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口罩供應缺口大,強力支持企業投資擴大口罩產能

2020-12-19 湖南民生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疫情防控物資需求爆發式增長,特別是口罩既是醫用急需,更有人民群眾量大面廣的防護需求。2月8日下午,記者專訪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黃學工。他表示,目前我省口罩供應缺口大,將結合已出臺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支持企業擴大口罩產能。

問:疫情發生以來,我省企業口罩生產供應情況怎麼樣?

答:疫情發生後,工信部門迅速摸排全省口罩生產企業情況,明確把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列入疫情防控期間省重點聯繫企業,派駐由省市縣三級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到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原材料、運輸、用工等問題,多個部門還出臺政策措施進行支持。

通過支持企業新建生產線,增加工人數量、實行三班制兩班制等措施,全省口罩生產能力逐日提升。目前全省14家重點聯繫口罩生產企業的口罩日產量,已由啟動一級響應時的30多萬隻提升到2月7日的76.46萬隻(醫用口罩49.1萬個、民用防護口罩27.36萬個),累計生產793.27萬隻。從目前企業調度的情況看,現有企業生產能力已接近「天花板」,日生產量通過新增採購的設備只能夠再增加20-30萬隻,總量達到100萬隻左右。

問:不少人反映買不到口罩,口罩供應缺口大,我省對投資生產口罩的企業將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2月4日,我省已出臺《全力保障防疫物資生產供應十條措施》,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家有關政策,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擴大口罩產能。具體政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設備投資給予獎勵。對符合條件的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獎勵時段和標準為:

1月23日-2月14日前,對符合條件的設備投資給予不超過80%的獎勵;

2月15日-2月21日,對符合條件的設備投資給予不超過60%的獎勵;

2月22日-4月15日前,對符合條件的設備投資給予不超過50%的獎勵;

支持具備一定條件的其他企業轉型生產口罩、防護服,對生產出符合標準產品的,參照以上政策給予補助。

二是給予配套政策支持。

優惠利率和貸款貼息。在央行等部門出臺再貸款政策將利率降到1.65%的基礎上,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省重點聯繫企業的技術改造、流動資金貸款給予利率優惠,由省製造強省專項資金給予50%的貸款貼息支持。

支持相關裝備企業放大生產。對省內註冊的口罩機、防護服生產相關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裝備企業,獎勵標準為:對2月8日至2月21日產生銷售的企業,按每臺售價不超過50%的比例給獎勵;對2月22日至4月15日產生實際銷售的企業按照每套不超過40%比例給獎勵。

三是稅費減免。疫情防控期間省重點聯繫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其應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按國家政策規定可延緩申報,予以減免;對重點聯繫企業,加快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優先核准延期繳納稅款申請;需繳納的相關費用全部免除。

此外,建立防疫物資生產許可應急審批「綠色通道」並免除應繳納的相關費用,對防疫物資及其原輔材料、生產設備等緊急物資開闢物流「綠色通道」,安排應急生產專項資金支持省重點聯繫企業採購儲備緊缺原材料,對省重點聯繫企業實行用工補貼等。

口罩生產門檻並不是很高,在此也呼籲省內紡織、服裝等相近行業企業,以及在技術、資金、人員等方面有保障的大企業,主動加入口罩生產行列。目前,我省的華升集團、藍思科技等企業正在著手準備轉型生產口罩。總而言之,爭取通過新建一批、轉產一批、擴能一批,擴大口罩等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能力,有條件的企業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儘快進入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保障行列。

問:這段時間社會各界積極捐贈各類防疫物資,這對我省口罩供應發揮了哪些作用?

答: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各級各部門和企業、社會各界想盡一切辦法採購和捐贈口罩。比如,統戰、僑辦、工商聯、民政、婦聯、紅十字會等部門廣泛發動社會捐贈,中聯重科、三一集團、華菱集團、湖南建工集團、藍思科技等一大批企業以及各大醫藥流通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採購口罩,許多湘籍人士全力支持湖南疫情防控。

這段時間以來,我省共接收捐贈和採購的口罩550萬隻,佔到近期全省口罩供應總量的40%左右,對前段我省口罩供需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雖然後續還有一些捐贈物資將陸續到位,但由於貨源減少、運力緊張等多方面原因,後期來源和數量將變得非常有限。

下一步,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等,還會新增大量口罩需求,全省口罩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工信部門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戰時思維、採取超常規措施,加大供給力度,盡最大努力緩解供需矛盾。

目前我省口罩供應採取的是「急用先保」原則,也呼籲廣大市民朋友不要盲目囤積口罩,合理使用、節約利用口罩,儘量把口罩留給醫護人員以及交通、公安、城市公共服務等防控一線重點窗口行業人員。

相關焦點

  • 口罩能否供應上?物資缺口有多大?如何調配監督?
    口罩產能恢復多少、物資存在多大缺口、如何調配監督,備受關注。在2月2日工信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就物資保障做出回應。口罩產能恢復至60%醫用N95口罩仍緊缺根據工信部掌握的情況,目前國內口罩企業產能恢復率在60%左右。但醫用N95口罩仍然緊缺。
  • 口罩保供應!廣東超7成口罩企業復工 廣東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匯總一覽...
    廣東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現場回應口罩等防疫物資的保障問題時表示,截至1月27日24時,廣東全省29家口罩生產企業已復工22家,復工率達76%;5家防護服生產企業已全部復產;3家抗病毒口服液生產企業已全部復產;3家板藍根生產企業已復產。
  • KN95口罩彰顯湖南製造實力
    這家原本專業從事建築新結構、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疫情發生後迅速改建生產線,僅用半個月就實現口罩量產。目前該企業是全國第5家、我省唯一一家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口罩生產企業,日產口罩360萬隻,已向蘋果等歐美公司出口,累計向國內外銷售數億隻口罩,中國企業標準下的「湖南造」逐漸被全球認可。
  • 口罩成為硬通貨,全世界都在等中國爆產能
    韓國大邱超市限購口罩時間差造成口罩緊缺原本,有中國在,全球口罩供應並不會成為什麼大難題。有紡織行業人士介紹,中國熔噴無紡布年產能為5.35萬噸,供應口罩生產綽綽有餘,一噸熔噴無紡布,大約可以生產100萬隻口罩,如果熔噴無紡布產能全部用於生產口罩,可以年產超過500億隻口罩。
  • 買不到口罩?這2000家企業,他們在經營(附聯繫方式)
    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網絡正常運行。目前,口罩面臨比較大的缺口。歐曉理說,下一步將幫助還未復產的口罩企業,解決復產過程中遇到的人員、資金等困難,促進復工。對於還未達到滿負荷生產企業,幫助其恢復產能,支持其實現兩班倒、三班倒生產,做到人休息而機器不休息。
  • 近20天累計生產口罩5.7億隻 國產口罩企業有望彎道超車
    月底我國口罩產能有望擴大至1.2億隻/日,正填補短期口罩供應的部分缺口。同時,隨著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口罩的需求量劇增。到底當前口罩擴能達到什麼水平呢?記者調查發現,從藥監部門的數據看,截至2月20日,全國共有醫用口罩生產企業391家,其中,56家為疫情發生以來應急批准的。這組數據的背後預示著什麼呢?業界人士透露, 當前總體產能正在飛速填補了短期內口罩供應的部分缺口。
  • 比亞迪,OPPO等700家科技企業跨界做口罩
    僅以武漢900萬人口為例來計算,每人每天只用一個,口罩日消耗量就在900萬個。如果嚴格按照普通醫用口罩使用時間2小時左右,N95口罩使用4小時左右來算,武漢市所需口罩就在日均2000萬以上。擴大到整個湖北省及全國14億人口,口罩需求量更是巨大。國內產能與突發疫情下的實際需求相比還有不小的缺口。
  • 中國口罩產能一天約2000萬 為何還「一罩難求」!答案在這裡
    無獨有偶,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車企業亦先後宣布生產口罩。 中國是口罩生產的大國,產能佔據了全球近50%,疫情期間,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甚至全從球調集口罩支援一線,為何仍然頻繁告急?比亞迪、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跨界生產口罩,能解「燃眉之急」嗎?待疫情過後,口罩企業是否又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呢?
  • 全國口罩生產抗疫戰線 這些企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春節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在赴天津調研時表示,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目前很多企業已經停止休假,開始加班加點生產。現在國內已有30多家企業復產,產量達到一天800萬隻以上,保障市場供應是有底氣有信心的。那麼,這些犧牲春節假期奮力趕工,為防疫立下大功的企業都有哪些?
  • 熔噴布成本0.4元,口罩利潤、產能大公開
    熔噴布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市場仍然供不應求,熔噴布缺貨。同時,目前口罩廠建設的過多,原料更難買了。該負責人還表示:正常的話,熔噴材料佔到一隻口罩成本的百分之十幾,現在口罩基本上要每個3塊錢左右,熔噴布成本只有幾毛錢。只要生產業務買到布,就有錢賺。
  • 積極擴大口罩產能 新綸科技股價漲停
    不過,口罩概念卻一枝獨秀,多隻個股出現漲停,其中就包括新綸科技。記者注意到,早在上周五,公司股價就已經有所上漲。而針對公司股價近期的波動,新綸科技也於3月9日晚間發布關於公司股價異動的公告,從中可以看到:公司股票於2020年3月6日、2020年3月9日連續2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況。
  • 水桶、柚子皮……自製口罩刷屏!順豐員工截留口罩販賣?為什麼我們...
    最近,有媒體報導口罩告急的消息,一些醫院也就醫用口罩緊缺的問題向外求救。就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接受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採訪。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這麼大的產能,能否滿足全國疫情防控需求?
  • 做紙尿褲的也改做口罩了!各地政企聯手,「團戰」口罩稀缺
    「其中N95口罩11.6萬隻,環比增長48%;其他醫用口罩998萬隻,環比增長36%;普通口罩471萬隻。」  醫用口罩尤其是N95口罩的稀缺,可見一斑。  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19年中國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醫用口罩佔比超過54%。但面對國內(上下遊)產能與突發疫情下的實際需求,我國口罩供應仍有不小缺口。
  • 「衛材之鄉」河南長垣醫用外科口罩產能增3倍,40%馳援武漢
    2月7日,長垣市醫療器械同業公會會長李明忠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年初六以前,受原材料短缺、人員不足、物流等因素影響,復工的口罩生產企業數量較少。大年初六以後,多數企業已經復工,但是口罩的生產量距離市場需求仍有一定的缺口。長垣官方規定,所有企業按官方統一安排調配物資。
  • 河北口罩生產企業穩生產保供應
    作為有著迅速轉產國內口罩經驗的外向型企業,面對省內日漸嚴峻的疫情,該公司於1月6日迅速啟動國內口罩生產線。總經理楊竹強介紹,公司國內口罩日產量50萬隻左右,且尚有庫存200多萬隻,將根據當地政府調度繼續增加口罩儲備。恆永公司的醫用防護服日產能可達5000件,目前依然是外銷,一旦國內有需求,可迅速轉產。
  • 一大批新增口罩、防護服、消殺用品供應商來了!各省市區防疫物資供應商及產能情況統計(最新)
    《通知》指出,鼓勵企業多措並舉擴大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供應。支持生產《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的產品目錄(第一批)》所列的醫用防護服、N95醫用級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護目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等10類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的企業抓緊釋放已有產能,進一步增加產量,儘快實現滿負荷復工復產,支持有關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增添生產線(設備)迅速擴大產能。
  • 產能利用率超九成數千家企業跨界轉產 你的口罩已「在路上」
    全國口罩產能利用率已達94%按照此前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我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為全球產能最大。之所以仍出現「一罩難求」,與春節期間企業開工不足有關。不過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月2日以來,我國口罩產量逐日提升。
  • 水桶、柚子皮...自製口罩刷屏!順豐員工截留口罩販賣?為什麼我們買...
    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全力以赴克服種種困難,推動生產企業加班加點恢復產能。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產量達到一天800萬隻以上,復工復產面達到了40%,但要看到,恢復乃至擴大產能畢竟需要時間。我們除了國內的生產,也在推動國際採購,以滿足全國疫情防控需求。  為什麼沒有足夠的儲備?
  • 廊坊市首家 醫用防護口罩生產企業投產
    本報訊(記者 楊雅淇 賈樹敏 趙然)3月18日,位於大城縣大尚屯鎮北桃子村的廊坊康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怡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個個醫用防護口罩快步「走」下生產線,實現了全市醫用防護口罩產能「零突破」。3月13日,康怡公司在市市場監管局全力幫扶指導下,獲得了省藥監局頒發的疫情防控醫用防護口罩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 一線醫護人員口罩有保障!N95口罩產能利用率已達128%
    2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截止到2月11日,全國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4%,特別是一線防控急需的醫用N95口罩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28%,通過全國統一調度,已經能夠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醫用口罩防護需要。此外,19個省已實現對口支援全覆蓋全滿足,將增派50%力量做儲備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