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陪孩子度過睡前的時光的?
大多數寶寶都是由媽媽哄睡,看到白天張牙舞爪的神獸寶寶乖巧地入睡,寶媽們仿佛覺得這個時候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這才是當媽的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光。
有一位美籍華人媽媽,名叫Betty Wang,她是一位優秀的職業女性,從北師大畢業後赴美留學,後就職於摩根大通銀行,雖然工作很忙碌,但她的兩個女兒一個比一個優秀,她絕對是個非常稱職的媽媽。
Betty Wang的大女兒高中時就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學術研究,還獲得了美國英特爾天才獎,這可是美國青少年最高榮譽,最終考入了史丹福大學,畢業後就職於著名的網際網路企業並擔任項目經理。
她的二女兒也是個學霸,除了學習以外還表現出過人的運動天賦,獲得過多項花樣滑冰大獎。
當記者問到Betty Wang老師的育兒經驗時,她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她非常推崇的一點是「一定抓住孩子的睡前時光,做對了,會讓孩子的智力遠超同齡人。」
那麼寶爸寶媽們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們度過睡前的時光呢?要做好兩件事!
第一件:讚美式聊天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越小越希望獲得父母的讚美,父母的讚美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對孩子一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美國曾有一位名叫坦雅·哈丁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她的母親對她非常嚴苛,每天堅持訓練,哪怕要上廁所也不會被允許中斷訓練。
而她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物質條件,一人打幾份工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入睡,更別談給孩子鼓勵和讚美了。
哈丁雖然後來成為了知名運動員,骨子裡卻非常自卑缺乏安全感,當一位男士讚美她漂亮時,她便以身相許,後來因為涉嫌指使丈夫幹預對手參賽,而被終身競賽。這個自卑到骨子裡的女孩,終身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最終親手斷送了自己的光明前途。
有些父母卻忙於工作,很少能夠陪孩子入睡,更不可能陪孩子聊天讚美孩子。日本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6歲以前,親子關係將對孩子的人格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父母再忙,也請利用睡前的短暫時光陪伴孩子們聊聊天,給予孩子必要的讚美,孩子的未來也許會比你奮鬥一生的成就更遠大。
但是給孩子讚美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肢體語言的配合。
孩子的人際敏感度非常高,家長不要僅用語言讚美孩子,讚美孩子時還要配合生動的肢體語言,如點頭微笑,摸摸孩子的頭等。
2.讚美要真實自然。
一定要列舉具體的事項說明孩子的進步,而不是敷衍幾句「你真棒」,這樣敷衍地話語,只會讓孩子產生免疫;
3.讚美要具有啟發性。
家長可以在讚美中給孩子提出新的要求,而孩子的愉悅的情緒裡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這樣的溝通才是最有效的。
第二件事:給孩子講故事。
今年湖北省的高考狀元唐楚玥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唐爺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每天晚上都會給孫子講故事,講名人先烈的故事,講讀書改變命運的故事。讓唐楚玥發自內心愛上學習。」
英國《每日郵報》有篇文章中也提到,鼓勵父母從孩子的嬰兒時期就養成給孩子講故事的習慣。
美國一項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堅持從孩子嬰兒時期就給孩子講故事,這樣的孩子上學後成績往往比同齡人更勝一籌。從小聽故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能力更強,思維的邏輯性也更勝一籌。
對孩子來說,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不但刺激的孩子的視覺發育,鍛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孩子的大腦也在飛速的思考和運轉中,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們的智力飛躍。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