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時爬升8848米」,騎行挑戰為罕見病患兒「撐」起明天

2021-01-08 騰訊網

上海2020年8月17日 -- 每年的8月,是國際SMA關愛月。今年,美兒SMA關愛中心攜手CLUB100,發起了一場特殊的比賽:「Everesting for SMA 讓愛輪轉」公益騎行挑戰。

SMA,全稱脊髓性肌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會導致患者肌肉萎縮、運動功能退化。對於正常兒童來說1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行走,但很多SMA患者都不知道站立、行走是什麼感覺,甚至連普通的翻身、蹬腿、爬行都難以實現。輪椅,對於SMA患者來說,就是他們從客廳到廚房、從家裡到戶外的「雙腿」。

本次公益騎行挑戰根據不同人群,劃分為8848米、870米、87米三種挑戰模式,在為期2天的挑戰賽中,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三十幾名專業騎手、自行車運動愛好者、關注SMA愛心人士與數十名SMA患者一起,將通過線上競速、線下接力等多種方式,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挑戰。這場打破時間與空間桎梏的挑戰,在突破自我的同時,也將愛匯聚於「雲端」 -- 籌集專項善款,用於購置支撐起SMA患兒們不屈身體的合適輪椅。

Everesting珠峰挑戰是騎行圈的重要挑戰,要求選手在任意一條連續爬坡的路段反覆騎行,直至爬坡到8848米方可結束,是一次身心毅行的自我挑戰。截止8月16日,已有6位騎手使用「Alpe du Zwift」爬坡路線完成挑戰,2位騎手完成半程挑戰。來自北京的呂崢鑫以10小時42分最早挑戰成功,他表示,「在完成挑戰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成就感與幸福感,那是在你拼盡全力完成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之後,才能體會到的。希望SMA的孩子們,也能夠騎著自己的『坐騎』,在追逐夢想的路上繼續前行!」

北京騎手呂崢鑫以10小時42分最先挑戰成功

CLUB100創始人鄒成最終也以12小時31分的成績完成此次挑戰,除了是圈內知名的解說員及推廣者外,鄒成也是一位SMA患者家屬。「將挑戰和公益結合,對我來說何樂而不為。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可以讓大家看到SMA患者家庭的現狀,包括基礎護理知識、在家裡照護患兒的方法等等,加深大家對罕見病的關注和了解。」

鄒成與胡英勝、馬盛力共同進行挑戰

在美兒SMA關愛中心於2020年8月7日發布的《中國SMA患者生存現狀白皮書》中指出,SMA是導致兩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頭號遺傳性疾病,常規人群中攜帶率高(約1/40-50),新生兒中發病率高(約1/6000-10000),屬於對患者生存及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的相對常見的罕見病,被收錄於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由於肌力較弱,SMA患者身體容易變形,出現脊柱側彎、關節脫位、腳部變形等併發症,合適的輪椅不僅能彌補SMA患者移動、外出的遺憾,更能支撐SMA患者身體保持正確的坐姿,不受不良姿勢影響而變形,從而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

然而,由於病情的特殊性,常見的普通輪椅並不能滿足SMA患者的使用需求,價格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很多SMA患者無法使用到合適的輪椅,有的甚至沒有輪椅,反而加速併發症的發生發展,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

「能夠幫助糾正坐姿的輪椅、站立架等輔具,可以維持或減緩SMA患者病情的發展,是需要家長們在日常護理中加以重視的。身體的變形也許手術可以改善,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遺憾和失望是無法彌補的。」美兒SMA關愛中心執行主任邢煥萍表示,「美兒始終致力於多方合作,為中國的SMA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幫助,讓大家不再孤單對抗疾病。我們期待通過多樣的公益活動,讓大家能認識、了解SMA這個罕見病。我們也呼籲全社會能關注SMA群體,幫助他們面對困境和挑戰,大家共同攜手,讓愛不罕見。」

捐款連結:https://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223861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公益騎行挑戰為SMA罕見病患兒「撐」起追逐夢想的明天!
    記者18日獲悉,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30多名專業騎手、自行車運動愛好者、關注SMA愛心人士與數十名SMA患者一起,在連續兩日的公益騎行挑戰中,通過線上競速、線下接力等多種方式,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挑戰。   SMA,全稱脊髓性肌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會導致患者肌肉萎縮、運動功能退化。
  • 11月素食大事件|素食者完成極限挑戰,16小時爬升珠穆朗瑪峰高度!
    丹麥皮草時代的落幕 榜樣人物 16小時、26次爬升,素食跑者完成極限挑戰 01 —
  • 2019年國際罕見病日:水滴公益「為愛吶罕」 讓罕見病不再罕見
    2019年國際罕見病日:水滴公益「為愛吶罕」 讓罕見病不再罕見   近期,水滴籌•水滴公益將助力病痛挑戰基金會支持「罕見病兒童救助計劃」,隨後將攜手開展「罕見的擁抱」大型罕見病科普活動
  • 全國助殘日記者對話SMA患兒家庭:一針69萬元的救命藥,把孩子擋在...
    根據患者起病年齡和臨床病程,將SMA由重到輕分為4型。最嚴重的1型也稱嬰兒型,呼吸肌無力突出,多數患兒在2歲內死於呼吸衰竭。多多屬於SMA2型。SMA是罕見病,但其實並不罕見。我們每5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SMA致病基因攜帶者。
  • 等藥「續命」的罕見病SMA患兒:想活命,卻用不起
    躺在病床上的萌萌 圖源騰訊 孩子需要24小時的照看,因為咳嗽、翻身等一些簡單動作,孩子都做不了。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發病率在新生兒中約為1/6000~1/10000。 SMA的主要病因是,患者脊髓前角和下腦幹中的運動神經元丟失、變性,因此會出現嚴重的肌肉萎縮和無力表現,通常患者翻身、蹬腿和爬行都做不到,他們會喪失行走能力,而且還會出現呼吸和吞咽障礙,所以萌萌咳痰都得藉助機器才行。
  • 8848.86米!珠峰新「身高」誕生:珠峰還會一直增長嗎?
    我國曾在1975年和2005年分別對珠峰進行過精確的高程測量,兩次的數據分別是8848.13米和8844.43米。要知道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高達8844米,而人體在到了海拔2700米的時候就會出現高原反應。然而今天2020年2月28號,珠穆朗瑪峰新身高--8848.86米!讓我們對勇士的致敬。
  • 一針70萬元,每4個月一針:那些等針救命的SMA罕見病患兒
    他曾吞下三十顆安眠藥根據起病年齡和臨床病程,SMA由重到輕分為4型,其中:I型是在患兒出生後6個月內起病、最大運動能力不能達到獨坐,多數患兒在2歲內死於呼吸衰竭;II型患者多在生後6~18個月起病,進展較I型慢,最大運動能力可達到獨坐,但獨坐年齡可能落後於正常同齡兒,不能獨站或獨走,多數可活到成年期;III型患者多在出生18個月後起病,早期運動發育正常,可獨走,最終會喪失獨走能力,餘生以輪椅為伴;IV型患者則多在成人後發病,預期壽命不縮短。
  • 12歲女孩身高僅1米多 華西專家呼籲關注這種罕見病
    據川大華西第二醫院小兒遺傳代謝內分泌科副主任吳瑾介紹,雖然罕見病的發病率低,但病種卻很多,達到了7000多種,其中有80%以上都是遺傳病,且50%都是在兒童發病,因此需要得到重視和關注。以黏多糖貯積症為例,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一,但這些患兒及其家庭備受煎熬。來自重慶的謝先生特地趕到成都參加義診。
  • 上海專家「全肺灌洗」成功拯救肺部罕見病患兒 全世界僅三例
    月24日電 (羅燕倩 陳靜)記者24日獲悉,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支氣管鏡室聯合麻醉科成功為1歲的PAP患兒米奇實施了全肺灌洗術,成功挽救了患兒的生命,創下國內首例成功搶救該類罕見病的記錄。
  • 圍塔漏鬥加寶康線騎行攻略
    成都出發走成溫邛快速通道到邛崍64公裡平路,然後到龍門鄉62公里海拔爬升約350米。龍門鄉有座青龍寺,建於元代,現僅有大殿尚存。青龍寺大殿為省內現存少數元代建築中有準確銘文紀年的古建築。據傳曾見大殿內金柱梁上有唐代紀年墨書,但已漫漶無法辯識。
  • F22能爬升2萬米,蘇57能爬升1.9萬米,殲20能爬升多高
    世界歷史上誕生過不少戰鬥機,那麼你知道在爬升高度方面名列前茅的戰鬥機都有哪些嗎?首先第一個要提的一定是美國研製的F-104,這款戰鬥機於1959年創下了世界最高飛行記錄,其爬升極限達到了31514.80米,後來美國又在這系列戰鬥機上嘗試使用了加速放樣技術,使得部分F-104戰鬥機的爬升高度穩定在了27432.00米。
  • 川藏南線騎行攻略,巴塘到然烏這段路最難熬?看筆者分析
    海通溝兵站到芒康縣城還需要翻一座宗拉山,快到埡口約有10公裡陡坡,翻過埡口一直下到縣城,路況依然很差。2、騎行強度:總爬升1760米,總下降528米,最低海拔2480米,最高海拔4094米。今天不舒服的地方在爛路,難點在翻宗拉山埡口。
  • 兒童罕見病篩查診治救助公益項目
    罕見病篩查項目  遺傳代謝病免費篩查(40病):2013年政府免費四病篩查,2019年起免費40病篩查。  聽力篩查及耳聾基因聯合篩查(罕見聾病:非症候群性聾病)。  眼病篩查: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母細胞瘤。
  • 罕見病活動回顧:「向陽而生,為愛發聲」2019國際SMA關愛日活動在...
    SMA患者大多在嬰幼兒期即會起病,導致Ta們難以實現翻身、豎頭、爬、坐等基本運動功能,隨病情發展,重症患兒呼吸、吞咽受累後生命會時刻受到威脅。因此,SMA也被稱作為兩歲以下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殺手。作為一種相對常見的罕見病,SMA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為1/6000-1/10000。普通人群中,每40-50人就有一個是SMA致病基因的攜帶者(與常人無異,沒有任何症狀)。
  • 林凱 從0到8848的另一種人生
    2017年10月4號凌晨,他用時143小時58分26秒完成國內第一個最長距離極限越野賽——八百裡流沙。2018年,他將開始《0到8848》這個尚未有人完成的跑向巔峰計劃。0,指0米;8848,指8848米。也就是說,從海平面0米,到世界最高點8848米。 那麼,你知道從海平面抵達世界最高處的方式有幾種嗎?是開車?或是倒幾趟火車?還是換乘幾次飛機?
  • 8848.86米:世界新高度
    圖為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為8848.86米。去年,習近平主席同班達裡總統就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達成共識。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
  • 8848.86米 珠峰新高程
    自然資源部供圖核心閱讀1975年,我國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為8844.43米;今年,我國測量登山隊隊員再次登頂,測得珠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什麼是珠峰高程?它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本次測高和前兩次又有何不同?珠峰測高的意義何在?
  • 珠穆朗瑪峰新身高——8848.86米
    (原標題:中尼共同宣布珠峰新高程:8848.86米)
  • 罕見病: 今天很殘酷 明天很美好
    冰桶挑戰引發的狂歡,讓ALS(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進入了熱門搜索排行榜,依靠名人效應病毒式的傳播,罕見病患者——這一不為人知的群體終於走進了公眾的視線。一時間各路人士紛紛傾囊相助,然而從長遠來看,民間捐助只能解決部分罕見病患者無力負擔治療費用的當前局面,科研技術與臨床水平的發展才能真正為罕見病患者帶來治療的希望。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罕見病會議上,來自全球各地罕見病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 8848.86米,珠峰「長高」啦
    8848.86米,珠峰「長高」啦 2020-12-10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