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機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什麼情況下該由航空公司賠償?

2020-12-25 瀟湘晨報

腳趾骨骨折的王女士乘機時為了方便同行的同事照顧,提出調換座位被允許後起身離開原座位,尚未站穩之時,因飛機推出機位導致王女士摔倒,又造成肋骨骨折。北京順義法院經審理,判決航空公司賠償王女士醫療費、交通費及護理費。這是順義法院今日召開的涉航旅糾紛通報會上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

王女士與同事乘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由北京飛往上海。因腳趾骨骨折行動不便,王女士為了便於同事照顧,遂於登機後,向機上乘務員提出將座位調換至與同事相鄰的位置。

就在乘務員組織調換座位的過程中,王女士離開原座位後尚未拿起拐杖,飛機即推出機位,王女士不慎摔倒,身體與座位扶手相撞,致肋骨骨折。

飛機降落後,王女士即乘坐救護車前往醫院進行診治。事後,王女士將航空公司起訴至順義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等損失。

法院審理後認為,本案中王女士在乘坐航空公司航班過程中摔倒至多發性肋骨骨折,非因王女士本人的健康狀況造成,故航空公司應對王女士的人身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判決航空公司賠償王女士醫療費、交通費及護理費。

追問:乘機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

什麼情況下該由航空公司賠償?

順義法院天竺法庭庭長商興加介紹,旅客在乘機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引發的糾紛,根據航空運輸的性質不同,法律適用也不同。

若是國內航空運輸糾紛,根據《民用航空法》的規定,旅客只要上了飛機,或者在上、下飛機的過程中產生了傷害,均可要求航空公司進行賠償,但有一種除外情形:即該傷害是因旅客自身的健康狀況造成,如旅客突發心臟病、哮喘、急性闌尾炎等導致的人身傷亡,即使該損害後果發生在乘機期間,航空公司也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有關上述賠償的規定,司法實踐中的難點是如何界定「上、下飛機的過程中」,對此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商興加介紹,實踐中的判斷標準是旅客受傷害的區域是否處於航空公司的控制、限制或監管之下。

當旅客離開航站樓的公共區域,經由廊橋、停機坪、舷梯進入飛機,可認定為上飛機的過程中,對於遠機位的飛機,需要先乘坐擺渡車或其他交通工具,則「上飛機」始於旅客被引導行進至擺渡車或其他交通工具時。相反,當旅客離開飛機並且進入到航站樓的公共區域時,總體上可認為下飛機已經完成。

若屬於國際航空運輸糾紛,則適用《蒙特婁公約》判斷旅客能否獲得賠償。《蒙特婁公約》規定:「對於因旅客死亡或者身體傷害而產生的損失,只要造成死亡或者傷害的事故是在航空器上或者在上、下航空器的任何操作過程中發生的,承運人就應當承擔責任」。

因該規定沒有排除適用的條款,審查時重點在於判斷造成死亡或者傷害的是否構成事故,構成事故的,則航空公司需要賠償,否則航空公司無需賠償。實踐中,一般將事故理解為:對於旅客而言發生在意料之外的,不尋常的外部事件。由此,若國際航空運輸中的旅客因自身身體原因造成傷亡的,因不構成事故,也難以獲得航空公司賠償。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蕾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勸酒、約旅遊等人身傷亡賠償規則
    (必要限度原則);演員應當對在表演過程中的重大過失造成的人身損害結果承擔賠償責任(重大過失原則);演員根據劇情安排進行表演而受到人身損害應由影視製作單位及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表演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連帶責任原則)。
  • 最高法:約酒、約球、約遊中人身傷亡賠償應當這樣判決
    (必要限度原則);演員應當對在表演過程中的重大過失造成的人身損害結果承擔賠償責任(重大過失原則);演員根據劇情安排進行表演而受到人身損害應由影視製作單位及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表演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連帶責任原則)。
  • 航空公司未告知情況 能不能起訴「新加坡酷航」索賠?
    航空公司(新加坡酷航)讓武漢團隊改籤飛回杭州,並沒有告知其他同機乘客,導致同機乘客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感染,被確診感染的同機乘客能否起訴航空公司?有什麼法律依據和索賠依據?在航空運輸中,乘客支付費用、航空公司確認後,雙方之間的航空旅客運輸合同即告成立。酷航有把乘客安全運輸到目的地的義務,然而酷航在明知機上有武漢乘客,有可能發生病毒傳染的情況,不告知其他同機乘客,讓武漢團隊改籤飛回杭州,導致同機乘客毫無防備被感染,基於酷航與乘客之間的航空旅客運輸合同,酷航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航空公司未告知武漢乘客的相關情況 同機其他乘客被感染 能不能索賠?
    航空公司(新加坡酷航)讓武漢團隊改籤飛回杭州,並沒有告知其他同機乘客,導致同機乘客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感染,被確診感染的同機乘客能否起訴航空公司?有什麼法律依據和索賠依據?記者 孫毓 航空公司未告知武漢乘客的相關情況 導致其他同機乘客感染,要不要承擔賠償責任?
  • 託運行李破損,航空公司該不該賠?
    託運行李破損,航空公司該不該賠?辦理託運過程中張某籤署了免除責任聲明單,免除責任聲明單在「易碎品或包裝不符合要求」一欄做了勾選,並載明「航空公司在承運旅客行李時,對上述原因造成的行李損失,不承擔運輸賠償責任」。張某抵達海口美蘭機場後,提取行李時發現紙箱中1瓶金門高粱酒破損,酒全部漏完,造成同一行李中1件黃色T恤衫被牛仔褲染色,其餘3瓶高粱酒外包裝被浸溼,沒有破損。
  • 最高法院:約酒、約球、約遊中人身傷亡賠償20條裁判規則
    勞動者具有工傷事故中的受傷職工和人身侵權的受害人的雙重主體身份,有權獲得雙重賠償。(僱傭關係原則);演員表演的真實性應當限制在法律允許和當事人承受力的範圍內(必要限度原則);演員應當對在表演過程中的重大過失造成的人身損害結果承擔賠償責任(重大過失原則);演員根據劇情安排進行表演而受到人身損害應由影視製作單位及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表演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連帶責任原則)。
  • ​​​​最高院:提供勞務一方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僱傭關係中造成傷亡而引發訴訟時如何適用《侵權責任法》與《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提供勞務一方與接受勞務一方之間形成僱傭法律關係,提供勞務一方因在提供勞務過程中造成傷亡而引發的訴訟,應優先適用《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侵權責任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相關規定。2.
  • 人身損害賠償墊付後該如何追償
    發生了人身損害糾紛後,可能會相關的產生醫療費用,此時應該是由侵權責任人來賠付的,但如果侵權責任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及時賠付,而是由別人進行的墊付,那麼這種情況下,墊付人如何追償呢?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範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 山東一懷孕5周孕婦乘機被拒,索賠旅行費6310元:5周滿足登機條件
    比如:懷孕不足8個月(32周)的孕婦乘機,除醫生診斷不適應乘機者外,按一般旅客運輸。懷孕超過8個月(32周)但不足35周的孕婦乘機,應辦理乘機醫療許可。該乘機醫療許可應在乘機前7天內籤發有效等。不過在近日,山東省有一位僅僅懷孕5周的孕婦,在已經購完票到達登機口準備登機的時候,被工作人員制止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乘客因第三人侵權造成人身損害如何維權
    第301條第一款規定,「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應當盡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險的乘客。」第302條第一款規定,「承運入應當對運輸過程中乘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乘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 最高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18個司法觀點
    來源丨法官之家 交通事故諮詢平臺  【司法觀點1】訴訟期間受害人由農業戶口轉為城鎮戶口並已在城鎮居住生活,應如何計算殘疾賠償金觀點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第30條之規定,在二審終結前,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受害人由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
  •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侵權競合問題探析
    如在運輸合同中,無論客運合同還是貨運合同,經常出現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問題。我國《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於上述承運人違反運輸合同義務的行為,如因其過失而發生,也同時構成侵權行為。
  • 婚禮過程中,婚車司機造成侵權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婚禮當天受害人女孩的奶奶作為法定監護人應履行注意、看護責任,防止第三人侵權,維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安全。但因該法定監護人主觀上具有重大過失,未盡到看護職責,違反法定監護義務,造成被監護人人身損害的事故,該法定監護人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如該女孩未傷亡,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該女孩的其他直系近親屬或基層民政部門,可以依法要求撤銷監護人的監護資格,並將被監護人的監護權轉移於己方名下。
  • 最高院法官:約酒、約球、約遊中人身傷亡咋賠,有20條規則
    (必要限度原則);演員應當對在表演過程中的重大過失造成的人身損害結果承擔賠償責任(重大過失原則);演員根據劇情安排進行表演而受到人身損害應由影視製作單位及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表演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連帶責任原則)。
  •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情況下賠償規則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情況下賠償規則如何?      《道路交通安全》第七十六條之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
  • 國家能源局:2019年三季度發生電力人身傷亡事故12起、死亡14人
    (一)按事故單位統計:三季度,全國有9家電力企業發生人身傷亡事故,2家電力企業發生電力安全事件,其中,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生1起較大人身傷亡事故,死亡3人。  (二)按監管機構轄區分布統計:三季度,9個派出機構所轄區域發生電力人身傷亡事故,2個派出機構所轄區域發生電力安全事件,其中,四川監管辦所轄區域發生1起較大人身傷亡事故,死亡3人。
  • 案例探析:交通事故中機動車負次要責任情況下賠償責任劃分
    發生了交通事故,當事人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被告姜慶飛駕駛機動車與原告袁少粉駕駛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該事故造成的人身與車輛損害事實存在,其責任已由臨沂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平邑大隊予以認定。對於該事故造成的原告人身與車輛損害等經濟損失,雙方爭議的焦點如下:①傷殘鑑定有關問題。
  • 「關注」酒駕撞上違停車身亡,人身損害賠償該怎麼算?
    哪些人有權利申請人身損害賠償?在交通事故中承擔主要責任的,死亡賠償金等又該如何計算?以此案為例,學習一下遭遇交通事故的賠償計算方法。(僅以保險在生效期內為例)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後,一般先由保險公司進行賠償。
  • 消費者對國內航空公司投訴中行李問題佔10.77%
    Q五問 行李事故如何賠償?  律師郝俊波介紹,民航法規定,旅客的託運行李出現損壞或丟失,由航空公司承擔賠償,即便是機場裝卸人員及機器造成的損壞,也由航空公司向乘客支付賠償金。  上述東航負責人表示,除了價值聲明和購買商業保險外,建議旅客在託運行李時套上行李套袋,這樣可有效減少裝箱過程中行李與行李的摩擦所產生的磨損及碰傷;同時建議旅客的託運行李內物重量不要超過行李箱的物理承重範圍,以免箱體自身發生損壞;在託運行李時要掛好鎖扣及行李牌,以防行李在運送過程中發生箱體鬆開或行李遺失等情況。
  • 人身侵權行為認定及賠償
    所以,在公民所享有的民事權利中,人身權是最基本的權利。人身權具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與人身須臾不可分離,離開了人身權利即無以存在,它具有不可轉讓性,即不能像財產權那樣可以自由地讓渡。二是沒有直接財產內容,但不否認它能夠間接地與財產發生密切的聯繫,以至於成為獲取財產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