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隋鳳富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記者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獲悉,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隋鳳富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個人簡歷
姓 名:隋鳳富
性 別:男
民 族:漢
籍 貫:山東蓬萊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3曰
學 歷:大學
參加工作時間:1977年9月
入黨時間:1987年5月
職 務: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
黑龍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技術職稱:高級農業經濟師
社會兼職:中國農墾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東北農大、八一農大客座教授
工作簡歷:
1977.09—1984.12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二十九隊職工
1984.12—1986.02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十隊機務統計
1986.02—1986.05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十隊工會主席
1986.05—1989.03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十隊代理隊長、隊長
1989.03—1991.08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十五隊隊長
1991.08—1994.01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副場長
1994.01—1994.06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場長
1994.06—1999.07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場長、黨委副書記(1993.08—1995.12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班學習)
1999.07—1999.12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1999.12—2003.06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2003.06—2005.02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2005.02—2008.02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2008.02—2013.01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其間:2009.02—2011.01哈爾濱工業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專業學習,獲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13.01—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圖片簡歷據黑龍江人大官方網站)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作者│方圓
隋鳳富被查 系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首個被查省部級高官
隋鳳富
一個月前的10月28日,中央巡視組反饋黑龍江存在的問題時指出,該省農墾系統違紀違法案件頻發。11月27日晚9:55,中紀委官網通報稱,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隋鳳富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在隋鳳富之前,十八大以來被調查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已達52人。但這52名高官均未涉及黑龍江。也就是說,隋鳳富系黑龍江首個被調查的省部級高官。
告誡幹部「牢記腐敗導致人亡政息」
關於隋鳳富的最近一次報導,還是本月6日,由其帶隊的黑龍江省人大調研組,來到牡丹江,「就我市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等內容進行檢查指導」,牡丹江日報報導稱。
此後直到昨晚官方宣布其被調查,隋鳳富一直沒有在媒體上露面。
對於媒體特別是黑龍江媒體而言,隋鳳富並不陌生,多次接受採訪、發表署名文章,談糧食安全、反腐倡廉。
例如今年6月4日,他主持召開了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會議,其講話時表示,「牢記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歷史教訓,乾淨做事、廉潔從政。反腐倡廉是幹部科學安全的成長之道」。
「表面看起來沉穩謙和,架子不大」,一位黑龍江媒體記者對新京報記者說。
主政黑龍江農墾總局已達9年
隋鳳富生於1956年11月,現年58歲。自1977年參加工作至今,他一直在黑龍江省農墾系統工作,至今已達37年。
其仕途起點是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二十九隊職工,一步步邁入黑龍江農墾總局的領導層。2003年47歲時起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副局長;兩年後出任黑龍江農墾總局局長;2013年1月至今任現職。
從其2005年出任黑龍江農墾總局局長起算,其主政黑龍江農墾總局年限已達9年。
上述黑龍江媒體記者對新京報記者說,隋鳳富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談到大豆產業危機,認為由於大豆價格受國際資本控制,農民不種、榨油廠不收,中國買得越多,大豆的價格就越高。為此,他還曾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到國家發改委反映問題。
黑龍江農墾系統已有6名官員被調查
「一百年前有人說,黑龍江是北大荒,如今人們都說,黑龍江墾區就是北大荒」,北大荒博物館一塊石碑上刻有上述語錄。但是佔有4260萬畝耕地的黑龍江農墾總局,近年來也就是隋鳳富擔任局長、黨委書記的9年來,不斷暴露出農場與地方政企關係難以捋順、內部政企難分難解等發展難題。與此相伴隨的還有腐敗問題。
初步統計,去年9月以來,黑龍江農墾系統被處理的官員已有6人。其中既有黑龍江農墾總局的中高層,如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原黨委副書記李濤、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原副巡視員於勝軍;也有各農墾分局負責人,如黑龍江省農墾北安管理局黨委書記許先珠、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分局原黨委副書記、局長張桂春等。
今年10月28日,中央巡視組反饋黑龍江的問題時也特別提到,其農墾系統腐敗隱患較大,違法違紀案件頻發。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姝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原副書記李濤腐敗案剖析
2014年4月15日,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李濤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並移送司法機關。經查,2003年6月至2013年11月,李濤在擔任伊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及省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的10年間,非法收受和索取23個個人和單位錢款116萬元人民幣、101名幹部的禮金276.6萬元人民幣。另外,李濤尚有500餘萬元人民幣的財產不能說明其來源。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縱觀李濤的墮落軌跡,其實就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李濤就猶如那隻水中的「青蛙」,貪戀溫水舒適,水溫慢慢升高卻渾然不覺,等到水溫高到他受不了想跳出來時,已經無能為力。而煮熟李濤的這鍋溫水,正是那些常常被某些領導幹部忽略的所謂「人情往來」。
李濤的墮落折射出貪官普遍的犯罪軌跡:他們起初可能都有著較強的黨性、較高的政治覺悟,而非一開始就伸出腐敗的黑手;他們開始可能都曾勤勤懇懇地工作,謹小慎微、克勤克儉,但在有了一定的成績之後,特別是在「裹著糖衣的炮彈」持續狂轟濫炸之後,逐漸不能把持住自己,胃口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直到最後「恍然大悟」時,已再難回頭,淪為人民的罪人。
漫畫 李明新
小節逐漸失守 跌倒在「人情往來」
一開始,李濤對送錢送物者是反感的,但他漸漸發現,躲得了今天,躲不過明天;躲得了這個人,躲不過那個人……從第一次收禮金忐忑不安到後來心安理得、習以為常。
不少人聽到李濤落馬的消息時都深感震驚,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從省委組織部下派的李濤謙和內斂、勤奮嚴謹,尤其在伊春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期間,伊春市委組織部一掃之前落後的工作局面,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還曾榮獲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榮譽。有這些業績在前,人們很難把李濤與腐敗分子掛鈎。
的確如此,出身幹部家庭的李濤,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老實、聰明、肯幹,一直是個有追求的人。1973年5月,18歲的李濤到明水縣友愛公社當知青,後來又去了省澇州魚種場和哈爾濱市郊區王崗公社畜牧場。在青年點,他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幹在前面,不但當了點長,1977年還入了黨。同年,全國恢復高考時,對知識極度渴求的李濤報了名,並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黑龍江中醫學院中醫系。因為學業出眾,成績優異,李濤在大三時就開始代課任教。1982年12月,他畢業後留校任教併兼任輔導員。1983年7月,李濤升任校團委副書記(副科級)。同年11月,李濤被選調到省委組織部任副科級幹部,此後歷任正科、副處、組織指導處副處長、處長,在省委大院一幹就是20年。
2003年6月,在許多人羨慕的眼光中,48歲的李濤出任伊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但,連他自己都不曾料到,這光輝的起點卻成為墮落的開始。
從省到市,雖然都是從事組織人事工作,但李濤手裡的權力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的他,掌握著幹部的人事任命權,市縣官員的升遷必須過組織部這一關。儘管其他的市委常委都有權影響人事任命,但組織部負責具體操作,並且掌握著官員的詳細材料。過不了這一關,幹部的升遷幾乎不可能。
李濤擔任伊春市委組織部長,成為當地許多幹部討好、巴結的對象。逢年過節,他們都要想辦法表示表示,意思意思。不為別的,只求有個好印象,在以後提職的時候有個關照。
20年的省委組織部工作經歷,練就了李濤嚴謹的處事作風。一開始,他對送錢送物者是反感的,年節時能躲就躲,或者乾脆手機一關,回哈爾濱貓著。實在躲不過去,就叫人送回去。但李濤漸漸發現,躲得了今天,躲不過明天;躲得了這個人,躲不過那個人;躲得了下級,躲不過同級……2004年春節的前幾天,李濤被嘉蔭縣委組織部一名幹部孫某某堵個正著,推辭不過,收下了他送來的3000元禮金。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李濤心裡一直忐忑不安。但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心安理得地揣兜了:一沒給他辦事兒,二也沒超過紅線。一回生,二回熟,此後7年間,李濤先後9次收受此人禮金共4萬餘元。
漸漸地,這些小打小鬧式的交往令李濤放鬆了警惕。在他看來,這些都是正常的人情往來,過年來看看領導也無可厚非。正是基於這樣的心態,自2003年6月至2010年2月,李濤在擔任伊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期間,先後「心安理得」地收受了82名伊春市幹部所送禮金251.5萬元人民幣。2010年2月,李濤擔任省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後也沒閒著,在當年10月至2013年11月,先後收受19名農墾系統幹部所送禮金25.1萬元人民幣。
就這樣,李濤在自我麻痺中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漸行漸遠。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眼裡,組織部長是「管官的官」,是「官中之官」, 掌握著最為重要的選人用人權,有著「號令百官,莫敢不從」的地位。然而,有一些組織部長,諸如李濤之流,隨著年月的累積,漸漸喪失謹小慎微的操守和居安思危的警惕,淪為人民的罪人。黨員領導幹部,尤其掌管人權、事權、財權的實權幹部,應該引以為戒,居安思危。知否?你手中權力越大,關注者就越多,面臨的誘惑也越多!知否?你手中的權力,就是一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犯黨紀國法。
最大的腐敗是選人用人上的腐敗。吏治腐敗,貽害無窮!如今,李濤提起省委組織部,就淚流不止,痛悔難當。他說:「我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省委組織部這個單位,給它抹黑是我最內疚的……」
自我麻痺不覺 毀於索賄受賄
誰能想到,口碑極好、志得意滿的李濤幹工作風生水起,收受賄賂也毫不拖泥帶水,甚至有時候還「主動出擊」。
貪慾之門一旦被打開,貪心便如洪水猛獸般滋長。漸漸地,李濤一邊心安理得地接受源源不斷的禮金,一邊開始收受目的性較強的賄賂。截至李濤事發,他非法收受和索取的錢款達116萬元人民幣。
在向李濤行賄的23名幹部中,伊春市嘉蔭縣副縣長崔某某出手最闊綽。2009年換屆選舉時,嘉蔭縣缺一名女副縣長,當時競爭比較激烈。時任鐵力市鐵力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的崔某某呼聲較高,鐵力市也向伊春市推薦多次,但遲遲不見任命。幾個月後,崔某某沉不住氣了,這次要是提職不成,她的副處級可就泡湯了。她轉念一想,難道是「卡」在了組織部長那裡?於是,在11月的一天,崔某某來到李濤的辦公室,一番自我介紹之後,她把一個裝有2萬歐元的信封放到了李濤的辦公桌上。崔某某走後,李濤被信封裡的歐元嚇了一大跳。不過,最終僥倖心理佔了上風,因為崔某某的程序已經走完了,這個錢不收白不收!到了12月,崔某某終於如願擔任嘉蔭縣副縣長,而不明就裡的她還以為是那2萬歐元起了作用。
下坡路總是比上坡路好走,因為順風順水。誰能想到,口碑極好、志得意滿的李濤幹工作風生水起,收受賄賂也毫不拖泥帶水,甚至有時候還「主動出擊」。
時任省林業第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的張某某就被「擊中」過。兩人是在2007年張某某找李濤反映醫院人員配置老齡化時認識的,他找李濤的目的是想在單位內部提拔一些年輕幹部。2008年5月的一天,張某某忽然接到李濤的電話。一陣寒暄後,李濤話鋒一轉,「我要去中央黨校學習,能不能幫忙處理一些費用?」張某某豈敢怠慢,立即應允。後來,他迅速籌集了5萬元人民幣,親赴北京交到李濤的手上。
李濤「主動出擊」不止一次。2005年上半年的一天,李濤向時任南岔區黨委副書記、區長林某某提了個「小請求」,他說部裡準備購買一套照相器材,大約需要10萬元人民幣,請林某某幫助處理一下。當時,林某某很為難,10萬元並不是個小數目。但他和時任區委書記牛某某一商量,這錢還真得出。一來,區裡的許多工作需要市委組織部支持,二來,年終的目標考核也是個問題。於是,李濤如願以償地得到了10萬元人民幣,但卻沒有用於購買任何攝影器材,而是直接揣進了他個人腰包。
在李濤腐敗案的名單中,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這個人就是財大氣粗的省農墾總局齊齊哈爾分局原黨委委員、查哈陽農場原場長李曉光。李曉光與李濤交往,是想放長線釣大魚,卻沒承想把他自己先釣進了牢房。
2010年11月的一天,李曉光來哈爾濱辦事,兩人在飯店吃飯。在送李濤回家的路上,李曉光問:「你家裡有車用嗎?」「以前在伊春有,調回省裡時還給原單位了,現在家裡沒有車。」李濤的回答令李曉光計上心來,「我借你臺車先開著。你父母身體不好,家裡有臺車用也方便。」「那你就從單位或是朋友那兒給我借臺車吧。」李濤絲毫沒有推託的意思。第二天,李曉光豪氣地斥資62萬元人民幣在哈爾濱某4S店購買了一輛奧迪A6轎車,落戶到其朋友於某名下。元旦前,車子被送到李濤手上,後來此車成為李濤愛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儘管後來李濤知道了奧迪車是李曉光特意買給他的新車,但已將他當成自己人的李濤絲毫沒有退還的意思。
嘗到甜頭的李濤,在2011年5月又打起了李曉光的主意。兩人在開發區喝茶的時候,李濤對匯報完工作的李曉光說:「我最近想把江北的別墅裝修一下。」「你看我們查哈陽農場的城建不錯吧?我幫你找人設計和裝修。」頭腦活絡的李曉光很擅長投其所需。「不用,我設計圖現成的,就是錢不夠。你能不能給我攢點錢?」「需要多少您說!」李曉光十分爽快。「大概一百五六十萬吧。」李濤脫口而出。李曉光立刻心領神會,出手向來闊綽的他馬上表態,「一百五六十萬哪夠啊?裝修完還不得買點家具呀?怎麼也得200萬!我看看從朋友那攢點。」十多天後,李曉光將200萬元人民幣交到李濤的手上。實際上,這筆錢並沒有被李濤用於裝修,因為那個別墅他根本就沒有買,其中70萬元人民幣被他用於交付群力公務員小區住房首付款,剩餘130萬元則被存放在他辦公室卷櫃內。直到2013年6月,李濤得知李曉光被審查,才心急如焚地先後將轎車和200萬元人民幣歸還給李曉光。
贓款贓車能退回去,留下的痕跡卻是抹不掉的。面對採訪,李濤聲淚俱下地說:「沒進來之前,我真的沒意識到自己犯這麼大錯誤。」
禍患常積忽微 溫水青蛙可悲
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就死去了。一個人也是如此,職務升遷了,生活變好了,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李濤的腐敗看似起源於人情往來,實際上根源在於他自身的貪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權力監管的缺失,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李濤開始腐敗以及達到腐敗的高峰期就是在他擔任伊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期間。案發後查實的392.6萬元禮金和賄款中有367.5萬元是其在伊春任職時所收。落馬後,李濤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走到今天之前,對我的批評教育沒有過,談話提醒也沒有,平時對我的監督太少了!」
此外,一些社會不良風氣對李濤的腐敗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止一位給李濤送禮的幹部對辦案人員提到,「這些年就這麼個風氣」、「年節看看領導,是一種習俗」。面臨這種風險考驗的領導幹部也絕非李濤一人。這種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良風氣,究竟腐蝕了我們多少黨員領導幹部?當治,當剎!
為官者,如果把握不住自己,做官和坐牢不過一念之差、一步之遙。那麼,究竟該如何把握住自己呢?
堅定信仰修「廉心」。從李濤案我們可以看出,信仰一旦沉睡,貪慾便會乘虛而入、興風作浪。久而久之,他對違紀違法之事從當初的不習慣到習慣再到成為慣例……為避免步李濤後塵,被欲鎖控,因欲而貪,因貪而腐,黨員幹部要不斷清除思想上的「汙垢」,修得一顆「廉心」方能肅清心底形形色色的雜念,將貪念扼殺於萌芽狀態。
勤於律己養「廉身」。小節不守,大劫難逃。青蛙因為貪戀溫水中的安逸而喪失了性命,鳥雀因為貪戀地上的秕谷而喪失了自由。李濤走上腐敗之路就是從幾千元人民幣「小錢」開始,之後漸漸沉湎於這些蠅頭小利,不能自拔。生活中,有的幹部時常感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是無孔不入,讓你防不勝防……其實,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只能說明你的修為不夠,才令對方有機可乘。清人張伯行有句自警名言:「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古人尚能如此,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更要時時處處以黨紀國法、廉政準則約束自己,守住小節,方能走好人生每一步,守好仕途每一處關卡。否則,李濤的今天未必不是你的明天!
謹慎用權踐「廉行」。「廉心」之後,勢必「廉行」。為官者不僅要在思想上將貪腐之念扼殺於無形,更要在行動上做出表率,勇於正視缺點和不足,謹慎獨處、審慎用權,對各種可能引起腐敗的行為防微杜漸,防止重蹈「溫水煮青蛙」的悲劇。踐「廉行」,最重要的當屬謹慎用權。要知道,那些逢年過節想方設法巴結你的人並不是被你的個人魅力吸引,而是衝著你手中的權力使勁兒的!
率先垂範倡「廉風」。但凡腐敗分子,在案發後總要為自己找一塊 「遮羞布」,李濤也不例外,他說:「我可以不給他們辦事,但不收錢就會得罪他們。」「我收了,對方才會心安……」李濤這番話雖屬狡辯,但也道出了一種不可忽視的現象。李濤在任職伊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和省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的十年間,收受賄賂、接受禮金涉及人數達124人。黨員領導幹部要想不受邪風浸染,就要自己先做到「身正」,自覺抵制各種「糖衣炮彈」的襲擊,積極弘揚廉政文化,倡導清廉風氣。
懺悔錄:
私慾膨脹,我把權力變成謀私工具
經過這段時間的深刻反思,我認識到,我之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放鬆了世界觀改造和政治理論學習,無視黨紀國法,私慾膨脹,法制觀念淡漠的結果。是我辜負了黨組織多年的培養,辜負了省委組織部老領導和同事的信任,辜負了家人、朋友的期望。
回想自己的成長曆程,我從一名知青考上大學,步入省委機關工作;從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一步一步走上了地廳級領導崗位。這是組織多年培養,更是領導和同志們幫助與支持的結果。在省委組織部的20年是我最難忘的20年。我最好的年華在組織部,成長也在組織部,所以,淪落到今天這步,感到最愧對的也是組織部。我給組織部這個單位抹了黑。
2003年,我到伊春任職後,本應嚴格恪守黨員領導幹部廉政規定,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而事實上我卻沒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把黨組織賦予我的權力變成了謀取私利的工具。
由最初接受他人錢財時的緊張不安,逐漸變為後來的習以為常;由開始的逢年過節接受禮金,到後來的為人辦事收人錢財。收受的數額也開始由少變多,膽子也越來越大。但這些違紀違法行為,都被我自我安慰地定為「正常的人情往來」,我在自欺欺人和心存僥倖中,由人民的公僕蛻變為人民的罪人。
我深知,我的錯誤是嚴重的,罪責難逃,必將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處,這是我罪有應得。事到如今,我誰都不怨,就怪自己。在廉政風險高的崗位工作的幹部多了,面對各種誘惑,許多人很有定力,做得很好。而我,根本原因還是自己主觀上出了大問題。
過不了多久我就60歲了,本該回家安度晚年、盡享天倫之樂,可是……現在能判多少年我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出獄也不知道……但我由衷地希望,組織能給我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在此由衷地勸告在職的領導幹部以我為戒、警鐘長鳴,慎用權力、珍惜自由。須知,小節不守,終將大劫難逃啊!(本文根據李濤悔罪書和採訪談話記錄整理)
辦案者說:
為官,當守住小節
李濤的墮落令許多人感慨不已,之前,他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優秀的幹部。從省委組織部到市委組織部,雖然李濤從事的都是組織人事工作,但他手裡的權力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實權後眾人的追捧恭維,令原本謹慎的李濤漸漸喪失了警惕,走上了腐敗之路。
在任伊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和省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的十年間,李濤收受賄賂、接受禮金涉及人數達124人。尤其在伊春期間,從各個區到縣直各局的幹部爭相給他送錢。這些人絕大多數是在中秋節和春節前後,打著「人情往來」的旗號,行違紀違法之實。在這種不良風氣的浸染下,李濤成了那只可悲的「青蛙」。
唐代詩人杜荀鶴有一首詩《涇溪》:「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掩卷沉思,李濤案為我們敲響了這樣一記警鐘。水溫是一點點升高的,罪行是一筆筆累積的。李濤這個「青蛙」,從活蹦亂跳到喪生於煮,說到底還是放鬆警惕而致。如果他能一直保持警惕,守住小節,斷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黨員領導幹部要想不受邪風浸染,就要自己先做到「身正」,才能夠保證行為不出軌,權力不濫用,出汙泥而不染;「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切實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樵夫 筱文 蕭蕭
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