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娃老咳嗽,兒科醫生磨破嘴皮:帶孩子做好3件事,父母別大意

2020-12-23 騰訊網

這段時間可把家裡的小寶寶給憋壞了,天氣太冷,孩子光想出去玩,每天都不好好吃飯,這不感冒就找上門了。家裡的小寶寶開始感冒咳嗽,每天都咳嗽個不停,讓一家人跟著著急。

閨蜜家的孩子晨晨和我家寶寶情況一樣,最近也咳嗽的厲害,可把閨蜜給嚇壞了,每天忙裡忙外給孩子做好吃的調理身體,咳嗽就是不見好轉。吃藥見效也不快,孩子受罪還耽誤了發育。

其實給孩子補身體不能盲目,閨蜜做的有些食物是會加重咳嗽的,而且孩子咳嗽有兩個誤區,家長要知道。

其實孩子咳嗽,家長都有很大的誤區:

1.兒童咳嗽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數是由感冒引起的。孩子這種咳嗽,媽媽們別急著讓孩子吃藥,這樣會傷孩子的脾肺,孩子的咳嗽會變成反覆咳嗽。

感冒後會有一個咳嗽周期,大約一周。在這段時間裡,父母不應該「滿足孩子的需要」,也不應該吃太甜、太鹹或太辣的東西。

2.孩子咳嗽了別太急躁,亂吃藥不可取

很多媽媽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的重視,孩子一有咳的情況就坐不住了,開始吃藥。但孩子最好還是不要著急吃太多的藥,可以用食療的方法來給孩子調理身體。

天冷咳嗽頻發,兒科醫生磨破嘴皮:3件事帶孩子做好,父母別大意!

第一:孩子咳嗽之後,呆的環境

孩子們總是咳嗽,但這個時候還沒有開學。待在家裡時,母親應經常打開窗戶,給孩子通風,保持新鮮空氣流通。並且適當的鍛鍊,對孩子的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咳嗽很快就會好起來。特別是對於感冒後的咳嗽,家長一定要注意。

第二:孩子多喝溫水,用食療緩解咳嗽

當孩子咳嗽時,給孩子喝點陳梗末,可以幫助他恢復脾和肺。他的痰少了,咳嗽就等於好了一半。孩子咳嗽的時候,除了調理脾肺,陳梗末還能夠幫助孩子提高運溼能力,幫助孩子止咳化痰,味微甜,孩子喜歡。

第三:多給孩子拍背排痰

讓孩子躺下,把一個小毯子放在大腿下面,並試圖使孩子的上半身低於下半身,父母輕拍孩子的背部,從底部到頂部,並開始排痰,每天三次,每次5分鐘。

相關焦點

  • 秋咳爆發,兒科醫生磨破嘴皮:做好這3件事,學會1種,咳嗽好一半
    ,後來隨著孩子的咳嗽一直沒好,婆婆就開始催著趕緊給孩子吃藥。相信家裡總有這樣的老人,雖然沒有惡意,但是會讓很多寶媽紛紛個孩子吃藥。其實孩子咳嗽,家長都有很大的誤區:1.引起孩子咳嗽的額原因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感冒引起的。
  • 兒科醫生:三伏天再熱,也別對寶寶做這3件事,以免好心辦壞事
    導讀:兒科醫生:三伏天再熱,也別對寶寶做這3件事,以免好心辦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兒科醫生:三伏天再熱,也別對寶寶做這3件事,以免好心辦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科主任警告:孩子冬天打完疫苗,不要做的3件事,可別大意
    打疫苗後寶寶短時間內免疫力會下降,可能會發燒生病等,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兒科主任警告:孩子冬天打完疫苗,不要做的3件事,可別大意!所以孩子注射疫苗後要注意多休息,儘量不要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要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儘量讓身體得到充足的休息,有利於疫苗發揮作用。
  • 孩子積食怎麼辦?兒科醫生提醒:養脾健胃,做好3件事
    最近幾天,孩子變得不愛吃飯,稍微餵得多一點就嘔吐,把家裡人給急壞了,後來去醫院檢查,原來孩子是出現了積食。醫生讓孩子張開嘴巴,就能聞到了有明顯的酸臭味,舌苔厚膩發黃,這都是長期積食才會出現的情況,飲食不當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家長放任不管,孩子積食日久,會損傷脾胃功能,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 2歲男童成面癱,兒科醫生:夏季帶娃,別做3件事,實在坑孩子
    最近,天氣實在炎熱,很多地區都達到了40度的高溫,一出門就像在熱鍋上「炙烤」,於是空調、冰墊、西瓜等各路解暑神器「齊上陣」,但是,夏季也是寶寶生病的「高峰期」,家長帶娃稍不留心,就會給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造成損傷。
  • 今年生病的孩子大幅度減少,兒科專家:這3件事真能讓孩子少生病
    事實呢確實如此,很多在醫院兒科部工作的醫生都有這樣的感覺。今年很多媽媽已經讓孩子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回到家、吃飯前、玩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而且給孩子科普了正確的洗手方式,每次洗手時間不低於20秒,加上抑菌洗手液等消毒產品的普及,預防這件事做得更到位了。
  • 孩子長不高怎麼辦?兒科醫生:做好3件事,孩子身高竄一竄
    每個家長最喜歡孩子長得高高大大的,因為外他們的意識裡孩子長得高就是孩子身體健康,自己給予孩子的照顧很完善,尤其是對於處在青春期長個子的孩子而言,身高往往是家長們洽談的一個重要話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開始回家拜年,出門問候,看到別家孩子的身高總會交流起來。其實對於身高問題,醫生們早已給出了科學的解釋。
  • 這「3件事」別讓孩子過早接觸,容易影響專注力,家長別大意了
    在中國式教育裡,父母們認為很多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越早接觸越好,只有當孩子越早接觸和了解一些事物,孩子才能領先於同齡人。但是有些事情越早接觸卻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每位家長都期待能培養出孩子的超強注意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卻往往忽視了這3件事,如果孩子過早接觸這3件事,那麼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樣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們千萬別大意了。
  • 兒科醫生:想要寶寶出生後沒黃疸,孕媽孕期做好「3件事」,對大人...
    兒科醫生:想要寶寶出生後沒黃疸,孕媽孕期做好「3件事」,對大人孩子都好! 所以,若是孕媽在孕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作息規律,那麼對大人和孩子都是很好的。 3、保持好心情 雖然說,由於體內激素的變化,導致孕媽很容易出現情緒上的變化。
  • 孩子脾胃不好,兒科醫生不建議做3件事,多數父母都不知
    媽媽們都知道孩子的身體機能沒有發育好,就很容易出現挑食、腹脹等異常情況。如果寶寶每天都很煩躁甚至不停的哭鬧,容易讓寶寶的父母都覺得不舒服,但是其實這都是孩子在給我們傳遞一個信號:「是時候保護我的脾胃了。」
  • 兒科醫生:氣溫不斷上升,3件事別對寶寶做了,否則就是在坑娃
    佳佳帶著寶寶去醫院的時候,醫生第一次見到寶寶的親媽給孩子穿這麼多的,還長了一身的溼疹,都感到有些無語。醫生給開了一些外擦的藥,並叮囑佳佳要注意給寶寶散熱,並且做好皮膚的保溼工作。平時用溫水給寶寶洗澡,沐浴露、香皂能少用就少用;給皮膚保持滋潤,防止乾燥脫皮,避免瘙癢以及寶寶的搔抓;穿衣要有度,保持透風清爽是比較合適的。考慮到寶寶的體質偏弱,醫生讓佳佳回去多給寶寶補充水份和果蔬維生素,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以避免再次生病。
  • 孩子幾歲起,應該和父母分床睡?兒科醫生:儘量別超過這個年齡
    現在小孩的依賴性很強,缺乏獨立性,哪怕上小學了,還不願意和父母分床,總是愛和大人睡一起。這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中國小孩的家長又比較疼愛孩子,當孩子非要和自己睡,也不忍心拒絕。但是小孩隨著年齡的增加,也不適合在和父母在一張床上睡覺,孩子幾歲起,應該和父母分床睡?兒科醫生:儘量別超過這個年齡。
  • 不想讓孩子長成「O型腿」,這3件事最好一件都別做,家長別大意
    不想讓孩子長成「O型腿」,這3件事最好一件都別做,家長別大意很多人都說這是個看外貌的年代,雖然帶有點開玩笑的成分,但大多數時候都很適用。孩子的外貌基本不可逆轉,但讓他擁有正常的外形,這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身體的缺陷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 4歲娃嘴巴發出陣陣臭味,兒科醫生:帶娃少做3件事,家長別大意
    同事小高家的閨女4歲多,從小就喜歡往姥姥家跑,因為姥姥總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這次糯米雞,下次糖醋魚,還特別「寵溺」,想吃啥零食都給買,可以說「有求必應」,所以每個周末,孩子都吵著讓媽媽帶她去。於是小高帶孩子去了醫院檢查。這一查才知道,是因為孩子脾胃差,消化功能弱,很多食物吃了不消化,堆積在腸胃裡,時間長了沒發酵,產生了難聞的氣體。
  • 孩子積食怎麼辦?兒科醫生提醒:養護脾胃,堅持3件事
    阿偉前段時間帶娃去醫院檢查,兒科醫生告訴阿偉,孩子積食嚴重,食物滯留在腸胃裡面,沒有完全充分消化和吸收,損傷了脾胃功能,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體質下降,經常生病的原因,長期積食不消化,還會影響到營養的吸收,耽誤娃的長高個。
  • 兒科醫生:3類人別親吻孩子,後果很嚴重
    看著呆萌可愛的孩子,父母及親人都忍不住的想去摸一摸、親一親。讓很多父母沒想到的是:親孩子,本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還記得當初帶女兒做兒保時,兒保科醫生就明確提醒:一定不要嘴對嘴的親吻孩子,也不要嘴對嘴的餵食,以免孩子患上「親吻病」。
  • 「最嫩老爸」比女兒還年輕,常被認為是情侶,父女倆解釋磨破嘴皮
    但是現實生活中就是有很神奇的這一類存在,同是孩子的父母,但一些家長看起來甚至比孩子還要年輕,簡直是羨煞旁人。如今25歲的女兒雖然已經出落成大姑娘,但他依舊把女兒當作孩子,陪女兒一起出門逛街,帶女兒一起玩,可是也有自己的煩惱。因為出門的時候經常有人誤會,"最嫩老爸"比女兒還年輕,常被認為是情侶,這讓他覺得很尷尬,可能是太年輕惹得禍。
  • 醫生提醒:孩子積食難消化,家長做好3件事,孩子脾胃慢慢好
    閨蜜萱萱家的孩子今年7歲了,平時很少有時間來帶娃,一般都是孩子想吃什麼,就會給孩子買什麼,有時候直接給娃錢,讓孩子仔自己去買東西吃,可能正是這種「寵愛」把娃給害了。最近孩子經常發燒、咳嗽,精神狀態很不好,把萱萱給愁壞了。
  •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愛美的成年人在商場裡買完耳釘順道打個耳洞並不稀奇,但若是兒童,這件事就變得比較敏感了。一般商場裡使用的耳洞槍對於孩子來說有何風險?在什麼樣的年齡、採取什麼方式打耳洞對於孩子才是安全的呢?父母在付諸行動前還是先諮詢一下兒科醫生。從小戴耳釘是世界各地傳承已久的風俗之一。無論古今中外,戴耳環是愛美人士習以為常的一種裝扮,但打耳洞這件事卻並不總是令人感到愉快,尤其是給孩子打耳洞。
  • 兒科醫生告訴你,帶寶寶看病前要提前做好這8件事
    來源:微醫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大型三甲醫院的兒科和兒童專科醫院,排隊很久,但只有3~5分鐘的就診時間。因為著急卻說不清,沒用的話又說了太多,越急越亂,寶爸寶媽甚至還有可能為此而吵架。最後醫生才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其實,只要掌握了與醫生溝通的正確方法,就可以迅速解決問題。那麼如何與醫生溝通,才能提高看病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