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久等了,老史這周依然上崗表擔心~
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後一期,咱們來聊聊廣受大家喜愛的「瘋姑娘」「月光精靈」——盧娜·洛夫古德。
首先要說明,我在標題中使用的張愛玲的兩個比喻並不是很貼切:金妮是哈利的妻子所以談不上「硃砂痣」;而盧娜與哈利之間的並不是愛情——醉人的愛情固然美妙,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在人的內心還可以有超脫於愛情的、純粹的精神共鳴——因而也區別於張的本意的「白月光」。
應該說,哈利與盧娜的關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紅/藍顏知己」,庸俗小說裡將其曲解為男女之間的曖昧關係,是完全錯誤的。通讀全書,我們就會發現,雖然盧娜出場遠晚於D.A.六人組中的其他成員,而且是六人組中的唯一一名非格蘭芬多,但其對事物的高度洞察力(如《哈7》中提醒哈利拉文克勞冠冕的線索)以及快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如《哈5》中提出騎夜騏去倫敦),充分證明了作為一名拉文克勞學生應有的出眾智慧;再加上與哈利相似的經歷(失去親人與看見死亡,行為曾一度不被周圍人理解),使盧娜總是能夠深切理解並正確引導哈利,成為在哈利孤立無援時刻重要的精神依賴之一,為勇敢的格蘭芬多提供了可靠的精神保障。
在這裡我們延伸出一點兒,盧娜能夠從第五部開始奮起直追,成為「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最受觀眾喜愛的角色之一,有兩大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點是演員自身的魅力超越了原著局限,對角色進行了提升性詮釋。簡單說,就是演員演得比原著描寫的還要出色。(這一點同樣可見於魁地奇隊長奧利弗·伍德。肖恩·比格斯塔夫的帥氣外表與生動演技使伍德完全摒棄了原著中「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形象,成為魁地奇球賽的一大看點。)其實,羅琳大媽對盧娜的描述更側重於「瘋姑娘」的「瘋」,即除了納威那樣的超級好脾氣誰都受不了她;然而,再次感謝梅林的褲子,我們的伊文娜——盧娜扮演者——具有一種天生的、神秘高遠的獨特氣質:她那悅耳的、仿佛來自天外的空靈聲音,她那飄渺但不空洞、似乎窺探著無數隱藏之謎的藍眼睛,使「瘋姑娘」真正符合了她的姓氏,lovegood。
另外一點,則是劇中其他兩大女演員的「反襯」。盧娜始出場於第五部,在這個時候,赫敏的扮演者艾瑪因精力分散而演技下滑,無法真正表現出赫敏的性格魅力(可參見我的第一篇文章);飾演金妮的演員情緒總是不夠到位且缺少爆發力,更難以為該「過山車」式的角色加分。因此,演技與顏值雙在線,且人設不落俗套的盧娜自然如新星升起,彌補了觀眾對兩大女主角表現不給力的心理遺憾。
那麼,既然盧娜是哈利真正的「精神知音」,金妮作為哈利的妻子,她對於哈利的意義是什麼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哈利具有明顯的戀母情結。這一點在書中對比哈利對其父親的態度有多處體現,這裡就不再贅述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金妮有著莉莉·伊萬斯的諸多特徵:紅色長髮、熱愛運動、性格外向。而且,羅琳在受訪時表示,金妮是一個「甘當哈利·波特夫人」的人。我相信羅琳大媽在這一問題上與我是持同樣的批評態度的,即,有些女性明明自身條件也不錯,卻一時一刻也不能與男性脫離關係(要麼暗戀ing、要麼熱戀ing、要麼婚嫁ing),好像其終身目標就是抓到手一個男人然後甘心地當他背後的人,哪怕喪失自我。全書中金妮似乎都沒有能力去真正影響到哈利(除了將哈利從鄧布利多的棺槨旁拉開,可即使這個鏡頭也讓人懷疑是不是莉莉的影子的作用),一句「大局為重」就可以使其萬事「靠邊站」。如果硬要說這種毫無存在感是「識大體」,那麼看看婚後的姓氏與子女的起名吧——赫敏婚後仍保留娘家姓且孩子的姓氏一律為格蘭傑-韋斯萊,金妮乖乖改成波特;像「雨果」「蘿絲」這樣的名字一看就是赫敏提議、羅恩贊同而起的,可金哈的三個孩子全是紀念哈利心中重要的人,金妮連個邊兒都沒沾上。
不過我並不譴責哈利,他並不是大男子主義之類,只是因為孤膽英雄的路總是孤獨的;還是奉勸金妮一句,如果自身有這個能力再與這樣的男人並駕齊驅吧,不然做一個活在別人影子裡的人有什麼意思呢?
《哈利波特》系列到此就全部結束了!下周老史將與大家共同解讀一部1977年的經典英國情景喜劇《請講普通話》——別看劇老名怪,保證沒等看完你會愛上它哦~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