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時代的變化,家長的技能也在不斷進階,進可講故事,退可算數學,但是每晚檢查作業,還是忍不住血壓升高,頭皮發麻。每次大聲教導以後又暗自懺悔,這樣會不會打消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以前我做數學題,家長老師輪番教學後,我真的可以在答題本上機械化作業了,但是做完這些也沒有任何成就感,只是感覺完成了任務,對數學學習並沒有什麼興趣。興趣是個很懸的東西,它很強大,能支撐一個人走到行業的頂端;它也很脆弱,因為一段時長的灰心,它就完全失蹤,找也找不回來。
請保護興趣的小火苗
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是一個技術活兒,而且方式多種多樣,還得因材施教,難度指數覺得稱得上五顆星,但是屢試不爽的一個方法就是:講故事,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沒有孩子好奇心不強,但是數學怎麼講故事,加減乘除沒有什麼故事可講?很多家長都會犯難。用書講道理,傳授知識是出版人最擅長的事情,這次臺灣著名的出版人、多次榮獲臺灣金鼎獎最佳圖書主編獎的沙永玲帶來了《數學可以這樣學》:它就是借著「說故事」的方式,將看似硬邦邦的數學主題介紹給孩子們。
我們很多的熟知的故事都可以進行數學化的包裝,比如第一冊《數學棒棒糖》以篇幅較短的寓言故事導入,每則寓言故事裡都藏著數學的相關知識點,《父子與驢》帶你學會兩位數的加減;《鄉下老鼠和城市老鼠》教你認識位置與圖形;《金斧頭和銀斧頭》教你數1000以內的數。
這些故事都是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故事,經過編寫者的精心設計,孩子可以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就掌握數學的知識點。
課外書or教材書
書是很有意思,但是對真正的學習是否有幫助才是更重要的KPI啊,其實這是很多家長會擔心的問題,能學還得會考,《數學這樣學》5本書的主題是緊貼小學教材展開,而且知識點全部覆蓋了小學數學的知識點。
這套書的作者都是擁有一線教學經驗的老師,例如主要作者郭嘉琪是中國臺灣臺中市私立育仁小學教師,而且還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無論是在寫作還是指導學生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績。作品屢獲中國臺灣師院生兒童文學創作獎兒童故事類佳作、寓言類佳作、童話類佳作等。她來講故事,語言不會晦澀難懂,表述的方式更加貼近孩子的表達方式和思考方式。
梯度進階,科學學習
全書的主題的設計很有意思,從甜甜的棒棒糖、甜甜圈,到與數學成為抱抱的好朋友,再到登上摩天輪,最後能穿越數學任意門,以孩子都會產生興趣的事物做切入,匹配嚴謹的進階學習體系,讓孩子首先願意拿起這套書,然後在讀故事的狀態中,擊破各個數學學習中的知識點,一步一步深入學習下去,解決每一道數學題。
全套書共30多個故事,700多個知識點,故事+情景式習題的設計,讓孩子在讀完故事後,迅速進入到知識點的學習,故事情節可以很好的輔助孩子掌握應學的知識。
買這5本故事書就能解決孩子的數學學習問題了?當然不是。家長的配合是離不開的。首先是監督,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坐不住,能和他一起讀是最好的。
其次是互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不是單向的,看書到學習,學習到看書,家長需要真正和孩子建立學習上的溝通,發問、回答、解答,這也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的道理。穩住興趣,多管齊下,不只是數學,更多學科都可以學習得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