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潮汕地產老闆在大灣區「儲糧」足

2021-01-07 一波說

深圳經濟特區發展40年,小漁村起步,今非昔比,已變身為高質量經濟特區,如今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

房地產是城市的第一面貌,在深圳地產圈,潮汕老闆尤其多。潮汕老闆是「深圳速度」、「深圳模式」創造者之一,也是將南國小漁村變成國際大都市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潮汕老闆尤其多

夜色下的深圳街景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深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深圳發展40年,已從南國小漁村變成了國際大都市,即便是今天,「深圳速度」、「深圳模式」依舊是改革開放的標杆、方向之一。截止於2020年初,深圳有8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城市。

2020年上半年,即便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深圳新設企業數量仍不降反增,也一定程度反映深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度依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新登記企業達15.11家,同比增長14.9%;其中,有超過1.7萬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

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若按深圳2019年常住人口1343.88萬人計算,全市每千人擁有企業159家,也就是說:深圳每10個人就有1個老闆,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的民營企業數量佔比已超過了96%,貢獻的稅收超6成。

深圳市潮汕商會駐會會長、明珠置業董事長黃育宏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改革開放「試驗田」,如今又又迎來建設「先行示範區」歷史性發展機遇,深圳40年的發展,把深圳當成「第二故鄉」的潮汕人,佔據了深圳市場的半壁江山。40年歲月更替,深圳一直是許多潮汕人大展身手的重要舞臺,潮汕人也是深圳最具活力的一群拓荒牛,他們也是深圳實現跨越式發展典範奇蹟的受益者之一。

深圳潮商人數眾多,潮商企業幾乎覆蓋了深圳各個產業。到底有多少潮汕人在深圳創業謀生,在深圳這塊熱土挖到人生第一桶金,也許只有數百萬人的粗略數據吧。不過,不要緊,拿潮汕人在深圳「大本營」——福田村來說,這裡80%的居民是從潮汕來,除了普通話外這裡最盛行的交流語言是潮汕話,在福田村的每一個角落,開著各種潮汕風味的美食檔口,堪稱「潮汕村」。

福田村,是許多在深圳潮汕人夢開始的地方,離此地不遠的「華強北」,不也是許多潮汕人實現財富夢想的起點站。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裡總思源」,潮汕人遠走四方,但忘不了自己的根源。像深圳市汕頭商會,商會logo的背景就是設定為一艘紅頭船,歷史上的「紅頭船精神」在時光中並沒有消散,長存於每一個潮汕人心間。

深圳每10人有1人當老闆,深圳老闆潮汕人多,很多潮汕人在深圳白手起家,也有不少人是特區的「第一代創客」,他們是帶著資金來投資,在這裡二次崛起。比如深圳市汕頭商會創會會長鄭漢明,他在汕頭出生、在汕頭長大,又是在家鄉汕頭汕頭掘到他的第一桶金。上世紀80年代他前往香港發展,1995年又從香港來到了深圳投資興業,旗下事業涉及地產、金融投資、零售及醫療等多元領域。

鄭漢明曾說:「2000年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深圳投資了很多方面的企業。建設特區時,這方面我們也參與了很多的建設,道路建設、房產建設,我們都有參與投資。」

一個城市都會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人物,但這個歷史更是由人、事、物三者構成的。同樣生在汕頭的深圳市東方明珠(集團)董事局主席吳開松,也是緣定深圳,在這裡闖出自己一片天的傳奇潮商人物。1979年,他在對越反擊戰當過尖刀連長,屢建戰功,與深圳市潮汕商會駐會會長、深圳市金熙明珠資產管理董事長黃育宏兩人曾經一起扛過槍、打過仗。

更讓人稱奇的是,吳開松、黃育宏這兩位老戰友、潮汕老鄉,棄戎轉業後又成為參與深圳特區建設的第一批開拓者,又是雙雙棄政從商,各自在深圳開拓自己一番新事業。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

鄭漢明、吳開松、黃育宏等,是潮汕人在深圳創業群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圳奇蹟,源於創新驅動,在深圳也有很多潮汕人創新驅動的傳奇範例。

曾在鴻海旗下富士康當了十年女工的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有「女版郭臺銘」之稱。1967年出生於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槐澤村貧困農家的王來春,也是一位潮汕最勵志打工女。現年53歲的她,擁有580億元身家,公司市值直逼「老東家」郭臺銘旗下的鴻海。

近來,立訊積極搶攻蘋果訂單,以至於有著名財經評論人高呼:「郭臺銘要小心王來春!」

深圳特區40年來,正是透過像潮汕人王來春這樣的民間力量創新,特區將以創新的「質變」持續帶動GDP成長的「量變」。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潮南成田人,20多年前,還是20來歲小夥子的馬化騰踏進深圳土地時,最流行的一個詞叫「時不我待」。作為在深圳最成功的潮汕人之一,馬化騰如此詮釋潮汕人的文化:「從古至今,潮汕人以敢拼敢闖、勤勞聰明、善於經營聞名於世,做事方面有『種田如繡花』之美譽。特殊的地理因素培養了潮汕人拼搏、務實、精細、團結等特點,先輩們不怕苦、不怕累,靠自己的勤奮和敏銳奮鬥拼搏。」

傳承「敢為人先、艱苦奮鬥、愛國愛鄉、團結友好」的紅頭船精神,潮汕人在深圳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深圳成為創新之都,將創新當成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也和很多敢闖敢拼潮汕人的努力分不開的。

大灣區,潮汕地產老闆「儲糧」足

郭英成(中)出席佳兆業集團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會

深圳地產圈,潮汕老闆特別多。

潮起海天闊,風好正揚帆,很多潮汕老闆在深圳的成功,是時代造就的,窮則思變,也是他們為了改變自己命運逼出來的、拼搏出來的。在2020年上半年行業增速放緩,特別是疫情疊加的背景下,在深圳的潮汕人地產公司表現如何呢?

不少潮汕老闆敢於逆勢而上,商海搏擊顯風流,這裡且舉兩家地產公司為例。

財報,是一家公司的「眼睛」,讀懂公司財務報表,可以更好地看透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8月27日,潮汕人郭英成旗下的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638.HK)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疫情之下,佳兆業集團今年上半年合約銷售金額360億元,同比增長4%。上半年佳兆業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1%,達223億元;毛利同比增長12%,達75億元,毛利率33.8%,處於行業較高水平;公司持有人應佔核心淨利潤同比增長25.7%,達34.6億元人民幣。

佳兆業董事局主席郭英成,生於1967年,祖籍廣東省普寧市大壩鎮鐵山洋村。繼2019年度房地產銷售目標首破千億之後,郭英成夢想「佳」速度,今年上半年逆勢而上,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

佳兆業2020年中報截圖

佳兆業2020年中報,亮點很多,除了降負增利外,財報裡有二項數據組最受業內關注:即「土地儲備」和「舊改」。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土地資源是房企最重要的發展資源,其總量、結構、成本等因素,關乎一家房企未來銷售去化能力、盈利水平等,此外,擁有優質且充足的土地資源,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

佳兆業的「儲糧」什麼樣呢?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佳兆業共獲得23幅地塊,新增土儲權益建築面積超281萬平方米,收購代價超220億元,平均土地成本約每平方米7900元。按拿地權益建築面積劃分,新增土儲大灣區佔比74%,進一步鞏固集團在大灣區的強大優勢。

截止於2020年6月30日,截止於在全國48個城市合計擁有195個房地產項目,總土地儲備達2680萬平方米,總貨值超5800億;其中大灣區佔比達52.2%,大灣區土地儲備達1400萬平方米。在大灣區城市中,深圳及廣州是佳兆業多年來深耕的重點市場,土地儲備佔比達大灣區市場的41.1%。

佳兆業被行業稱為「舊改王」,作為舊改龍頭企業,佳兆業在城市更新厚積薄發,上半年加速轉化再添亮點,城市更新紅利已經逐步體現在公司財報上。

財報顯示,舊改已成為佳兆業在土地資源稀缺的一線城市獲取項目的重要方式。

上半年雖受疫情衝擊,佳兆業仍成功轉化5個舊改項目,且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個是香港西環的舊樓改造項目,2個是深圳南山區及羅湖區項目,另外2個是位於廣州增城區及南沙區項目。5大舊改項目總建築面積合計811000平方米,整體可銷售資源約270億元人民幣。若按上半年新增土地的權益代價來看,通過舊改供應的土地佔佳兆業整體土地供應約23.9%。

龍光地產2020年中報截圖

在規模上雖不及恆大、萬科等地產航母,作為新一線房企的龍光地產,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之「土豪」,其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核心溢利比眾多千億房企還多。

現年54歲的龍光地產創始人之一、龍光集團董事長紀海鵬,祖籍廣東汕頭龍湖,其做事風格以「低調沉穩」著稱,埋頭做事,不愛顯山露水。

和潮汕老鄉郭英成近乎相似,紀海鵬、紀建德兄弟旗下的龍光地產,在粵港澳大灣區深耕近20年,近日公布的2020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龍光共計在11個城市拓展了87個城市更新項目,可轉化土儲貨值4549億元,其中約94%項目位於大灣區。

在財報裡,龍光集團董事會主席代表管理層致辭中表示:儘管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基於優質充裕的土地儲備,本集團業績繼續穿越周期,穩健增長。

與佳兆業類似,城市更新也是龍光地產高價值優質土儲的主要來源,且94%在大灣區,且貨值大、價值高、具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可保證未來繼續實現穩健的權益銷售增長及可觀的核心盈利。

深圳地產界,潮商大咖特別多,佳兆業郭英成、龍光紀海鵬是代表人物之一,像寶能姚振華、星河黃楚龍,還有「寶安雙雄」賴海民、賴海宏兄弟等,都各自闖出自己一片獨特的發展天地。

40年來,從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到建設「先行示範區」,深圳特區一直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典範;在新的時代背景及趨勢下,深圳房地產運作模式及趨勢,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中國房地產未來趨勢,潮汕老闆多是深圳地產界佼佼者,不妨多瞧他們幾眼吧!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深圳地產圈有點「黃」,星河老闆黃楚龍:「你不好,我好個鬼」
    深圳的地產,是潮汕人的天下,僅萬科例外,潮汕幫在深圳幾乎是無敵的存在。星河地產黃楚龍、合生創展朱孟依、茂業集團黃茂如、佳兆業郭英成,還有紀海光的龍光集團、姚振華的寶能等,都是來自潮汕地區。更令人稱奇的是,深圳的地產圈還特別「黃」! 黃楚龍、黃世再黃茂如七兄弟、黃向墨、黃光苗、黃楚標、黃耀文、黃俊康、黃光苗、黃少欽。。。。。。
  • 深圳地產潮汕幫二三事:潮汕話是商幫的通行證
    深圳特區建立之後,許多潮汕人匯作創業大軍,落戶羅湖、蛇口等地,輾轉打拼,並將眼光投注於房地產行業。記者查閱深圳市規劃和土地資源委員會公布的「2014年(2013年度)年檢合格開發企業名單」獲悉,目前深圳共有831家房地產開發商,其中在前20名的名單中,就有佳兆業集團星河地產、華僑城、和記黃埔、中洲寶城置業、宏發地產等有潮汕背景的企業,佔比達35%。
  • 進擊的鵬瑞地產:深圳豪宅IP 能否複製到大灣區?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2017年,許家印把恆大總部搬到了深圳南山區。他也在附近安了家。成功把房子賣給許家印的人,是一個畢業於清華的58歲男人,叫徐航。徐航是深圳鵬瑞地產的董事長,許家印在深圳住的房子,就是鵬瑞地產開發的深圳灣1號。
  • 深圳最有錢的100個人裡,有多少是做地產的
    據說深圳每170個人裡,就有一個身價千萬的。頂級富豪更是以千億計算!最近喜茶創始人闖入深圳富豪榜百強的通稿遍地都是,於是我好奇的看了一下榜單上,深圳富豪百強有多少是做地產的。最終統計的結果:這百強裡有18人(家族)從事地產及地產相關行業,現在就一一介紹給你們!
  • 讓人無法忽視的深圳隱形地主,黃楚標欲在香港開第三間航空公司
    黃楚標: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深圳「隱形地主」香港太平紳士、東海集團董事長黃楚標(右2)香港太平紳士、東海集團董事長黃楚標(Wong Cho Bau, Bill),祖籍廣東潮陽,3歲時,他隨父母由潮陽老家移居香港。深圳地產圈潮汕大佬多,且黃姓老闆多。黃楚標的名字和星河集團的老闆黃楚龍很相像,有些人以為他倆是兄弟,非也。
  • 深圳地產中介老闆攜巨款逃跑 挪用千萬房款深圳樓市寒冬將至?
    他騙了所有人  11月12日,購房者劉女士又向中天置業公司打電話催要260萬贖樓款,這是幾天前中天置業老闆蔣飛在還款承諾書上約定的還款時間。總經理高豔先是搪塞老闆蔣飛休假半年,最後承認:「蔣飛逃了!」  劉女士馬上趕到中天總部,發現討債的客戶擠湧叫喊,消息已不脛而走。
  • 深圳九大特色潮汕牛肉火鍋,最挑剔的潮汕人都被徵服了!
    聽說下周寒潮又要來深圳又到了火鍋季!在深圳火鍋界,除了香濃麻辣的重慶四川口味,熱帶風情十足的椰子雞,還有超具廣東特色的潮汕牛肉火鍋!都怪潮汕人來了深圳,還帶來了具有特色的潮汕牛肉火鍋!把深圳人慣出了吃牛肉火鍋特別挑剔的壞毛病 !到底有多挑剔?
  • 深圳地產創二代浮出水面:朱鼎健、李奕標、賴俊霖、黃德安、黃大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會議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2020榜單和深圳地產40年40人40品牌系列榜單,深圳房地產行業創二代開始浮出水面! 在新的徵程中,深圳將如何帶領大灣區實現創新升級,繼續領跑? 8月30日,正值中共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第1個周年。
  • 在深圳如何吃掉潮汕,1.0版地圖來了
    全深第①家『潮汕湯粉自助』老闆是正宗的潮汕人,祖輩都是做湯粉起家的,剛在西麗開一年,就拿下4個第1,湯粉價格12-20元不等,全自助選料,超抵食!選料區堆的都是潮汕人愛吃的,老闆每天新鮮進貨,甚至從潮汕運來正宗的牛肉丸、肉餅肉卷、蛋餃……想吃啥直接放在老闆給的小鐵碗裡,店裡是按稱重算價錢的~DIY自助潮汕湯粉,成年人才做選擇,我們後生仔肯定啥料都要加,只要有錢又有胃,想吃多少堆多少,超大SIZE一碗湯粉,吃撐只要十幾二十塊!
  • 在深圳「悶聲發大財」的,潮汕地產大佬
    有一天,黃茂如還有哥哥黃世再,以及黃茂展、黃振華等六兄弟,被父親拉到一塊,父親要告訴他們一個重大的消息。這名退休老兵,看到兒子們過得清貧,再也藏不住心中埋藏了10年的秘密了。他對兒子們說:10年前,我在深圳布吉買了一塊地,現在你們可以拿去賣了。
  • 世間再無深圳灣1號
    然而,這個中國最大的房地產老闆,在自家總部所在的城市,住的卻不是自己開發的房子。成功將房子賣給許教授的人,是一位57歲的小個子潮汕男人,名叫徐航。深圳地產圈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幾乎就在許教授豪擲數億元買入深圳灣1號的同時,大陸地產業年薪最高的打工皇帝、恆大集團行政總裁夏海鈞也想買一套深圳灣1號,和許老闆當鄰居。然而,夏總卻被徐航委婉而殘忍地拒絕了。
  • 我被老闆派去潮汕揭陽出差,結果吃成了胖子
    而對於一個吃貨而言,被派去潮汕出差意味著什麼?那就是註定要分心,畢竟這裡的食物那麼誘人。 1.很多程度上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敢拼,他們曾經經常包飛機去緬甸賭石頭。 即便是在計劃經濟的時代,他們也會悄悄挑著扁擔走街串巷,冒險來做點小生意。在這裡老闆不分大小,每個人都有一個老闆夢。
  • 他是深圳地產圈潮汕隱形富豪,瓦泥工成為地產大亨,自稱「潮州佬」!
    在深圳地產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老闆,圈內人多尊稱他為「龍哥」。不只是因為他掌舵的地產帝國名聲在外,精品眾多,更多是因為他身上有一股與眾不同的豪氣和江湖情結,而也正是他身上的這一特質,奠定了他今天在圈子內的地位,造就了今天的星河帝國。他,就是星河控股集團董事長——黃楚龍。▲黃楚龍說起黃楚龍,大家可能都比較陌生。
  • 低調的潮汕富豪:坐擁千億資產不上市,原因竟是「不差錢」
    而且,潮汕人往往是比較有個性,總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比如潮汕人哪怕身上只有幾十元,也要努力爭先做老闆,很多潮汕人都是從十幾歲幫助家裡看店做生意,或在鄉親的店裡幫忙,很早就學會了經商的本領。那麼說到我國那些低調且神秘的潮汕富豪,大家會想到誰呢?
  • 地產老闆關注的IRR到底是什麼?來看看!
    導讀:有些執行合伙人的跟投的地產公司會有一些規定,就是員工投資人的收益或虧損計算與項目IRR掛鈎:當IRR>XX%時,按有限合夥企業的實際股權比例的多少倍倍分配收益,你也許以為你們買的很好,或者以為自己項目的利潤率很高。
  • 姚老闆又回來了與「人山人海」的買房人
    文|曹冉京主播|鄭克宏 申志遠攝像|熊家樂  製作|鄭克宏   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地產奇葩說。   一   申志遠:姚老闆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顯然不是看重南寧百貨的業績。南寧百貨現在營收是一年不如一年。   鄭克宏:姚老闆這次要的是控股權。有文章說,王石走了,姚老闆還在戰鬥,但已經不是當年爭奪萬科的「莽張飛」了。   申志遠:也有網友說,其實寶萬之爭的贏家是姚振華,「大家都誤解萬科之爭了,何為姚老闆輸了呢?人家這一戰純贏利幾百億,怎麼能說輸了呢?」
  • 許老闆的口號
    1國企打工10年,民企打工5年之後,許老闆攢下10萬本金,開啟了南下深圳掘金之路。1994年,許老闆成立公司,給深圳中達集團打工。並在廣州成功執行第一個房地產項目「珠島花園」,這是許老闆地產之路上,第一個亮眼項目。珠島花園大獲成功,許老闆一炮而紅。最終,珠島花園項目為母公司深圳中達集團淨賺2億元。1994年的中國地產商,賣一個樓盤能賺2億,巴菲特和蓋茨都要聞之落淚。
  • 起底那些在深圳「悶聲發大財」的潮汕地產大佬
    當時,深圳有大大小小几百家地產公司,黃楚龍的公司,也是極其平庸的一家公司,並沒有太多突出的表現。 五、 在眾多的潮汕地產大佬中,茂業集團的黃茂如,算是最早登上富豪榜的人。 2003年,黃茂如開發了深圳的地標「世界金融中心」,身價大增。 2004年,年僅38歲的黃茂如,登上了中國百富榜,排名19。
  • 在深圳「悶聲發大財」的潮汕地產大佬 個個都是隱形巨富
    有一天,黃茂如還有哥哥黃世再,以及黃茂展、黃振華等六兄弟,被父親拉到一塊,父親要告訴他們一個重大的消息。這名退休老兵,看到兒子們過得清貧,再也藏不住心中埋藏了10年的秘密了。他對兒子們說:10年前,我在深圳布吉買了一塊地,現在你們可以拿去賣了。網絡上的段子「父親告訴我,我幫你拿了塊地,我就知道我是富二代」,真實的發生在了黃氏六兄弟身上。
  • 「三道紅線」地產大佬紛紛現形!寶能姚老闆為賣房造了塊假地鐵牌...
    有寶能城項目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上述操作是迫於銷售壓力,原本計劃於上述建設規劃批覆後作為營銷賣點放出,此次製作並未得到濟南軌道交通方面的授權。 據悉,早在10月6日該站牌就已經被運到寶能城樓盤附近,相關照片隨之在網上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