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巨頭IFF與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合併,全球頂級配料公司誕生

2020-12-17 界面新聞

文|Foodaily每日食品 Clara Zhu

12月15日,國際香精香料公司(International Flavors &Fragrances, IFF)宣布將與杜邦(DuPont)的營養與生物科技(N&B)業務合併。目前,兩家公司的董事會均已批准此項交易,一旦合併完成,一家市值超過450億美金的香精配料巨頭將由此誕生。

今年8月,外媒就有消息報導,杜邦正在準備一筆價值高達200多億美元的資產業務剝離交易。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一動作具體指向的便是杜邦公司下屬的營養與生物科技業務。如果此事成真,無疑將成為今年食品及化學工業領域最大的一筆交易,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引起行業內轟動。

在市場和美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杜邦試圖通過出售股份來拯救股東價值,並且以擴大投資的策略來應對中美貿易戰。不過,200億美金如此巨額價格,也限制了最終購買此業務的人。知情人表示,這項交易的合理合作夥伴可能包括帝斯曼DSM 、凱愛瑞Kerry、IFF和奇華頓Givaudan。

各種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如今總算塵埃落定,IFF以262億美元高價擊敗了Kerry集團等公司,成功將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攬入麾下。

合併後公司的董事長與CEO將由IFF現任執行長Andreas Fibig擔任,並且這家公司的企業價值將達到454億美元。根據協議,杜邦股東將獲得新公司55.4%的股份,IFF現有股東持有剩餘44.6%的股份。交易完成後,杜邦還將獲得73億美元的一次性付款,預計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根據2019年的數據預測,新公司的營收將超過110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到交易完成後的第三年,將節省3億多美金的成本。

IFF和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計劃吸收兩家公司的最佳人才,組建一個由雙方領導人組成的整合辦公室。這筆交易將為全球食品、飲料、個人護理以及家居產品市場,創造一位可以提供高價值配料和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

1、杜邦為何出售營養與生物科技業務?

隨著消費者和食品品牌方不斷尋求新的風味、質地和更加有益健康(Better-for-you)的選擇,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公司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毫無疑問,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業務是該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而在今年的早些時候,它本身也在三方分拆中獨立。

據彭博社報導,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在益生菌和植物基替代品等領域取得了強勁增長。由於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等植物肉產品的流行,這些植物蛋白原料如今處於非常熱門的時期,並且也鼓舞著包括雀巢Nestle、荷美爾Hormel和泰森食品Tyson Foods等在內的CPG老牌企業進入這一領域。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食品公司進入這一領域,食品配料生產商必然將尋找更適合消費者、更優質的添加劑作為傳統肉類產品的替代品,而杜邦做得到。

近年來,配料和食品添加劑領域一直是併購活動的溫床。顯然,杜邦也意識到,與另一家公司的資源合併,可能會為合併後的新公司提供更加完善和高水平的科技設備庫和知識人才儲備庫,從而使公司以更快、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創造出這些成分。

2、為什麼是IFF?

這筆交易也是總部位於紐約的IFF公司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

IFF在食品、飲料、個人護理和家居產品的香精和芳香劑領域可謂是佼佼者。該公司連續收購了數家公司,上一次大規模收購是去年以71億美元收購的以色列食品調味料公司Frutarom Industries,該交易幫助IFF擴大其在天然色素、酶、抗氧化劑和健康成分方面的業務,同時讓它接觸到中小客戶——包括佔Frutarom銷售額70%的自有品牌產品。

能夠覆蓋各種層次的品牌客戶,成為IFF公司一個不可忽略的優勢。

在IFF董事長兼執行長Andreas Fibig看來,IFF與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的結合是引領行業、並且為客戶提供寶貴的創新創意的關鍵,這樣的融合將共同創造一個擁有強大力量的食品配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以提供更廣泛的產品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杜邦和IFF在客戶驅動型創新和卓越文化方面有著悠久而成功的歷史,這就是為什麼我有信心其生物與營養科技將為下一階段的增長做出貢獻的原因。我很高興加入合併後的公司董事會,並繼續致力於發掘這家新公司的潛力。」杜邦執行董事長Ed Breen說,「我們深思熟慮,進行了非常徹底詳細的考察,最終選擇IFF作為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的首選戰略合作夥伴。我對新公司的未來以及它為長期創造價值所擁有的所有機會感到興奮。」

3、一場兩全其美的合作?

毫無疑問,IFF和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的合併將締造一家為全球食品飲料、個人護理與家居產品市場提供高價值配料和解決方案的巨頭公司。

合併後,公司的全球影響力和各項業務能力將使它能夠創建更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來響應客戶的需求,並引領行業向天然、健康和更有益於健康(Better for you)的方向發展。

新公司將具備理想的條件,可以為大到跨國公司,小至快速增長的中小型客戶的廣泛客戶群按需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

(1)差異化的產品和引人注目的價值主張:高度互補的產品組合將幫助合併後的公司提升研發和應用程式開發能力,並進一步擴大客戶基礎,甚至有望顯著提高產品開發效率,並為下一代產品提供重要的消費者見解;

(2)在高附加值原料類別中處於領先地位:新公司將在誘人的口味、質地、氣味、營養、益生菌、酶、大豆蛋白和益生菌等類別中排名領先;

(3)極具吸引力的財務狀況:股東將受益於具有高現金產生能力的高利潤業務。該公司預計將通過成本協同效應和收入增長機會進一步吸引其他利於公司收入增長和提高利潤率的業務;

(4) 共同的文化和願景是執行的戰略資產:IFF和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均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其公司文化強調科學和創造力。

國際頂級投行Stifel的分析師Mark Astrachan表示,此次合併將「具有戰略意義,能使IFF向更廣泛的客戶群提供更完整的產品套件」,同時也會使IFF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配料公司」。

相關焦點

  • 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的YO-MIX® PRIME酸奶菌種榮獲中國乳協...
    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杜邦)今天宣布在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二十六次年會的2020年度表彰大會上,YO-MIX® PRIME酸奶菌種榮獲「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為了鼓勵並保障乳業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每年年會期間都在乳製品、機械和配料等企業之間開展系列表彰活動,而今年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獎項包括了「技術發明獎」和「技術進步獎」。
  • 歐盟正式批准杜邦與陶氏化學合併 新公司市值1300億美元超越巴斯夫
    歐盟正式批准杜邦與陶氏化學合併 新公司市值1300億美元超越巴斯夫據相關媒體報導,歐盟委員會於27日有條件批准美國化學行業巨頭杜邦與陶氏化學合併,條件是兩家公司剝離一些業務以緩解反壟斷擔憂。合併後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雙方各持50%的股份,新公司市值高達1300億美元超越巴斯夫,新公司將再拆分為三家獨立的公司,分別專注於農業、材料科學和特色產品研究。由於杜邦陶氏合併案成功後會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歐盟委員會最初擔憂上述交易將降低價格和殺蟲劑選擇方面的競爭,以及涉及到現有產品改進以及開發新的活性成分時對創新的損害。
  • 滿好生物攜手美國杜邦首推培氏高活性益生菌
    日前從湖南滿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與全球最大的益生菌供應商——美國杜邦-丹尼斯克集團已經達成合作,即將在中國推出湖南滿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活性益生菌產品。而杜邦營養食品配料(北京)有限公司是全球益生菌頂級供應商在亞太區唯一具有生產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資質和配套設施的加工廠,生產廠房按照美國FDA藥品GMP標準設計和運行,超過了國內製藥廠的標準,潔淨度為十萬級,生產區域的溫溼度常年保持穩定(相對溼度30一50%,溫度18一22℃)。
  • 杜邦乳糖酶新品,帝斯曼植物肉綜合解決方案,《食品配料分類》等...
    1、杜邦發布Danisco Bonlacta乳糖酶 杜邦推出了新的乳糖酶解決方案,專為無乳糖乳製品開發,可根據糖和纖維含量定製。,適用於植物性肉類替代品,旨在提高口感,質地和營養價值,同時還管理肉類替代應用(例如漢堡,香腸和塊狀食品)中的鈉含量。
  • 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以不止「乳」此功能性乳製品解決方案賦能疫情...
    為進一步助力國民營養計劃,滿足消費市場在疫情之後對營養的需求,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在復工後發布了一系列以「不止『乳』此」為主題的功能性乳製品整體解決方案,從而快速賦能中國乳品市場的產品創新,為食品與飲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 杜邦營養與健康為FIC2018提供最新發酵與營養強化技術訣竅
    作為全球首選的食品配料領導者,杜邦營養與健康致力於為食品、飲料、膳食補充劑和製藥行業貢獻獨一無二的價值。蒞臨3月22-24日期間的杜邦展臺,以及3月22日下午杜邦研討會,將有機會發掘和了解杜邦公司的內在價值,以及最新創新解決方案。
  • 石頭科技與杜邦公司合作 深化人工智慧
    【手機中國新聞】11月6日,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在上海進口博覽會上與杜邦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籤署長期合作協議。通過石頭科技在家用智能清潔機器人和其他清潔電器領域的專業經驗,再加上杜邦科技在材料技術和創新開發方面的積累,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人工智慧、新型材料、雲服務和多元場景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應用。以便滿足用戶對品質服務的需求。
  • 全球十大化妝品原料巨頭都有誰?會說ABC就能全記住名字!
    每家又有什麼黑科技呢?其實,化妝品上遊圈子裡早就用「A for Ashland、B for BASF」這種小學生背字母表的方式把這些原來企業「串」了起來。 陶氏化學已經在2017年和杜邦材料公司合併,現在叫陶氏杜邦。2017年陶氏杜邦的年銷售額達到了625億美元,兩家公司「合體」後,在總體體量上是能夠和行業老大巴斯夫爭長短的。 至於道康寧,原來是是陶氏化學和康寧公司(大猩猩玻璃手機屏幕就是它家做的)在有機矽方面強強聯合的產物。
  • 對話杜邦李永敬:中國植物肉產業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與飲料業務(平臺)亞太區總裁李永敬博士在與《財經塗鴉》的訪談中不斷強調,即便有很多資本再紛紛進入,植物肉公司最關鍵的還是要給出好的產品口味和產品質量。 過去兩周內,包括星期零、Hey Maet等中國植物肉創業公司紛紛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結合今年年初珍肉宣布的融資,對植物肉品類來說,2020年可謂十分熱鬧。
  • 怡安合併韋萊韜悅 估值80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險經紀將誕生
    原標題:怡安合併韋萊韜悅,估值80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險經紀將誕生   當全球
  • 訪談|杜邦李永敬:植物肉長期在技術上投資才是出路
    在11月18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以下簡稱「杜邦」)支持的第三屆「舌尖上的科技——植物基美食創新高峰論壇」上,《財經塗鴉》與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與飲料業務亞太區總裁李永敬、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與飲料業務全球研發總監喬全勝,圍繞行業趨勢、技術進行了交流。
  • 杜邦推出全新醫用有機矽品牌Liveo
    , 2020年9月15日 – 作為通過材料創新來推動醫療健康行業蓬勃發展,且擁有70多年經驗的有機矽技術全球領導者,杜邦公司(紐交所代碼:DD)今日宣布為其廣泛的醫用有機矽解決方案推出全新的品牌名稱——杜邦 Liveo。
  • 進博會:石頭科技與杜邦公司籤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1月6日,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與杜邦公司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上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籤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依託石頭科技在家用智能清潔機器人及其他清潔電器領域的專業經驗,以及杜邦公司在材料技術、創新開發方面的殷實積累,雙方將進一步深化人工智慧、新型材料、雲服務、多元場景等技術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滿足消費升級和新零售革命下用戶對品質、功能和服務的需求。
  • 石頭科技攜手杜邦公司 致力科技產品創新滿足消費升級
    近日,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與杜邦公司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上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籤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此次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依託石頭科技在家用智能清潔機器人及其他清潔電器領域的專業經驗,以及杜邦公司在材料技術、創新開發方面的殷實積累,實現產品及服務的升級。  人工智慧崛起 強強聯手讓生活更美好  近年來,高科技產品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人工智慧產品被越來越多的人青睞。
  • 口罩防護服全球爭奪戰之後,抗菌床墊為何也成為「剛需」?
    而「杜邦」則是成立於1802年的全球頂級科技化工企業,位居《財富》雜誌「 美國最受讚賞的公司」排行榜中的化學公司類第一名,以及世界500強公司的前200名。口罩、防護服的重要作用就是阻斷細菌、病毒與人體的直接接觸,這也是現代流行病學的發展帶來的功績。1949年,蘇聯科學家格羅馬舍夫斯基在其《流行病學總論》中,明確提出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和消滅傳染病的三大要素之一。
  • 為對抗中美科技巨頭,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事宜達成基本協議
    雙方計劃共同投資建立合資公司並各持股50%進行聯合經營。 報導稱,作為日本網際網路市場的超級巨頭,兩家企業合併有望從根本上顛覆行業秩序,衝破地區局限,打造全球平臺。 此前,日媒曾評價將雅虎日本與LINE「結親」,孫正義要打造日本「阿里巴巴」。
  • DDT、百草枯……這家靠農藥出名公司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產業格局
    ICI歷史也很久遠,是19世紀成立的英國染料、諾貝爾炸藥等4家化工公司在1926年合併成立的公司。  1993年ICI將製藥和農化公司分離出來成立捷利康集團(Zeneca),1999年捷利康集團與瑞典的阿斯特拉(Astra)合併,成為大型藥企阿斯利康(AstraZeneca)。
  • 陶氏分拆公司4月2日起取代陶氏杜邦(DWDP.US)道指成分股地位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標普道瓊指數公司周二表示,陶氏杜邦DowDuPont(DWDP.US)下周分拆一家名為陶氏的新公司後,新公司將取代該化工巨頭在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的成分股地位。
  • 最新:全球化工50強出爐!一文了解化工巨頭最新動態
    在其他地方,該公司正在投資5000多萬美元,將其在韓國的碳納米管產能提高兩倍。LG表示,納米管的年增長率為30%,這主要是由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的銷售額推動的。與農業巨頭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合作,LG正在開發一條生物合成丙烯酸的途徑。LG公司已經生產了石化丙烯酸。
  • 阿爾斯通收購龐巴迪鐵路業務獲批 全球第二大軌交巨頭誕生
    阿爾斯通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收購,屆時阿爾斯通的規模將超過西門子,成為全球第二大軌道交通巨頭。歐委會負責反壟斷事務的副主席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今後歐洲內部將出現一個由阿爾斯通和龐巴迪組成的強大實體,這將對歐洲客戶和消費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