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的思想創新及其當代啟示

2021-02-13 浙江省儒學學會

文章原載於《浙江日報》2018年2月5日第11版

 

                               批判精神

「天下為主,君為客」

  浙江學人歷來富有批判精神。許多浙江思想家,如東漢的王充,宋代的陳亮、葉適,明代的王陽明、劉宗周都繼承發揚了這種精神,從而形成了浙江文明史上一個優秀的傳統——浙學傳統。黃宗羲即是浙學傳統的典型代表。

  黃宗羲的批判精神集中體現在其探討「治亂之故」「條具為治大法」的《明夷留書》與《明夷待訪錄》中。他在浙東抗清鬥爭徹底失敗之後,痛定思痛,縱觀歷代治亂興亡的歷史,在順治十年(1653)寫下了《留書》一卷八篇。序言寫道:「古之君子著書,不惟其言之,惟其行之也。僕生塵冥之中,治亂之故,觀之也熟;農瑣餘隙,條其大者,為書八篇……吾之言非一人之私言也,後之人苟有因吾言而行之者,又何異乎吾之自行其言乎?是故其書不可不留也。」就是說,他要總結歷史上的「治亂之故」,著書立說以待後人。《留書》主要反映了黃宗羲對明朝腐朽政治的批判和對清朝新政權的仇視,其思想水平還受限於反清民族主義立場。

  十年之後,黃宗羲在《留書》八篇基礎上擴寫《明夷待訪錄》二卷。他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秦漢以來統治中國的君主專制,並提出對未來理想社會的頂層政治設計。《明夷待訪錄·原君》篇說:「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這段話將君主專制的弊端揭露無遺,而其「天下為主,君為客」的命題,則揭示了黃宗羲民本思想的民主性。此外,黃宗羲還批判了君主專制制度下的法律制度、財稅制度、軍兵制度、科舉制度、宦官制度及胥吏制度,體現了批判精神的廣度。

                               力行哲學


「良知的實踐」

  在全面批判君主專制的基礎上,黃宗羲提出了社會改革藍圖,其思想創新的亮點在於民主啟蒙性質的新民本政治思想和為社會變革提供理論依據的力行哲學。

  黃宗羲的思想創新主要由五部分構成。其政治思想,包括「封建」論、「君為民害」論和「民主君客」論。其「君為民害」論一如上述,而更重要的是他破天荒地提出了「民主君客」論,其中包括三層含意: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非君王私有;二是天下大事應由人民主宰,不應由君王一人獨斷;三是君民平等,君的權力來自民,君由民推選出來為天下興利除害,因此必須盡心盡力為民服務。顯然,黃宗羲的民本思想,已經包含主權在民、君須為民服務的民主思想。

  法治思想。黃宗羲提出了「藏天下於天下」「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思想命題。他認為,所謂「天下之法」,是為天下人民謀利防亂的法;而「一家之法」,則是專為帝王一家謀私利的法。「三代之法,藏天下於天下者也……貴不在朝廷也,賤不在草莽也……後世之法,藏天下於筐篋者也。利不欲其遺於下,福必欲其斂於上」。所謂「藏天下於天下」,除包含天下為公的傳統意義,還引申出公法與私法、治法與治人的論述。「貴不在朝廷,賤不在草莽」,已包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張和天下應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萌芽。黃宗羲認為,天下之事紛繁複雜,非一人所能治理,必須由眾多臣工共同治理。而君臣關係並非父子而是平等關係。人們出來做官,是「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天下大事「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經濟思想。黃宗羲在經濟思想與經濟政策上,一是提出了「工商皆本」;二是主張改革稅制,要求按「三十稅一」的原則「復位天下之賦」;三是主張「廢金銀」而「通錢鈔」的金融改革。

  中國古代社會以農立國。上古時商業並不發達,沒有農商之爭。到春秋戰國時期,商貿日益發展,本末問題遂出現。秦漢以後的統治者與思想家大都主張農本商末、重農抑商。但黃宗羲則借「古先聖王」之口對本末問題作了新詮釋。他說:「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兇一循於禮;治之以末,倡優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為佛而貨者,有為巫而貨者,有為倡優而貨者,有為奇技淫巧而貨者,皆不切於民用,一概痛絕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聖王崇本息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聖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願出於途者,蓋皆本也。」也就是說,聖人所謂「崇本息末」,是崇尚禮治,而禁絕巫蠱、佛事、倡優、奇技淫巧之類不切民用的末業,非貶抑工商之類有利民生的本業。「工商皆本」主張是對千百年來「重農抑商」政策的歷史性批判,反映了發展商品經濟的強烈要求。

  關於賦稅制度,先秦有初稅畝、什一稅,兩漢實行過十五稅一、三十稅一和什一稅制,魏晉實行戶調製,唐代實行租庸調製,宋代改行兩稅制,明代又有一條鞭法。改來改去,救得一時之弊,救不了根本之弊,反而不斷增加農民負擔。黃宗羲主張復位古代稅率,按照三十稅一標準收稅,是有利於減輕廣大農民「暴稅」之苦的積極主張。他還提出了「廢金銀」而「通錢鈔」的幣制改革設想,確保貨幣的流通與市場的活力,以維護國家的「久遠之利」。

  教育思想。黃宗羲主張人民議政權和監督權,並把這兩項權利歸之於學校。在他看來,學校既是培養知識分子的基地,也是評議朝政、實施輿論監督的場所。在君主專制社會中,不僅是普通民眾,一般士子也沒有評論政治得失的權利,更沒有監督君權和政府行政權的權利,「天下之是非一出於朝廷(君主)」。黃宗羲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主張「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公其非是於學校」。這裡的「治天下之具」,是指治理國家的根本大綱、基本制度與發展戰略。使之「出於學校」,學校具有議會的性質。而「公其非是於學校」,又具備了輿論監督的功能。這是對君主專制的否定,是對人民議政權和監督權的肯定。

  哲學思想。黃宗羲後半生長期從事學術史思想史的整理,沉浸在深刻的哲學思考之中。他需要對歷史上的治亂興亡,特別是明清之際「天崩地解」的社會大變動作出哲學的回答,對憧憬中的未來社會——「民主君客」理想國作出哲學的論證。他在哲學上的理論創新,是建立了基於「工夫」實踐的「力行」哲學,提出了「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其本體」「必以力行為工夫」「致良知即是行良知」的哲學命題,實現了從陽明心學到「力行」實學的轉型。在知行關係上,黃宗羲特別強調實踐之「行」的作用,將傳統儒家的「學、問、思、辨、行」等致知環節歸結為一個「行」,強調「聖人教人只是一個行」。又提出「致字即是行字」,將王陽明的「致良知」導向「行良知」,即「良知的實踐」。「力行」哲學模式開拓了清代實學新方向,對儒學超越宋明理學而走向近代實學作出了貢獻。

                                啟迪思維


「一本萬殊,會眾合一」

  黃宗羲的新民本思想,曾在近代民主革命運動中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啟蒙作用,後人對此給予高度評價。2006年3月28日,習近平同志在《致黃宗羲民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賀信》中指出:「黃宗羲是我國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是浙江歷史上的文化偉人。他所具有的民主啟蒙性質的民本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黃宗羲的著作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從而以史為鑑、古為今用。作為史學家,黃宗羲特別重視對「近現代史」的研究與整理。他那個時代的「近現代史」,主要是指宋、元、明三朝,特別是明朝的歷史。他的史學著作《行朝錄》《明儒學案》等是對晚明史和明代學術史的總結。他還編輯了卷帙浩繁的文獻資料書《明文海》《明史案》。他編書的目的,旨在總結「治亂之故」,要「存一代之書」,發掘「三百年人士之精神」。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明確地把「經世應務」作為治史的指導思想,吸取歷史經驗為社會變革服務。這一治學宗旨,也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

  黃宗羲「一本萬殊,會眾合一」的哲學史觀與學術史觀,可以啟迪我們的思維。「一本萬殊,會眾合一」的思維方法,既是分析的,又是綜合的,既是開放性思維,又是包容性思維。有人說,中國傳統思維方法只有宏觀的綜合而缺少微觀的分析,這是一種偏見。如果沒有分析,能夠把握萬物之殊嗎?如果沒有綜合,能會集各家之長成一家之言嗎?所以,黃宗羲的辯證思維方法是深具啟發性的,尤其對於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動文化創新、提升中華文化自信是具有積極指導作用的。

  黃宗羲思想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色是其批判求實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論勇氣,這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士志於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文精神和歷史使命感,也激勵著我們今天堅持改革的決心和理論創新的勇氣。尤其是作為有社會良知的現代知識分子,更有必要學習和發揚黃宗羲的批判精神,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

(作者簡介: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浙江省儒學學會會長)

           —————————歡迎關注—————————

                            一元主導       多元和諧

                             會通古今      兼容中西

                                   識別下圖二維碼

                              關注浙江省儒學學會

相關焦點

  • 解讀黃宗羲民本思想的歷史內涵與現代價值
    黃宗羲是明清之際偉大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與教育家。近二十餘年來,對於黃宗羲思想與學術成就的研究一直為國內外學者所重視。尤其是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收到新版《黃宗羲全集》而致學者史曉風的親筆信函中,對黃宗羲思想樸素的科學性與民主性及其以「萬民之憂樂」為天下大事的民本思想作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
  • 明末清初儒家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還是顧炎武?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明清時期,黃宗羲、顧炎武等這些進步思想家觀念的改變,使宋以來儒學趨於活躍,改變了教條主義的思想局面,促使傳統文化儒家思想重新煥發生機,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表現在思想領域就是反思傳統儒家思想、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潮的湧現。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贄、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這些思想觀念從而體現了時代要求。
  • 馬克思恩格斯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分析批判及其當代啟示
    原發信息:《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京)2017年第20176期 第36-43頁  內容提要:「真正的社會主義」是19世紀40年代在德國出現的一種社會思潮,德國落後的社會經濟制度是其現實基礎,德國「哲學」是其思想外殼。
  • 王國維早期教育思想的當代啟示
    這三種講義雖為譯述性質的作品,但它拓展了王國維的學術領域,為學習和研究王國維早期學術思想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說不僅是對王國維學術資料的拯救,也是對中國近代早期教育思想的補充。 ,進一步印證了他教育思想的完整性、豐富性、實效性,對當代教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意義。
  • 南哲思享|張亮: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效應
    在當代西方,法蘭克福學派、「英國馬克思主義」以及20世紀後期的西方主流社會理論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繼承或者借鑑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將之與資本主義發展新階段的實際、具體民族國家的思想文化傳統有效結合,使之獲得生機勃勃的當代轉化,產生出豐碩而影響深遠的創新成果。對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西方效應進行深入分析,有助於我們探索建立符合果。
  • 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光明日報:列寧國家制度創新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列寧的國家理論,尤其是其晚年關於國家制度創新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 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當代轉型
    ;二是對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研究,既應從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現實需要出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要充分考察傳統生態思想文化自身的立場、觀點、思維方式;三是應注重從當代生態科學理論與方法出發,對傳統生態思想文化進行科學研究;四是應注重對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改造與升華,注重在傳統生態思想文化中植入生態科學成果,在傳統生態思想文化基礎上,創新生態生產模式及生態民俗。
  • 被譽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的黃宗羲,在文學方面提出了哪些理論
    黃宗羲在肯定宋詩方面還作過不少努力,他不僅說過「吾家詩視黃魯直」,還親自參預編選《宋詩鈔》一書。這些都說明,黃宗羲不僅對宋詩懷有個人的愛好,而且還把自己置身於當時有意提倡宋詩者的行列之中。這對後來浙江宋詩派的形成,乃至清代整個宋詩運動的產生都有一定的影響。
  • 世界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當代價值
    世界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價值主張推動著政治學理論及其實踐向更加文明的方向轉變:從不同文明衝突到人類共同價值的營造;從不同文明的相互包容和尊重到和諧文明秩序與新型國際關係的構建;從國家間權力政治和權力博弈到世界主義權利政治與合作;從道德哲學理想到現實制度實踐;從民族國家到世界主義國家;從民族國家公民到世界公民;從超國家共同體設想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世界大同理想的實現。
  • 列寧的宣傳思想工作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列寧是一位出色的宣傳家,他的宣傳思想工作理論極其豐富,在列寧的論著中有許多地方論述了宣傳思想工作,涉及宣傳的目的、方法、手段、意義及其在黨的工作中的地位作用。這些思想依然閃耀著時代價值的光芒。  列寧宣傳思想工作理論的豐富內涵  為了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將社會主義由科學變為現實,列寧所面臨的是如何實現黨的思想統一,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俄國化,如何堅定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並為之奮鬥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思想的交鋒,理論的灌輸,政治的教育,而宣傳思想工作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李端棻文化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在貴陽市林頓大酒店...
    由貴陽學院、貴陽市歷史學會聯合主辦,貴陽學院李端棻研究院承辦的「李端棻文化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在貴陽市林頓大酒店隆重舉行。期待通過研討會的召開,加深對李端棻文化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助推李端棻文化的研究,努力打造李端棻文化品牌,服務於貴州省、貴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恩格斯的法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恩格斯法哲學思想內容豐富,論述深刻,是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思想體系中有著獨特的理論價值與意義。在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闡發恩格斯的法哲學思想,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中國法治現代化,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 黃宗羲是「立憲政體之師」?
    黃宗羲較之先前的儒者更加注重用「法」將儒家價值制度化,通過將理學家所強調的「禮」(包括《禮記》、《周禮》等政制意義上而言者)納入「法」的框架中,黃宗羲擴大並且重新界定了法的內涵。這一結論無疑極具洞見,不過倘若揆諸近世新儒學政治論說脈絡,則此種重視法度並試圖對法進行重新定義的思想,雖然在黃宗羲那裡表現得最為明確,但在宋明儒那裡便已有呈現。
  • 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觀及其當代啟示
    恩格斯把啟蒙理想當成社會主義思想的前身,無疑意在表明啟蒙思想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它與社會主義學說都體現了當時的思想家對美好未來社會的憧憬,兩者不是對立的、非此即彼的思想體系。  啟蒙思想雖好,但其實踐卻不如人意。恩格斯沒有批判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的偉大思想,他批判的是這種偉大思想沒能夠真正地改變現實,美好的理想只是作為理想而存在卻沒有真正變成現實。啟蒙理性的王國最終只是成為屬於資產階級一個階級、少數人的民主共和國,永恆正義只體現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平等,人權則僅僅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
  • 列寧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及其啟示
    三、列寧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啟示列寧關於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革命的特殊環境下,列寧指導無產階級政黨堅持與資本主義思想作鬥爭,使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理論和實踐都發展起來,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為俄國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起了重大的指導作用,同時也為落後國家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世界和俄國無產階級運動提供了正確的理論和方法論指導。從當今來看,對我們在新時代搞好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對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啟示
    在思想上,毛澤東思想也是在反覆探索學習和不停的革命實踐過程中逐步趨於清晰和完善的,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吸收和運用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直至看清國情走出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 二、當代青年歷史使命、優勢與問題 (一)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
  •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 2017年03月11日 10:12 來源:《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作者:鄒廣文 字號 內容摘要: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作者:
  • 「中體西用」思想及其歷史啟示
    【摘要】洋務派在面對西方文化衝擊時,在比較中西文化異同的過程中,作出了「體用」的價值判斷,提出了「中體西用」思想。「中體西用」是調和中西文化的一種理性文化抉擇,是動態發展的文化觀,是洋務運動的理論框架,理應是整個運動的指導思想。重新解讀「中體西用」思想,對當今社會改革和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歷史借鑑意義。
  • 黃宗羲比王陽明還更重要
    黃宗羲比王陽明還更重要——《明夷待訪錄》讀書筆記之四原臣篇解讀黃宗羲比王陽明還更重要——《明夷待訪錄》讀書筆記之四原臣篇解讀    在黃宗羲看來,如果君主不能明白為君的職分,那麼,不僅生靈塗炭,禍害天下,就連自己也決沒有好下場
  • 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以《國家與革命》為考察文本
    編者按: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圍繞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現實可能性及實踐進路等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和闡述,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無產階級專政思想,這對廓清當時黨內的思想迷霧、進而推動「十月革命」成功爆發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任憑物換星移,重溫這一著作中的光輝思想,對當前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依然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