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問答平臺上看到了一個關於教師節的話題:
如果今年的教師節「不開會、不迎檢、不上課」的話,你覺得怎樣?
看了這個話題,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估計說出了很多老師的心聲。
我覺得設立教師節的初衷應該是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師重教的氛圍。
教師節應該是全體教師的節日,讓所有的教師都能感受到過節的愉悅,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而感到自豪和光榮,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
教師節從設立到今天已經走過了36個年頭了,接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了。
教師節的設立達到最初的初衷了嗎?有沒有讓很多教師為自己的職業感到光榮和自豪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或許能夠引起社會對教師的關注,比如每年的9月10日,各大媒體都會圍繞教師節的慶祝大做文章,採用不小的篇幅刊登有關教師節的內容。
有些商場、超市可能為了促銷商品,也針對教師這個群體推出有關的商品,對教師進行打折優惠;有的景區對持有教師資格證的遊客免門票等等。這種做法,是社會層面對教師採取的實實在在的慶祝活動。
學校在教師節會搞哪些活動呢?
據筆者了解,大多數學校在教師節那天只是在電子顯示屏上打上慶祝教師節的標語,老師們照常上班,與平時無異。
有些學校在教師節那天,雖然要求老師們正常上班,但是不要求考勤,有課的上課,沒課的可以不到校。
有些學校召開小型的教師節表彰會,對評出的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等等。
政府部門在教師節搞哪些活動呢?
對政府部門來說,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慶祝事宜已經程式化了,以鄉鎮或者縣區為單位召開教師節慶祝大會:領導講話、表彰獎勵、典型發言。
一般來說,規模較大的學校每年教師節評優的指標達到七八個左右,規模較小的學校評優指標三兩個而已。
在縣區教師節表彰的教師是名利雙收的,既能拿到縣級榮譽證書,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獎金(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
教師節已經淪為少數人的節日,我不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呢,還是一種悲哀。
除了被表彰的教師以外,好像教師節與絕大多數教師並無多大關係。並且,每年為了教師節表彰,學校需要提前準備推薦評選優秀教師。
如果是按照成績量化分數的高低確定評優人員的話,倒還顯得公平。但是在有些學校的推優中是存在暗箱操作或者主要領導指定的。這種情況不僅不能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反而起到消極的作用。幹得多的,幹得好的,還不如溜須拍馬的。
並且,教師節表彰還帶來功利化的思想。因為表彰可以獲得不同層級的榮譽,對職稱評審起到助力的作用。因此,每年教師節總會有部分教師想方設法索要榮譽,帶壞了風氣。
有網友提出過一個不開會、不迎檢、不上課的教師節。
說實在的,這樣的要求可謂是最低的要求甚至是無奈的要求。
❶不開會。說明老師們不喜歡在教師節參加所謂的慶祝大會,關鍵是這種會議是打著慶祝的旗號,實則是鞭策教師的,對老師提希望和要求的,這樣的要求老師們平時聽得夠多的了。
❷不迎檢。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往往還要承擔「份外」的工作:走訪貧困戶、參加創城活動、寫讀書筆記、學習心得體會等等,弄得教師比較疲憊。教師節那天,可能有的領導要到學校慰問,表示對教師的關心。領導到學校了,老師們自然要配合。
❸不上課。這個要求也比較簡單,教師節放假一天,也是一種小小的願望。但是這個願望不太好實現:一是暑假剛剛結束,不適合再放假;二是教師節放假,學生們只能回家,對於非教師的從業人員來說,可能他們需要考慮孩子的安置問題。
對於廣大老師來說,希望過一個什麼樣的教師節呢?
沒有調查當然就沒有發言權。
這項工作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群體搞個問卷調查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如果你是教師的話,你希望過一個什麼樣的教師節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我是朗月寒雪,感謝閱讀,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