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體檢報告上的箭頭和結論 該複查還是不管?

2020-12-16 中國網新聞中心

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重視。

因此,很多單位都會組織員工體檢。當然就算單位不組織,很多人也會自己去預約。

但體檢之後,看到體檢報告裡上上下下的箭頭,會不會頭皮發麻?去複查吧,醫生又說沒事,虛驚一場。

也有的人膽子小,就算看到報告裡有什麼也不管,弄死不去看醫生,一個字——拖。

那麼對體檢報告,作為普通人,我們該怎麼看?

醫生指點

體檢報告看不懂,但可以留意一些關鍵詞

■專家支持: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全科醫學科/金卡國際醫療中心副主任 蘇巧俐

醫生在寫體檢報告的時候,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完整,醫學的嚴謹客觀,所有的數據都會提及,但這些數據及指標是否都是疾病診斷的確定依據,答案是「不一定」,它僅僅是臨床問題可能被發現的一種途徑而已。

而且這個數據,不同的醫院,標準還可能不一致。因為不同醫院採用的儀器、試劑、方法或人員的差異,會導致結果的差異,所以我覺得體檢最好在一家醫院做,這樣更容易看到動態的變化,其實動態變化的實驗室結果更能幫助醫生作出合理的判斷。作為醫生,在比較不同醫院的結果時,意見往往會有所保留。

對普通人來說,體檢報告不容易看懂,但有一些關鍵詞還是可以留意,不同的用詞,表明程度的不同。比如報告上有類似「觀察」的詞,就表明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如果出現類似「定期複查」的詞,就說明發現了些問題,但不是很嚴重,主要通過複查來看變化;而如果出現類似「就診」的詞,就說明要去看醫生,但是不用著急;至於出現類似「及時就診」,就是說你應該看醫生了。如果真的出現最緊急的情況,那肯定不會等體檢報告出來,體檢醫院會直接電話通知病人馬上處理。所以,如果你不太懂體檢報告,看到這些關鍵詞,對體檢問題的輕重緩急也應該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右邊列舉的這些體檢故事,一些事情的發生,很大因素是我們現行的體檢多是打包的套餐,不像國外全科醫療發展較早的地方,居民大都有全科醫生,體檢之前先去找全科醫生,然後醫生根據居民的問診情況給出具體體檢項目的建議,這種針對性更強,因為每個人的生理、心理、家庭、社會背景都不一樣,生活習慣不同,家族史不同,體檢的側重點肯定也應該不同。但我們目前都是套餐,容易導致該檢查的沒有檢查,沒必要檢查的又檢查了。所以體檢報告全部正常,也並不代表你就完全健康。

中國人特別怕得癌症,一看到這方面的指標高一點就怕得不得了,但實際上我們體檢上的有些指標用在篩查上意義不是特別大。要說數據,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阻肺等慢性疾病以及其帶來的併發症是死亡率最高的,比癌症還高,但大家對這個好像還無所謂,猶如溫水煮青蛙,其實危險更大。我們這裡去年有個高血壓患者疏於疾病管理,結果腦出血四十多歲就走了,讓我們覺得特別遺憾。如果他定期體檢,學會自我管理,再有全科醫生的助力,這種結局完全可以避免。

所以,從一個全科醫生的角度來說,體檢只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所以體檢報告的解讀特別重要,建議儘可能找醫生解讀一下,不然相當於白做了一次體檢。你想,如果有數據就行了,那找機器人看病就可以了,何必還要醫生呢?成都商報記者蔣慶

體檢故事

一個月,我媽來來回回住了幾次院

老媽一輩子活得小心翼翼,我打小到現在,對她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什麼都不重要,身體好才是最重要的。幸而她和我爸的單位還是好,每年都要給退休職工進行體檢。

去年我知道他們單位又體檢了,為了表示關心,我特意回爸媽家瞅瞅。一進家門,老媽正坐在桌前擇菜,老爸則坐在電腦前不知在忙什麼。我問你倆檢查出什麼沒有?老媽哼了一聲,說:「毛病多了,我有心臟病。」我嚇一跳,趕緊說:「把體檢報告拿我看一下呢。」我爸見我來了,笑嘻了,說沒得啥子。老媽又哼了一聲,說:「你爸更糟糕,尿酸高,腎病!」

我趕緊讓他們把體檢報告拿給我瞅瞅。一看,我媽只是有一點點心臟早搏,我爸尿酸高出平均值一點點。我問:「醫生怎麼說?」我爸說:「醫生說了,沒得關係,都不嚴重,平時多休息,多喝水,多注意一點就行了。」老媽很不滿意,說:「明明就是病,我要去複查。」老爸說:「人老了總會有點小問題,很正常,怕啥子嘛。」眼看兩人又要爭執,我趕緊打圓場:「對的對的,還是去醫院複查一下。」

過了幾天,老爸說:「你媽住院了。」啊,怎麼回事?我爸說:「沒得多大事,你媽估倒要住,說心臟不舒服,我看是心病。」話雖這麼說,我還是趕緊去了趟醫院,找到醫生,醫生說問題不大,就是複查一下。三天後我媽沒有查出任何問題,出院了。

過了幾天,我爸又跟我說:「你媽這兩天小腳趾有點痛,懷疑自己痛風,又住院了。」我心想,我媽從來不吃海鮮、內臟,也不喝酒,怎麼會痛風呢?正猶豫去不去醫院,哪知過了幾天,我媽各項指標又正常了,又出院了。

又過了幾天,我爸又打來電話說:「你媽又住院了。你媽說她這陣吃飯吃得多,喝水也多,老是覺得渴,而且又瘦了,肯定得糖尿病了。」過了兩天,各項指標出來了,全是正常值。我媽又出院了。

就這樣,一個月裡,我媽來來回回住了幾次院。我再回家的時候,老媽精神矍鑠地在屋頂刨土種花,反倒是我爸有氣無力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問:你咋啦?老爸答:這一陣天天陪你媽去醫院,累壞了!(小茶)

一個小病,都至少要跑兩家醫院

N年前,單位體檢,想到可以省去預約及排隊之苦,我就把我媽的名字也報上去了。有病治病,沒病買個放心。

不出所料,我媽收穫了很多箭頭和兩頁紙的叮囑,但都是老年人常見病,沒什麼大問題。

可是我們太不了解老年人了。後來我才曉得,在體檢後的至少一個月裡,我媽天天都奔波在醫院裡,排隊、諮詢,一項一項地把體檢報告上的箭頭號落到實處,所有建議複查或隨訪的項目她全部都查了和訪了一遍。最讓我驚訝的是,她所有的「病」都至少要跑兩家醫院!

基於我家的地理位置,我媽的就診程序一般是這樣的:

先自己在心裡給自己判個病,然後帶著這樣的預判首先到離家最近的市三醫院去看。不管三醫院的結論跟她心裡想的是否吻合,她都會在心裡琢磨一兩天吃一兩天的藥以後,又到離家相對較近的省醫院再去看一次。如果省醫院的結論跟三醫院差不多,她就基本可以放心了;如果省醫院和三醫院的結論不一樣,那不得了,我媽就一定會跑到華西再看一遍,然後堅定不移地選擇把她的病看得最嚴重的那家醫院,「因為我的身體我曉得,確實不舒服」。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帶我媽去體檢了。但是,據我所知,雖然我不帶我媽玩了,可她一直沒停止過檢查的步伐,只要稍微覺得哪兒不舒服,她不是去照個片就是去做個彩超,CT也做了好幾回,若不是嫌核磁共振太貴,以我媽的脾氣,絕對也是不得怵的。前段時間,我媽因為拉肚子一直不好,她偷偷去查了個癌胚抗原,發現數字有點高,經過幾天的思想鬥爭,她最後勇敢地去做了一次腸鏡,結果醫生說,「沒什麼問題」,她那顆都快「癌」了心這才放了下來。(杜昭)

任心裡劇情翻湧,就是弄死不看醫生

每次單位一發體檢通知,我就開始恐慌,而且越臨近體檢越恐慌,甚至都想臨陣逃脫,乾脆不去體檢了。

我為什麼這麼怕體檢?實在是因為這幾年的體檢報告一年比一年嚇人啊。箭頭無數個,文字幾大頁,感覺自己哪兒哪兒都有問題。特別是去年,尿常規裡出現了七八個箭頭,其中「尿沉渣定量分析」一項裡的「細菌」是正常值的十多倍!「尿沉渣鏡檢」裡的「白細胞」也是,正常人是小於5個/高倍視野,而我是10個!感覺自己離尿毒症不遠了!乳腺彩超也是,一躺上去,就聽檢查的醫生對旁邊記錄的醫生說:「乳腺囊腫數個,其中左邊最大的……右邊……」

拿到報告一看,果然,不僅乳腺有囊腫,還懷疑我有結節性甲狀腺腫!加上當時正好尿路感染,感覺這死的節奏又快了一步。

聽到同事們也在長籲短嘆,我像找到了同路人,伸長脖子馬上打探起來。你尿常規不正常?我也是,你數據是好多嘛?乳腺囊腫我也有,我一個醫生朋友說乳腺囊腫基本上都是良性的,沒得事……

人都是這樣,當發現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就會把問題想得特別嚴重;但當發現其他人也有這些問題時,就會覺得「應該沒得啥子哦?這麼多人都有」。然後一下子變得精神抖擻,仿佛一切都煙消雲散了一樣。

就這樣自欺欺人地過了一年,上個月,單位又通知體檢了。看到郵箱裡的通知,我的心就像被揭了疤的傷口,又開始隱隱作痛。恐懼,退縮。去還是不去?心裡像演電視劇一樣,將各種可怕的劇情演了個遍——我突然被查出癌症,和同事們告別,然後化療,禿頭,死去……啊!簡直不敢想!不去吧,可家人早就在問了:「你們體檢了沒得?尿常規怎麼樣?平時莫吃鹹了,多喝水!」呵呵,他們和我一樣,總在擔心我的腎。

算了,橫下心還是去體檢吧。一切順利,至少檢查中沒遇到醫生讓我多躺一會兒或投射來異樣的眼神。

可這半年來乳房時不時會針刺一樣痛,會不會有問題呀?而且我依然吃得鹹依然很少喝水,腎不會真的有問題吧?想到這些,又開始忐忑起來。

和同事們一交流,發現大家都在暗自擔心。不過我們很快達成一致意見:肯定沒得好大問題。如果真有什麼事,體檢完醫生馬上就會通知你;我們到現在都沒接到通知,那就說明沒得好大問題。

也是哈,立馬輕鬆了一大半。

終於,報告出來了。我最擔心的尿常規已經好了太多,雖然仍收穫了幾個箭頭,但也都只是比正常值高了一點點而已。最可笑的是癌胚抗原!我這才發現我癌胚抗原居然偏高,一查,去年也偏高,但因為我去年注意力全被「尿沉渣定量分析」裡「細菌」超高的數字吸引了,根本沒看到這個!而今年,當我發現它時,它已經忍氣吞聲地從3.47降成了3.43。

只是今年我的心電圖「T波改變」。涉及到心臟哦,要不要去複查呢?可我真的不想去看醫生啊! (柳芭)

相關焦點

  • 體檢報告上有紅色箭頭被嚇到了嗎 聽聽專家怎麼說
    體檢報告中的紅色小箭頭,讓不少體檢者不放心。  浙江在線05月06日訊近期是企事業單位體檢高峰季。體檢報告裡,一個個紅色小箭頭難免礙眼。不少體檢者擔心,這些小箭頭是不是說明自己已經得了某些疾病,或是很快就會患上某些疾病?
  • 體檢報告的符號和術語代表啥?權威醫生告訴您
    爸媽的體檢報告多處「報警」 是病太重還是報告太誇張權威醫生告訴您哪些問題一般不需要吃藥,哪些一定要複查  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大家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很多人都願意參加一年一次的體檢。可是當你拿到體檢報告的時候,是不是覺得很難看懂?近日,瀋陽王女士為七旬父母購買了兩套體檢套餐,想徹底了解一下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可是,體檢結束,拿著體檢中心出具的厚厚的體檢報告,王女士發現很多地方都看不懂。父親報告單顯示有16項問題,母親有12項問題。面對著體檢報告中的數字、專業化的內容、符號、箭頭,她不知道該咋辦。
  •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別慌 醫生:先看體檢結論_醫療資訊_求醫新聞-醫學...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別慌 醫生:先看體檢結論 時間: 2013-11-05 14:26  來源: 齊魯晚報   編輯: 「平時感覺身體挺好,可體檢報告中卻說右肝小葉下有個幾毫米的小瘤子,尿檢中一項指標也有異常箭頭,真是嚇壞了,可這些問題並沒有讓我的身體感覺不舒服
  • 體檢報告中的箭頭代表什麼?各項指標啥意思?
    年底快到來了,各單位又將迎來一波體檢熱潮,面對體檢報告紛繁複雜的專業術語、醫學符號,大家可能一臉蒙圈。在很多人眼中,體檢就是空腹、抽血、檢查、拿報告就完事了,但其實體檢最重要的就是分析體檢報告,拿到體檢報告應該注意什麼,體檢報告中的各項指標具體什麼意思,今天就來給大伙兒科普科普~來源丨百度1體檢報告中的常用醫學術語都是啥意思體檢報告一般包括「陽性發現」「專業解釋」「建議指導」三部分。
  • 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指標、專業術語,你真的看懂了嗎?
    近年來,大家的體檢意識都增強了,定期體檢已經成為許多人每年的「必修課」,可做完檢查,你看得懂檢驗結果嗎?過半受訪者表示,看不懂體檢報告上的各種專業術語和箭頭指標。不過,深晚記者採訪我市多家綜合醫院體檢中心發現,大多數醫院重視檢後健康管理,除了儘量用通俗的語言給出解釋和建議,不少醫院還專門設立了「報告解讀室」或「保健專診」,為體檢中有疑問的市民提供專業解讀。
  • 小林從業記(三)—讀懂職業健康檢查個體體檢報告結論
    坐到會議室,大夥拿著自己的報告,相互看了看,這報告上的結論也是各式各樣的,正當他們心存疑惑時。疾控君解釋道:職業健康檢查個體體檢報告結論可分為以下5種 :對於體檢結果中的「其他疾病或異常」,應建議受檢者到綜合性醫院複查診治。小林他們入職前進行的崗前體檢,常見的體檢結論有職業禁忌證、其他疾病或異常、目前未見異常。職業禁忌證??是什麼?
  • 一圖看懂體檢報告箭頭高低!值得收藏!
    一圖看懂體檢報告箭頭高低!值得收藏!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能看懂你的體檢報告嗎
  • 體檢後如何看懂體檢報告?
    時下,又進入體檢高峰期。記者從我市各大醫院了解到,近來很多單位給員工安排了健康體檢。除了單位組織的統一體檢外,自費體檢的市民也不在少數。體檢報告是體檢者最近一個階段的健康總結,然而,有的市民對體檢報告卻很不重視,有些人想重視,但體檢報告單上晦澀的專業術語和難懂的數據卻讓人如「霧裡看花」。
  • 「甲狀腺結節」成體檢報告高頻詞, 一文讀懂體檢報告
    記者從揚大附院體檢中心了解到,甲狀腺瀰漫性病變、甲狀腺結節、橋本型甲狀腺……不少市民的體檢報告上在甲狀腺這一項都有提示,除了定期複查外,有的還被要求檢測甲狀腺功能。「昨天上午,我們部門來了8個人體檢,甲狀腺這一項都亮了燈。」西區一單位小秦告訴記者,參加單位體檢,沒想到每個人的甲狀腺都被叮囑要複查,同事們有些慌了。聽著醫生口中的一些名詞,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體檢報告「遲發」5個月,複查已是肝癌晚期!已放棄治療!
    村裡傳言他得了肝癌晚期,去年體檢報告還沒拿到!去年11月9日他叔叔參加新農合健康體檢之後,一直沒拿到體檢報告。我們看到了這份體檢報告,結論寫著:高血壓、高血脂、肝功能異常,建議複查血脂、肝、心電圖。體檢時間2018年11月9日。
  • 體檢報告頻現的「結節」離癌症有多遠?來看專家解讀
    張海燕告訴記者,比如看到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胸部結節等時,第一種反應就是,即便醫生給出了3個月或半年等要隨訪的建議,但有些人認為只要不是癌症,沒有要求住院治療,就可以不管。第二種反應就是,看到有結節就非常恐慌,認為自己患了大病。張海燕解釋,結節只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描述性名詞,指的是病灶的存在,但結節必須通過進一步檢查,或者定期複查才能確定良性或惡性。
  • 體檢報告的箭頭代表啥?偏高偏低要緊嗎?這7種不算病,不用治!
    但是體檢完拿到報告後,很多人卻一頭霧水:- 報告上面的箭頭、加減號,完全看不懂怎麼辦?- 甘油三酯、中性粒細胞比率…這些指標都是什麼意思?- 指標的升高或降低,是否代表著生病?需要治療嗎?很多人的體檢報告上會出現一些聽起來怪嚇人的名詞,其實不用緊張,很多情況其實是不需要治療的,以下7種就是其中比較多見的,非要治療那是瞎花錢:1、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甲狀腺結節是體檢報告上的常客
  • 體檢報告「遲發」5個月,複查已是肝癌晚期!更可惡的是……
    去年體檢,5個月後才拿到體檢報告!(圖文無關,圖源:東方IC)去年11月9日,李先生的叔叔體檢完之後,就一直沒拿到體檢報告。今年4月7日,村裡傳言他叔叔得了肝癌,體檢報告這才從村委會衛生站送過來,報告說肝有問題,需要進一步到醫院檢查。李先生的叔叔在南通附屬醫院檢查後,診斷為肝癌晚期並且已經轉移。家人認為體檢報告遲遲沒有送達,耽誤了老人的病情。
  • 體檢報告看重點 五大問題要重視
    體檢能夠幫助我們發現、預防疾病,每個人都應該定期體檢。臨近年底,又進入體檢高峰期,但拿到體檢報告後,面對一堆專業術語,我們往往一臉茫然。 對此,專家提醒,定期體檢是收集個人健康數據、掌握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應重視體檢報告,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應儘早諮詢相關醫生。
  • 體檢報告「陽性發現」讓人心驚肉跳 專家:體檢不是確診,別太緊張了
    ,究竟該如何看待體檢報告中的陽性、異常結果?對此,專家解釋:體檢不是確診,市民沒必要一看體檢報告就緊張。讀者:看到體檢結果感到「心驚肉跳」專家:有些指標超標並不意味著就有病    當晚一個半小時的熱線時間裡,30多位讀者打來電話問診。一些體檢者說,每次體檢一看到自己的體檢報告就擔心不已、感到焦慮。    「其實健康體檢只是面對一個大多數人群的初篩,是存在誤差的。」
  • 科學網—正確對待體檢報告
    那麼怎樣正確對待和解讀自己的體檢報告呢? 本期嘉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門診部醫師汪波、婦產科醫師馬珂、檢驗科醫師李志豔 案例A:「體檢當然是關心結果了,如果結果顯示正常,那其他的可以忽略不計了。」公務員王女士每年都會參加單位裡組織的體檢,她表示,對於一些血液、尿液等檢驗,她只看檢查結果是否在正常的數值範圍內,「有的檢查指標具體表示什麼就不清楚了,正常就行,也不會去多問醫生了」。 案例B:「我根本就看不懂那些英文啊數據啊,想了解也無從下手,我有個朋友把體檢報告中看不懂的一些指標放在微博上求解讀呢。」銷售員張先生滿臉的茫然。
  • 市體檢中心負責人教你解讀體檢報告上那些「嚇人」指標
    人們在震驚和惋惜之餘,癌症這個健康「殺手」再一次敲打了大眾的神經,提醒人們應重視癌症早期的篩查。健康體檢中的腫瘤標誌物檢測可以篩查早期癌症,因此大家對於AFP、CEA、CA125、A19-9……這些指標特別敏感,拿到體檢報告時,看到某項有上升箭頭,便以為患有癌症而惶恐不已。本報邀請溫州市體檢中心負責人張東矗教大家解讀體檢報告上那些「嚇人」指標。
  • 體檢報告上的「話外之音」,你懂嗎?「建議臨床專科檢查」說明問題有點嚴重了?
    拿到體檢報告,當然是先看第一頁的體檢報告概要,然後再翻翻後面幾頁有沒有箭頭。但對概要裡的「建議專科檢查」「定期隨訪」等表述,你了解多少?
  • 軍醫科普:教你看懂體檢報告上的「異常」
    很多健檢者拿著體檢報告單,輾轉難眠幾天,然後辛苦擠車、排隊、掛上幾個號,拿著異常結果來看病,大夫您看這報告說我「肺紋理增多」「這兒有幾個箭頭」「我是不是得了什麼大病?」作為門診醫生,恨不得用複讀機來答疑解惑。
  • 檢驗報告上的↑↓箭頭到底什麼意思?
    在檢驗報告上面,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箭頭,大 家都曉得箭頭向上↑表示高,箭頭向下↓表示低。當我們一看到箭頭,心裡都會一緊,遭了,出啥問題了?有時心裡也會閃過一個念頭,自我感覺好好個兒的,咋會有箭頭喃?是不是查錯了?具體是咋個回事,這需要我們專業的檢驗老師來判斷。在醫院工作中,不僅放射科老師要仔細看我們的片子,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