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雨衝刷了城市的灰塵,也可能加速了人體的溼氣堆積。最近老天爺估計很愛哭,動不動就打雷下雨,空氣中的水分越來越多。晚上睡覺被子裡都有雨滴的味道,瀰漫在空氣中的水分也許就是健康的隱患。
秋天健康最大的敵人就是溼氣。很多人為了抵抗溼氣困擾,尤其是南方人多會忙著補身體,形形色色的營養品吃進去依舊沒有作用,難道是身體吃不消嗎?還是溼氣導致的?
溼氣一重就會容易困,周末結束工作的精神狀態一直恢復不過來,疲倦乏力只想睡覺。桌子上長時間的放著藥,自己動不動就會感冒咳嗽,身體的免疫力非常差。有時候領導交代了事情,出了門就能忘記。
讓你小病不斷、困頓乏力的溼氣究竟是怎麼回事?溼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外溼,是生活環境引起的,想要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通風多開窗,平時被子多曬太陽,減少水分的堆積。
內溼就是身體中的水液滯留,仿佛身體的各個器官發黴了。溼氣在身體中緩慢的流動著,反覆發作搗亂就會小病不斷。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不僅不幫忙,還一直在抗擊免疫系統,身體就容易乏力犯困。
早晨起床的時候,感覺一下自己的身體是不是仿佛被什麼東西籠罩住了,想要呼吸和行走都很困難。身上明明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睡衣,但是就像淋水的毛巾包裹著。唯一想做的就是不要離開自己的床,或許你體內的溼氣就不少。
經過了一系列的思想鬥爭,你站在了洗漱臺前。刷完牙伸出舌苔不禁嚇了一跳,怎麼回事,自己的舌苔如同一條厚膩的毛毛蟲,顏色也不怎麼好看。或許就是體內有溼氣的徵兆。
體內溼氣重,便便也不會好看。口腔愛吃的食物不代表腸胃就能適應,腸胃消化停滯,食物中的水氣慢慢的推向了肛門,糞便就會出現黏稠狀,沾在馬桶上遲遲不肯下去。
想要祛除溼氣,不妨問問老中醫,教你兩個簡單的祛溼方
第一個就是黑芝麻丸。溼氣重說明脾胃不好,就得食用一些補氣的食物。家中若是常備黑芝麻做佐料的,可以起鍋小火炒熟,加入蜂蜜或者冰糖,熬至粘稠不滴下來的狀態時,倒入容器等待凝固成丸狀。
平時無聊的時候吃上一兩個,黑芝麻擁有豐富的油脂蛋白和礦物質,能夠加速體內的消化吸收能力,食物能夠得到快速分解,就能少擔心溼氣的問題了。脾器健康,溼氣就難堆積。
第二個祛溼方就是薏仁粥。這個方法非常簡單,煮粥的時候撒上一把薏仁,熟了就能食用。薏仁能夠提升腎臟排水的功能,身體的水分少了,自然就不會再有睏倦乏力的困擾。
老中醫對於溼氣的看法很簡單,想要精神充沛活力十足,最好的辦法就是祛溼。如果發現自己的身體水分過多,不如試試黑芝麻丸和薏仁粥,口感不錯還能健脾祛溼,讓你的身體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