛祛除伴隨著更多副作用一同發生,而最終很多人卻還是含恨離去,而美國這一新藥,正是靶向性治療才更令人感到驚喜。
精準,即高效!
又如賽車場上,每一次彎道的精準把控,都是最終勝利的關鍵因素。而敢於與國際大牌同臺競技,也正是因為泛亞有了精準的數位化體系,這一體系將以往繁雜的,由材料選擇到整車試驗的全流程,從四年出一車的常態規律打破,由此奠定了在中國汽車研發領域的領銜地位,更由此鋪平了通向全球領先的道路,值得鼓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