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3月 1日上午,金臺區東風路街道辦在陳倉園市民廣場上舉辦了一場鬧元宵文藝展演。演出快結束時,一位七旬老人毛遂自薦上臺表演口技(見右圖),一段《百鳥鳴春》婉轉清脆,恍若廣場上飛來一群真鳥,贏得滿場掌聲。表演結束後,記者採訪這位老人得知,他不僅能學百種「鳥語」,還能和樹上的鳥兒「對歌」長達兩小時,他是寶雞「鳥圈」裡的名人。
空中會飛的鳥他都能「搭上話」
這位「奇人」名叫於長勝,今年 73歲,是寶橋退休職工;說起會「鳥語」這門絕技,還得從他十多歲時講起。少年時的於長勝喜歡聽鳥叫,但他發現每到午後鳥兒就不喜歡叫了,為了逗弄鳥兒,他就故意學鳥叫,沒想到引得一大群鳥兒嘰嘰喳喳爭鳴。這個場景讓於長勝有些震撼:原來人可以和鳥「對話」。從此之後,他就有意模仿各種鳥叫,不管是到公園散步、上山看景,還是外出旅遊,只要見到鳥兒,他就跟著學「鳥語」。有些鳥兒的聲音比較難學,他就用本子記下鳥叫特點,回家後再反覆練習。慢慢地,他掌握的「鳥語」種類越來越多,麻雀、喜鵲、八哥、鷯哥、百靈鳥、相思鳥等,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鳥,可以說空中能飛的鳥,他都能「搭上話」。
人的舌頭和鳥的舌頭完全不同,人怎能發出和鳥一樣的聲音?對於記者的疑惑,於長勝說,很多人以為是他的舌頭與眾不同,其實他的舌頭和普通人沒啥區別。能學會這麼多種「鳥語」,訣竅就是長期觀察、多聽多練,有興趣自然能學會。
和鳥「對歌」兩小時呼籲人們愛鳥護鳥
由於會說「鳥語」,經常有人看到於長勝和鳥「你一言我一語」地「對話」。有一次,他在公園散步,有位鳥主人剛買的鷯哥始終不叫,周圍人想盡辦法讓鳥「開口」,卻無一成功。於長勝湊近鳥籠,發出百靈鳥的叫聲,這隻鷯哥就像突然遇到「知音」一樣,馬上鳴叫起來,當時周圍的人都鼓起了掌。還有一次,於長勝聽到廠門口樹上有一隻鳥的叫聲非常好聽,但他不知道是什麼鳥,於是就用「鳥語」上前「搭訕」,沒想到一人一鳥,如同「對歌」一樣「互唱互答」,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對唱」了兩個多小時。最後於長勝和鳥兒都累了,這場人鳥「對歌」才宣告結束。
提起毛遂自薦的表演,於長勝說當時廣場上的演出很精彩,大家又唱又跳氣氛很好,他就忍不住即興表演了一段,雖然臺下掌聲雷動,但他卻覺得「發揮得不太好」。「鳥兒的叫聲讓人心情愉悅,希望這樣的表演能引起大家多關注鳥類。」和鳥兒打了幾十年交道,希望人們愛鳥護鳥是於長勝老人的願望。
本報記者 周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