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一個靜倚在喜馬拉雅群峰之下,充滿傳奇的宗教王國。
在群山環伺的中央,有一片被河川浸染的谷地,即尼泊爾的心臟地帶——加德滿都谷地。
加德滿都谷地自古就是尼泊爾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谷地內遺留了大量的古代建築和寺廟,煥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加德滿都谷地有七處歷史建築於 1979 年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分別為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帕坦杜巴廣場和巴德崗杜巴廣場三個皇宮廣場(杜巴在尼泊爾語中即皇宮的意思),以及斯瓦揚布納特寺和博達哈大佛塔兩處佛教建築、帕斯帕提那寺和昌谷納拉揚寺兩處印度教建築 。
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分布圖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帕坦杜巴廣場
巴德崗杜巴廣場
2015年4月25日,一場 8.1級大地震突襲尼泊爾,造成大量遺產建築遭受破壞。這場地震震中位於加德滿都西北77 千米的博克拉市,震源深度約15 千米。
主震發生後,又陸續發生多次強餘震,截至2015年5月31日,共發生5級以上餘震8次,其中7級以上3次。地震共造成 8902人死亡,23000多人受傷,近30萬人受災。受地震影響,中國西藏、印度、孟加拉國、不丹等地也均出現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的情況。
2015年4月至5月尼泊爾地震序列的基本參數
據統計,多達2900處文化和歷史遺址在地震中遭受破壞,而加德滿都谷地七處世界文化遺產建築受災最嚴重。
加德滿都谷地5千年前曾是一個湖泊,由於河水和湖水的沉澱物沉積而成為現在的河谷。專家指出,由於沉澱物中以粘土、泥沙和小石礫為主,河谷地區的土質相當疏鬆,在這種土質上修建的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在同樣情況下相對較差,河谷地區地震波的破壞力比山區要大得多。
參照《建( 構) 築物地震破壞等級劃分》國家標準中土、石房屋的震害劃分標準,加德滿都文化遺產建築的震害情況可劃分為完全破壞、部分破壞和基本完好三類。
文化遺產建築震害等級劃分
據此標準,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震害情況統計分析如下。
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震害統計
統計顯示,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和斯瓦揚布納特寺被完全破壞和部分破壞的建築都超過了該遺產建築總數的50%,其中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為60.5%,斯瓦揚布納特寺為63.6% ;昌古納拉揚寺保存基本完好的建築佔該地遺產總數的62.4%;博達哈大佛塔由於遺產建築基數較小,僅主塔輕微受損,其他 3 處建築保存基本完好。
遭受地震嚴重破壞的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同時也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世界各國和相關組織紛紛伸出援手,幫助尼泊爾政府進行震後重建和修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加蒂貝塔克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文化遺產建築,位於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皇宮庭院的西南角,地震中建築受到部分破壞,牆體出現較大裂隙,部分牆體剝落,目前已完成修復,對遊客開放。
修建好的加蒂貝塔克
位於斯瓦揚布寺的一處佛塔,在地震中完全倒塌,現已完成重建。
重建後的佛塔
卡爾什瓦神廟一層牆體嚴重破裂,木構件局部錯位,現已完成修復。
完成修復的卡爾什瓦神廟
位於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納薩爾庭院東南角的九層塔是一座傳統的磚木結構塔廟建築,地震使得九層塔破壞嚴重,頂部塔樓局部坍塌,牆體歪閃變形,屋簷局部破壞。地震後,由我國負責援建該塔的震後修復項目。
-----
-----
值得一提的是,相距81年前的1934年2月15日,尼泊爾也曾發生8.0級地震,這場地震使得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歷史建築受損40餘處,帕坦杜巴廣場受損226處,巴德崗杜巴廣場177處,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受損情況遠小於帕坦杜巴廣場和巴德崗杜巴廣場。地震後,帕坦杜巴廣場和巴德崗杜巴廣場經歷了大量的維修加固,並進行定期檢測與修繕,而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則由於受震害程度較輕,所以未及時採取相應的加固措施。在2015年大地震中,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歷史建築受震害影響較大,相對而言,帕坦杜巴廣場和巴德崗杜巴廣場歷史建築受震害較輕。
參考文獻:
張景科等,2015尼泊爾地震後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破壞特徵;
李卷強,2015 年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震害特徵與機制;
魏青,兩次地震之間——加德滿都谷地的災後恢復193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