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過,溼氣仍存!中醫送你一套祛溼方,只有4步

2020-12-20 騰訊網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但小九看了一眼天氣預報:

emmm,秋天與我無關

雖說到了立秋時節,但現在還處於三伏天的「中伏」階段。

多雨多水的天氣,天氣又熱又溼,我們經常會無精打採,肌肉酸痛,甚至皮膚會痒痒的,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了這樣的信號,這就是在提醒你,祛除溼氣應當提上日程了啦!特別是在三伏天之時,更是需要祛溼。

白居易在《竹窗》中寫道「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可以看出三伏天是多麼熱了。

三伏天是一年裡面天氣炎熱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在小暑和處暑之間。在三伏天,溼氣容易侵入體內,身體暑溼,容易傷陰耗氣,在高溫之下,還容易造成頭暈乏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因此,在三伏天祛溼氣勢在必行,祛溼氣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提高我們在炎炎夏日裡的生活品質。

第一招:拔罐祛溼氣

拔火罐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拔火罐只是拔罐的其中一種方法,拔罐還有水罐法和抽氣法。拔罐療法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對祛溼氣有良好的功效。

通過拔罐,可以疏通經絡,逐寒祛溼氣,拔毒洩熱,行氣活血,達到解除身體疲勞和扶正祛邪的目的。

第二招:艾灸祛溼氣

艾灸亦是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使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燃燒產生艾熱刺激特定的部位,達到治療的效果。

艾灸療法可以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拔毒洩熱。這對於祛除體內溼氣具有明顯的功效,還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免疫力。

第三招:泡腳祛溼氣

冬天我們常常用泡腳驅寒,但其實在夏天泡腳還能夠達到祛溼氣的功效。

這是因為我們的足部上有許多的經絡,通過泡腳可以疏通經絡,調節身體機能,就可以起到健脾、祛溼、利水和消除疲勞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天泡腳,水溫不宜超過四十度,如果可以的話,中藥泡腳的祛溼氣功效會更好。

第四招:運動養生祛溼氣

清代醫家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曰:「溼勝則陽微。」意思是溼氣太盛會導致陽氣衰微。動能生陽,汗能排溼。在夏天,可以選擇遊泳、瑜伽、慢跑、太極、八段錦等運動來養生,微微的運動可以出汗達到祛溼氣的作用,同時運動也能夠增強我們的身體免疫力。

除了體外的中醫方法可以祛溼氣,食療同樣是祛溼氣的重要手段。

中藥上有「藥食同源」的說法,由此可見,食療同樣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在祛溼氣方法上,食療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達到健脾祛溼,解除疲勞和解暑的作用。下面小九給大家推薦2款祛溼消暑的食療方:

·雙花茯蓮安神湯

材料:玫瑰花、木棉花、茯苓、白湘蓮、瘦肉。

作用:雙花茯蓮安神湯可以祛溼氣、解暑、疏肝理氣和安神養心。木棉花能夠清熱、解暑、祛溼氣,玫瑰花可以疏肝解鬱,茯苓能夠利水祛溼、健脾安神,白湘蓮可以補脾止瀉、養心安神。這味雙花茯蓮安神湯對溼熱、失眠煩躁的人來說是有助於改善自身的情況的。

·西瓜皮海蜇絲瓜湯

材料:西瓜皮,鮮海蜇,絲瓜,鮮竹葉心。

作用:西瓜皮海蜇絲瓜湯可以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潤腸祛溼氣。西瓜皮能夠除煩祛溼氣、生津止渴,鮮海蜇能夠清熱解毒和清腸,絲瓜清熱化痰、涼血解毒,鮮竹葉心則是清頭熱、治頭昏。對夏季溼熱、小便不佳、食慾不佳有良好的功效。

總的來說,現在的天氣還很炎熱溼潤,祛溼氣勢在必行,中醫上可以通過拔罐療法、艾灸療法、溫水泡腳、運動養生的方法達到祛溼的目的,若在食療上做到祛溼氣,可以煮雙花茯蓮安神湯和西瓜皮海蜇絲瓜湯等。

評論告訴小九:今日立秋,你那裡多少度呢?

參考資料:

1.童植,《三伏天你不知道的事》,新華網,2019-07-17

2.張華,《高溫多雨,暑溼盛行,中醫教你防中暑》,羊城晚報,2019-07-31

3.譚超,《暑多挾溼 3招可除》,健康報,2019-08-02

4.胡珍,《西瓜皮千萬別扔夏天煲湯是個寶——清熱解暑、除煩祛溼、生津止渴》,中國婦女報,2019-08-01

5.《三伏天適合煲什麼湯?雙花茯蓮安神湯》,廣州日報,2019-07-17

6.《三伏養生 吃絲瓜解暑防燥、熱水泡腳祛溼毒》,人民網-人民健康網,2019-07-22

相關焦點

  • 溼氣重的人如何過夏天?中醫:3個方法來助力
    夏天炎熱,而有時候溼氣又很重,形成一種暑溼的氣候。原本溼氣重的人,就可能出現四肢沉重、乏力嗜睡、昏昏沉沉的感覺,有的人還有容易出現腹脹、消化不良、溼疹、臉上雀斑增多等症狀。這些都是身體被溼氣所困造成的症狀。中醫認為:溼氣不除,後患無窮!
  • 老中醫:溼氣重惹的禍,分享2個祛溼方
    讓你小病不斷、困頓乏力的溼氣究竟是怎麼回事?溼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外溼,是生活環境引起的,想要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通風多開窗,平時被子多曬太陽,減少水分的堆積。內溼就是身體中的水液滯留,仿佛身體的各個器官發黴了。溼氣在身體中緩慢的流動著,反覆發作搗亂就會小病不斷。
  • 你需要這些「祛溼方」
    你需要這些「祛溼方」 點擊圖片看下一頁   運動祛溼:種類和強度要適度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中醫科主任陳曉蓉說,雨水季節最大的特點是溼氣太重,而為人體肌肉、四肢提供氣血津液營養來源的脾臟最怕的就是溼邪來犯。「當脾不能提供四肢肌肉需要的營養時,就會患軟組織勞損之類的病症。」
  • 帶著一身溼氣睡覺是一種什麼感覺?中醫夏季祛溼妙法!
    溼性黏濁,如油入面,夏天是最好的體內除溼機會,通過過適當運動,幫助排出寒與溼。現在很多人夏天離不開空調,愛喝冷飲,愛吃涼菜,冰鎮啤酒和各種冷藏西瓜、飲料放滿了冰箱。冬天愛吃火鍋,最愛涮肉,中醫說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溼。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
  • 祛溼名方,4味藥,把溼氣徹底祛除!還能做成食物
    中醫認為:溼氣不除,後患無窮!因此身體除溼是很關鍵的一步。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祛溼呢?  首先,來了解溼是什麼?  形象的說,溼是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  溼,有兩種,一個是自然界的溼邪(外溼),另一個是身體自己產生的溼邪(內溼)。
  • 夏天溼氣重渾身潮溼難受嗎?幾個小妙招,去除溼氣,防止溼氣入侵
    中醫認為長胖通常是因為體內能量過多,停留在體內形成脂肪堆積,這些堆積物阻礙了氣血的運行,影響脾胃運化功能,無法把溼氣排出去,所以現在很多人通過去溼氣來減肥。(二)關節疼痛中醫認為,溼為寒邪,容易阻滯關節,出現關節疼痛,因此當你感覺到關節又酸又疼時,不僅考慮骨科問題,可能是溼氣在作祟。
  • 為什麼中醫總愛說病人溼氣重?如何去除體內溼氣?
    先看完再說吧中醫將大便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睏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態稱為溼氣重。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是健康的剋星,很多疾病的誘因和幫兇。溼氣的典型特徵就是黏濁,所以大便糖稀,難以衝掉正是溼氣重最顯著的特徵。
  • 中醫教你3招判斷是否溼氣重
    「加長版」伏天開啟,高溫和溼氣雙重夾擊,連呼吸之間都帶著溼答答的黏意。高溼度環境不僅會使空氣含氧量低,讓人胸悶氣短、喘不上氣,溼氣還會悄悄鑽入身體,引起種種不適。傳統醫學認為:「千寒易除,一溼難去。」除了環境中的「溼」,生活中一些壞習慣也會招來溼氣。中醫專家,為你一鍵「除溼」。
  • 溼氣過重中醫提醒:身體這7個部分 最害怕溼氣
    中醫認為,溼氣被稱為"萬惡之源",溼氣侵入人體,會在不同部位造成諸多損傷。溼氣無處不在,提醒大家:身體的這7個部分最害怕溼氣1、頭《黃帝內經》中有言"因於溼,首如裹"。當溼邪開始侵入身體時,會顯得頭暈和沉重,就像裹在一塊布裡。此時,你會感覺身體很重,四肢很沉,全身都不自在。
  • 悶熱宅在家,小心溼氣上身!中醫推四神湯輕鬆排溼氣
    又溼又悶的夏季,加上疫情關係,出門透氣踏青、運動難免有所顧慮,你是否老是覺得頭昏,身體也好像重重的,連食慾消化都受到影響?中醫提醒,天氣潮溼可能導致脾氣受損、影響消化功能;溼氣在體內累積,各種『溼』的症狀也會出現。
  • 溼氣引百病,溼氣分為4個等級,看看你的溼氣達到了幾級?
    溼氣引百病——夏天,會常聽見有人把溼氣掛在嘴上,那麼,溼氣是何方神聖,居然這麼囂張?溼氣在中醫裡被稱為溼邪,對人傷害很大,又特別難以祛除。大家口中的「溼氣重」,是說溼邪致病,由此也有「溼氣引百病」之說。夏季,是溼氣最為囂張的季節。溼氣為之長夏的主氣,陽熱下降,大地重蒸,水氣上騰潮溼充斥,溼氣最盛。溼氣分為4個等級,看看你的溼氣達到了幾級?
  • 夏天洗澡,儘量避開這4個時間段!若不當回事,當心溼氣不請自來
    傳統中醫上認為,夏季脾臟主運化,溼容易困在脾臟,堆積在體內,再加上暑熱天氣,毛孔打開,正是調理脾臟除溼的好時節。夏天洗澡,繞開這三個時間段1、起床後不要立馬洗澡很多朋友習慣會在起床後。在冬天的時候早上洗澡會暖和很多,而夏天的時候衝一個澡會讓身體的油脂清理乾淨,整個人都會覺得非常清爽。但是在早上剛甦醒的時候,我們人的身體各項機能也是剛甦醒的狀態,如果我們立馬洗澡打開毛孔,就很容易導致溼氣加重,尤其是夏天的時候。
  • 鼻炎:溼氣的「死對頭」找到了,夏天常吃4種食物,或助你排出體內溼氣
    一改之前4個月正財運受擋。就算是不想談戀愛。溼氣的「死對頭」找到了,夏天常吃4種食物,或助你排出體內溼氣!紅豆。並爭取在xx月xx日前刊登。好友持續看視頻賺金幣。。因好運影響。而是懂得捨得。。養好子宮!延緩衰老月經是女性的「好朋友」。生肖蛇女被戀人氣到了。若能把力量用在事業財富上。合計到最後。也成為其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並由原單位一次發給相當本人2個月原工資額的安家補助費;回農村安置的。
  • 中醫教你去除體內溼氣!最全溼氣科普文,你可能真的不是溼氣重
    效哥只想說,曾經,我遇到過無數的患者或者朋友,大部分都問效哥一個同樣的問題:「效哥,我溼氣重!怎麼辦?」效哥會問,「你怎麼知道你溼氣重啊?」他們說,「找了個中醫給我號脈,那個中醫說我溼氣重!」呵呵,然後效哥會用正統的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再給說這些話的人,細細看看。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溼氣。有個別人,即使有溼氣,也不是很嚴重,可以輕描淡寫的過去!
  • 中醫絕學:身體溼氣大的人,用這2味中藥泡水喝,祛溼排毒不傷身
    夏天的時候,天氣通常是比較悶熱的,所以夏天也是中醫常常認為溼氣盛行的時候,中醫還認為「天人相通應」,在夏天的時候,外面的溼氣也會引動自身的溼氣,使得人體也出現有溼邪感染的表現,也就是中醫常說的「傷溼」的表現。
  • 身體溼氣重怎麼調理好?分享一個「祛溼小方」,利水去溼樣樣強!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說,''溼邪溼毒''是很多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比如風溼關節炎、溼疹、蕁麻疹等,都與溼邪入體已深有關。而溼氣越重,就越容易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人也會非常的難受和不適。你有沒有溼呢?這三項,如果出現一項,代表溼氣已經存在了,三項都有,溼氣就比較重了 。兩招幫你排溼毒,更健康第一招:每天一杯祛溼茶用具有健脾祛溼效果的食材,做杯茶飲,每天喝,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祛溼方法之一。
  • 夏天美白、去溼氣、消水腫有神器!專家:冬瓜蛤蜊薏仁粥很有效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乃萬病之源」。這兩句老中醫的話,真的很經典。我國南方夏天溫度高、溼度高、氣壓低,更常有午後大雷雨。 至於偏陰、偏虛的體質者,對寒、溼之邪的易感性較強,夏天溼盛,更易感溼邪,常因外溼引動內溼,而為洩為腫等。所以,當夏天感受溼邪時,表證不發熱或發熱不高,容易往內臟傳導。
  • 不要被溼氣閃了腰
    溼氣是個很時髦的話題了,每到夏天,總有朋友問:夏天到了怎麼來防溼氣?今天我要跟大家談談夏天如何正確飲水,維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保證安全過夏天。 有些對中醫有興趣的臟腑朋友,經常跟我說,我溼氣重不重,是不是溼氣很重呀,您看我拔罐出來好多水泡?
  • 溼氣讓你油膩口臭、臉腫腿腫、肚子大,把溼濁排出去,變美很簡單
    如果你白帶比較多,下體氣溫很重,特別是春天和夏天,來大姨媽的時候氣味濃鬱,自己也很怕別人聞到。如果你經常失眠多夢睡不好,身體容易睏倦疲憊。如果你其實骨架子不大,但是每天早晨起來都臉腫,早晨的小腿和晚上的小腿完全不一樣,早晨很瘦,到下午腿就腫得穿襪子都有勒出的痕跡。
  • 十個胖子九個溼,祛溼界的「扛把子」,助你輕鬆排出溼毒!
    ,那很有可能你的體質屬於那種容易發胖的類型。,你很可能是痰溼引起的肥胖。▲▲▲ 王先生,被溼氣困擾多年,每到夏天總感覺頭暈乎乎的沒有精神,尤其潮溼的季節總是睡不夠,如廁時大便還總是不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