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14:1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石天星
又見常嘉煌。
這位「敦煌守護神」常書鴻與「敦煌痴人」李承仙唯一以畫筆為生的兒子,今年已68歲。
旅日34年來,常嘉煌在中日之間已往返300多次,杭州不僅僅是他的祖籍之地,現在更是他回國時工作之地。
2017年1月1日,常嘉煌受浙江音樂學院邀請,擔任浙江音樂學院絲綢之路樂舞藝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負一樓的音樂博物館,「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開館已近一年。展廳中,既有敦煌石窟壁畫、雕塑中的樂舞內容,也有敦煌卷子中的曲子、變文、樂譜、舞譜等,還展出了常書鴻、李承仙二位先生使用過的皮箱、畫具、筆記本、獎狀、照片等相關珍貴文物。
「我們建館的目的一是對絲綢之路樂舞藝術研究的重視,一是對我們學院學科建設、教學、科研以及學院內涵建設的進一步提升,還有是對常書鴻、李承仙兩位前輩保護敦煌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仰。」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孟凡玉教授說,在浙江音樂學院樂舞藝術展廳內,展出了多幅敦煌壁畫的復原圖,貞觀十六年唐代的220號洞窟被公認為是敦煌壁畫裡面最精美、藝術性最高、保存得最好的洞窟,當年正是在常先生和李先生的搶救性研究下才保存至今。
在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辦公樓,常嘉煌有一間寬敞的畫室兼工作室,一方面主攻「音樂繪畫」課題研究和創作,另一方面也從事敦煌樂舞的研究。
常嘉煌說,父母親留下的敦煌研究的資料文獻有近百箱之多,分類整理的工作量巨大,位於北京的常書鴻李承仙文獻工作室,近年來分類掃描文獻已達數百G之多。他作為他們的兒子,總是睹物思人,牽動很多回憶,難以冷靜地完成資料的分析、分類、讀解工作。「我現在主要致力於其中有關敦煌樂舞的文稿、畫稿的研究。」
敦煌藝術成果中也既有繪畫也有音樂。敦煌壁畫中千姿百態的音樂、舞蹈,名目繁多的樂器,卷子中的樂譜、舞譜、曲子詞、變文,為研究中國古代音樂舞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開闢了新的領域。
1950年,常嘉煌出生在敦煌,他是常書鴻與第二任妻子、畫家李承仙的長子。從3歲起,被父母先後寄養在北京的外祖父家、上海的姨媽家和杭州的大伯父家。
上世紀80年代常嘉煌打算出國學習油畫,他問父親應該去法國還是美國,父親卻說應該去日本。敦煌壁畫的有些畫法已在中國失傳,而在日本這一源自中國的傳統沒有中斷,他希望常嘉煌把失傳的畫法接續回來。
1984年,常嘉煌留學日本,之後在異國成家生子,以 「音樂繪畫」的實演而蜚聲海外。
常書鴻生前常說16個字:「保護敦煌、研究敦煌、弘揚敦煌、繼續敦煌。」 他告訴常嘉煌:「繼續敦煌,這就是你們要做的事。」
1994年,彌留之際的常書鴻已經無法再說出一句話,但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兒子。常嘉煌明白了,他一字一字地說道:「爸爸,嘉煌去敦煌!」
常書鴻聽到了,當場流下了淚水。
1996年,常嘉煌與母親李承仙來到莫高窟以西59公裡的黨河故道開鑿「現代石窟」,替常書鴻先生完成「繼續敦煌」的未竟之志。按照常嘉煌的構想,現代石窟藝術工程一是要把掠奪往國外的那批藝術品復原到窟壁上的海外遺寶窟;二是要保存父母從事了半個世紀的敦煌研究成果。
70多歲的李承仙拿起畫筆,每天只睡4個小時,一個人畫了20多天。現代石窟1號洞中的《藥師菩薩》就是李承仙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完成的。
22年過去了,常嘉煌從中年步入老年,其間經歷了婚姻破裂、母親離世、研究機構的冷遇、家族內部的非議等種種滄桑與變故。看到常嘉煌時,他眼神憂鬱,卻又像古代僧侶畫工般沉靜和堅定。
他的姐姐常沙娜曾說:「常嘉煌花了那麼多年來做現代石窟。他自己的年齡也不小了。父親留下的大量手稿,還需要他來整理,這也是他急需完成的任務。」
這次回到浙江音樂學院,很多老朋友趕來和他相聚。見面時,常嘉煌只是淡淡地回憶起了敦煌的舊居、西子湖畔的少年生活。「回到杭州,整理父母親的藝術和人文思想,也是對父親家鄉最好的報答。」
父親常書鴻在敦煌工作了近40年:1943年來到敦煌,1982年離開。 晚年雖出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但在給友人的信中總是落款「客寓京華」。
常書鴻無數次寫過這樣的話:「夜夜敦煌入夢來。」1994年,常書鴻去世,家人按照他」死了也要廝守敦煌」的遺願,將他的部分骨灰送回敦煌。
「我每次回敦煌,都要去父親墓前站很久。「常嘉煌說,父親的墓碑正對著莫高窟的大佛殿,墓碑上刻著趙樸初送他的五個字「敦煌守護神」。
在敦煌黨河故道,現代石窟已在近10層樓高的斷崖上,挖掘了300米通道,完成了數十個洞窟。幾十年來,常嘉煌以賣畫籌措資金,也將李承仙先生留下的積蓄不斷投入石窟營造,迄今已耗資數百萬元。
李承仙先生未能完成的1號石窟,後由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師生來接力,2008年以前他們每年都到1號石窟進行創作,現在1號窟已經完成。2號窟為唐代精華窟,3號窟為「中日淨土窟」,由日本東京淺草寺畫僧秋元了典捐資開鑿,他許願將7世紀中國傳到日本的一幅國寶級佛教繪畫復原回中國,但因病只畫完窟內一半的壁畫。
接受採訪的翌日,常嘉煌就要啟程前往敦煌。他說:「我經常回去,因為這是我對父母的承諾。」
15391521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