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就是徵服、奴役、掠奪、殺戮過程。----馬克思《資本論》
醫美行業與傳統醫療行業相比較,不是為了治病救人,也不是為了提高國民顏值,更不是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目的其實只有一個,賺錢。作為民營醫療機構通俗講也就是私營企業,賺錢就是第一要務,老闆要賺錢,員工要賺錢,醫生要賺錢。於是醫美機構就成了怡紅院的頭牌,一顰一笑都要付錢,有時不但要錢還要命。而作為醫美機構生財的唯一途徑就是整形醫生的雙手了。
醫生是個神聖的字眼,相伴相生的只有責任與尊敬等榮譽感很強的誇讚,在醫美行業裡有這樣兩種整形醫生,一種就是醫生當老闆的,另外一種是醫生當員工的。第一種醫生可以對患者有選擇,可以對患者說不。當對患者的精神狀態或者期望值過高的話,可以不為賺錢而不做這個手術,因為自己就是老闆。第二種醫生則只是賺錢的工具而已,整天泡在手術室裡,一臺手術接著一臺手術。沒有自主選擇權,也沒有決定權。因為機構老闆要投入產出比。
這樣兩種醫生我相信大部分朋友們是分辨不出來到底誰是老闆誰是員工的,近幾年又出現了第三種醫生,被投資的整形醫生。投資機構或者是投資人出錢是為了什麼呢?因為欣賞?因為尊重?還是因為愛情?統統都不是,是賺錢。整形醫生之所以被投資只能是因為醫美行業的投入產出比十分可觀,可觀的投入非常可觀的回報而已。
這三種整形醫生是醫美行業的畫像,作為重資產投入的醫美機構,從選址租房到開業手術都是不菲的開銷,如果不是回報可觀的話是不會有這麼多人擠破腦袋到醫美行業淘金的。縱觀醫美行業發展,從一開始就是帶血的手術刀,來變美的。非常形象也非常直觀,右手執刀帶著患者的鮮血,左手探囊掏著患者的腰包。如果醫美機構告訴你是為了賺錢你肯定不會去的,所以用一些博士碩士為了美為了夢想等等來做包裝,其實就跟蓋中蓋和新蓋中蓋是一樣一樣的。
錢還是要賺的,你還是要騙的。整形就是坑,跳進去就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