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兩度「放風」,資管新規延期,央行怎麼說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全文共2024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針對金融業廣泛關注的資管新規問題,央行在7月10日的發布會上進行了回應。在此之前的7月7日,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牽頭開展的《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課題報告建議,將資產管理行業的過渡期再延長兩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央行:在討論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另一方面是淨值性產品佔比穩步上升,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目前,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暫時出現了萎縮,我國經濟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確實也增加了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難度,市場非常關注資管新規過渡期相關政策。有些人建議嚴肅市場紀律,嚴格執行資管新規,有些人建議延長過渡期一年或兩年,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孫天琦進一步稱。

談及資管新規是否考慮延期一事,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則稱,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資管新規,但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孫天琦提到,下一步,央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堅持資管新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密切跟蹤監測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情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相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資管行業的整改與轉型。

吳曉靈牽頭課題報告建議延至2022年底

距離資管新規整改大限不足半年時間,過渡期延長的呼聲再次加強。7月7日,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牽頭開展的《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課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建議將資產管理行業的過渡期再延長兩年,即延長至2022年底。

具體實施路徑上,《報告》建議,進一步細化和明確包括現金管理產品在內的各類新產品監管標準,將資管新規發布後發行的不符合監管標準的「新產品」還原至老產品,同時建議按延長後的過渡期重新明確壓降要求。建議2020-2022年壓縮每年比例不低於30%,2022年底壓縮至零。

對於老產品而言,《報告》指出,在壓縮進度不低於上述最低監管要求的原則下,各行可根據自身的情況與監管部門協商,具體細節實行一行一策,但進度安排不得再突破統一的過渡期。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老產品壓降的進度管理,均衡分布壓力,對於未能達到進度的機構,及時採取懲罰措施予以校正。對於過渡期結束後的殘存老產品,可以統一納入存款準備金制度和存款保險制度管理。

多位分析人士對上述觀點持贊同態度。一位國有銀行人士表示,上述報告提議的延長過渡期的做法,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原則,有利於實現資管業務的平穩轉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認為,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2年,是在考慮當前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存量資產的剩餘期限等情況的基礎上作出的合理建議。

2018年4月,央行、銀保監會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通常稱「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淨值化管理。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確保平穩過渡,過渡期為本意見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

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穩步推進。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此前介紹,截至4月末,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合計25.9萬億元,運行總體平穩。另外,已有銀行提前完成了資管新規的整改要求。比如,長沙銀行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報告期末,該行理財產品餘額為500.25億元,保本理財實現零餘額,提前完成新規整改要求。

而存量產品的轉型工作仍有一段距離。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銀行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約12.54萬億元,淨值型產品餘額佔比為51.4%。這一佔比雖然較新規前的15%大幅提高,但要想在過渡期的最後半年時間內完成全部轉型工作,仍存在一定難度。另外,疫情也拖延了存量資產的處置進度。

在此背景下,呼籲過渡期延長的聲音越來越大。監管層也多次提及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話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此前表示,過渡期結束後,由於特殊原因而難以處置的存量資產,可由相關機構提出申請和承諾,經金融監管部門同意,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此外,也將根據實際,配合央行研究是否對相關政策進行小幅適度調整。

在劉銀平看來,當前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才剛過半,而且還有部分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產品尚未退出,在今年底前恐難完成全部轉型工作,所以有必要延長過渡期。不過,由於不同銀行的轉型進度不同,監管應針對不同銀行設置不同的延長期限,可由銀行自身先提出合理的整改計劃再由監管審批。總之,延長過渡期並不意味著放任銀行拖延整改進度,而是為了幫助銀行更好地處置老資產、完成理財產品轉型工作。

相關焦點

  • 資管新規是否延期引關注 央行:應該延期 延一年比較合適
    來源:經濟日報在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資管新規延期的問題。資管新規指的是2018年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到2020年底。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建議,應該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在原有計劃上延長兩年。「用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平均每年約20%的速度去消化,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吳曉靈說。
  • ...央行回應資管新規過渡期:受疫情衝擊應該延期 可能延一年比較合適
    發布會上,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問影子銀行規模及如何看待有課題組建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2年的問題,對此,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從去年以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 延期1年+個案處理——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點評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從去年以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 資管新規確定延期1年:那些最無奈最遺憾最堅決的妥協與堅持
    來源:顧問雲資管新規確定延期,延期一年。7月31日晚間,人民銀行已正式宣布。人民銀行通知: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
  • 資管新規一棍子打死了影子銀行?央行人士:沒有,非標轉標有機制安排
    近日,在央行媒體見面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就上述爭議作出回應。她表示,目前影子銀行的縮減在預期之內,並沒有出現斷崖式下跌。「資管新規從來就沒有一棍子打死影子銀行,從來沒有說不讓投資非標,事實上,資管新規允許公募資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但投資非標應當符合現行監管要求。」陶玲也透露,央行正在制定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辦法,為非標轉標給予機制安排。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1年,基金子公司總算緩口氣,548...
    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過渡期,最終以央行今晚的官宣而一錘定音。7月31日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有望延後,近400款理財現浮虧或因銀行加速壓降不合...
    日前,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發布報告建議延長資管新規整改過渡期至2022年底。對此,監管認為,建議嚴格執行資管新規和建議延期的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態度並不明確。因此,銀行仍然不敢放鬆淨值化轉型速度。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個別理財產品出現階段性的浮虧是正常現象,投資者不必過分恐慌。過渡期延長與否仍難確定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設置整改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0日。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 資管新規再傳延期,專家:銀行股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編輯:王麗麗12月11日,資管新規再傳延期。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0日披露,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確認資管新規延期。
  • 資管新規兩周年,尚福林系統闡述資管行業:重點處理好五大關係(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資管新規兩周年之際,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發表講話,對資管行業做了系統闡述,引起廣泛關注。4月25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舉辦「資管新規兩周年:新挑戰與新機遇」線上專題會議。
  • 重磅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業內認為,資產清理最終時間如果再度延期,對於避免信用過快收縮、緩解信用違約壓力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於穩定資本市場,有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資管新規過度期或再度延長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每日金聞
    同時,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每7天實行1次全覆蓋核酸檢測,其他冷鏈食品從業人員每兩周實行1次全覆蓋核酸檢測。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
  • 央行資管新規配套細則釐清「模糊地帶」——清理非標資產並非...
    這是去年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的配套實施細則之一。有關專家表示,明確標準有助於穩定市場各方預期。但這既不是進一步收緊監管要求,也沒有放鬆監管要求。對於「非標」要客觀看待,不要談「非標」色變,投資哪一種都是市場的選擇。
  • 補短板+去槓桿:資管新規滿月 房地產投融資再出發
    摘要   在資管新規影響下,資金端的緊張與規模膨脹並存,房企面臨的資金形勢如困獸猶鬥。興業證券房地產首席分析師閻常銘分析認為,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與方式將受新規影響,更多體現在資金端。  資管新規旨在消除多層嵌套、打破剛性兌付、降低槓桿水平、禁止資金池、防範影子銀行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抑制通道業務,以對金融風險進行更嚴苛且規範的監管。為何資管新規會成為業界關注焦點,調控背景下房地產投融資正帶來怎樣的影響?
  • 資管新規落地:你我怎麼理財,要做哪些準備?
    聽說了資管新規中關於合格投資者的規定,北京市海澱區某餐館經營者張倩感嘆。張倩多年經營一家餐館,利潤還不錯,平時也願意做點投資理財,有一定的風險承受力,她很疑惑:合格投資者的門檻為何這麼高?  資管新規中規定,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
  • 資管30人報告:十一條參考建議建言資管轉型攻堅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資管30人課題報告發布:十一條參考建議建言資管轉型攻堅戰2018年4月27日,資管業內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出臺,而後7月20日央行公布補充執行通知,進一步作出調整,資管轉型大幕就此拉開。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讀懂116萬億大資管體系
    【大資管新規】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實施。【資管新規執行通知】7月20日晚間,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2 風險覆蓋率成為資管業務的天花板,通道規模持續壓縮,非標投資大大受限。小非標口徑總體比例35%,大非標口徑單筆投資比例25%,意味著需要拼盤四個非標資產,或配比標準化資產來完成一個產品的非標投資。3 大型券商投行、資管、投研、財富管理、交易的聯動效應明顯,小型券商則側重打造精品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