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擬的經過及基本內容

2020-12-2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新華社北平二十二日電】中國人民政協全體會議第二日,董必武代表人民政協籌備會第四小組作了「關於草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經過及其基本內容的報告」。董必武首先報告起草經過說:

本組組長、副組長和組員一共二十五人,參加籌備會的二十三個單位,除了文化界民主人士以外,均有代表參加。六月十八日舉行第一次小組全體會,廣泛的交換了意見,並推舉張志讓等七人準備討論提綱。七月八日本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就根據提綱起草委員會所提「政府組織法中的基本問題」進行討論,基本意見趨於一致,並推定了董必武、張奚若、閻寶航、王崑崙、張志讓等五人負責起草政府組織法的初步草案。起草委員會先後開會三次,並徵詢了錢端升、王之相、鄧初民等專家的意見,寫成了政府組織法的草案初稿,又於八月十七日召開本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修正通過了組織法的初步草案,提交新政協籌備會的常務委員會。八月廿七日第四次常會指定了黃炎培、馬敘倫、張奚若、李立三和本人對初步草案再研究修改一次。九月十三日第五次常務委員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作文字修改後,在九月十七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中作了原則的通過。

董必武繼對組織法草案的幾個問題加以說明。他說:

一、國家名稱問題:我們採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名稱,因為共和國說明了我們的國體,「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是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它有確定的解釋,這已經把人民民主專政的意思表達出來,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複一次了。

二、國家屬性問題:國家是統治階級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工具,所以必須把今天人民民主專政中階級間的關係講清楚。工人階級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和四個階級的聯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特質,這是大家所同意了的。

三、政府組織的原則:這個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它具體的表現是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政府。即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民政府為行使各級政權的機關。國家最高政權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人民政府為行使國家政權的最高機關。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與舊民主主義三權分立的原則相反。舊民主主義的議會制度是資產階級中當權的一部分人容許另一部分的少數人,所謂反對派,在會議講臺上去說空話,而當權者則緊握著行政權柄,幹有利於本身統治的工作。這是剝削階級在廣大人民面前玩弄手腕,分取贓私,幹出來一種騙人的民主制度。司法名義上是獨立,實質上同樣是為當權的階級服務的。我們不要這一套,我們的制度是議行合一的,是一切權力集中於人民代表大會的政府。

四、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會議,即本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並付之以行使國家權力的職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出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選出的全國委員會即成為國家政權以外各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協議機關。

五、政府組織法草案規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有十項職權,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領導國家政權。

六、政府組織法草案規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組織政務院,為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並組織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為國家軍事的最高統轄機關;組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署。

接著,董必武說明關於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組織和職權的若干個別問題。董必武說,草案規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由人民政協全體會議選舉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委員若干人,並由政府委員會互選秘書長一人組成。不設常務委員會,政務院的主管人員稱為總理。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依據政務院的提議,任免或批准任免各大行政區及各省市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及主要的行政人員。這裡,用「批准任免」的字樣,因為有的行政區和省市的人民政府,其主席、副主席如果是選舉出來的,則中央人民政府只批准其任命。

董必武最後說到政務院的組織問題,按照政府組織法草案,政務院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總理一人,副總理若干人,秘書長一人,政務委員若干人組成之。政務委員得兼任各部的部長及各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政務院總理主持政務院全院事宜,政務院副總理及秘書長協助總理執行職務。政務院設政治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人民監察委員會及三十個部、會、院、署、行。上述四個委員會分別負責指導與其工作有關的部、會、院、署、行。對此,董必武解釋稱:

一、政務委員得兼任各部部長及各委員會主任,這就是說,部長和主任委員不一定是政務委員。我們政務院下有三十個部、會、院、署、行,如果他們的首長都是政務委員再加不管部的政務委員則政務委員人數太多,政務會議也就不易開好。

二、政法、財經、文教等三個委員會列為一級,以便協助政務院,聯繫和指導有關的各部門工作。各部門的工作受雙重領導,即一方面受政務院的領導,另一方面又受其所屬的指導委員會的領導。

三、人民監察委員會是監察行政人員是否履行其職責的,與檢察署不同,隸屬政務院比直接隸屬於中央人民委員會更能與行政機關接近,熟習實際情況,便於執行職務。

四、政務院下設的專管行政部門共有三十個,這因為我們的人民共和國應轉向建設,不能不多設幾個部門去管財政經濟的工作。我們在草案中規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對於政務院的各委、部、會、院、署、行、廳於必要時得決議增加減少或合併之的規定,有了這樣有彈性的條文,政府便好辦事了。

(《人民日報》1 9 4 9 0 9 2 3 第1 版)

相關焦點

  •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第一次修正  根據1986年12
  • 刑事訴訟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新修訂內容要點一覽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決定。原來的法院組織法是三章40條,現在變成六章59條,檢察院組織法從三章28條,變成了六章53條。以上三個法律修改的要點歸納如下,其中很多都是改變以前法律規定的新內容,體現了現在的司法改革和今後的法律方向。
  • 高秦偉:完善行政組織法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中國行政組織法立法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還沒有一部適用於所有行政組織的「行政組織基本法」或者「行政組織基準法」,但針對具體行政組織所制定的單行行政組織法已為數不少,如《國務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就是分別對中央行政組織與地方行政組織作為較為專門的規定。
  • ...維護國家安全法是一部兼具實體法、程序法和組織法的綜合性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是一部兼具實體法、程序法和組織法的綜合性法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決定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草案)》的說明
    2003年12月起,農委組織中央有關部門、一些專家學者,著手起草工作。經過多次基層調研、反覆研討,在總結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借鑑國外有關合作社立法和發展的經驗,先後多次徵求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級人大農委和一些院校、專家學者的意見,並認真研究了本屆以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相關議案,徵求了這些議案領銜代表的意見,農委還4次召開全體會議研究、審議起草工作。
  • ...工委: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是一部兼具實體法、程序法和組織法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紹,新通過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共有六章,分別是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和機構,第三章是罪刑和處罰,有四類犯罪,第四章是案件管轄法律適用和程序,第五章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機構,第六章是附則,一共有66條。
  • 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提請初次審議 增加規定國家監委可以向全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卓報導8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首次現場記者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介紹,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初次審議的法律案共4件,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國旗法修正草案、國徽法修正草案。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的主要內容有:一是增設「總則」一章,對全國人大組織活動的有關原則作出規定。
  • 刑訴法、兩院組織法為什麼要作出這些重要修改?權威專家解讀來啦!
    這次修改主要包括什麼內容?對於以後的刑事訴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王愛立:這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是在1979年制定以後,經過了1996年和2012年的兩次修改,這次是再一次對刑事訴訟法做出的修改。這兩部是重要的國家機構組織法,也是關於國家司法制度支柱性的法律。 實施30多年來,中間有過幾次小的修改,法院組織法修改了三次,檢察院組織法修改了兩次,都是修改的內容不多。這次修改應該是修改的幅度非常大,從體例結構到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法院組織法是三章、40條,現在變成六章、59條,檢察院組織法從三章、28條,變成了六章、53條。
  • 法制日報:以權力清單推進行政組織法
    權力清單制度的實質是給行政權打造一個透明的制度籠子,為企業、公民和其他組織辦事提供便利條件,也為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規範提供基本依據。 由於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的廣泛性、複雜性,權力範圍的模糊性和多變性,政府管理和執法中濫用或超越職權、失職、缺位、錯位等問題,仍難以消除。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明確政府可以幹什麼,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防止公權濫用和亂作為,減少尋租現象。
  • 任進:以建立權力清單制度為契機 推動行政組織法發展
    「制度籠子」,為企業、公民和其他組織辦事提供便利條件,也為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規範基本依據。 四是權力清單中行政權的範圍和內容。2005年國辦要求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並公布執法主體的「職權目錄」。目前各地推行的權力清單,主要有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確認等,但權力清單載明的主要是行政職權主體行使的直接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職權,不限於常見的行政執法,還包括其他行政職權,如行政救助、行政獎勵、行政檢查、具體行政措施等。
  • 中國非營利組織法專家建議稿出爐
    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經過多年的研究,於年初推出了《中國非營利組織法專家建議稿》,力圖推動非營利組織管理領域的法制建設。「官辦非營利組織存在很多問題。事實上官辦非營利組織首先就是治理失靈的問題。比如我們曾經去考察過一些官辦非營利組織的形式會發現,如果依附於政府的話,那麼理事會基本上是虛設的。另外,監事會是空缺的。
  • 《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改中應該凸顯居民委員會的特別法人地位
    《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共23個條文,體量偏小,內容偏公共事務管理,居民委員會「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相應規則付之闕如。建議對《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做大修,並對居民委員會參與民事活動的特殊規則作專章規定。第二,居民委員會作為特別法人,具備獨立法人資格,類似於公司,可以適用民法典總則編第三章第一節的規定。
  • 修訂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理解與適用專題
    隨著對檢察工作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檢察工作基本原則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在1979年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的基礎上,確立了七項檢察工作基本原則,即檢察機關依法設置原則、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原則、適用法律平等原則、司法公正原則、司法公開原則、司法責任制原則、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原則。筆者主要探討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和適用法律平等原則。
  • 科普:「中央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什麼區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工作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領導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每2個月舉行1次,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召集和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總理1人 、副總理若干人、秘書長1人 、政務委員若干人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作為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
  • 廣州日報:完善行政組織法建權力清單
    原標題:完善行政組織法建權力清單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建立權力清單制度的總體目標和任務,以及時間表。這顯然是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四個全面」,決心把權力關在籠子內,建立法治政府的重要步驟。那麼,為什麼要建立權力清單,又該如何建立?
  • 香港大學設立專門網站公開《基本法》草擬過程
    中新網7月12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與香港大學圖書館宣布,其聯合製作之網站「香港基本法草擬過程資料庫」現已正式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