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革命前時期」德意志的政治危機,資產階級自由民主運動

2020-12-22 顧繡聊小說

德國通史:資產階級自由民主運動

歡迎來到百家號顧繡聊歷史,今天顧繡和大家聊聊「三月革命前時期」德意志的政治危機。在1830年七月革命後,德意志進入了所謂的「三月革命前時期」。

此後,儘管梅特涅主導下的邦聯議會通過多項決議,對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運動進行打壓,竭力維護其以穩定和秩序為目標的復闢政策,但隨著德意志地區工業化和關稅一體化的進展,民眾的民族意識和自由主義傾向越來越強烈,相關強制性鎮壓政策已經無法完全壓制自由和進步的聲音。德意志進入了革命前的政治和社會危機之中這種危機表現為保守勢力和進步因素之間的不兼容性日益突出。

一方面,在單個邦國中,諸侯和貴族為了維護他們既有的權力而鬥爭,試圖繼續阻止憲法國家和完整的人民主權的實施;在整個德意志,邦國多元主義以及各邦在思想意識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等繼續阻礙著統一的民族國家問題的解決,德意志民族還僅停留於文化民族的層面。另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發展和工業化,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增強,對自由、民主和民族國家的訴求更加強烈;工人階級作為新生政治力量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正是在這種新舊交替的轉變和衝突之中,整個德意志陷入了深深的分裂。有人在論及當時的德意志社會時指出「分裂是我們這一時代的疾患,從信仰、創作、哲學直至道德領域,我們都處於分裂之中。古代和中世紀那種一統的世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這種分裂和危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一場疾風暴雨式的革命或運動就不可避免了。

資產階級自由民主運動:19世紀三十年代以後,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日益發展壯大,成為德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一支決定性力量。他們在技術進步、生活方式、個人成就以及政治的參與度方面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矚目的焦點。如果說在18世紀時德國資產階級還把國家當成實現社會交流和成就自己生活價值的有效工具,那麼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人權和公民權已經成為德國資產階級自由派和民主派追求的目標。他們不顧各邦封建統治者的打壓,明確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形成了一系列的資產階級自由民主運動。

首先,在梅特涅嚴厲的鎮壓政策下被迫流亡國外的許多德國進步人士繼續從事反對當局的鬥爭,著名詩人海因裡希·海涅(1797—1856)就是其中的一位。海涅797年出生於杜塞道夫,在那裡以自由作家的身份對德國的落後政治和社會現狀進行抨擊。同一時期定居於巴黎的德國政治流亡人士還有文學和戲劇評論家路德維希·伯爾納(1786-1837)等人。1832年,一些德國移民和手工工匠在巴黎成立了「德意志人民聯合會」。1834年,一些德國政治流亡者和手工業者又在瑞士成立了「新德意志蘭」,成員達250人。

同年,在雅科布·費內代(1805-1871)的領導下,定居於巴黎的德意志流亡者在「德意志人民聯合會」的基礎上成立了由手工業者、工人、知識分子和政論家組成的秘密組織「流亡者同盟」雜誌,開展反對德國各邦統治者的各種革命活動。在德國國內,下層的抗議和動亂時有發生。在黑森,鼓吹社會革命的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1813—1837)和布茨巴赫,並在吉森、達姆施塔特和布茨巴赫等地建立了相關組織。他們於1834年7月開始散發《黑森信使》傳單,提出了「對茅屋和平!對宮殿戰爭!」「整個德意志民族必須獲得自由」等口號,號召人們起來反抗壓迫。他們因此而成了1848年革命的開路先鋒。

1835年,由於受到官方通緝,畢希納逃往國外。「哥廷根七君子」事件是德國學界一次影響巨大的事件。1837年6月20日,兼任漢諾瓦國王的英王威廉四世去世,漢諾瓦和英國之間結束了長達123年的兩國共侍一主的個人聯合統治。威廉四世胞弟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1771-18511837年一1851年在位)繼位漢諾瓦國王。這位新國王上任後即於7月5日悍然宣布,1833年頒布的國家基本法沒有得到其認可,並於11月1日決定中止該憲法。這一舉動遭到資產階級自由派的抵制。

歷史學家達爾曼,法學家威廉.愛德華·阿爾布萊希特(1800—1876)、神學家兼東方學家格奧爾格·海因裡希·奧古斯特·埃瓦爾德(1803—1875)、歷史學家格奧爾格·高特弗雷德·格維努斯(1805—187)、日耳曼語文學家雅科布·格林(1786-1859)兄弟、物理學家威廉·韋伯(1804-1891)等哥廷根大學的七位著名學者起而反對這種倒退行為,於11月18日遞交了書面抗議,捍衛憲法。剛剛登位的新國王為了「保全」面子,決定採取強硬手段鎮壓異議力量。哥廷根大學法庭於12月4日對七位教授進行審訊並於14日解除了他們的職位。其中達爾曼格維努斯和雅科布·格林因為在漢諾瓦王國之外散發傳單而必須三日內離開哥廷根並被驅逐出境。

1840年,普王弗裡德裡希·威廉四世收留了他們。「哥廷根七君子」事件在德國引起廣泛反響。各地民眾紛紛起而抗議漢諾瓦國王廢止憲法的倒行逆施舉動。「哥廷根七君子」事件對於德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大大提升了大學教授作為爭取「自由」的鬥士的形象,擴大了以大學為代表的文化教育界的政治影響力,為1848年革命中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礎。「哥廷根七君子」事件另外一個直接後果是,它對哥廷根大學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曾經聲名顯赫的哥廷根大學在學術界的聲譽一落千丈,辦學狀況一時難以為繼。

著名教授都不願應聘該校,學生則紛紛轉入其他大學學習。到1847/48年冬季學期時,該校註冊學生下降到多人,跌入歷史的低點。除了溫和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運動和下層民眾騷動外,「三月革命前時期」的德意志還開始出現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其主要代表人物大多是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的信徒,他們被稱為青年黑格爾派,其中包括大衛·弗裡德裡希·施特勞斯(1808—1874)、路德維希·費爾巴哈(1802—1880)和卡爾·馬克思(1818—1883)等人。他們批評時政,致力於德國社會和政治領域的自由和平等,要求制定民主憲法和獲得選舉權等。

19世紀三十年代後半期,青年黑格爾派成了反抗普魯士政府鎮壓政策的主要激進力量之一。青年黑格爾派最重要的思想喉舌是阿諾爾德·魯格於1838創辦的《哈勒德意志科學與藝術年鑑》1841年,為了躲避普魯士政府的新聞檢查,這一刊物轉至德勒斯登,改名為《德意志年鑑》出版。1843年,德意志邦聯議會決定,在德意志全境查禁該刊物。

1844年,馬克思和阿諾爾德·魯格以德法年鑑》之名在巴黎繼續出版該刊物作為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運動的開端,「青年黑格爾派結束了被稱為黑格爾和歌德時代的時期」1840年到1843年是青年黑格爾派的活動高峰期。此後,這一派別由於理論和政治上的分歧而解體,1845年以後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好了,今天的歷史故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觀看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奧地利帝國的革命運動,維也納的三月革命和五月起義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故事是維也納的三月革命和五月起義。19世紀前半期,奧地利帝國仍非常落後。帝國宰相梅特涅依靠大地主、金融資本家、軍閥官僚集團,實行專制主義的極權統治。農村中的封建關係繼續保存。農民除承擔封建義務而外,還向國家和教會交納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大多數農民過著赤貧的生活。
  • 八下歷史與社會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
    這場運動採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並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性質是一次嶄新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2.經濟原因: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3.政治原因: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實行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二、啟蒙運動的概況1、頂峰時間和國家:18世紀後半期,在法國達到頂峰。   2、核心思潮:理性主義。3、性質:歐洲歷史上又一次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 1525年德國農民戰爭與近代政治革命
    在革命爆發的大概十年前,米開朗基羅終於畫完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革命爆發的大概二十年後,哥白尼將要寫出改變人類宇宙圖景的《天體運行論》;文藝復興此時正處於鼎盛時期,科學革命的步伐也越來越近。對於農民革命的策源地,也就是德意志地區而言,這次革命的失敗給德意志帶來了350年的分裂局面:在德意志地區,各種教派衝突,各種不同的政治制度長期共存,使得德意志地區長期分裂,並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轉向內在自由的觀念。
  • 全局觀點之戰爭系列——資產階級革命(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目錄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2 革命背景及原因:專制統治抑制資本主義發展3 革命導火索:蘇格蘭人民起義4 革命過程:從議會鬥爭到光榮革命5 革命結果:君主立憲整體確立,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 古今歷史:什麼原因,使歐洲國家逐漸進入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然而現實主義作為一種遍及歐洲的文藝思潮和文藝運動,其發源地卻在。巴爾扎克去世不久,1850年9月21日他的崇拜者、小說家兼批評爾·弗勒裡·於松,用筆名尚弗勒裡在法國《秩序報》上發表了一篇評去國畫家庫爾貝的文章《藝術中的現實主義。1855年,巴黎舉行世界博會,庫爾貝的兩幅畫因遭到主辦者的貶抑而未能入選。在這種情況下,庫貝便在官方博覽會的旁邊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 西方「自由民主」否決性政體有何弊端?運行所需必要條件是什麼
    在概念和理論建構過程中,他們掩蓋了自由民主發展的歷史,把自由民主運行背後的社會結構性條件和民主內含的平等價值和與社會主義運動的相關性去除掉,將其描述為一種以資本主義為經濟基礎,以多黨競爭性選舉為政治制度的民主政體模式,並且宣稱自由民主是唯一的民主模式,一切否定資本主義和多黨競爭性選舉的政治制度都不能被稱為民主制度。
  •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嗎?
    出了個《資政新編》就是資產階級綱領啦?  所謂一個政黨是什麼階級的政黨,不應該看他在實現怎樣的經濟政策,而要看他的政治。蔣介石檢閱黃埔軍校學員  國民黨建黨之初主要在武力依靠的是會黨,就是幫會,後來依靠軍閥,到黃埔軍校後才真正擁有自己的武裝。幫會、軍閥是沒有理想的,所以才有民國初年的亂象。
  • 英國文化的發展,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彌爾頓和英國革命
    歷史看客:相思和你看歷史霍布斯和洛克在17世紀英國革命的過程中,不但形成了新的經濟政治制度,也形成了新的思想體系。培根的唯物主義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培根以後第一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是託馬斯·霍布斯(1588—1679)。
  • 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君主制,是什麼造成英國資產階級尋求革命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為英國帶來了先進的社會和政治制度以便能夠更好的服務於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增強英國的國力。在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時期,英國君主試圖以犧牲已經被削弱的貴族為代價,將自己置於新生產力的主導地位、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時試圖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設置障礙。君主制是整個壓迫性國家控制體系的核心,這就意味著資產階級與君主之間存在著一場避無可避的鬥爭。
  • 【中考研究】 「資產階級」與「資本主義制度」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利用廣大勞動人民的力量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落後的封建制度,並利用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而是當時先進生產方式的代表,經過產業革命,資產階級迅速發展。
  • 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是1848年德國革命的又一重要舞臺
    德國通史: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歡迎來到百家號欣彤談歷史,今天欣彤和大家談談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也稱全德國民議會是1848年德國革命的又一重要舞臺,也是德國資產階級實踐自由民主和民族統一雙重理想的初次嘗試。就當時的形勢而言,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承擔著兩大歷史任務:制定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和建立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
  • 高考攻略:歐洲近代三大思想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4)首先爆發於德意志的原因:德意志政治分裂,沒有強大的中央政府,受到教廷的壓榨更重,所以首先爆發宗教改革。(5)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人文主義盛行。⑤性質相同:都是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鬥爭。⑥主張有一些相同之處:如反對等級觀念,追求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理性等。不同之處:①存在的時間不同:文藝復興14-17世紀,宗教改革16世紀,啟蒙運動17-18世紀②經濟和階級基礎不同:三大運動發展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不斷增強。
  •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3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常考點匯總
    由資產階級領導,故又稱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 )民主革命領導者是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革命的對象是封建君主專制或是封建政權。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其壓制資產階級自由貿易的舊的生產關係。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產關係。
  • 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成立,領導的武裝起義,暴雨之前的寧靜
    但是整個說來,這種發展還是極其有限的,中國民族經濟對於國民經濟不能有其根本性質的影響,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形成了一股對政治有著微弱影響的力量,小資本家們渴求他們能擺脫經濟上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座大山的壓迫,進而使得我國的民主資本主義有所發展。政治上,他們渴望結束現今中國這種民不聊生,格局不安的局面。
  • 你要懂的世界史:法國、德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革命前的法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在歐洲大陸上排第一,雖然法國工商業在歐洲首屈一指,但它的農村資本主義很薄弱,不像英國和美國。熱月黨人還是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跟斐揚派一樣,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就應該是大資產階級領導,因為它經濟實力最雄厚,政治上最成熟。
  • ...摩爾永世長存」——回顧馬克思的革命生涯及其論著的編譯傳播歷程
    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時,西方國家政要和資產階級學者鼓吹人類的歷史已終結於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但是,2007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讓他們發現,馬克思所描述的資產階級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經濟危機的夢魘依然揮之不去。200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顧馬克思的偉大一生,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編譯事業的歷史和現狀,就是為了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為了宣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
  • 高中歷史篇146:歷史高考攻略--歐洲近代三大思想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4)首先爆發於德意志的原因:德意志政治分裂,沒有強大的中央政府,受到教廷的壓榨更重,所以首先爆發宗教改革。(5)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人文主義盛行。⑤性質相同:都是思想文化領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鬥爭。⑥主張有一些相同之處:如反對等級觀念,追求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理性等。不同之處:①存在的時間不同:文藝復興14-17世紀,宗教改革16世紀,啟蒙運動17-18世紀②經濟和階級基礎不同:三大運動發展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不斷增強。
  • 俾斯麥的領導秘訣:德意志帝國和競爭性威權主義
    威廉二世治下的德國是一個格外令人矚目的參照物,因為它擁有許多與這類政權相似的特徵。比如,它也經歷了後發崛起和社會轉型;它的政治格局也曾頗具競爭性,但也不是完全意義的民主;還有一個共同點,當今一些正在崛起國家的內部政治危機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世界,當時德國也存在足夠撼動世界的國內政治危機。
  • 魏瑪共和國:一場失敗的政治實驗
    不僅有古典自由權而且有大量經濟社會權利,因此從基本權利目錄這個板塊看,魏瑪憲法也可看作延續了1848年法蘭克福制憲會議象徵的自由民主傳統。這同時也表明,雖然德國資產階級嘗試以自由立憲方式統一德意志的那次努力失敗了,但1919年聚集在魏瑪國民議會的不少制憲代表想從法蘭克福制憲這個代表性事件那裡為魏瑪制憲尋求更多的歷史正當性。
  • 低地上的新希望,誕生於殘暴統治下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
    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由於良好的地理環境,早在公元13、14世紀時期,尼德蘭的農牧業和工商業就已經相當發達。《死亡的勝利》影射當時的殘暴統治這種艱難的生存環境讓資產階級內部產生了進行革命的想法,在公元1566年8月,尼德蘭人民終於在弗蘭德爾市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起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