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利好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1年,基金子公司總算緩口氣,548...

2020-12-13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不是延緩2年,而是延緩1年!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過渡期,最終以央行今晚的官宣而一錘定音。

7月31日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緩的事情,其實業內早有預期了,整改一直在有序推進中。」31日晚間,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回應財聯社記者。不過,對於基金資管行業而言,這也算是個好消息,此前一直繃緊的弦可以稍「緩口氣」,但整改並不會因此而停滯。」

對此,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過渡期延長是市場一致預期,主要是此前老產品進度太慢,距離過渡期時間太短,而不得不延;加上今年以來宏觀形勢倒逼,也不得不延。」

整改在推進,規模在縮水

「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央行在《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一文中稱。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今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原因,業內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其實早有預期。年初有媒體報導,央行有延長資管新股過渡期的意願。近日,更有權威專家呼籲,資管新規過渡期應延長2年,至2022年。

央行上述消息發布後,基金資管圈和私募圈人士紛紛在朋友圈轉發。儘管業內對過渡期延期早有市場預期,但央行在這個敏感時點「官宣」,是否表明了對行業的呵護,總算可以「鬆口氣」了吧?

「雖然在意料之中,但並不宜過分解讀!」上述基金子公司人士稱,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去年就有延期的聲音了,不過當時更多是業內人士的建議,監管層也曾聽取多家公司的建議,但始終並未表態。

今年5月,為了解基金資管行業的經營情況,有基金公司接上級部門相關通知,要求基金子公司如實匯報公司在疫情期間「六保」、「六穩」有關情況的材料。

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此前一直在積極推進整改的基金資管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舊的產品在終止,新的產品跟不上,規模只能持續縮水。」多位業內人士無奈地稱。

來自中基協最新公布的私募資管產品備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基金子公司存續資產管理規模38017億元,相比5月底的39663億元環降1646億元,降幅4.15%。這一規模,距離最高時的超10萬億,已經大幅縮水六成以上。

而隨著行業整體規模的持續萎縮,基金子公司平均規模也大幅下滑。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規模已降至487億元,「千億陣營」和 「百億陣營」的數量均大幅減少。

2018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發布。同年7月,「資管新規」細則發布,基金子公司內部進行了多輪相關培訓,有的公司還專門聘請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對公司所有員工進行詳細解讀和答疑。

對於基金子公司行業而言,過去幾年,監管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旨在去通道,防範金融風險,基金子公司也積極按照相關規定積極推進整改工作——一方面,穩步清理非標產品,探路主動管理轉型之路;另一方面,增加註冊資本金,強化合規和風控意識。

未來17個月怎麼過?

可以暫時「鬆口氣」,但接下來17個月何去何從?

針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緩,7月31日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為落實有關政策安排,《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範性文件、《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過渡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同時,根據實際規範進度及風險狀況,公募理財債券基金、公募分級基金的規範整改不作延期。

「公募理財債券基金規範主要涉及合同變更安排,目前絕大部分已完成規範整改,剩餘部分繼續按照《關於規範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證監辦發〔2018〕66號)要求於2020年底前完成規範。公募分級基金繼續在2020年底前完成規範整改。」

這意味著,資管新規過渡期延緩至2021年底僅針對基金資管行業。從現在到2021年底,只剩下「一年半」時間,更準確地說是17個月,基金子公司如何利用好這個時間「窗口」?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各家基金子公司各項整改工作一直在按部就班地推進,有些不合規的存續「老產品」自然到期,也有些次新產品,已經或正在與投資人積極溝通提前終止事宜。

「有些產品屬於股權投資,部分標的尚未結項,等待正常退出恐怕需要更久時間,正協商如何妥善處理後續事宜。」有基金子公司人士稱,考慮到這類產品的複雜性,預計淨值虧損的可能性較大,他們同時也做好了投資人維權的相關妥善應對預案。

打破「剛性兌付」一直是資管新規的訴求,而在過去幾年,基金子公司大幹快上的基調下,不少在銀行無法過審的「次級項目」被基金子公司業務團隊攬下,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此類項目的風險敞口正步步緊逼本就脆弱的基金子公司。

為什麼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稱,是推動資管存量業務整改平穩進行。適當延長過渡期,能夠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衝擊,有利於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從資金端和資產端,對資管業務產生了雙向衝擊,尤其是在資產端,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困難加大,一些投資項目原有還款安排面臨調整。」央行上述負責人稱。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針對資管新規延期的答記者問中,有這樣一句話——「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說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

針對個別金融機構的「個案處理」,是不是意味著,到期未能完成整改的公司央行仍可以「網開一面」?對此,有人提醒基金子公司不要抱僥倖心理,如何積極轉型,才是此次資管新規題中應有之義。

在餘下來的17個月,對於基金子公司在內的資管機構而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提升新產品投研和創新能力,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長期資金培育,從而加大對各類合規資產的配置力度。

「時至今日,資管新規延期一事,終於塵埃落定。」31日晚,智信資產管理研究院創始人、首席研究員鄭智撰文稱。因為,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現在承受不了這樣的衝擊。

在鄭智看來,資管新規事關中國金融系統的穩定,但願今天的妥協,是為了明天更好的進取——惟願資管機構,不要因為在這種暫時的妥協中迷失,能夠拋棄幻想,迎接真資管時代的到來。

相關焦點

  • ...央行回應資管新規過渡期:受疫情衝擊應該延期 可能延一年比較合適
    發布會上,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問影子銀行規模及如何看待有課題組建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2年的問題,對此,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
    8月1日14:00天弘基金股票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助理 于洋,基金大V 揭幕者,分享主題:食品飲料行業2020下半年策略。  8月1日20:00富國興泉回報擬任基金經理易智泉:先考慮不虧錢,再考慮賺錢。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
  • 延期1年+個案處理——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點評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重磅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過度期或再度延長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7月10日,在央行舉行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就曾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央行有關負責人此次強調,過渡期延長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
  • 資管新規過渡期有望延後,近400款理財現浮虧或因銀行加速壓降不合...
    日前,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發布報告建議延長資管新規整改過渡期至2022年底。對此,監管認為,建議嚴格執行資管新規和建議延期的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態度並不明確。因此,銀行仍然不敢放鬆淨值化轉型速度。其中,他提出建議,將資產管理行業的過渡期再延長兩年,即延長至2022 年底。他認為,用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平均每年約20%的速度去消化是比較實事求是的。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吳曉靈:資管亂就亂在資金池和剛兌,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自由放任
    在功能監管的理念下,債券市場的三個登記託管機構在業務標準和技術標準上都應遵循金融基礎設施的基本規則,這樣無論登記機構歸誰管理,也不會對債券的互聯互通造成障礙。」吳曉靈表示。過渡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21世紀》: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資管新規過渡期從2020年底延長至2021年底。各類資管業務如何利用好這一年的時間整改,當下最緊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讀懂116萬億大資管體系
    2 理財子公司的公募理財對公募基金形成直接衝擊,私募理財對信託公司產品、證券資管產品形成直接衝擊,大銀行對中小銀行形成直接衝擊。這張升級版的「公募+私募」資管牌照不會大面積發放。利好大銀行,對於非標資金端走闊提供支撐,但仍應符合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對非標期限錯配和穿透管理的相關要求。5 擴大與私募的合作範圍。為私募拓寬資金渠道,真正有投資能力和品牌優勢的私募基金迎來資金開源。6 獨立監管,理財風險隔離。
  • 資管新規是否延期引關注 央行:應該延期 延一年比較合適
    來源:經濟日報在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資管新規延期的問題。資管新規指的是2018年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到2020年底。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建議,應該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在原有計劃上延長兩年。「用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平均每年約20%的速度去消化,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吳曉靈說。
  • 資管新規整改推進 基金專戶業務或持續「縮水」
    【編者按】     4月底《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發布實施。近日,部分地方證監局向轄區基金公司發出落實資管新規、及時上報整改方案的通知,專戶業務作為整改重點,都在密集盤點存量產品、申報材料、上報整改方案。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成為自由放任期 也不意味監管空窗期
    各類資管業務如何利用好這一年的時間整改,當下最緊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過渡期延長將帶來哪些影響?吳曉靈:我們《資管大時代》一書裡有延長過渡期的建議,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資產端我們的建議是要加快證券化、標準化,不然老資產規模就很大。最後剩下一小點就只能夠一行一策的逐漸來消化。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吳曉靈:建議適度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
    2、建議適度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但過渡期不意味著自由放任和監管空窗。3、資管資金在A股市場中仍然舉足輕重,甚至可以釀成風險事件。4、建議普通投資者可投資諸如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存款、國債等低風險品種,但低風險並不是無風險。5、未來居民財富將從存款、房子轉換為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各類金融資產。
  • 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等20強榜單來了
    3月24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了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專戶以及基金子公司專戶的最新規模排名情況。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模式、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顯現,資產管理行業監管延續「防風險,回歸投資本質」,主動管理能力提到穩步提升,特別是券商資管,截止2019年四季度,除去無可比數據的券商,前20名券商中有19家月均規模無一例外均較三季度有所下滑。
  • 資管新規再傳延期,專家:銀行股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王麗麗12月11日,資管新規再傳延期。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0日披露,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確認資管新規延期。
  • 四天兩度「放風」,資管新規延期,央行怎麼說
    另一方面是淨值性產品佔比穩步上升,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目前,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暫時出現了萎縮,我國經濟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確實也增加了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難度,市場非常關注資管新規過渡期相關政策。有些人建議嚴肅市場紀律,嚴格執行資管新規,有些人建議延長過渡期一年或兩年,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鋼鐵巨頭呼籲國家監管部門...
    3、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據中國證券報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專訪吳曉靈: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資管新規過渡期...
    後資管新規時代如何要做好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如何平衡好企業融資和個體散戶投資的關係?如何看待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和後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就吳曉靈進行了專訪。資管資金在股票市場中仍然舉足輕重證券時報記者:您曾指出了導致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六大原因,5年之後,您覺得這六個問題有何改善?您覺得中國股市還存在哪些問題?
  • 資管新規兩周年,尚福林系統闡述資管行業:重點處理好五大關係(附...
    資管行業的健康發展對金融業乃至實體經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期規模快速擴張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嵌套投資、期限錯配、監管套利等違規問題甚至是市場亂象,嚴重影響了行業健康發展。」尚福林回顧,2018年《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出臺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資管行業近兩年來在轉型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