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出臺九個月有餘,不規範的影子銀行業務得到初步遏制,金融亂象得到初步治理,相關風險顯著收斂。
不過,由於非標急劇萎縮帶來的社會融資規模餘額增速的低迷,讓一些人士對資管新規提出爭議。有專家認為,資管新規過於嚴厲,「不能一棍子打死影子銀行」。
近日,在央行媒體見面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就上述爭議作出回應。她表示,目前影子銀行的縮減在預期之內,並沒有出現斷崖式下跌。「資管新規從來就沒有一棍子打死影子銀行,從來沒有說不讓投資非標,事實上,資管新規允許公募資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但投資非標應當符合現行監管要求。」
陶玲也透露,央行正在制定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辦法,為非標轉標給予機制安排。總體而言,央行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解決機構痛點,會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做一些政策儲備,但治理亂象,化解風險的總體方向要保持不變。
影子銀行規模縮減,並非一棍子打死
2018年4月27日,醞釀許久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發布,資管新規正式落地。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此前膨脹無序的影子銀行業務得到初步的遏制。
中國基金業協會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0.5萬億元,同比減少了5.78%。其中,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資管規模為13.4萬億元,較2017年底縮水了超過20%,私募資管規模減少近兩成。
截至2018年10月末,各類機構資管業務規模餘額約94萬億元,較2018年4月末資管新規發布前的100萬億元下降約6%,呈現有序壓降態勢。
由此成為社融增速出現一定程度下滑的原因之一。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8%,2017年末這一數據為12%。去年社融增速持續的下滑主要是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資產增速的下滑所致。
但這成為了一些人士認為資管新規過於嚴厲的原因。
近期,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論壇上,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資管新政的方向是正確的,但不能把影子銀行的所有創新都一棍子打死。」他認為,影子銀行是表外業務,沒有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實體經濟、民營企業,包括地方城投等獲得資金的一個市場化渠道,一旦按要求全部轉回表內,就要受到資本充足率的制約,銀行的融資放大器作用馬上驟降。
陶玲對此表示,「資管新規從來就沒有一棍子打死影子銀行,從來沒有說不讓投資非標,資管新規允許公募資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但投資非標應當期限匹配,不得多層嵌套,符合金融監管部門對非標的監管要求。」
事實上,在資管新規出臺前,銀行發行了大量的剛兌資管產品,期限錯配,資金池運作,多層嵌套,且投資端卻投向了很多國家宏觀調控領域或限制性行業。例如,房地產、產能過剩、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這成為了資管新規出臺的初衷,即要防範和化解不合規影子銀行的巨大風險隱患,引導資管產品回歸本源,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目前,影子銀行的規模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減。但陶玲表示,縮減的這部分主要是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應當說基本上在我們預期之內。資管產品的總規模沒有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此外,「從銀行的統計看,銀行的非標投資基本上穩定在理財投資總資產的15%左右,並沒有出現一棍子打死了,什麼都不能幹」。
去年底,央行行長易綱在一次公開的講座中提到過對影子銀行的看法,他表示,規範的影子銀行也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必要補充,影子銀行也不是完全負面的詞,只要是依法合規經營,無論是表內還是表外業務、信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能夠成為金融市場必要的補充。
不過,這並非意味著對於影子銀行的監管將會放鬆。易綱同時強調了,影子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其他指標沒有受到與銀行一樣嚴格的監管,所以要多考慮影子銀行的風險。舉例來說,有些資產證券化機構以資產證券化的名義規避宏觀政策和金融監管,但是並沒有真正出售資產,也沒有進行真正的破產隔離,這就是要考慮的風險。
非標轉標會有機制安排
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過程中,對於非標回表的路徑,有不少資管業內人士表示過痛感。根據監管要求,符合資管新規的產品需要做到期限匹配、不再多層嵌套、淨值化管理,但很多非標資產目前還不符合要求。銀行新產品發行存在困難。
實際上,資管新規在具體的執行層面堅持在金融去槓桿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已經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做出了調整。去年7月20日以來,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先後下發三條重要通知,將資管市場規則再細化。
其中央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作為資管新規的「補丁版」(下稱補充通知)。補充通知的核心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進一步明確了在符合資管新規有關非標投資期限匹配、限額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公募資管產品可以適當投資非標產品;二是明確了過渡期內,對符合條件的定期開放式產品和現金管理類產品可以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而這兩類中的部分產品可以投資非標資產。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方人士普遍認為,補充通知對資管新規中的操作難點和金融機構關切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和說明,以消除市場的不確定性,目的是為實體經濟創造健康的貨幣金融環境,服從當前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發展和防風險的大局。但是,這並非意味著資管新規有了鬆動或修改。
一位銀行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通知相當於一個緩衝,非標資產可以繼續期限錯配,但是期限錯配必須要在2020年結束。「但是由於政府理清債務、整個經濟環境的因素等諸多因素,所以現在銀行也確實不願意投。」
針對類似的觀點,陶玲表示,在非標回表方面,根據「補充通知」的規定,對於到期回不了表的非標資產,央行會妥善安排。
「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觀察,再去做調整。」 陶玲稱,對於金融機構普遍反映的資管新規執行中遇到的新情況,央行正在制定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方法,「在這個辦法裡也會給非標轉標明確機制安排」。
據了解,目前發改委在根據資管新規的授權,制定相關規則,進一步明確理財產品如何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等長期限資產。「這一類資產由於期限長,主要是股權性質,如何對接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對接不上怎麼辦?這方面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做好政策準備。」 陶玲稱。
「央行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解決機構痛點,會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做一些政策儲備。但資管新規治理亂象、化解風險的總體方向要保持不變。」 陶玲強調。
2019年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對於今年工作的重點再次提到了「加快補齊金融監管短板,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銀保監會也提出了2019年要堅持不懈治理金融市場亂象,進一步遏制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穆迪預計,雖然嚴控金融風險的長期目標不變,但政府在2019年將採取更漸進的策略以減少金融監管對經濟金融穩定性的衝擊。未來政府在規範廣義影子銀行活動方面將採取更漸進的策略,以防止其對經濟和金融穩定性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