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今日話題:如何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最近,在與一心理學老師聊天的時候,老師告誡,家有12-18歲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不管工作多忙,不管有任何理由,千萬不要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愛。處 於「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你越是要求他這樣,他偏不這樣。而這種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師、父母的惱火。而老 師、父母越是惱火,對他(她)越發訓斥,就會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響到與父母、老師之間的正常關係,以至於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端,導致人格和行為的 不健康。你家有青春叛逆期孩子?歡迎文末留言分享。
我們全班同學都不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還好,我喜歡我的媽媽。
這是幾天前,我與一個剛過13歲生日男孩子交流中聽到的話,讓人感到非常驚訝。無獨有偶,去年放暑假前夕,正在上初一的女兒班級組織了一次包場電影,觀影后,全班孩子、家長和個別課任老師聚餐,順便共同交流下。竟然聽到多位家長几乎是一致的反映:孩子不再像過去那樣聽話,甚至公開叫板爸媽,經常反鎖自己房門,不允許別人進入……
這些行為,其實就是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典型叛逆表現,讓眾多家長都表示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因為工作和職業關係,我經常與女兒同班同學和學校的部分老師有一些交流,聽到不同班級一女生的叛逆故事更令人擔心。
這位女生,4歲前在一直老家農村隨爺爺奶奶生活,成為留守兒童,上幼兒園後才被爸媽接到廣州,加上學習成績一直不好,總是班上倒數第一名或倒數前幾名,讓女生更加自卑,最後對學習抱無所謂態度,並染上了好吃、貪玩的陋習,無法獲得爸媽喜愛。
這樣一來,女生變得自暴自棄,變本加厲,不但愛說謊話,還趁爸媽不注意偷了家裡的錢用於吃喝、購物,被爸媽發現後,爸媽的做法是讓她妹妹充當「小暗探」,偷偷負責跟蹤、監督她,也讓她感到很沒有自尊,反過來,對自己的爸媽產生了牴觸,受到爸媽批評,不管對錯,一概抗拒,絕不聽眾。
後來,聽到一些與她玩耍的孩子反映,假期或雙休日,由於爸媽忙於工作,女生家裡經常沒有大人做飯,有時自己做點麵條吃、或到同學家裡蹭飯,更多的時候是在外面吃東西。
久而久之,女生變成了調皮、搗蛋的女「漢子」,在學校愛帶頭搗亂,不把學習放在心上,造成極壞的影響,嚴重妨礙其他同學學習;在校外,假期或周六日經常約同學玩耍,整天不在家,不按時、認真完成家庭作業。一些原來學成成績不錯的同學,在這女生的「傳染」下,成績普遍下降,已經有幾位家長向老師投訴,認為是該女生帶壞了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師對女生及其家長好好溝通,正視「問題女孩」,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讓其及時端正學習態度、糾正錯誤行為。
面對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各種表現和行為,特別是揚言離家出走、自殺的時候。老師和家長都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一味責怪孩子,應該多些耐心與孩子溝通、交流,認真聽取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對他們存在錯誤的思想和行為,曉之以理、動之於情,加以正確引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