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智慧礦山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引領礦山走進安全高效新時代

2020-10-3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對榆林市楊夥盤煤礦的管理人員來說,不論是在單位還是出差在外,都能對煤礦的生產、安全等情況了如指掌,這是因為他們隨時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或手機移動端登錄「智慧礦山雲大數據云服務平臺」。

該平臺由中煤地質總局航測遙感集團智慧礦山分公司建設,在楊夥盤煤礦投入使用後,切實提升了礦山生產安全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半年內已產生經濟效益2000餘萬元。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審並發布「煤炭科技成果轉化與先進技術」推廣項目目錄,「智慧礦山雲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名列其中。

「智」在數據共享

礦山管理千頭萬緒,包含通風、供電、採掘、人員定位、運銷管理、危險源辨識等諸多要素,各要素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礦山管理者只有統籌考慮所有要素,才能作出合理的決策。在楊夥盤煤礦,「智慧礦山雲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將所有要素轉化為數據,利用軟體進行綜合分析,為決策者提供支撐,減輕了決策壓力。

雲服務平臺的「智慧」來自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而數據則來自礦山生產的方方面面。安裝在各個關鍵部位的傳感器、PLC、安全監測等設備,「觸覺」比人類敏銳得多,它們各司其職,感知各自管轄範圍內的細微變化。任何變化都對應相應的數據。數據通過網絡集中到雲服務平臺,軟體開始發揮作用,通過各種運算,將數據烹製成一道管理大餐,以二三維一體化界面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更加直觀、快速地掌握礦山每一刻的變化。

智慧礦山分公司總經理王曉鵬說:「我們這個平臺可實現『一張圖』管理,將礦山地表、煤層、採掘工作面、生產安全設備等要素進行三維仿真,管理者如同觀看動畫一樣掌握礦山實時動態,而且可以直接通過系統將決策傳達到位,方便快捷。」

方便、快捷服務的背後是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據智慧礦山分公司副總經理安魚飛介紹,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公司申請並獲得了3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軟體著作權14項。

「智」在高效管理

煤礦的核心業務是產、供、銷,為了實現三者的平衡,煤礦需要制定生產計劃、生產指標,並在生產中及時統計生產數據,進行比對、分析、計算。這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智慧礦山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可實現協同辦公,提升效率。

在雲服務平臺建立之前,楊夥盤煤礦有二三十個管理系統,管理者在決策前需綜合分析多份數據、報表,決策作出後,由相關人員一級一級去落實,經常涉及井上井下傳達命令的情況,比較麻煩。現在,在楊夥盤煤礦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展示了領導駕駛艙界面,系統將各項數據以餅狀圖、柱狀圖、曲線圖或報表等形式呈現在決策者面前,使煤礦輕鬆實現精細化管理。系統全面整合財務、成本、物資供應、煤炭運銷等企業各類信息資源,使企業的當日產出、材料消耗、生產用工、銷量、收入、日毛利潤等指標數據實現了準確、快捷地在線統計分析管理。

在決策的執行方面,雲服務平臺的使用更是將「人工安排」變為「自動化安排」,在提高準確性、科學性的同時,使決策更加快速地執行。安魚飛說:「楊夥盤煤礦的職工都配備防爆手機,命令可以通過系統直接傳達到人,不必像以前那樣井上井下打電話傳達。」

與產、供、銷數據相對應的是礦山生產的實際情況,如採掘工程、機電、運輸、通風、井下設備情況等。煤礦的主通風機、變電所、水泵房等設施是否正常運轉,決定了礦山生產是否安全地進行。據楊夥盤煤礦信息管理部部長蘇偉介紹,楊夥盤煤礦原先設有10人組成的隊伍,24小時值班,對設備進行定期檢修。現在,雲服務平臺可通過振動、電流、電壓等因素的異常提前判定設備故障,並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檢修。該煤礦的「檢修小隊」現已減少為幾個人,且不用值班,只需隔天巡檢即可。這不僅契合礦井「少人增安」的理念,而且與人工檢修相比,自動化監測更精確高效。「人工檢修往往是出了故障才去修,而現在有故障苗頭系統就能發現。」蘇偉說。

煤礦井下各類模型是虛擬的,想要看到實際情況也並非只有真正到目的地查看這一種途徑。平臺擁有井上下三維全景漫遊瀏覽系統,用360度全景相機拍攝實景。通過平臺,我們看到的實景可能比身臨其境更加清晰、全面。

「智」在安全保障

安全與生產息息相關,在礦山,安全永遠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要實現安全生產就要經常排查隱患,並將其扼殺於萌芽之中。雲服務平臺包含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統,具備煤礦事故隱患內容記錄、下發整改通知、治理過程跟蹤、統計分析、逾期警示、信息上報等功能,可實現對隱患從排查到治理完成銷號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在楊夥盤煤礦各井口或值班室的安全公示屏上,職工們可以看到隱患曝光和處罰曝光。「隱患於何時何地被發現、通知誰去處理、於何時處理完畢,每個隱患的詳細信息都會發布在公示屏上。」安魚飛說,「這樣既可以督促負責隱患整改的職工高效完成工作,又能對其他職工起到警示作用。」

煤礦安全出現異常時,時間是非常關鍵的。煤礦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的突發情況,雲服務平臺可實現信息傳達一步到位,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和安全水平。以瓦斯突出預警為例,以往,楊夥盤煤礦地面人員接到預警信息後,會打電話通知井下相關安全人員去檢查通風或其他引起瓦斯突出的原因,查明後作出相應處置或通知危險區域工作人員。現在,雲服務平臺不僅會在出現異常的同時準確分析異常出現的原因、地點、風險等級,而且會第一時間通過手機聯繫安全人員去排查,同時通知出現異常區域的工作人員採取相應措施。

生產數據的實時傳送,為進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礎。智慧礦山分公司在省級層面上將煤礦的安全、生產、監督整合在一起,構建了服務於煤礦生產安全監管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省、市(集團)、縣、礦的四級煤礦生產安全監管體系。「煤礦生產安全監管的各項數據都會實時顯示,如瓦斯濃度、井下安全數據、人員定位等,只需登錄系統就可獲得。」王曉鵬說。系統可依託電子政務外網連接到各產煤市煤炭管理部門、煤業集團公司和礦業集團公司,獲取煤礦生產安全信息,提供遠程監控、實時預警、統計分析、追蹤排查、應急救援指揮等功能,為全省煤礦生產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手段,為煤炭資源生產安全提供支持。

在楊夥盤煤礦可以看到,智慧礦山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涵蓋了礦山的方方面面,既可以看整體也可以看末端,既可以提供決策分析建議又可以指出設備問題所在。該平臺飽含著大數據的智慧,正引領礦山走進更加安全高效的新時代。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

地質與生態文明建設企業集團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龍軟科技:以「智」取勝 讓礦山更「智慧」
    論壇以「新時代、新發展——創新推動綠色智能礦山建設升級」為主題,圍繞礦山綠色勘探開發、無人採礦、複雜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礦山建設與智能發展、礦山安全等主題,探索建設國際一流綠色智能礦山的解決方案和途徑,提高中國礦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 山東能源棗礦集團付煤公司打造井上下透明「智慧礦山」新樣板
    題記:在美麗富饒的魯西南大地,一家集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礦山企業正在拓步前行。在山東,它是領先礦山;在全國,它是先進礦山,其全力打造數位化智慧型礦山具有非同一般的開創性意義,把煤礦帶進了新時代!讓礦井的生產更安全、更有序,事關廣大職工群眾的福祉。
  • 智慧礦山成未來趨勢 梅安森迎行業發展契機
    日前緬甸帕敢翡翠礦區發生大規模塌方事故引發了全球關注,礦山安全再次成為焦點。安全綠色、高效的智慧礦山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方正證券稱,近幾年隨著華為、阿里等巨頭入局,推動5G、雲計算等技術在智慧礦山領域的應用,有望帶動礦山智能化新一輪發展。而A股中提供智慧礦山解決方案的龍頭企業梅安森(300275)同樣將迎來發展良機。  梅安森成立以來,主營業務為從事煤礦安全生產監測監控設備及成套安全保障系統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子助力智慧礦山新基建
    為探究「智慧礦山」發展現狀,推進我國智慧化礦山的建設,同時進一步宣傳普及「兩山」理論,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資源工程學院依託礦山智能科學與工程聯合黨支部,組建了國內礦山「新基建」現狀調研及助力「兩山」建設暑期社會實踐團。
  • 蒙草生態大數據創新「雲」分享 智慧管理「山水林田湖草」
    原標題:蒙草生態大數據創新「雲」分享 智慧管理「山水林田湖草」   4月7日,蒙草生態
  • 未來城市 全球智慧——智慧城市發展論壇暨智能礦山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按照智慧高效、充滿活力、精準治理安全有序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發展新形態和新模式。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程天權主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程天權先生為大家做關於《智慧城市建設思考維度》的主旨演講,程天權從智慧城市建設的多角度、多側面為大家剖析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考維度。
  • ...中國移動攜手合作夥伴成立5G智慧礦山聯盟 全國首座5G智慧煤礦...
    5G智慧礦山聯盟將以5G智慧礦山建設為載體,以「5G賦能產業,合作生態共贏」為願景,聯合各方力量構建智慧礦山合作平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探索可複製推廣的商業模式,引導資源共建共享,形成優勢互補,進一步推動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當日,中國移動與陽煤集團、華為公司聯手打造的首座5G智慧煤礦正式落成。
  • 「解讀」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礦山)建設指南(試行)
    《指南》以「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指導意見、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指南等為指導,以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為依據,以支撐有色企業綠色、安全、高效發展為目標,總體設計採用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雲、邊、端架構,結合有色企業特點,重點強調基礎設施的數位化改造、先進工業軟體的應用和基於工業大數據的協同創新。
  • 乘輕舟 千帆競|雲從科技智慧物聯「千帆計劃」已開啟
    智慧物聯時代,雲從科技如何推動物聯升級發展?近日,來自上海、山東、安徽等地的40多家智慧物聯渠道合作夥伴,齊聚由雲從科技與誼和科技聯合舉辦的首屆智慧物聯「千帆計劃」合作夥伴大會,共謀數位化發展新機遇。雲從輕舟平臺依託領先的感知AI技術和可信計算技術,可為客戶帶來了更廣闊的數據源選擇。開創性地讓感知信息、專家經驗和現有的多源業務數據相結合,以「AI數據湖」實現行業價值閉環,全面助力「場景+AI」定義的「數位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化合一」的智慧物聯。
  • 陝西移動在榆林成立「5G+智慧礦山產業聯盟」,開通國內井下最深5G...
    2020年9月8日,陝西移動聯合延長集團、陝西有色、榆能集團、榆林神華、陝煤榆林化學、中煤陝西榆林能源等省內礦山龍頭企業以及產業鏈上的眾多合作夥伴在榆林成立「5G+智慧礦山產業聯盟」。
  • 中國恩菲為數字礦山、數字工廠推出「一體化」解決方案
    工業大數據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持續加速的傳統工業升級進程對各行各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在速度、深度和廣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以有色行業為代表的基礎原材料產業面臨迫切轉型之路。眾所周知,有色行業具有多品種、多共生、多工藝及一礦一廠一技術等特點,與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相比,難以形成適用於所有工礦企業的標準化、共性化數字平臺。
  • 建設智慧礦山 煤礦也要能決策——陝煤榆北煤業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在小保當公司智慧礦山該礦的智慧礦山建設規劃,從下至上可分為4層。最底層為執行層,包含各種傳感設備。該層的各種設備如同人的五官和四肢,將煤礦的各種數據信息收集上來,匯總於智慧礦山「大腦」,以進行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第二層為傳輸層,如同神經系統,負責信息傳輸。
  • 智能時代的加速器,聯想智慧服務助力中國產業升級
    從業務層面來看,聯想是最大的ICT設備服務提供商,能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品類、多品牌的服務方案;聯想也是最大的IT運維服務提供商,可提供一站式IT外包,桌面/數據中心及私有雲/混合雲運維服務;聯想還是領先的智能化轉型專業服務提供商,可提供行業級的智能化服務及智慧城市運營服務。
  • 平頂山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12月16日,智慧平頂山時空信息雲平臺建設項目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驗收,平頂山市成為全省首個建成並運行的時空信息雲平臺國家試點城市。  據介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是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設計框架中的時空基礎設施,由自然資源部指導建設,全國有50多個試點城市,我省鄭州市、平頂山市入選。
  • 探秘首雲國家礦山公園 體驗礦山文化之旅(圖)
    目前,北京市首個以鐵礦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礦山公園——首雲國家礦山公園在密雲縣巨各莊鎮正式開園,開啟了工業旅遊的獨特礦山文化之旅。首雲國家礦山公園為國土資源部正式授予的「國家礦山公園資格」單位,位於素有北京市後花園之稱的密雲縣境內,距離北京市區67公裡,始建於2005年,園區面積3.62km2,是迄今為止國內少有的國家級礦業旅遊主題公園,也是密雲東線工業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
  • 山東科技大學先鋒實踐隊:走入陽城煤礦,探究礦山智能發展
    為探究資訊時代背景下礦山的智能化發展,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先鋒實踐隊積極響應團中央、團市委、團省委關於開展暑期高校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號召,前往山東濟礦魯能煤電有限公司陽城煤礦開展實地調研,充分了解智能開採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實踐相融合,為今後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打造基礎
  • 安徽廣泰探索礦山管理模式著力打造綠色礦山
    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等相關部門的聯合推進下,《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於2017年5月正式發布,要求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礦山生產需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標。安徽金寨廣泰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廣泰」)正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打造綠色礦山並率先成為全省同行業達標企業。
  • 山東能源:「大數據」開啟「智能企業」新模式
    孫村煤礦黨委書記李良介紹,「大數據」開啟了智能化礦山新模式,現在煤礦井下人員定位、安全監測監控、設備運轉、簡訊報警等數據都全部集成到大數據云平臺上,只需要輕輕點下滑鼠,便能全面精準地掌握井下每個人的行動軌跡、設備運行等情況,真正實現了全時空全天候智能管理。
  • 聚焦廣東生態修復工作,助力綠色礦山建設
    會議探討「綠色礦山建設」、「生態修復與社會價值如何實現」、「紅樹林生態修復保護」等熱門話題,並走進廣州順興石場,深入了解綠色礦山建設經驗。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協會成立於2019年11月,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修復協會,截至目前已發展會員單位295家。
  • 【2020平行智能大會】平行駕駛與礦山無人化研討會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進入大科學時代,科學、技術、工程加速滲透與融合,科學研究的模式不斷重構,學科交叉、跨界合作、產學研協同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