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道,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來分享道德經,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學習也接近了尾聲!在此感謝老子,給我們留下了如此珍貴的文化瑰寶,感謝各位有識之士,耐心的閱讀,感謝百家平臺提供的大好機會,讓我們有緣相遇!我們來看第七十章,以下為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看懂了沒有?短短二三十個字,什麼意思!很好理解吧!老子說我的言論,我寫的道德經,那是相當的好理解!特別容易知道的,也是特別好去實行,實踐的。真的如此嗎?這個我們要打個問號,隨後他老人家緊接著說,可是天下人,卻不能夠知道,也不去實行。道德經五千言,讀到現在,我們也差不多揭開了,大部分神秘的面紗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潛移默化的了解了一些,可是我敢說,兩千年來,人們所了解的道德經,只不過是皮毛中的皮毛,我們的理解如螢火之光。而一部道德經,好比思想的太陽,光芒萬丈,照射古今。
好了,閒言碎語不多講,我們接著來深思!為什麼老子會說,他的言論簡單的不能再簡單,而且很容易去實踐,但是人們卻不能夠做到呢?老子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足以見得其超凡的洞察力,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老子的中心相思,就是無為而治,不去管,就是最好的管,說白了就是回歸自然,就是回到原始的母系氏族社會,然後人們過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生活,這個道理簡不簡單?那是相當的簡單吧!但是越簡單的道理,越沒辦法去深層次的解釋,就像我們知道一加一等於二,可是我們不知道,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而不等於三或者四!
越簡短的文字,也越難以理解,因為這裡面包涵的信息量很大,而且變化多端,所以老子又說,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為什麼莫能行?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要想去實踐,就要精確的了解老子其人,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要想去實行他提出的這一套思想,很可能違背歷史前進的軌跡!是不是?我們的老子,只看到了水往低處流!卻沒看到人往高處走!哈哈!這只是鄙人的拙見。所以道德經美就美在這裡,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老子,因為道德經可以有,千萬種看似合理的解釋。
明白了吧!就這一點,我告訴大家辦不到,我們理解的老子,只是推理和揣摩出來的,我們理解他的言論,是站在歷史外面看歷史,是照貓畫虎罷了,在此我只能說,我儘量去接近老子的本意,儘可能站在歷史的角度去觀看,但是誰也沒辦法,去跳脫現實的條條框框,就像死了的老子,不可能再活過來一樣。可是我們可以做到,讓他的學說,讓他的思想綻放光彩,也就這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努力,或多或少的能反證老子的話,莫能行了!當然老子的思想是無懈可擊的,不信我們接著來看 !
他說,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翻譯過來就是,我的言論有明確的宗旨,實踐我的言論,要有立場,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當然這句話還可以理解成,我的言論宗旨,就是君王南面之術。就是針對統治階級所提出的。這兩個解釋都可以。但是老子一定不會這樣說!這只是個人的推測罷了!緊接著老子又說,唉!各位大神,你們為什麼無知,是因為不自我了解。就是不我知!有些學者解釋為,不了解老子,這樣解釋看似符合邏輯推理,當然也沒有錯!但是欠點意思,因為在三十三回裡,他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所以西方先哲蘇格拉底說,我知道的是我無知。這才叫自知啊!各位。
好了,我們來看最後一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老子說,不是天下所有的人都不了解我呀!只是了解我的人比較稀少,用一個成語來總結,就是了解我道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這也是我在第五段中所說的,老子的思想無懈可擊,注意老子一開始說,易知,易行,中間說不能知,不能行,最後又說,少一點,還是有人明白的,還是有人能去實行的,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引導我們走入道德經的大門。
最後進了門,他才給你好處,不給你好處,你轉身就跑!是不是,所以他說,選擇我,了解我,並且去實踐我的思想的人,那叫貴,這個貴就是尊貴,是因為稀少而尊貴,哈哈!那麼今天學習道德經的人,都很尊貴,貴不可言!結尾處老子又情深意切的打了一個比喻,他說有德行的聖人,他的腳下穿著粗麻做成的草鞋,懷裡卻裝著美玉!各位,什麼意思?樸實無華的大道,背後有寶貴的思想,如這美玉一樣溫潤柔韌,光而不耀,這就是被褐懷玉,也是整部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