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教會你決策分析,事半功倍

2021-01-07 縱橫職場利器

大家應該都有這種體會:

我們的人生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十字路口,升學、考試、工作、結婚,這些總是會逼著我們作出決策:

是選擇拿錢多但是很累的工作,還是自己喜歡,卻薪資平平的工作呢?面對孩子擇校,是選擇離家近的學校還是質量好的學校?

這些關鍵性的問題有時真的很難作出決策,猶猶豫豫,覺得哪種都不錯,這種決策的延遲有時很可能會導致我們錯失良機或者阻礙判斷。

01決策的分析:挖掘真實需求

有的人之所以善於把握良機,總是找到適合挖掘出淺層問題背後真正的需求和問題是什麼,而不是被獲得的局部或者淺層的信息所誤導。這個真正的問題落實到決策上來,就是知道要「選」什麼,是什麼決定了我們會如何做出各種選擇? 是事情背後的「真實需求」。

那麼怎麼挖掘真正的需求呢? 我有兩個很好用模型給你來直接用到,做好這兩點就能解決我們百分之九十的不懂問的煩惱了。

模型一:6W2H提問思考模型

如何學會問問題?我推薦用6W2H的框架作為指導。

6W是指:

Why?what?when?where?who?which?

2H是指:

How? How much?(成本是多少?)

這個框架很簡單,人人都能輕易掌握,卻能解決我們平時遇到的大部分問題。

比如,領導在會上給你布置了一個任務:做一個競爭對手的產品調研報告。你會如行動呢? 如果你直接回復「好的」。

那麼,你接下來會決定怎麼做呢? 等你真正動手的時候,你會知道要分析哪些競爭對手嗎?什麼時候交呢?有沒有人配合你? 如果要購買資料有預算嗎?萬一領導布置完任務就出國了,你是自己猜著做呢,還是等領導回來再說?

這個時候,如果你提前多花點時間,按照6W2H的框架,問清楚了老闆的這個任務的真正需求,那麼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少走很多彎路。當然,很多時候你沒有必要一定按照6W2H的框架,把問題全部都一個個地問一遍。 因為有的時候,有些要點已經清楚,那就按照這個思路,把還沒清楚的問題問清楚就好。

我再舉一個例子,很多人生活中都會面臨的一個煩惱是:我要不要換工作? 比如,在汽車行業做工程師的小王可以有市場或者新能源技術兩個方向。進過分析後,他決定繼續做研發。那麼就可以用6W2H模型為自己作出決策,6W2H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考。

Why:問的是,我為什麼要換工作? 是工資太低還是工作內容不喜歡或者人際關係壓力大?

What:我要換什麼工作?要不要轉行?換哪個方向?

When:什麼時候換工作比較好?

Where:換到哪裡機會比較多?

Who:有沒有人可以幫我諮詢解決問題?

Which:哪個渠道投簡歷, 或者內推?

How:如果要換工作,怎麼操作?

How much:換工作這段期間內的成本有多少?如何承擔?

小林面臨的煩惱,也是你可能面臨的煩惱。這個問題也許不是一個純學術類的決策問題,但是決策帶來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卻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解決它的思路。

按照這個思路來一個個地問自己,可以幫你在複雜慌亂的情況下理清自己的思路,免得陷於焦慮和不安。

02決策的逆轉

模型二:決策的逆轉的SWOT模型

接下來, 我們來談論第二個模型, SWOT分析模型。

S,代表英文單詞中的Strength也就是優勢, W是指weakness,即劣勢,O就是Opportunit iy, 代表機會, 而T就是Threat威脅的意思。

這個模型,幫助我們結合自己的各種條件,做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會和威脅的分析, 這四個維度構成一個矩陣,思路清晰,易於上手。

模型怎麼用? 很簡單,通過調查把各項因素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這就是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

根據四個要素的強弱程度, 從SWOT分析中分別提煉出2-3個最有分量的因素,就可以簡化我們的分析。比如,一種情況是,我們面對一個外部機會的時候,我們的內部優勢非常突出,這是最理想不過的情況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要挺身而出,抓住機會就好了。

那如果外部有一個機會擺在面前,根據四個要素的強弱程度, 從SWOT分析中分別提煉出2-3個最有分量的因素,就可以簡化我們的分析。比如,一種情況是,我們面對一個外部機會的時候,我們的內部優勢非常突出,這是最理想不過的情況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要挺身而出,抓住機會就好了。

那如果外部有一個機會擺在面前,但是我們自身卻有內部弱點怎麼辦? 放棄麼?不如再找找看,外部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可以來彌補自身的弱點。通過克服這些弱點,可能進一步利用各種外部機會,取得優勢,最終贏得收益。

SWOT分析步驟

SWOT分析這個工具要具體怎麼用?我們按照這個表格來思考就可以了,看到這張插圖。

第一步,明確自身優勢,找到自己的S這張牌。

第二步,認清自身劣勢,客觀地勇敢地對待它。然後儘量揚長避短,也就是想辦法發揮優勢,避開劣勢。

第三步,理性分析外部條件,當自身條件不足以解決問題的時候,藉助外力往往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我們要對外部存在的可用條件作出合理分析。

做完了以上三步,可以進入第四步,全面系統的分析,將前三步的要素再反覆思考,做策。下面,我們將swot模型應用在一個常見的生活實例中,加深大家的理解。這是最近發生在我身邊的人身上的真實案例

主人公是正在考慮換工作的李哥,李哥在某公司做工程師,然後他現在得到了一機會,就是跳槽到另外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物聯網方面的業務,薪資和原來差不太多,我們都知道物聯網是一個很被看好的趨勢。好的,這時我們的外部O出現了。但是,這個機會也沒那麼好,也會面臨一些威脅,是物聯網這個業務剛剛興起,團隊還很原始,業務也不太成熟,只是在啟動階段,還不知道能不能做起來。

他自己內部的優勢是,在這個職位上工作經驗豐富,日年齡又合適,正處幹打拼的時期,是職場上的中堅骨幹。但是劣勢就是對物聯網的業務不太了解,畢竟是新產物。那麼這個選擇怎麼做?要不要做決策?

我們把四個因素挑一下,發現,他自己的劣勢W可以弱化,因為物聯網這個新東西說都沒有經驗對吧。那麼他的優勢就很明顯了,在這種情況下,要強化一下他外界的機會,減少威脅,怎麼做?

他做了一個動作,就是去和HR談,爭取到了團隊中更重要的一個角色,同時也談好了,如果項目2年沒有起色,可以申請內部平調到其他項目,不至於因為項目黃了而耽誤了自己的事業。通過這麼一個分析和談判,局勢明顯就不一樣了。李哥也順利地實現了跳槽。

03決策的策略:成本和收益的判斷

如果我們想要去做出理智的決策,那一定要明白驅動決策背後的邏輯是對成本和收益的提前評估。其實道理很簡單,一件事情成本低,收益又高,自然就會選擇去做。但是難就難在,怎麼算的清這些成本和收益呢?這裡就需要我們對成本有正確的認識,對收益要有一定的預設方法了。

①機會成本

關於成本,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基礎的概念,便是經濟學裡最基礎的一個名詞:機會成本。它的意思是指,在面臨對個選擇的時候,被捨棄掉的選項中,最高價值的那個收益,就是我們做這個選擇要計算的機會成本。要想儘可能的避免做出短視的行為,就需要正確一下認識「機會成本」。

舉兩個生活中常見的關於機會成本的例子。假如我們手上有一筆錢,如果決定存入銀行,收益就是利息,但是損失的可能是把這筆錢用來做其他投資或者買理財產品帶來的更多收益。

另外一個關於機會成本非常重要的一個用法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時間價值。我相信,幾乎所有人都會有覺得很無聊的時刻,比如等人、排隊或者就是休息的時候沒有事情做,無所事事的狀態。我們怎麼看待這些時間的價值?機會成本可以幫我們對自己的時間做一個更好的評估。

如果我選擇用3個小時無聊的時間玩遊戲或者刷電視劇,那麼我會想,這損失的可能就是用這三個小時讀書或者去運動的收益。因此,有了機會成本的概念,就會無比在意自己是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的。因為沒有什麼比等時間過去了,才發現自己本來可以做到的事情,卻因為沒有利用好而錯失機會更讓人難受的了。

把機會成本內化到自己的思考方式當中,是讓你實現無時無刻更加高效的決策力的非常有用的武器。

②收益:確定性效益和預設未來

談完成本,我們再來談收益。在經濟學的決策論裡,有一個效應叫「確定性效應」,就是說:人們往往喜歡確定的收益而不是期望更高的收益。比如,兩個選項:確定你能拿100元,和拋一次硬幣,正面就能拿300元,而反面沒有,你會不會選擇拋硬幣?按照概率的計算,接受拋硬幣的期望收益更高:300*0.5=150。但是在現實的實驗中,大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100元。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在阻礙著我們做出一些更有效果的決定。我們現實生活中碰到的情況,並不都像拋硬幣拿錢這樣簡單,更多的時候,因為不確定,我們會錯過更好的機會,比如不確定考研能不能考上,不確定換一個城市、換一個工作會不會更好。那無形中,就會讓自己錯失很多選擇的機會。

當然,有些人就是喜歡穩定,這也很好。但是對於一些求變的人,在面對一些想選,但是又不夠堅定的糾結情況的時候,怎麼來避免不確定性理論帶來的選擇障礙呢?我這裡有個建議就是,我們可以通過對自己不斷地想像未來這件事情做成了的收益,也就是俗稱的,學會給自己畫餅,先假設做出這個選擇的結果已經是你的了,來幫助我們向前再邁出那關鍵的一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斷地提前練習自己成功的樣子,這是基於你對未來的收益已經可理性預見,從而獲得更多的勇氣,並非盲目自信。

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就有了一個非常樸素而實用的邏輯了,用預期收益減掉機會成本,如果收益大於成本,那麼這件事情就是有有利的,可以做;如果收益遠遠小於成本,那麼不如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以上,便是我們對決策的三個方面把握:分析的部分我們講了6W2H模型,決策的逆轉部分我們介紹了SWOT模型,策略的部分我們帶入經濟學的兩個原理:成本和收益,介紹了怎麼避免選擇障礙。

當然,解決問題的思路並非只有一個答案,也沒必要生搬硬套一種答案,可能在思考一些要不要做決定的問題,你也許不用把所有方式都用上。所以,這些模型也僅僅提供一個行動上的框架,給大家做參考。

相關焦點

  • 數據分析報告怎麼寫?新浪輿情通可視化簡報讓你事半功倍
    「用數據說話」已經成為企業決策過程中著重考慮的問題,數據分析報告為企業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幫助企業和品牌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創造新產品時做出更有針對性的決策。如某一運動品牌想要了解耐克、阿迪達斯、361度、安踏、李寧等同類品牌近期有哪些宣傳活動?活動產生了多大影響?或想要了解自身品牌出現了哪些負面評價?哪些商品受到消費者關注?
  • 3招教會你
    3招教會你。一招:顏色常見的耐磨陶瓷彎頭的顏色有兩種,一種是白色,一種是黑色,白色就是陶瓷貼片,黑色的就是的燒結陶瓷。那從基本的顏色就可以去區分了,這個區分也是相對較簡單的。二招:看使用溫度應該有很多人會說我們根本看到裡面的顏色,那我們就著手看使用的溫度,陶瓷貼片的一般使用的溫度在200℃左右,高了就可能存在掉瓷的現象,燒結陶瓷的溫度在800℃左右。
  • 事半功倍!教你三招高逼格英語筆記法
    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特別是雅思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有6000-8000的詞彙量,在閱讀、寫作等方面更需要你能記憶一些句式和固定結構,這種情況下,筆記就變得十分重要。高速有效的筆記方法能讓你在備考過程中事半功倍,今天易世君就教大家三招英語筆記法,什麼?太少?方法在精不在多,三招雖少,絕對夠用!
  • 父母用3招從容搞定,你做到了嗎?
    父母用3招從容搞定,看看你做到了嗎?1、耐心一點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當她們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的方式方法會不一樣,但是最基礎的就是——耐心。耐心的觀察分析他們哭鬧的原因,耐心的回應,耐心的給與安慰,共情。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的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 《決策的智慧》:領導人決策3大步驟,教你快速做一個正確的決策
    本書能夠幫助你睜大雙眼,理清思路,在洪水般的信息轟炸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最明智的決策。當決策的目標和反思完成後,繼續留下來的決策任務就是我們要認真對待的,在最後一點,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提醒自己,我已經明確了目的並確認這是我們要完成的一項任務。我們明確了我們的目標,而且大致清楚能為這個目標需要付出多少思考和分析。
  • 4招教會你有效溝通
    4招教會你有效溝通導言: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會遇到一些別人誤會你意思的事情?或者感覺對方的情緒來得莫名其妙,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對方就已經生氣了?如何化解工作和生活中語言衝突,讓對話不再充滿「火藥味」?4招教會你高效溝通,一起來看看吧!
  • 做不好決策怎麼辦?避免「從眾心理」很有效,3招教你解決幹擾
    對權威的盲目崇拜作為領導,本身自己都需要很有權威,才能讓員工對你敬愛有加。但是在公司中,很多領導並不是如此,他們喜歡參考其他人的意見,特別是某方面專家的意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對權威有一種天然的依賴性,威望越高,權威越大的人,人們就越遵從他,因為大家都覺得這種人多半不會錯,所以很多領導在做決策的時候,都喜歡圍著權威者轉。3.
  • 學會這3點,讓你能夠事半功倍
    學會這3點,讓你能夠事半功倍當你在面對各種問題時,你總會遇到你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採取向你的同事或者是好朋友來尋求幫助。但是我們都知道現在 求人辦事時十分困難的。因為當你去求別人的時候,別人並不一定會幫你,甚至如果他和你的關係不好,還有可能給你使絆子。但是為什麼有的人就可以在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比較容易地求人辦事呢?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適當的方法。
  • 跟我做機器學習——你也能掌握決策樹分析!
    顧名思義,決策樹分析 (Decision Tree analysis)是通過已知數據生成一種樹狀結構的模型,進而以if-then的二分法樹形結構邏輯對未知數據進行分析的一系列過程。看起來決策樹有點複雜,但是,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不經意間使用到決策樹的思想。因此,決策樹的分析並不神秘。通過本篇文章您可以了解:決策樹是如何運作的,利用R語言實現決策樹,讀解決策樹的分析結果以及可視化。
  • 數據分析技術:決策樹分析;機器學習入門模型
    ,包括聚類分析、判別分析和邏輯回歸分析,加上今天將要介紹的決策樹分析,這些分類方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現在知道為什麼在申請銀行貸款的時候,需要查大家的祖宗十八代信息了吧,用來判斷你有多大的概率會違約不還款。 屬性變量是什麼類型的數據?在數據分析領域,最終的數據分析方式就是將數據分成定類、定序和定距數據。判別分析適合定距數據,決策樹和邏輯回歸分析適合定類和定序數據。當然,這裡的適合併不意味著決策樹和邏輯回歸分析就不能用於定距數據的分析。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告別大吼大叫,父母學會這3招事半功倍
    你會發現對寶寶說的這些話,常常將其掛在嘴邊:「不要亂扔東西」、「不要用玩具砸哥哥」、「不要把髒東西放在嘴裡」,但是寶寶都是充耳不聞,油鹽不進,該幹嘛還是幹嘛,全然不聽父母的指令。3. 親子關係惡化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朋友關係,以平等的姿態相互交流,互相包容,有事好好說,互相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才能促進親子關係和諧發展。
  • 諮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
    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資料數據準確可靠  信息是決策分析與評價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決策分析與評價有關資料數據是決策分析與評價的最基本要求。  由於決策分析與評價是個動態過程,在實施中要注意新情況的出現,必要時做出追蹤決策分析。
  • 八張圖,看懂數據分析如何驅動決策
    然而,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管理,因為太粗糙了;特別是幹什麼,往往是領導自己拍腦袋定,他們最喜歡的口頭禪是:「你先達成個小目標,掙它1個億」至於為什麼是1個億,為什麼非得掙錢而不是佔領市場,從來沒有深入分析與解釋。決策拍腦袋的結果,就是當面拍胸脯,出事拍大腿,因此才有了「三拍」的戲稱。
  • 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綜合試題(一)
    D、回歸模型是運用事物發展內部因素的因果關係建立回歸分析模型,包括一元回歸、多元回歸和非線型回歸等。  3.例題:有3年以上的歷史數據,並要求在短期內做出精確度較好的近期或短期經濟預測,應採用( )。  E.提出風險對策  答案:A,B,E  分析:市場風險分析一般步驟是識別風險因素、估計風險程度,提出風險對策  8.例題:任何一個層次上的投資主體,都有三類決策,即戰略決策、結構決策和項目及其組合的優化決策(簡稱為項目決策),但最終要落實到( )進行。
  • 一招破解決策難題,市場人不可不知的SWOT分析模型
    面對初入職場的我來說,當時可是愁壞了,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基於什麼樣的判斷?相信在生活中大家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究竟該如何做選擇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SWOT模型,用來分析企業或者個人自身情況的決策模型,可以有理有據地幫你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現在面臨的機遇和威脅是什麼。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來判斷你應該選擇高薪壓力大,還是低薪但很輕鬆的工作。
  • 大數據分析:從感性決策到理性決策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無數案例的經驗告訴我們,具有決策指導意義的數據就隱藏在這些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數據之中。大數據對於未來的預見性和科學性使得這些數據具有價值,我們分析大數據其實就是想要得到能夠「預見未來」能力。大數據分析與科學決策在過去的商業決策中,管理者憑藉自身的經驗和對行業的敏感來決定企業發展方向和方式,這種決策有時候僅僅參考一些模糊的數據和建議。而大數據和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讓人們找到了一條新的科學決策之路。
  • 系統分析方法在建設工程管理決策中的應用
    往往憑感覺,靠經驗,多定性少定量,考慮問題局限性,研究問題靜態化,缺乏整體、全面、長遠、準確和動態的系統分析,形成了「拍腦袋」或帶有較大主觀成分的方法進行決策,給工程建設造成了很大損失[3].建設工程現代化管理具有三大職能:即計劃決策職能、組織運作職能和反饋控制職能。這三項職能中以計劃決策職能為基礎,計劃決策是建設工程現代化管理的關鍵。
  • KT決策法:管理者高效決策的法寶,讓你擺脫決策恐懼症的決策方法
    今天第一桶金學派和大家聊一聊助力企業進行高效決策的法寶——KT決策法。這一經典的決策工具已被翻譯成17種語言,並被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數千名員工和經理使用。KT決策方法通過對各個要素的排序和識別,可以提供無偏見的決策分析,優化最終的決策結果。
  • 不妨用「屁股」辨別,別害羞,3招教會你自測
    不妨用「屁股」辨別,別害羞,3招教會你自測。3、摸屁股可能很多人感覺到了,在天氣不寒冷的情況下,我們偶爾觸碰到自己的臀部的時候,也是感覺臀部出現了冰涼的感覺,尤其是在這寒冷的冬天,我們在做了足夠的保暖措施的情況下,如果大家發現自己的臀部還是特別的涼的話,那麼說明我們的下肢氣血不通的,很可能有宮寒的情況,所以說出現了這種現象
  • 如何用決策樹模型做數據分析?
    ;決策樹模型應用於數據分析的場景主要有三種:監督分層;驅動力分析:某個因變量指標受多個因素所影響,分析不同因素對因變量驅動力的強弱(驅動力指相關性,不是因果性);預測:根據模型進行分類的預測》中的共享單車服務滿意分數據集來做案例,分析哪一類人群更加偏向於成為公司的推薦者,我們需要分析用戶特徵,更好的區分出推薦者。