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

2020-12-20 騰訊大申網

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上海徐匯藝術館於2018年6月9日起舉辦「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本次展覽指導單位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局、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主辦單位徐匯藝術館、敦煌研究院。此次展覽是國內首個新媒體敦煌樂舞專題展,通過當今的高科技手段與千百年前的藝術審美進行碰撞,讓二維的壁畫形象動起來,幻化出精妙無雙的樂音和舞蹈,賦予伎樂圖像以新的生命。

徐匯藝術館館長唐浩 致辭

亮點一:對敦煌壁畫伎樂圖像進行專題梳理

國內首次以專題的形式呈現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像,梳理各個時期的樂舞類型、藝術特色及其形成原因,通過伎樂圖像的流變反映時代更迭、民族交融、文化傳承。從選題到最終呈現共經歷了兩年籌備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壁畫藝術像世界上大多數人類文明遺蹟一樣,最終將走向消亡。壁畫中的樂舞失傳已久,那個曾經恢宏絢麗的伎樂盛景究竟是何模樣,只能從現存的壁畫和零星的文獻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 致辭

亮點二:動靜結合,多感官體驗

通過靜態和動態等形式的多種展品,將壁畫圖像轉換成展覽語言。國內首次使用影視級別製作,並用洞窟裡的樂器配置完成配樂創作,讓古老壁畫上的人物「動起來」,讓沉默的樂舞場景奏出樂聲,引導觀眾走進壁畫中的伎樂世界。

展覽新媒體藝術總監左煥琨 介紹展覽背後的故事

一樓的動態虛擬洞窟,通過多面動態投影模擬洞窟的空間感,運用CG技術復原敦煌壁畫中的人物形象,由真人動作捕捉技術百分百提取舞蹈動作,讓伎樂天「舞」起來,但又保留了線描的藝術美感,最後藉助全息投影完成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做到「從壁畫中來,再回到壁畫中去」。

二樓的軌道鏡則是利用動畫、音效等手段讓影像與實物展品進行互動,通過輕鬆幽默的互動來讓更多年齡層的觀眾對古老的華夏文明產生興趣,進而激發他們深入探求的欲望。該技術首次在中國藝術展中使用。

合適的音樂能夠迅速帶領觀眾進入敦煌壁畫的氛圍中。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在音樂創作上選用了來自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中的樂器配置,音樂製作團隊創造出的音樂旋律契合場景又氣勢恢宏,儘可能在想像中去達到那個理想中的梵音世界。

中共徐匯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化局黨委書記、局長 陳澄泉先生頒發「徐匯美術館美育共同體藝術顧問」證書

亮點三:專業人士的傾情參與

除了認真做好基礎內容之外,如何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對這些壁畫圖像進行轉化和創作,成為了一個更令策展方頭疼的問題。所幸,徐匯藝術館得到了許多專業人士的支持:左左多媒體工作室的左煥琨老師、上海音樂學院的陳強斌老師、上海大學的歐陽鑫勃老師、東華大學的林峰老師和陸雲飛老師以及同學們、動畫藝術家胡一凡女士、舞蹈導演孫鵬老師、琵琶演奏家謝煜丹、笛子演奏家範臨風、酷維阿團隊的夥伴們……如果沒有他們,這個展覽將遠遠不是現在所呈現的樣子。他們都是出於對敦煌藝術的熱愛和對新媒體展示的熱情,來協助完成這次展覽創作的。

現場表演 民樂演奏《琵琶語》

亮點四:文教結合,發揮志願服務優勢

以項目制開展學生志願者講解工作,在探索多元化志願服務方式的同時,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此次展覽與西南位育中學合作,館方和學校抽調老師組成管理團隊,百裡挑一最終確定20幾名高中生擔當本次展覽的講解工作。除了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有良好的歷史基礎外,還要接受嚴格的培訓。每個孩子都要閱讀大量資料,屆時會從經濟、民族融合、文化等不同側重點來為觀眾講解。

甚至有一些小學生和長期關注徐匯藝術館活動的白領也要求加入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來,他們將發揮所長,深入參與活動策劃、展覽推廣和導覽等工作,在展覽現場跟觀眾進行密切的互動,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他們將成為新一代的傳播者。

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黨工委書記高路 頒發文化志願者個人、服務團隊證書

亮點五:豐富精彩的公共教育活動

此次展覽是一扇窗,它將為人們打開窺探中華文明千年流變的時空隧道。展覽期間還將針對不同人群舉辦歷史、繪畫、音樂、石窟保護與研究等方面的專題講座,讓人更易親近藝術的脫口秀專場,「文教結合」的美術館裡上美術課等各類公益主題活動,豐富觀展體驗,傳播藝術知識,弘揚民族文化,讓藝術不再是那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幫助百姓真正走近藝術,讓每個人都可以近距離地接受藝術的薰陶,成為文化藝術的受益者。

中共徐匯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呂曉慧女士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羅華慶先生為展覽揭幕

「禮者天地之別也,樂者天地之和也」,「敦,大也。煌,盛也。」正因為中國古代對禮樂文化的重視和傳承,石窟壁畫中才出現了如此絢爛的伎樂圖像;而當這些壁畫逐漸消退,留存在我們文化基因裡的,也正是「樂」的精神。敦煌是絲綢之路上聯結東西方的重要節點,敦煌石窟中留下了多民族融合發展的珍貴史料,承擔著華夏文明與域外文明交融的歷史使命,此次專題展覽,是音樂的迴響,更是歷史的迴響、文化的迴響。

導覽講解

展覽對公眾免費開放,展期2018年6月9日至2018年8月31日。

6月8日,知名網紅湯圓姐姐唐本俑敖珞珈會出現在開幕儀式上,和我們一起為展覽做宣傳,中午還有2場快閃活動。開幕儀式及快閃活動會在文化雲平臺進行直播。

相關焦點

  • 樊錦詩親臨"樂者敦和·大音煌盛—— 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
    昨天下午,在「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開幕後的第四天,徐匯藝術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貴賓——「敦煌女兒」樊錦詩。樊教授仔細地看著一幅幅壁畫,對模糊的壁畫局部也做了詳細的解釋,讓現場的人學到了不少知識。特別是對展廳二樓讓影像與實物展品進行互動的軌道鏡技術,樊教授看得饒有興致,臉上還泛起絲絲微笑,連說不容易,讓壁畫「活起來就好」。
  • 【線上第一期】「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
    【線上第一期】「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講解特輯 2020-05-20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術研究|解讀敦煌樂舞——敦煌樂舞研究方法之討論!
    【內容提要】敦煌樂舞通常包括石窟壁畫中的樂舞圖像和敦煌文獻對樂舞的記載兩大部分,這些圖像與文字在中國樂舞史研究中具有特殊位置和重要價值。首先,敦煌壁畫樂舞圖像具有豐富的種類和數量;其次,敦煌壁畫樂舞圖像反映了大量中古時期樂舞史的片段;另外,敦煌壁畫樂舞圖像能夠與敦煌文獻做到同一時期、同一地域內的互證,這些都是其他樂舞圖像不具備的。
  • 透過樂舞「聽」懂敦煌 ——訪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朱曉峰
    透過圖像和文字,無數今人想探究敦煌,看懂石窟壁畫背後的故事。而壁畫上獨具一格的「樂舞」形象,吸引著一代代人持續近百年研究,力圖揭開敦煌樂舞的神秘面紗。11月26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朱曉峰來到武漢音樂學院,參加「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請他解讀敦煌樂舞,帶觀眾傾聽無量音聲。
  • 「六塵視界」曼舞翩躚的敦煌壁畫
    天樂舞形象包括天宮伎樂、飛天伎樂、化生伎樂、經變畫伎樂以及各種護法神,如金剛力士、藥叉、迦陵頻伽伎樂等(迦陵頻伽是梵語的音譯,是佛教傳說中的一種妙禽)。俗樂舞形象包括供養人行列中的樂舞者和佛教故事畫中生活氣息濃鬱的舞蹈者。
  • 書鴻之子常嘉煌杭州聊近況:正致力於敦煌樂舞的研究
    展廳中,既有敦煌石窟壁畫、雕塑中的樂舞內容,也有敦煌卷子中的曲子、變文、樂譜、舞譜等,還展出了常書鴻、李承仙二位先生使用過的皮箱、畫具、筆記本、獎狀、照片等相關珍貴文物。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孟凡玉教授說,在浙江音樂學院樂舞藝術展廳內,展出了多幅敦煌壁畫的復原圖,貞觀十六年唐代的220號洞窟被公認為是敦煌壁畫裡面最精美、藝術性最高、保存得最好的洞窟,當年正是在常先生和李先生的搶救性研究下才保存至今。在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辦公樓,常嘉煌有一間寬敞的畫室兼工作室,一方面主攻「音樂繪畫」課題研究和創作,另一方面也從事敦煌樂舞的研究。
  • 2019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絲路敦煌時空穿越親子營"結營
    (2019年9月19日 上海)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歷經幾百年的風霜,這顆絲綢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敦煌,以滄桑歷史與燦爛傳奇吸引著人們。
  • 「寶藏展覽」背後的創作者和講述者 唐麗青:把心交給觀眾
    展覽原來不止是陳列,它可以和館藏、和活動、和市民生活相勾連,可以把靜態動態都囊括,可以做得既文藝又接地氣,這個項目獲得了當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優秀項目」,也打開了唐麗青的「創意宇宙」。當年年底開始,在區文化局和藝術館領導的支持下,她用三年時間投入敦煌樂舞專題展的研究創作。
  • 香港樂團走進甘肅 創新演繹敦煌古韻梵音
    新華社蘭州9月20日電(記者張玉潔)《天籟敦煌·淨土梵音》音樂會19日晚在甘肅省敦煌市敦煌大劇院舉辦,香港青年音樂家對敦煌古樂進行了全新演繹。  音樂會上演出的9首樂曲,均取材於敦煌壁畫及文獻。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的10名青年音樂家,通過演奏琵琶、笙、古箏等樂器,將壁畫中的樂舞場景以音樂形式呈現。
  • 敦煌壁畫中的藥師佛像
    敦煌尊像畫中的藥師佛造型,除少數在說法圖式中為結跏趺坐姿外,大量的藥師三尊像和獨尊像為立姿說法像,基本特徵是左手託缽,內盛藥丸,右手持錫杖或施無畏印。從藥師佛手執的法器上考察,很明顯地與施藥救濟眾生諸病苦、除「九橫死」厄難、施予戰勝病魔無畏的精神力量有密切的關係。
  • 旅行攝影|穿越河西走廊之敦煌莫高窟、鳴沙山、影視城古裝攝影
    攝影2019/08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千百年來都在被世界聚焦和眺望,無論興盛還是沉寂。莫高窟的幸與不幸鑄就了敦煌的幸與不幸。市中心的「敦煌夜市」,是敦煌夜生活的最佳去處。夜市管理者將夜市劃分為餐飲、工藝品和休閒娛樂等幾個大小不一的區域,而餐飲和工藝品區域的人是最多的,買賣也最為紅火。千年莫高來西北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預定莫高窟門票,若是到了敦煌那就是一票難求的場面。
  • 「反彈琵琶」形象考:敦煌壁畫舞姿形象到底源於何處
    原標題:「反彈琵琶」形象考:敦煌壁畫舞姿形象到底源於何處 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被譽為中國唐代舞蹈文化中最著名的絕技藝術形象,長期享譽海內外。但關於反彈琵琶最早出現時間和藝術源流一直沒有明確答案,也有人宣稱「反彈琵琶」是中國人獨創的樂舞高峰,是中國舞蹈史上民族藝術的絕技。
  • 《圖說敦煌》:臨摹敦煌254窟《捨身飼虎》是為了什麼
    在史葦湘撰寫《敦煌學大辭典》對這座石窟有這樣的詮釋:「建於北魏統一河西後……此窟建築布局謹嚴,雕塑壁畫都沒承襲北涼風格而有所發展,是莫高窟早期藝術較為成熟的代表。……塑像比例合度,袈裟貼體,坐立諸像,腿部修長,頭部廣額豐頜,神態莊重。四幅主題畫是北魏壁畫的精品。在中國美術史上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無論題材處理,人物造型,色彩線描,無不顯示出以傳統為主、吸收外來文化的融合創新精神。
  • 敦煌壁畫裡的「四月八」:禮佛寫經,「點亮」莫高窟
    敦煌壁畫裡的「四月八」:禮佛寫經,「點亮」莫高窟 郭瑤 2020-04-30 13:40 來源:澎湃新聞
  • 懶人聽書、周大福開啟公益國潮之旅 傳遞敦煌之音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0月21日,由知名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聯合珠寶品牌方周大福舉辦的「煌彩國潮·經典有聲」活動正式啟動。經過一周的激烈角逐,懶人聽書APP最終票選出關彥之、覺覺、開益、夙染白四位主播,後續將和周大福優質客戶前往敦煌,重走絲綢之路,開啟國潮公益之旅,並將愛心圖書捐往大漠裡的學校。
  • 守護千年敦煌,他只覺一生太短……
    三個月的試用期過後,時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給李雲鶴分配的工作是修復莫高窟的壁畫。在當時,國內還沒有專門從事壁畫修復的人才和技術,一切都得從頭慢慢摸索。就這樣,李雲鶴成為了莫高窟第一位壁畫修復師。沒有美術和雕塑功底就拜師學基礎,沒有工具就自己造,沒有技術就自己研究。
  • 202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敦煌文化知多少
    今天小政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敦煌文化」。敦煌的歷史敦煌,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鎮,南枕祁連山,西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靠北塞山,東峙三危山。敦煌,也恰好處在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莫高窟,意為開鑿於沙漠高處的石窟,也稱「千佛洞」。
  • 夢枕敦煌一千年
    劉軍  2018-11-30 00:00:00   投稿 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敦煌莫高窟步履蹣跚地走過了近五千年漫長曲折的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